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陆壳岩石熔融形成花岗岩浆主要出现在加热期和伸展抬升期,是碰撞后岩石圈热状态调整引起陆壳物质化学分异的结果。陆壳碰撞前的构造历史,大陆岩石圈的热参数和地幔过程,造山带的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性质等制约了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发育,尤其是与各种造成地幔高热流叠加于下部地壳的岩石调整过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过铝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概述了过铝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特别介绍了过铝花岗岩岩浆的来源及其鉴别标志,指出过铝花岗岩岩浆按物质来源可分为壳源、幔源和壳幔混源三种类型,是地壳、地幔以及地壳物质与地幔物质相互混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不同类型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地壳源与地幔源之间的连续谱系,并简要介绍CPG和MPG两种主要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机制。提出了过铝花岗岩形成环境的综合判别准则,指出过铝花岗岩不仅要以形成于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挤压性构造环境,而且可以形成于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的张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壳幔作用与花岗岩成因——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例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笔者在近年来的中国东南沿海花岗岩成因研究中,注意到下地壳之下的岩石圈地幔与下地壳之间必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认识到壳幔作用的重要形式是发生于壳-幔接口的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它涉及地幔对地壳在“成分”和“热”两方面的贡献。研究表明,本区底侵作用十分发育,是中国东南大陆边缘陆壳演化的重要 过程。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早期形成的花岗岩多为S-型花岗岩,它们主要是板块强烈挤压和导致地壳增厚,陆壳重熔形成的岩石。而且这期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是与弧后拉张、岩石圈减薄 软流圈上涌作用直接有美.早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对大陆裂解起了诱导作用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缝合带的年龄为100~11OMa,可能代表了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由挤压,地壳增厚,陆壳重熔向扩张岩石圈减薄一双蜂式岩浆作用机制的转变年龄。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岩的研究对研究大陆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Barbarin花岗岩构造类型划分方案,对有关东天山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有益的文献汇总和讨论的基础上,首次将东天山地区花岗岩划分为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富钾及钾长石斑状钙碱性花岗岩类,含堇青石及黑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根据它们各自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来源分别为地幔橄榄岩区混熔了一部分楔形地幔上面的地壳;地壳安山质源岩混有部分幔源;硬砂质岩石以及泥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33-338
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岩的研究对研究大陆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Barbarin花岗岩构造类型划分方案,对有关东天山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有益的文献汇总和讨论的基础上,首次将东天山地区花岗岩划分为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富钾及钾长石斑状钙碱性花岗岩类,含堇青石及黑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根据它们各自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来源分别为地幔橄榄岩区混熔了一部分楔形地幔上面的地壳;地壳安山质源岩混有部分幔源;硬砂质岩石以及泥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建立花岗岩类类型与地球动力学之间的联系,试图利用分类清楚、测年准确的花岗岩解决本区地壳及造山带演化过程。根据K2O等地壳成熟度的指标,得出了该地区地壳性质由不成熟→半成熟岛弧→成熟陆壳演变;构造环境由不成熟岛弧→成熟的"大陆化"岛弧→大陆碰撞带演化。总结了东天山地区经历了三大地壳演化时期,分别为前寒武纪基底演化阶段陆核及超大陆形成期;古生代古亚洲洋形成演化期和中生代特提斯―印欧板块碰撞阶段板内演化期。反演出了东天山造山带经历了俯冲汇聚及不成熟陆壳形成阶段→弧―陆碰撞及半成熟陆壳形成阶段→碰撞造山及成熟陆壳形成阶段→陆内造山及陆壳改造阶段→中生代板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埃达克质岩的构造背景与岩石组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埃达克质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岩石组合。埃达克质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并与不同类型的岩石同时出现:1)火山弧环境中常出现埃达克质岩一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质岩组合,它的形成可能与板片熔融以及熔体一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用有关;2)大陆活动碰撞造山带环境(如羌塘)中埃达克质岩常与同期钾质或橄榄玄粗质岩共生,这可能与俯冲陆壳熔融和俯冲陆壳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熔融有关;3)造山带伸展垮塌环境(如大别山)中埃达克质岩会伴随有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浆出露,增厚下地壳产生埃达克质岩浆后的榴辉岩质残留体拆沉进入地幔,与地幔橄榄岩的混合可能形成后期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浆的源区;4)大陆板内伸展环境中埃达克质岩常与同期橄榄玄粗质的岩石共生,增厚、拆沉下地壳,以及富集地幔的熔融或岩浆混合在岩石的成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类的地质环境—成因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超群 《广东地质》1996,11(2):1-12
根据成岩地质环境和岩石成因,花岗岩类总的可分为三大类,(1)板块俯冲-碰撞型-壳源重熔型(简称重熔型)及板块俯冲-碰撞型-壳幔混合源(心个地幔物质来源为主)同熔型(简称同熔型)成对花岗岩。(2)裂谷型-幔源分异型(简称分异型)花岗岩类,它包括大陆裂谷型-分异型碱性花岗岩和大洋裂谷型-分异型大洋斜长花岗岩两类。(3)地槽型-壳幔混合源(以陆壳或上地幔物质来源为主)花岗岩化型(简称花岗岩化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9.
