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物理海洋和生物学家杰克斯博士为首的比利时海洋环境专家代表团一行四人1985年十一月廿九日抵达山东海洋学院。此次比利时海洋环境专家来访是根据中比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海洋环境项目规定的专家互访交流。主要任务是通过考察访问来确定双方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与基础教学模型领域内的合作和项目。这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比利时专家与海洋学院物理海洋和气象系、海洋生物系、水产系、微藻中心的科学家进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31日,首届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完成。当前,我国海洋灾害频繁发生需要开展应急监测、海洋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0,(6):12-15
"海洋环境是人类福祉、经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护海洋环境是我们个人和集体的义务,我们要防止水污染和阻止滥用海洋资源"。这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6月8日第一届世界海洋日上所发表的文告。2009年联合国将首个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具有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海洋文化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03年,美国皮尤海洋委员会(Pew Ocean Commission)发布了名为《美国活力的海洋》(American Living Oceans)的报告,阐述了海洋知识进入美国课堂的重要意义,敦促美国建立一个"新的海洋文化时代"。2004年,美国国会发布了《21世纪海洋蓝皮书》,阐述和强调了海洋教育对于强化海洋环境意识、增强公众海洋认知、培养下一代海洋科学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环境管理实践正经历着从"管理"到"治理"的变革,为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思路。文章从界定海洋环境治理相关概念入手,系统梳理海洋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企业、公众三者角色定位的研究成果;从海洋环境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支撑、企业与公众的参与互动和研究方法多样化3个方面进行了扩展研究,对海洋环境治理相关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海洋局于2000年9月4日对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基本任务作了批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负责仝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业务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支持。 (1)拟订全国海洋环境监测和生态监测规划、计划及监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实施业务指导与协调。 (2)负责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承担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办公室的工作:负责海洋环境质最评价和预  相似文献   

7.
《海洋信息》2021,36(2)
随着近年来各类海洋环境问题对人类经济、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海洋环境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介绍海洋环境安全和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研究了海洋环境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总结海洋环境安全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并分析研究大数据技术在海洋环境安全领域应用,让"大数据"在"海洋环境安全"领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根据2021年威海西北部污水排海口附近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对海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合2007年调查水质监测结果和2017—2021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水排放前后和近年附近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Mike 3三维潮流和污染物扩散耦合模型,预测了污水排放量增加(提量)、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提标)后排放污水中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水水质较2007年略有下降,但排水口处及外侧海域大部分站位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水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威海污水处理厂多年污水离岸深水达标排放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污水处理厂提量、提标改造后,特征因子中仅无机氮扩散范围略超原污水排放混合区用海范围,不会对研究区水质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我国海洋环境与水环境发性灾害和减灾对策以及全球海洋变化问题,总结和交流一九八七年上海首届海洋环境会议以来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和最新成果,研讨新形势下本学科的发展战略和任务,“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海洋湖沼水环境海洋学专业委员会”、“国家科委海洋组海洋环境保护分组”和“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五方,于1990年10月4日至8日在黄山市屯溪联合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二届海洋环境与水环境学术讨论”,会议由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何悦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亚洲海国际实验南海区所获取的海洋环境噪声数据,研究了2001年5月3日0时至5月17日0时海洋环境噪声的时频特性.实验期间有热带风暴西马仑经过,导致海面风速和风生海洋环境噪声随西马仑的逼近和远离出现了显著的升降.以1 250 Hz的海洋环境噪声为例,海洋环境噪声级在这一期间内有一个明显的升高、稳定和缓慢下降的过程.结合再分析风速数据研究海洋环境噪声级与风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较高频1 250 Hz处,海洋环境噪声级与风速的互相关系数r为0.50;在较低频50~400 Hz处,两者的互相关系数r在-0.20~0.20之间.此外,本研究利用噪声级与对数风速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将海洋环境噪声级与实验过程中海面风速数据做回归分析,确定拟合系数,将此系数用于反演估计海面风速,反演误差在5%~20%之间.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信息建设是实现"认知海洋"、"透明海洋"、"智能海洋"的基础,从分散海洋环境信息海量数据采集、异构海洋环境信息的高效数据存储、基于节点动态性能的海量海洋环境信息数据处理与分析任务分配、基于人工智能的定向功能的辅助决策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Hadoop技术的海洋环境信息分布式架构设计方法,实现将海量、多源、异构、多时空、动态的海洋环境信息进行高效、高质、及时、快速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及智能化应用,以全面提升海洋环境自主信息感知获取、融合处理和应急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海洋学会、美华海洋与大气学会(美国)、中国气象学会、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出版社及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实验室协办的、作为“2007(第八届)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的三个板块之一———“2007世界华人海洋与气候论坛”于2007年7月4-6日在青岛市黄海饭店举行。来自中国大陆、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四国六方华人科学家共计280余人出席了大会,其中包括长期从事相关领域与课题研究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同时也有一批来自各地的青年学…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环境库茨涅兹理论构建广东沿海经济带主要海洋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海洋环境随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并采用熵变方程法进一步描述海洋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经济带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经济增长速度快,但海洋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珠三角是海洋污染物排放的主体区域;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环境与经济增长的EKC曲线因主要海洋污染物类别和地区的差异而呈现线型、"倒U"型、"N"型和"倒N"型等不同形式,整体海洋环境污染与人均GDP的拟合趋势表现为单调递增的线性变化,海洋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增长而显著加剧;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环境与经济增长处于严重不协调状态,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质量的变化方向相反;亟须优化调整广东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分工布局,强化海洋环境保护制度保障,构建和完善海洋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森 《海洋与湖沼》1988,19(3):300-300
由中国海洋湖沼水环境学会、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国家科委海洋组海洋环保分组联合主办的“全国海洋环境和水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5—8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国家海洋局、农牧渔业部、石油部、交通部、城乡环境保护部、卫生部等12个系统所属72个单位的164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近三年来我国海洋环境与水环境学科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讨论我国海洋环境与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对污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根据海洋环境保护分级责任制,围绕地方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和海洋环保工作的需要,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在有一定基础的沿海县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尤其在沿海经济开发热点区、环境风险高发区、环境损害严重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关键区域,填补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布局空白,不断完善国家(海区)-省-地-县一体化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荣成市作为全国海洋大县,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荣成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硬件设施提高的同时,加强了软件管理的建设,取得显著绩效,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将基层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的成果汇报如下,以期共同探讨,创新出高水平一类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海洋湖沼水环境学会和国家科委海洋组海洋环境保护分组共同组织的“全国海洋环境与水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5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个系统近80多个单位的160多位代表。他们都是从事海洋环境与水环境科学研究、教学、保护和管理的专家、教授和学者。这次的讨论会是我国规模空前、群英荟萃的大会。学术讨论会,紧紧围绕着如何保护海洋  相似文献   

