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通过"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中国地震监测系统全面完成了从模拟记录向数字记录的转变,建成了地震前兆观测台300余个,共观测30000多个分量数据,分量采样频率一般为秒、分采样。这种大面积、多分量、高采样率的地震数据采集,使得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所观测到的每日前兆数据以GB、甚至更高的规模产出,带来数据量的指数膨胀。地震数据的膨胀对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新北京市地震局从组建开始,就把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体系。1 前兆监测台网的组成及完善11 前兆监测台网的构成北京市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由专业台站和地方观测点共同组成。北京市地震局现有专业台站8个,共22种主要前兆观测方法(见表1)。这8个台站都为有人值守台站,观测仪器设备为中国地震局认可的专业仪器设备,专业观测人员进行观测及维护,观测程序按照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各方法观测规范进行,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地震观测数据、前兆观测数据及地震地质、台站档案等大量原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处理、综合利用、提高科技人员使用资料的效率,以促进地震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作向前迈进,云南省地震局与重庆大学计算机系合作,在DUAL68000微机上成功地开发了地震数据库系统SDBS,1985年5月在昆明通过鉴定。 鉴定委员会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SDBS是一个功能较齐全、建立在微机系统上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于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开始了以地震监测预报为主要目的的地电场观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经过"十五"以来的台网建设,目前已建成由120多个固定台站构成的数字化地电场观测台网,观测数据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地球电磁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在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展现了良好前景。然而,由于我国数字化地电场观测起步晚,观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观测数据快速传递和资料共享。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前兆台网管理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使河北省地震局张家口中心台所辖的5个台站,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实现了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遥测组网。该台网拥有一个台网中心、7个子台、28个主测项、11个辅助测项,日产出形变、电磁、流体科学的观测数据8万3千组。 地震前兆数字化遥测台网由多个台站多种手段组网而成,集前兆观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为一体,实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及时采集、传送也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台网设备的正常工作做保证。现将我们在管理数字化前兆台网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1 数字化前兆台站的第8…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  相似文献   

8.
梅世蓉 《地震》1990,(5):1-8
本文扼要总结了八十年代八个方面的进展: 1.地震观测系统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2.各类地震前兆观测台网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3.对干扰的识别与排除建立了成套方法; 4.总结了地震前兆特征、预报判据、指标,编制了地震预报程式化指南; 5.确立了地震综合预报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6.在“以物理为基础的概率预报”方向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7.在检测短临前兆上进行了扎实的努力; 8.系统科学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已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可靠的观测资料基础之上。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观测资料无论从观测精度、采样率,还是传输速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江苏省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经过“九五”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共建成了12个数字化前兆观测台站。这些数字化前兆台站为江苏地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例如,与使用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模拟观测量之间有何差异,高采样率带来的一些高频干扰成分如何剔除,这些都需认真分析研究。本文选取了2000年7~10月气象三要素(气温、气压和雨量)的数字化观测记录进行了分析,期望对同行在使用这些仪器的观测资料时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1 2月 1 3日由中国地震局组成的验收专家组 ,对新疆地震局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新疆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改造项目的实施 ,使部分前兆台站的观测环境、工作条件、观测项目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大为改善。该项目按期完成了 5个台站 2 5个测项的数字化改造及 1个前兆台网中心的建设。在验收过程中专家组对乌鲁木齐基准台、库尔勒台及局台网中心分别进行了技术指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5个台 2 5个测项及前兆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11.
大正 《山西地震》2005,(2):27-27
山西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楼于2004年10月启用。山西省防震减灾中心是集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地震信息服务、地震应急指挥和地震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机构,是山西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中枢,是全省31个数字测震台站、14个地震前兆台站(51个测项)、30个强震动台站、21个信息节点的地震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及信息共享的平台,是山西省人民政府进行地震应急、抗震救灾指挥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地震前兆数字化遥测台网由多个台站多个手段组网而成,集前兆观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为一体,实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及时采集、传送与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安全、稳定、可靠的供电环境做保证。 1 前兆台网对供电的要求 随着“九五”项目和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地震观测技术逐步实现了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从整个系统可靠工作这个角度,提出了供电系统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安全可靠的供电:需要解决防雷击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瞬间高电压冲击的问题。 (2)目前,地震数字…  相似文献   

13.
地震前兆数据一直是地震分析预报必不可少的重要数据资源。随着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开展,地震前兆模拟记录将逐步被数字化记录所取代。我们结合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网络关系数据库模型构造了辽宁省数字地震前兆数据库。该数据库直接面向整个地震系统,为地震预报提供详实的数据服务和先进的研究手段。本文对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总体设计及数据共享服务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我国地震开始重新活跃起来,大家对地震预报问题更加关注.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不久前向新闻界介绍了地震预报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唐山地震以后,北京、沈阳、上海、成都、昆明、兰州相继建成了6大电信传输地震台网.仅北京台网就有40多个台站,覆盖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同时,还在全国一些多震区建立了12个区域无线遥测台网,基本覆盖了人口密集的地震区、带.另外,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个数字化地震台站今年开始试运行.安启元说:从1966年邢台地震至今,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从实际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张家口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构成、连接、数据的流程等。台网中心的投入运行,使前兆信息监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高采样率带来的地球物理、化学场的高频变化信息,为地震短临跟踪预报和开发新的地学科研思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土库曼的科学家们正在为地震科学、为预报地震的强度、地点和时间作出贡献。这个位于中亚地区的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已开始在其西部有计划地建立地球物理和地震台网。1983年,土库曼加盟共和国西部地区曾多次发生地震。综合性的地球物理,水文化学和地震研究及观测正在该共和国的所有地震活动区进行,台站也正在监测地震前兆异常。土库曼科学院地震研究所所长库尔班诺夫对塔斯社记者说,一个研究地  相似文献   

17.
1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地震学会最初确定的专业委员会之一,自成立以来长期坚持举办年度学术交流.早期,参加交流的代表主要是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地震预报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一些不能在震情会商会上解决的问题.2012年,马瑾院士撰文提出了构造物理实验"地震"的亚失稳理论,指出地震有前兆,应可预报.中国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与河北省地震局于2012年5月在石家庄市举办以"中国地震监测预报论坛"命名的年度学术交流活动,适时邀请了马瑾院士就亚失稳理论作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台网的现状、“九五”台站建设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五”期间有关台网优化与建设方面的如下工作建议:(1)优化现有的台网;(2)完善与推广数字化观测技术,力争使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台站数量由100个扩展到300个,实现数字化观测的台项由300个增加到10000个,基本实现我国流体前兆观测技术的现代化;(3)建设以地震监测与预测研究为目的前兆实验场。(4)建成地下流体学科技术中心;(5)建设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9.
“九五”重点项目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提出了建立基于Web的系统集成,全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建立了江苏省前兆数据库和分析预报方法集成系统JSOMEN,编写了适用于江苏前兆观测资料的控制主表,用C,VB等语言编写程序整理入库了1990年以来全省43个测点75个测项的一百多万组前兆观测数据,同时建立了台站和市局的前兆数据库,以达到全省前兆观测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九五”期间,江苏省建立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数字化前兆观测台网。由于该台网实现了数字化,观测数据采样率高,信息量剧增,如何对这些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更好的为地震分析预报及科研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江苏省地震局在“九五”期间组建了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用于汇集和管理各数字化台站的前兆观测数据。 此外,由于大量的模拟前兆观测项目仍然在运行,江苏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按数字化前兆观测的技术规范,对模拟观测数据的存储格式及文件名进行了规范,方便了数字化数据与模拟观测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对外服务。 1 概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