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亚类及其物质来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许保良  李之彤 《地学前缘》1998,5(3):113-124
评述和总结了国内外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指出目前被划归为这类的岩石至少包括非造山和造山两种环境的7种类型(或组合),即:①环状杂岩体中的碱性及准碱准铝质岩类;②斜长岩微纹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钾质(环斑)岩花岗岩类;③层状杂岩体中的酸性岩类;④正长岩花岗岩类;⑤二长正长花岗岩类;⑥碱长碱性花岗岩类;⑦碱钙性花岗岩类。认为这些岩石的差异本质上反映出它们物质来源的多样性,亏损地幔、原始地幔、富集地幔、壳幔和地壳物质是这些岩石的潜在源岩。  相似文献   

10.
山门银金矿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中将矿石铅、岩石铅同位素数据投影于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中。矿石铅数据点都位于造山带和地幔铅演化线之间,大洋火山岩范围内,更靠近地幔铅演化曲线,说明矿石铅主要来自地幔;岩石铅数据点都落在造山带和上地壳演化线之间,说明岩石铅来自地壳物质重熔或同熔产生的花岗岩类。从而认为山门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矿区印支期或印支燕山期花岗岩是该区老地层重熔形成。该花岗岩的热液活动对山门矿床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据青藏高原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引对阿尔金和东昆仑造山带中主要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类岩体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原始古陆系统隶属关系结果得出:岩体类型、岩石类型组合、成岩时代、岩浆系列、岩浆源岩物性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均可完全进行对比,认为前晋宁和晋宁期S型花岗岩类,可能是在碰撞造山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由成年期TTG陆壳局部或循环熔融形成;加里东和华力西期以I型和A型花岗岩类为主,推测是在一种大陆岩石圈伸展减薄或是大陆裂谷动力学背景下,由地幔基性超基性岩浆上侵引起中下地壳岩石局部熔融产生的一种岩浆作用产物,源区可能是副变质类型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下地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提出阿尔金和东昆仑造山带古老基底同属一个古陆系统.  相似文献   

12.
鲁西地块早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区划及演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野外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成果,根据地壳构造层次划分、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特征,探讨了鲁西地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格局。鲁西地块的构造-岩浆岩区可以划分为:西部的TTG类岩区和东部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区。TTG类岩石是鲁西地块新太古代陆壳岩浆活动的产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是TTC类陆壳岩浆活动之后在新太古代晚期发生的大规模陆壳增生活动形成的。贯穿两个构造-岩浆岩区之间的多条北西向韧性剪切带表明鲁西地块在新太古代末发生的地壳加厚是两个岩区通过多条韧性剪切带挤压叠置实现的陆壳加厚作用所致。TTG岩区和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区内广泛发育的元古代未变形未变质的酸性岩脉和基性岩墙群表明鲁西地块在新太古代末两个岩区已经焊接在一起,进入元古代以后,鲁西地块完全克拉通化,具有刚性板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天山东段花岗岩类钕锶氧同位素及地壳形成年龄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银喜  杨浩 《岩石学报》1991,7(3):19-26
作者对中天山东段7个花岗岩类岩体作了Nd、Sr和O同位素研究,认为平顶山、选矿场后山和天湖东岩体属原地-半原地改造型;砂垄东侧岩体属于幔源型和同熔型的过渡类型;尾亚岩体属同熔型;白石头泉岩体为高度分异的改造型。上述改造型花岗岩类来源于早、中元古代的地壳物质,而同熔型花岗岩类是来源于较年轻的地幔派生物与上述古老地壳物质的混合源区。中天山最老的地壳形成时代约为2.0Ga,然而也不排除外来的少量的晚太古代地幔物质参与了中天山陆壳增长。1.7~2.0Ga是中天山陆壳增长的重要时期,它与元古代时期内的一次全球性陆壳增长的重大地质事件相同步。  相似文献   

14.