17.
信息之窗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于2001年5月29日在青岛召开了全省海洋环境监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沿海各市分管局长和海洋环境保护科(处)长,省渔业监测站、省海洋预报台、北海监测中心的负责同志。会议对前几年的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监测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落实,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目标。 会议认为,几年来全省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情况是好的。全省监测机构建设开局很好,省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系统正在形成当中。省厅研究制定  相似文献   

18.
府际合作作为打破地方政府之间行政壁垒的有力手段,在解决跨域海洋环境治理问题中表现出极大优势,当下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为研究沪苏浙地区海洋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状况,将1982—2021年沪苏浙地区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合作概况及演进、联合发文文种构成、政策主体网络关系等方面对其府际合作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沪苏浙地区海洋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网络已基本形成,合作治理目标明确,但仍存在政策体系不成熟且缺乏硬法支撑、央地合作不均衡且缺乏协调机构、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提升海洋环境联合共治的成效,建议应均衡政策过程、建立统一的涉海管理部门、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多大型工程项目纷纷选址并落户于海岸带.众多工程项目落户于海边,主要是基于海岸带丰富的资源因素:便利的港口、方便的物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较易排污等.然而,海洋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往往伴随着围(填)海、温排水、动植物量衰减和岸线人工化等问题.虽然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从理论上来说,海洋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无限的,但是通常情况下,与人类生产生活接触较为密切海域面积极为有限,主要是近岸浅水区和河口地区,其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围(填)海造陆、航道疏浚、城市和工农业发展产生的废弃物,使海岸带正经历着巨大的环境变化,引起近海海洋环境质量恶化.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海洋工程造成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往往会突破工程动工前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值(主要为其带来的海洋环境负面影响),造成了海洋工程正式运营期间所产生的海洋环境影响缺乏评估与监管,因此,必须引入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目前,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机制在我国尚属空白,而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在国外海洋管理中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政府规定凡是重大、典型的海洋工程一律需参加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海洋工程正式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工程周边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展开实地调查,与工程前期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的相关报告书中的相关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复核工程前的环境影响预测值的正确性,前期评价单位采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的合理性,一方面通过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发现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有误之处或者未能预测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的海洋工程的立项和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施行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不仅与国家提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而且2006年11月1日施行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也明确提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严俊  丁骏  卢美  车助美 《海洋预报》2007,24(2):98-106
本文通过对南麂大沙岙海水浴场近三年监测期间(6月24日~10月7日)气象、水文和水质要素资料的分析,总结出相关要素的一些变化规律及其对游泳适宜度的影响,可供在今后的浴场海洋环境预报工作中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