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松嫩平原西部盐沼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李取生  邓伟  钱贞国 《地理科学》2000,20(4):362-367
本文运用环境变迁的理论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松嫩平原西部盐沼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本区沼泽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河道变迁、新构造运动、风力作用、古气候变化。沼泽残余盐碱化与晚更新世松辽大湖的消亡、河道变迁有关,现代盐碱化则主要是水利工程、植被破坏和气候变化引起的,而且呈迅速加剧的趋势。防治沼泽盐碱化的主要措施是实施水稻和芦苇开发、大规律建立蓄洪区和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下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的信息。以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 Sr/Ba、Rb/K、(CaO+K2O+Na2O)/Al2O3等比值具有盐碱化和气候干湿变化的指示意义。该区域的盐碱化并非只发生在近几十年,而是由来已久,只是近年来人类活动促进了盐碱化进程。霍林河流域近240年来气候存在冷干-暖湿-冷干的多次波动,1880年之前气候以冷干为主,并有小幅度波动;1880年后气候开始转暖,但仍以冷暖波动振荡为主。  相似文献   

3.
新疆内陆盆地环境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原退化,是干旱内陆盆地主要环境灾害。本文从环境灾害地质作用出发,论述了环境灾害的发生演变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指出人类经济活动所诱生的灾害地质作用,是加速内陆盆地大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索,从而预断,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对自然资源深化开发利用,将导致环境地质灾害日益强烈,如不采取妥善保护措施,绿洲将被盐碱更替:草原将被沙漠侵没!为此,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大型灌区的内陆盐碱化沼泽在农田退水的水资源利用与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农田退水中残留的除草剂对盐碱化沼泽的影响尚不明晰。2014年7~9月,在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沼泽集中分布区,通过大田模拟实验,研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稻田退水中除草剂苄嘧磺隆的生态响应特征,比较不同苄嘧磺隆浓度下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苄嘧磺隆添加量(0.009 9 g/m2、0.019 9 g/m2和0.039 8 g/m2)处理下,7~9月芦苇株高和茎粗都未受显著抑制,且与对照处理相比,株高分别增高15.37%、13.13%和11.48%,茎粗分别增加7.7%、0.7%和11.2%;芦苇干质量波动变化;但芦苇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光合特性方面,随着苄嘧磺隆含量的增加,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未显著减小,仅胞间CO2浓度在高添加量苄嘧磺隆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苄嘧磺隆对土壤各种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未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产生显著抑制,且在高添加量苄嘧磺隆处理下还激活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淹水深度为15 cm的实验条件下,在苄嘧磺隆添加量≤0.039 8 g/m2的处理下,盐碱沼泽中的芦苇和土壤酶活性未表现出显著的毒理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土地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其国 《地理学报》1990,45(2):154-162
本文通过与世界土地资源的对比,详细论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问题及利用途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土地资源与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我国地力减退,土地承载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及沼泽潜育化,耕地侵占等问题较为严重。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并将全国分成8个土地利用区,进行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环青海湖湿地调查与遥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青海湖湿地面积较大、类型丰富,是青海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生境。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影像分类,并结合实地调查,建立环青海湖湿地资源分类系统,对该区域湿地资源的现状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现有湿地4588.8352km2,以湖体为主。湿地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都为天然湿地,有河口湿地、湖滨湿地、盐碱化沼泽、季节性漫滩、沼泽、淡水湖泊、湖体(咸水湖泊)、河流8个亚类。结合环青海湖湿地的地貌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以及生物状况,对青海湖典型湿地的成因和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为青海湖湿地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养殖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合理利用松嫩平原沼泽的重要途径。选取松嫩平原西部的苏打型盐碱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为研究对象,应用能量收支法估算成蟹生产力,进而确定一龄幼蟹放养密度;2006~2012年,在13块实验地连续进行成蟹养殖实验,研究沼泽一龄幼蟹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表明,实验地一龄幼蟹合理的平均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分别为809 ind./hm2和5.4 g/ind.,成蟹的平均产量、平均个体规格、平均回捕率和平均经济效益分别为32.92 kg/hm2、137.5 g/ind.、28.73%和598.2元/hm2;该放养密度对沼泽生态系统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松嫩平原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一龄幼蟹的适宜放养密度平均值为816 ind./hm2,变化区间为605~1 027 ind./hm2。  相似文献   