对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嘉荫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据此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分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形成时代分别为210 Ma和187~181 Ma。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属铝质A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火成岩地壳。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属埃达克岩,是由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与同期埃达克岩具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为中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地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挤压构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达布锡勒图岩体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兴蒙造山带中的二连-贺根山缝合线北侧附近.通过对岩体各类岩性样品进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类(包括黑云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成因类型为I-S过渡型花岗岩,成岩岩浆可能为大洋俯冲板片和上覆陆壳变杂砂岩部分融熔的混合岩浆,花岗岩类(包括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原岩为变质泥岩,均产出于大陆弧构造环境,非埃达克质岩石.  相似文献   

16.
张彦龙  赵旭晁  葛文春  张吉衡  高妍 《岩石学报》2010,26(12):3507-3520
塔河杂岩体位于塔源-喜桂图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东部,是早古生代侵入的花岗杂岩体。该杂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辉长岩以包体存在于花岗岩中。岩石成因类型为典型的Ⅰ型后造山侵入体。岩体在野外地质特征、矿物组合、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拼合后的后造山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壳和地幔都发生部分熔融,直接起源于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侵入到下地壳熔融的花岗质岩浆房,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塔河杂岩体不同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的εHf(t)为-0.8~+5.6之间,Hf模式年龄在0.9~1.5Ga之间,反映塔河花岗岩的源岩应该是在中-新元古代时期由亏损地幔起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结合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我们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17.
秦巴地区的地壳构造线,浅部呈东西向展布,深部呈南北向展布,作者把这种深浅异向的构造暂称为“立交桥”构造。在深,浅不和谐构造之间,必然产生大滑脱,并使滑脱面的岩石产生熔融,形成地震 P 波低速层。此低速层是花岗岩类的主要岩浆源。低速层的深浅控制了花岗岩类岩浆的成分,陆壳的构造控制了岩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基于东昆仑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兴蒙造山带、阿尔泰造山带、燕山造山带以及华南过铝花岗岩带等花岗岩类形成的研究成果,讨论中国大陆内几个造山带的花岗岩类形成与大陆地壳生长方式和过程,我们的初步认识是:软流圈(对流地幔)的热和物质向大陆的输入(input)是大陆地壳生长和再改造的根本.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和再改造(reworking)主要通过岩浆作用完成,岩浆的形成、运移和定位是大陆地壳生长的基本过程.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underplating)于大陆地壳底部和内侵(intraplating)于地壳内部,是软流圈注入大陆的基本形式.造山带镁铁质下地壳的拆沉作用是致使陆壳总组成为中性火成岩(安山岩和闪长岩,或粗面安山岩和二长岩质的)的主要原因.收缩挤压构造作用使陆壳加厚达≥50 km,是诱发镁铁质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必需条件.火成岩构造组合及其时间序列是识别大陆地壳从软流圈地幔中分出,直至最终形成的过程的关键记录.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内部三条磨拉石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张旗  钱青  王焰 《地学前缘》1999,6(3):0-0
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的目标主要是为重建古板块构造格局服务,其次是探讨古造山带不同演化阶段岩石的形成、演化、变质及其所反映的大陆动力学和深部地幔过程。造山带演化分为5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火成岩具有不同的特征,地球化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识别出各个阶段岩石产物的特征、来源、成因和形成环境。文中着重讨论了造山带火成岩的若干地球化学问题。笔者指出:蛇绿岩主要分为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和MORB两种,最近的研究发现,蛇绿岩中有来自富集地幔的信息。岛弧火山岩突出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ω(Th)>ω(Ta)和Nb,Ta亏损,这是由于消减带物质加入的结果,本质上是一个(深源)陆壳混染的问题。花岗岩可能是幔源与壳源之间混合的连续谱系,花岗岩成因类型的控制因素主要是不同类型的源岩而不是构造环境。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比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可以产于各种构造环境。文中还讨论了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新疆西准噶尔色尔登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组合类型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色尔登岩体为晚石炭世后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下,物源为下地壳中基性物质的部分熔融,但形成时的地壳厚度较薄,部分熔融的热力来源为软流圈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本文通过探讨西准噶尔晚石炭世花岗岩类形成时的构造环境、成因机制及构造意义,为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地壳内部物质重新分配的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