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目的是找出规律,预测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趋势。利用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沉积岩或沉积物的各种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达到追溯古代沉积环境,了解沉积特征的目的。气候和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光合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植物种属和碳同位素的组成也就不同,可以据此进行古生态特征和气候环境的反演。水沉积物中元素的组成与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条件相关,碳酸盐含量等代表不同的环境特征。作为古火灾的产物,炭屑是古环境信息的良好载体,是理解古气候、古环境和古地理的重要途径。Rb、Sr等元素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古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湖泊生物标志物与古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沉积中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包括有机物来源、沉积过程的古环境条件等。湖泊沉积主要反映区域气候变迁史,可以揭示短至十年尺度的古气候事件,是高分辨率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的理想材料。与其他湖泊古气候古环境代用指标相比,生物标志物在湖泊古生态系统恢复与古生产率评估、古大气CO2分压与古温度确定等方面可以提供更为精细的信息,成为研究湖泊环境的有力工具。评述了湖泊沉积生物标志物在湖泊环境变化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红土古环境重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冯志刚  王世杰 《山地学报》2003,21(6):641-646
随着黄土-古土壤系列在中国北方第四纪古环境演变的成功恢复,对中国南方红土所记录的古环境和全球变化信息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然而,纵观最近10多年来对中国南方红土古环境变化的研究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结论尚难以令人满意,从成因机理上未能给予有力的理论支持。对在风化壳形成机理的认识、风化壳剖面记载环境变化的历史、红土-沉积旋回所反映的古气候变迁、红土和黄土的古环境记录的对比等方面的研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剖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泥炭地植物残体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用于恢复古植被、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生物代用指标。主要概述了泥炭地植物残体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古植物、古环境、测年及泥炭沼泽管理和恢复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国内外植物残体研究现状,提出目前泥炭地植物残体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残体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元谋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相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元谋盆地地层沉积相分析,阐述其古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6.
朱照宇  曾昭璇 《热带地理》1999,19(3):275-281
简略回顾了华南热带亚热带古环境和现代环境研究在90 年代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红土与全球变化研究, 海岸带沉积与海平面变化研究, 海洋沉积与环境变迁研究, 构造- 火山- 地貌与海陆环境变迁研究, 现代环境与应用第四纪研究, 等等。文中对进一步开展华南古全球变化和现代全球变化研究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对古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作为高分辨率古环境变化的“记录仪”,湖泊沉积物在重建晚第四纪全球环境变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湖泊沉积物中储存的各种信息反映了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生物学、沉积学等方面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在古环境变化研究中,湖泊沉积物已经从定性化研究逐渐过渡到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稳定同位素与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已被证明是大陆上最完好的记录了过去环境信息的载体。通过黄土地层的碳,氧同位素作为气候替代指标研究古植被,降雨量,古环境温度及古季风演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拟就主要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前瞻。  相似文献   

9.
泥炭沼泽中的有壳阿米巴(testate amoebae)组合主要受水文变化的影响,由于环境指示意义明确常在泥炭古环境研究中作为古水文状况的代用指标。介绍了一种发现于哈尼泥炭地表层样品的有壳阿米巴虫小匣三角嘴虫(Trigonopyxis arcula)壳体。更为重要的是它所指示的环境意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利用有壳阿米巴进行本区泥炭地古环境重建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GIS为手段,在对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域内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古聚落变更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推进聚落遗址从高海拔逐渐向低海拔地区转移并向湖泊靠近,这种变更响应于中全新世以来流域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干燥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巢湖湖泊收缩、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活范围扩展,反映了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地貌演化和水文条件的改变对古聚落变更的影响;而各时期聚落遗址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则与流域东部极易受河道摆动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地貌条件有关.因此,气候变化成为巢湖流域古聚落变更的重要激发因子,对古聚落的分布、扩展、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1.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陈中原  杨文达 《地理学报》1991,46(4):436-448
