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超 《华北地震科学》2020,38(2):9-12,27
P-SV转换波勘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震勘探技术。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P-SV转换波动校正过程中将地表假设为平坦地形。而随着地震勘探向复杂地区的深入,地表起伏大、高速老地层出露的问题,使得地震数据难以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因此,现行的基于地表一致性的P-SV转换波动校正处理方法不能很好地对P-SV转换波进行动校正,影响转换波勘探的准确性。为此,本文从转换波的运动学特征出发,建立了起伏地表下P-SV转换波动校正方程,并构建了起伏地表条件下转换波动校正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模拟计算了起伏地表下P-SV转换波动校正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起伏地表下的转换波动校正方程能够取得较好的动校正效果,为P-SV转换波速度分析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2.
常规纵波(P波)油气检测利用单一纵波波场信息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多解性较强,而本文实现了多种波场信息综合预测,可减少预测的多解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比常规纵波地震勘探可获得到更多的波场信息,包括纵波(P波)波场信息和转换横波(P-SV波、P-SH波)波场信息,这为多波场信息综合运用减少勘探多解性提供了较好的资料基础.首先,对P波进行地震层位解释,可得到P波目的层顶、底时间;其次,对P-SV波进行地震层位解释,可得到P-SV波目的层顶、底时间;再次,对P波做P波AVO分析,可求得P波AVO截距;再次,对P-SV波做P-SV波AVO分析,可求得P-SV波AVO截距;最后,计算机编程研制多波流体因子计算程序,同时输入上述6个参数,计算得到多波多分量流体因子数据体,据此可进行多波多分量油气预测.根据实际工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技术是可行的、可靠的,可提高油气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是解决复杂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手段.在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转换波资料处理尤为关键,转换波资料处理的难点之一是转换波静校正.研究了非转换型折射波和转换型折射波传播规律,发现形成PPS转换型折射波的有利条件是上覆介质横波速度比下伏介质横波速度要小很多,提出了基于PPS转换型折射波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并对实际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转换波静校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带有多道相关的抛物线Radon变换法分离P-P、P-SV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为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中P-P波和P-SV波通常混杂在一起,所以较好地分离P-P波和P-SV波能够提高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质量.抛物线Radon变换法在分离P-P波和P-SV波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离散叠加的计算过程中会带来假频,这些假频会干扰波场分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将多道相关算法引入抛物线Radon变换,发展了带有多道相关的抛物线Radon变换法.该方法利用叠加信号具有相似性的特点,依据多道相关中衡量多道信号相似性的能量比标准,对叠加过程加以控制,压制变换中出现的假频.本文用该方法对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波场分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率数据处理技术在近海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海工程多道浅地层地震勘探中,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有效途径.由于为工程服务的近海地震勘探对分辨率的要求很高,因此地层速度的拾取和衰减多次反射干扰波成为影响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某海域工程地震资料,运用了高分辨率速度分析技术和K—L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建平 《地震学报》2018,40(1):24-3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面波方法是两种相互独立发展的地震勘探方法,在各自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对方都是作为干扰信号而存在. 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反射资料中被视为干扰的面波信号,通过成熟的多道面波勘探技术处理浅层地震反射资料,在频率-波数域中提取多阶振型面波的频散曲线,并基于该曲线反演浅地表S波速度结构. 这种方法充分开发利用了已有数据,无需单独的面波数据采集系统,同时为解释浅层地震反射资料提供了额外的信息约束. 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反射资料中可提取出可靠的多阶振型面波频散曲线,并能给出稳定的反演结果,同时,面波反演的多解性可以通过高阶振型反演得以进一步约束;低速层的存在是观测频散曲线出现振型跳跃或呈“之”字形回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海上多次波的联合衰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勘探尤其是海上地震勘探中存在着各类多次波,由于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速度分析、叠加、偏移成像等地震资料处理,海上多次波主要有全程多次波和层间多次两大类,为了压制海上不同类型的多次波,本文首先分析波场外推、预测反褶积和拉东变换衰减不同多次波的理论基础,然后联合采用这些方法,分别衰减全程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即:首先对炮记录或者接收点记录进行波场外推,建立海底多次波模型,预测并减去全程多次波,然后利用预测反褶积衰减掉周期性明显的多次波,最后将数据转换到τ-p域,用拉冬变换根据同一时间多次波和有效波在速度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分离层间多次波和剩余的全程多次波,并在该域中切除分离出的多次波,从而实现联合多次波衰减处理.