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CS_2-61型悬丝式磁力仪测定了浙江沿海岛屿岩石磁性参数,估算了各种岩石可能引起的磁力异常。根据测定成果提出,浙江沿海岛屿区域的岩石磁性是陆区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2.
3.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有着丰富的岛屿旅游资源.本文对福建沿海岛屿概况进行简介,分析和评价了沿海岛屿的旅游资源,同时对福建沿海岛屿旅游的开发与发展潜力做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选以厦门、三都代表湾风岛屿,平潭、东山代表湾外岛屿,计算出大气稳定度、污染系数,小风频率以及混合层高度等表征污染气象的指标,对其逐一进行分析,以揭示海岛区大气污染的特征,并分析了湾内岛屿与湾外岛屿污染气象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沿海岛屿众多,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条件良好。在这些岛屿中,有军事战略要地的海岛,有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优越的海岛,有较高旅游资源价值的旅游岛,有发展动物、植物资源潜力的海岛。特别是大部分海岛所处海区渔业资源蕴藏量较丰富、生产率也较高,且生物量较大,品种繁多。海南岛沿海60%~70%的海岛集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等优势于一身,因此将能在较大幅度内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业,开发海岛资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经济意义。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海洋局、农业部、总参谋部联合下文开展全国海岛综合调查。本项目列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海南省海岛综合调查环境质量专业由 相似文献
7.
沿海岛屿建立国家高程基准,统一海岛与大陆的高程系统,是海洋测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GPS技术在测量上的应用,为此课题开创了一个新的探索路径。本文结合海道测量熟悉的潮汐理论和常用的潮位传递方法,采用水面水准与GPS高程相结合,通过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具体实践,比较两项作业的最后成果,相互验证,说明了依这种传递高程的方式建立的沿海岛屿国家高程基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精度也是能满足需要的,因此,是目前连接海岛和大陆之间高程关系较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沿海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据1990年统计,沿海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9.3%,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3.49%,高于全国平均2.47%的水平。广东沿海有33个市县,含3个经济特区,两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广东外向型经济的支柱,对广东经济高速度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沿海支持山区建设同样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广东沿海分布着759个海岛(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未含香港、澳门地区),遍及沿海33个市县。据统计,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10.
浙江北部岛屿海域土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探讨了浙江北部岛屿区水道岸坡土体滑动的成因机制与滑坡的形态特征,对在波浪与重力共同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以及波浪底压引起的砂土液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岛屿区水道中部与岸坡间强烈的冲淤反差,是该海域岸坡土体滑动不稳定因素积累的主要环境条件。目前发现的多数为中到大型的牵引式滑坡,主要由重力作用所致。对于波浪较大、水深较浅海域的粉砂、细砂分布区,浅表砂层存在着发生液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应用1977—1980年2月和9月的风速自记记录,分析了浙江沿海海陆风的日变化、出现天数、转换时间、侵入深度和伸展高度,初步认识了海陆风分布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采用Weibull分布模式计算了上海沿海及岛屿地区的有效平均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数百分率及全年累积时数,并和实测统计值比较,进行了误差分析。同时,对该地区的风能分布特征作了评述,为开发我国海区风能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描述了浙江沿海发生的风暴潮及其灾害的基本概况;分析了风暴潮灾害在自然灾害中的比重。指出我省近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而且沿海地理条件又十分有利于风暴潮波幅的增大,从而导致严重的潮灾发生。因此,防御和减轻潮灾的任务相当艰巨。文章最后还从“软科学”的角度,提出若干减轻潮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浙江沿海大风的天气气候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嵊泗站和大陈站资料对浙江省沿海大风的天气气候概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北沿海平均每3d有1d出现大风,多于浙中南沿海(平均每7d有2d出现大风).浙北沿海以SSW大风最多,N大风次之;其中NNW—NE大风占46%,SSE—SW大风占43%;浙中南沿海以NNE大风最多,NE大风次之;其中N—ENE大风占77%,S—WSW占18%.浙北沿海大风以4月份最多,9月份最少;浙中南沿海大风以1月份最多,5月份最少;浙北沿海大风日数的月变化比浙中南小.浙江沿海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浙江沿海冬半年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及初夏大风多为低压、倒槽引起,夏季大风主要是受热带气旋影响产生. 相似文献
18.
浙江沿海潜在区域地震海啸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COMCOT海啸模型建立三重网格模型模拟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发展以及在我国东南沿海传播过程。震源附近浮标站以及浙江沿海的潮位站实测资料验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监测站首波到达时间和海啸波的计算值相差在15%以内,表明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海啸在计算域内的传播过程。研究表明日本南海海槽、冲绳海槽以及琉球海沟南部是影响浙江沿海主要的区域潜在震源,通过情景计算分别模拟3个潜在震源9.1级、8.0级和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浙江沿海的海啸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海啸波产生后可在3~8h内传至浙江省沿岸,海啸波达1~3m,最大可达4m,此时浙江沿岸面临Ⅲ~Ⅳ级海啸风险,达到淹没至严重淹没等级。 相似文献
19.
20.
浙江中部沿海海雾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根据椒江市气象台的图表资料,着眼天气形势,立足本站资料,结合要素场建立的海雾预报方法。本方法含有天气型、水平和垂直风场以及本站海-气要素为主体的四套方法,并集成为预报方程。它应用效果较好,是基层台站适用的一种短时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