通过对钻孔样品的粒度、层理揭片、矿物、微体古生物、孢粉、地球化学元素及古地磁等项目的实验室分析,着重探讨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特征和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51  
本文对甘肃葫芦河流域第一级阶地剖面的地层进行了观察,并对秦安大地湾附近第一级阶地沉积剖面的沉积相、粘土矿物、碳酸钙、孢粉等古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据此初步恢复了该地区大约距今8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环境演变过程。并讨论了该地区古环境变化与古人类活动规模和古文化特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湖泊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事件识别及与气候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洪水灾害研究的延伸学科——古洪水研究,其所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基于河流古洪水水文学的研究。然而随着河流古洪水水文学科的发展,研究材料和方法的缺陷越来越凸显,而作为气候与环境变化信息重要收集器的湖泊沉积物在古洪水水文学上的研究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本文重点综述了湖泊沉积物识别古洪水的方法以及古洪水与环境的耦合机制。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总结了湖泊洪水识别的4种方法,即湖泊沉积物岩性和粒径、地球化学指标、数学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洪水与块体运动的甄别;其二,从成因上探讨了古洪水与大陆尺度大气环流变化、区域气候波动的遥相关性。最后,探讨了洪水事件和气候变化的具体物理机制,并对湖泊洪水与同区域河流洪水进行对比研究以及国内湖泊尤其高山地区湖泊洪水领域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浅述土壤磁化率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有关土壤磁化率的报道越来越多,通过测量黄土磁化率、沉积物磁化率和城市工业区土壤磁化率等,得出磁化率具有环境指示作用.磁化率在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土壤学和环境污染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其具有强大的科学生命力,在更多新领域里有更广阔的发展趋势:(1)运用磁化率进行古降水量重建,古环境恢复,研究古气候变化,对未来气候环境变化预测;(2)用土壤磁化率的方法研究调查城市大气降尘污染物内含磁性颗粒的行踪轨迹;(3)运用“3S”技术,建立全球磁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刘向军 《盐湖研究》2018,26(2):16-26
青海湖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因其处在东亚夏季风、印度季风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区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成为古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有关青海湖的形成演化、环境变化和水文变化的研究也存在多种观点。本研究再分析了青海湖已报道的古环境指标和气候模式模拟的夏季、冬季温度和降水变化,力图更加全面地理解青海湖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变化。研究发现早全新世11~8 ka夏季降水量和表面蒸发量较大,冬季降水稀少,湖泊水位只有十余米深,使得青海湖周边风沙活动频繁。并且,早全新世的气候不稳定,经历了频繁和较大幅度的波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出现在8~6 ka,古环境指标指示这一时期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湖盆内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湖泊水位不断上升。青海湖地区的夏季降水自6 ka开始减少,然而冬季降水增加,同时夏季温度和蒸发量减少,使得湖区植被组成由森林草原向高山草甸转变,湖区大范围形成古土壤。湖区古环境条件在晚全新世距今1.5 ka开始恶化,冬季和夏季降水同时减少,湖泊水位下降,风沙活动再次加强。  相似文献   

16.
粘土矿物在过去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隆浩  王晨华  刘勇平  马海州 《盐湖研究》2007,15(2):21-25,29
粘土矿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表的沉积物,其组合及含量的变化记录了源区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因此,可以根据粘土矿物的含量和组合变化等信息推知其形成时期的气候环境,重建古环境,揭示气候环境演变的规律。粘土矿物是一种研究古环境演化重要的代用指标,在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对青藏高原第四系及古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西藏地区盐湖成盐的模式———古大湖成盐模式,并列举了诸多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为研究盐湖矿产形成规律和进一步开发利用,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4)C实验室的建立,将为研究干旱自然环境演化规律,研究第四纪晚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地貌的变化过程;研究第四纪晚期地层、古环境以及新构造运动;研究历史时期内的古人类、古文化发展等学科,提供可靠的定量数据。碳-十四实验室的建立,无疑对促进新疆地学事业及考古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锋  冯金良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0):1430-1441
湖泊的古水文及古水化学重建是湖泊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在湖泊、河湖相及高湖面沉积物中,萝卜螺属壳体化石广泛分布;而且现生萝卜螺属亦广泛地分布于全球的湖泊及河流。这些生物碳酸盐(文石)壳体成为一种潜在的和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记录载体。近年来,萝卜螺属的生境及其壳体的稳定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已经逐步被用于了解青藏高原及其他地区的古水文、古水化学和古气候的信息。然而,在萝卜螺属壳体如何记录其宿生水体的古水文、古水化学等信息,以及如何基于萝卜螺属壳体化石重建古环境等方面,仍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在作为环境信息载体的萝卜螺属的分类体系、生境研究及其应用和壳体指标(δ13Cshell18Oshell,87Sr/86Sr,Sr/Ca和Mg/Ca)特征及其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南极无冰区古海蚀龛沉积──古环境研究的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在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古海蚀龛沉积物 ,研究表明它是后期冰水湖泊沉积环境下的产物 ,该沉积剖面的形成环境反映了本地区距今 46 0 0年以来地貌演化、冰盖进退与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古海蚀龛沉积剖面的发现 ,为目前主要基于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及冰芯等进行的南极无冰区古环境研究领域 ,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