通过对悉尼海区和里海等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证明,文提出的联合多次波衰减方法在海洋地震资料的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联合衰减多次波处理流程具有快速、简洁、易于实现的特点,经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有效信号损失小、保福性好的特点,有利于速度分析、叠加、叠前偏移等的后续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二维小波变换在地震勘探面波消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在深层油气勘探中,针对深层地震数据的特点,我们利用二维小波变换技术易于分离信号和噪声的特点,将其应用于东部深层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对面波的消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大大提高了深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中海油在南海油气勘探中成功试验了二维多分量地震技术.其后十多年,中海油进一步在不同近海油气盆地采集了三维多分量OBC地震资料.但由于针对三维转换波的处理未能形成有效的关键技术,除双检叠加利用了水压分量和陆检垂直分量外,大量水平分量数据未被使用.鉴于此,中海油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三维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攻关:针对弹性波场的矢量特征、转换波射线路径不对称以及双程旅行时多时间尺度等问题,成功研发了矢量化的信号处理技术、弹性波速度建模以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集成了相对完善的三维弹性波成像EWI软件系统;完成了多个试验区的三维四分量OBC地震转换波的处理,取得了好于以往技术的效果;建立了海上多分量OBC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但相对于成熟的纵波处理技术,海洋多分量地震处理技术仍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3月 15日克孜尔地震之后对克孜尔水库坝体出现的裂缝进行了面波勘探。首先介绍了面波勘探法的基本原理 ,然后通过典型剖面检测与资料处理找出异常区、带并进行解释。试验表明面波勘探法适用于克孜尔水库大坝监测  相似文献   

11.
广角地震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广角地震可以在常规地震所无法解决的无记录和差记录区进行,完成地壳深部的调查研究.迄今已完成几万公里的测线任务.为了更好地处理广角地震数据,应采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获取高质量的成像剖面,更好地服务于勘探开发.本文在介绍广角地震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广角反射、折射中一些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轴向压力下砂岩波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轴向压力下的砂岩波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波速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加卸载循环有关.对非线性模量与应变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用非线性模量来替代弹性模量,推导出了轴向压力下干燥砂岩样品的波速计算公式,得到了速度和应变的关系曲线.实验数据与理论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永登地震剪切波分裂及电性各向异性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据永登地震前后小震三分量数字记录和中法合作松山电磁台的观测资料,基于EDA裂隙模型,从各向异性的角度,将地震剪切波(S波)分裂方法和大地电磁测深(MT)方法共同应用于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的各向异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永登地震前,快S波偏振方向由北偏东逐渐转为北偏西,发震后又急转为北偏东,快、慢S波的时间延迟在震前也是急剧上升的.另外,MT电性主轴的计算表明,各频点的电性主轴方向基本一致,原与断层近于垂直的电性主轴(ρxy),从震前为北偏东17°左右逐渐转为北偏西15°并发震,震后恢复到北偏东.相应的视电阻率变化表明160~226秒周期的变化最大,其对应的深度与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相当.而震前平行于断层的电性主轴其视电阻率ρyx变化相对小些.这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明其发震应力场的P轴是北偏西15°.结论是(1)从各向异性的方向特征看,不同方法得到的3个方向在总体上是一致的,时间演化过程是协调的,其机理就是应力所致的EDA裂隙定向排列.(2)不同频率电性主轴变化的一致性表明,震前应力所致裂隙定向排列而导致的各向异性在地壳一定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3)视电阻率量值的变化也存在各向异性并有其自己的特点.视电阻率静态的各向异性特征是由台站所处构造条件决定的,但动态各向异性变化受地震应力场作用的影响;与P轴一致的电性主轴视电阻率ρxy变化最大;震前同一方向、不同频率视电阻率变化的差异表明其变化强度还取决于介质的分层性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剪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特性的理论研究结果,对几种分裂剪切波震相识别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在假定噪声和有用信号数据的方差近似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给出了客观估计分裂剪切波震相及其可信度的方法。为了说明方法的有效性,列举了一个含噪声的模拟信号,给出了一定信度水平上的识别结果及误差。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中长期强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傅征祥  刘杰  刘桂萍 《中国地震》2000,16(4):334-341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沿张家口-怀来-三河-天津-渤海-蓬莱-烟台-北黄海展布,长约900km,宽约250km,走向北西.该带上曾发生1679年三河-平谷8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本文分析了该带上以117°E为界的东、西2区历史和近代地震的G-R关系和时间进程,证明它们服从泊松过程,从而计算得到它们在2010年前发生强震的累积概率,即东区发生6级地震概率为0.80;西区发生7级地震概率为0.76.  相似文献   

16.
