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1):F0003-F0003
2009年中,下列专家不辞辛苦先后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审稿,为确保和提高本刊学术质量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特向各位专家(各单位专家以审稿先后排序)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2.
<正>翟明国院士男,1947年12月生,河南济源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前寒武纪与变质地质学家,岩石学家,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1):F0003-F0003
<正>2013年中,下列专家不辞辛苦先后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精心审稿,为确保和提高本刊学术质量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特向各位专家表示诚挚感谢!(各单位中专家以审稿先后为序)北京大学:朱永峰,陈斌,陈衍景北京师范大学:余先川,黄崇福成都理工大学:许模,刘树根,田景春,郑荣才,许强复旦大学:戴星翼,董文博吉林大学:苏小四南京大学:舒良树,邱检生,倪培,林春明南开大学:鞠美庭武汉大学:林爱文,邵振峰,李霖,黄声享西北大学:任战利,华洪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4):F0002-F0002
刘宝琚院士 男,生于1931年9月,天津市人,著名地质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在北京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曾任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委员会”领导成员和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多次组织并参与了国际有关全球沉积地质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1):F0002-F0002
陈毓川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学家。1934年12月生于浙江省平湖县,1952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3年赴苏联顿涅茨理工大学地质勘查系学习,1959年归国后,先后在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1981年,任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1983年起,先后任地质矿产部地矿司副司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部网站2007年2月8日消息,2006年本刊先后被美国《石油文摘》、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收录,这表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是广大作者、审稿专家与本刊编辑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顾问寄语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埋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地矿部石油海洋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孙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际岩石圈计划执行局委员.国际太平洋科学…  相似文献   

8.
7月1日,刘东生院士愉快地接受本刊邀请,新增为本刊顾问,并欣然命笔为本刊题词。 刘东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环境地质学家,原籍天津.生于辽宁沈阳。他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5-6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06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以“创新发展超越”为主题的本次论坛,共有国家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等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著名专家,以及众多海内外地理信息领域的专业人士近2000人出席。  相似文献   

10.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和志留系分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协办的"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6月底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国际地层委员  相似文献   

11.
宋莉(节目主持人):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家热线”节目,今天为您安排的是“专家热线-院士访谈:酷爱人类居住的星球”。 听众朋友,陈述彭院士是在我国地学界享有很高声誉的科学家。他1950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筹建,任地图研究室主任和航空像片综合利用研究室主任。1972年任中国科学院制图自动化系统研制组组长,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腾冲航空遥感实验副指挥。1979年陈先生筹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任副所长,兼任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发展部主任。  相似文献   

12.
继上世纪90年代初《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地质学题录与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后,2006年以来,本刊先后又被美国《石油文摘》、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收录,这表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是广大作者、审稿专家与本刊编辑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南京的科技队伍,是中国科学技术队伍的骨干部分,拥有隶属于4个系统的19个研究所,近干名科技人员。其中,地质界的三大全国性机构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30多人)、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100多人)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70多人),共有人员约200多人。  相似文献   

14.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主脊东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8′00″~120°19′30″北纬46°30′00″。46°40′00″。20世纪70年代,国家地质总局航空物探大队901、905队先后在该区进行了1:5万航空磁测,编制了航磁异常△T平面剖面图及文字报告;东北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地质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区调队综合研究科都对本地区的火山机构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提供了一些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5.
正秦克章研究员男,1964年生,湖北随州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矿床学首席教授,经济地质学家。1985年浙江大学地质学系学士毕业后,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工作,师从著名花岗岩矿床学家石原舜三教授,1997年获得  相似文献   

16.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200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7.
甬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6,8(4):I0001-I0001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作为主要行动方案领域之一。提出“要建立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体系,及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我国拥有约300万km2的海洋国土,海岸地形多样,景观优美(见图版Ⅱ)。因此,建设海洋强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系统认识、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科学院对此十分重视,并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组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最近,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致函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述彭院士,呼吁科技界共同予以支持。特此我编辑部将路院长的信函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事近代史中西比较研究的著名美国学者彭幕兰(Kenneth Pomeranz)指出:有组织的正式的科学团体,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 旧中国政治黑暗、经济落后、科学很不发达,但独独在地质科学领域的进展却享有较高的世界性声誉。旧中国从事地质调查研究的全国性机构,主要有三个:依时间先后分别为成立于1916年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成立于1940年的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三个机构成立时间,恰巧各差12年,世称“各差一轮三兄弟”。所以,对这三个机构加以介绍研究,便是非常值得、非常有意义和当然要做的事了。  相似文献   

19.
近日,德清县矿地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研讨会暨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德清顺利召开.研讨会邀请了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旭、殷鸿福、沈树忠,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浙江省矿业联合会会长潘圣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功逸等领导参加.与会领导和院士专家对德清县矿地综合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问诊把脉",为下步工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0.
在绵延八百里的沂蒙山中,有着众多的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崮”,呈现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2007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地质地貌专家小组把“崮”这种地貌正式命名为“岱崮地貌”,使其成为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第5种岩石地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