8.
新疆焉耆县土地盐渍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地盐渍化不仅会造成地表土壤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干旱区绿洲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土地)退化问题。研究土地盐渍化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地盐渍化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于干旱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及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新疆焉耆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和1976、1994和2009年的MSS、TM、ETM遥感影像,系统分析了区域土地盐渍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9年间,尽管焉耆县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地盐碱化的面积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并已达到研究区面积的8.85%;研究时段内,盐碱化持续加重区域的面积比例相对较高,盐碱沼泽和重度盐碱土地在研究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2.97%和1.31%,这表明焉耆县土地盐碱化程度发展较快,今后需改善灌溉及排水方式,合理利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试论沼泽的分布和发育规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一、前言沼泽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作为一种土地类型,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由于泥炭沼泽中蕴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因此,又把它作为矿产加以开发利用。近二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对沼泽的调查、研究、开发和改造过程中,在我国自然地理学体系中,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沼泽性河流径流演变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罗先香  邓伟  何岩  栾兆擎 《地理学报》2002,57(5):603-610
在分析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性河流挠力河径流演变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径向基函数网络等方法,探讨了引起径流量减少和发生突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当地河川径流演化与沼泽化流的地理特征以及近50年来沼泽及沼泽化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是本区河川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在径流演变中所起的作用相应减少,沼泽湿地对区域水系统的水量平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流域下垫面已明显变化,水文循环出现变异的情况下,必须加强沼泽湿地保护的水的调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极地冰雪氢氧同位素指标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水汽来源状况、降水季节变化、火山喷发、太阳活动等气候环境因素对极地冰雪中同位素含量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 ,以及降水区域不均衡性、降水年际不均衡性、逆温层和同位素在冰雪中的扩散迁移作用等几种不稳定因素可能对冰雪同位素分析造成的干扰 ;在此基础上 ,综述了极地冰雪中δ1 8O、δD和其差值d(d =δD - 8δ1 8O)与局部或全球气温之间的一些线性关系 (包括全球尺度 ,格陵兰地区 ,南极地区等 )及它们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存在的劣势、区域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指出西南地区应抓住西部开发的良好发展机遇,建立区域旅游市场开发适宜的机制,挖掘生态文化因素,变劣势为优势,化威胁为机遇,使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合理开发,达到提升区域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提升景点景区档次,推出并打响品牌,增强该区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近5年来,广泛受到中国和中南半岛各国政府、UNDP、亚洲开发银行及其他国际组织机构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围绕其开发与研究所开展的一系列重大活动,进行了回顾,总结其研究与开发现状,结合流域区内外政治、经济和环境的变化趋势,提出未来的研究任务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极地冰雪环境地球化学指标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地冰雪中可以反映气候环境的环境地球化学指标主要是可溶性杂质和不可溶性微粒。可溶性杂质主要包括H+、Na+、Mg2 +、Ca2 +、NH4+、Cl- 、NO3- 、SO42 - 、CH3SO3- 等。本文在概述冰雪中的这些化学杂质的来源影响因素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概述了冰雪中NO3- 沉积的主要来源 (即闪电作用和高层大气光化学作用产生的含氮化合物等 )及其影响因素 (包括太阳活动、火山活动、超新星活动、核爆炸试验和沉积后的蒸发及迁移作用等 ) ,SO42 - 的主要来源 (即海洋生物释放和火山喷发等 )、影响因素 (包括源区温度、ENSO事件及海冰面积等 )和它们的时空变化特点 ;讨论了南、北极地区冰雪中微粒沉积的主要源区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本县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92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5.0%。县内土壤流失量327万吨/年,土壤侵蚀模数3554吨/平方公里×年。本县水土流失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由低处(沟边)向高处(岭脊)减弱,以轻度、中度水土流失为主(面积814平方公里)。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坡地改梯田,水平带状耕作,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蓄水拦沙等。  相似文献   

16.
粘性泥石流阻力和运动方程验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必凡 《山地学报》1999,17(1):55-58
现有的粘性泥石流阻力方程可以大致归纳为三类:一类是将泥石流视为固液两相流,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的泥石流阻力运动方程;二类是认为粘性泥石流符合宾汉姆流体阻力方程;三类是依据泥石流体具有基本符合库伦公式的剪切强度,将泥石流视为固体颗粒散体重力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的阻力和运动方程。用粘性泥石流动力学实验数据对三类阻力运动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第三类阻力和运动方程与实际接近。  相似文献   

17.
Econowhcropon,inabroadsense,referst0thearealunitofecononucactvities.TherearevarioustyPesofeconomicropons.Accordingtotheterrit0nalscope,China'scomprehensiveec0nonucroponhasfourlevels,andtheyaremacroeconomicrop0ns,provincialeconondcropons,intra-provincialro…  相似文献   

18.
在绿洲-荒漠交界处,由于绿洲荒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大气-植被-土壤之间的特和能量交换形成其特有的过程,本文对这些交换过程与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准确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侧重于全国性资源环境及有关自然条件等专题制图工作的现实基础和成就,作简要总结和回顾。针对提高和重新认识制图效益和重点进行讨论,提出科学效益是基础,社会效益是目的,经济效益是根本,为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并提出今后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20.
广西百色市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降雨是激发山地灾害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大量的地质灾害资料和气象资料,运用天气学、数值预报产品、MOS法等,结合卫星探测资料,建立各种地理环境和地质特征条件下山地灾害预警的气象模型和各种灾害等级的预警指标,并就山地灾害的监测与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