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磨西—冕宁段的滑动速率与强震位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航片解译及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结果表明,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磨西-冕宁段存在明显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其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并伴有显著的垂直滑动分量。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在鲜水河断裂磨西以南段为6.0-9.9mm/a,安宁河断裂冕宁以北段为4.7-5.3mm/a。同震位错及地震地表破裂研究表明,A.D.1786年康定-泸定磨西73/4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可能南延至田湾以南;安宁河断裂冕宁以北段则具有蕴育71/2级左右地震的构造背景,最晚一次强震的地质记录极有可能是史料记载不全的A.D.1327年一次6级或6级以上地震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邢台地震极震区浅层探测、新生代深浅构造运动的分期、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剖析及其与震源参数的对比等研究,指出邢台地震区控制早第三纪盆岭构造发育的铲形断裂及其下部向东缓倾的滑脱面与邢台地震的发生无关;邢台地震群是在最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受北西向断层或横向障碍体阻隔的不连续“深断裂”依次向上撕裂状破裂扩展、引起相邻斜列状深断裂间应力迁移和加载等三维破裂过程的产物;邢台地震断层是先存地壳“深断裂”向上撕裂状扩展的“新生断层”。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地电磁信号非最小相位性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信号的功率谱仅包含振幅信息而不包含相位信息,因此传统功率谱方法仅能处理最小相位信号,难于适用于非最小相位信号.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实际大地电磁(MT)信号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测点MT信号在Z平面上的零点分布并不全部位于单位圆之内,可以判定MT信号一般具有非最小相位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处理方法,发展新的资料处理方式.实际信号分析,理论和数值模型实验证明,信号的高阶统计量包含其相位信息,因此,高阶统计量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具有非最小相位特征的MT信号.  相似文献   

19.
山西1303年大地震破裂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学泽 《中国地震》2000,16(1):22-27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山西断陷带中3个相连接断裂段的地震复发过程及其与1303年8级地震的联系.结果发现1303年大地震破裂曾造成相邻断裂段上地震复发行为发生改变,其中,北邻断裂段的一次地震被提前了300~400 a发生,南邻断裂段的另一次地震则被推迟了约300a发生,而1303年破裂过的一部分断裂面很可能长期处于较低的破坏应力下并以中强地震作调整性活动.在未受到1303年破裂影响的时期,各断裂段的地震复发均表现出时间可预测行为.通常认为,一个断裂段的破裂将会造成相连接的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缩短,但本文却发现这也可造成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延长.  相似文献   

20.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炜  宋先月 《中国地震》2000,16(2):149-157
本文将BP神经网络用于地震中短期预报。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地震学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而将BP神经网络的输出作为表征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井将其用于华北地区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未来震中周围一般都开始出现Wq值的中短期异常区,证明本方法具有限好的中短期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