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大连池的火山、嘉荫出土的恐龙、4.5吨重的大煤块和多姿多彩的岩石矿物标本,黑龙江省这些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地质遗迹,5月18日,在两千多平方米的空间得以展现。这座集科研、科普为一体的全省地质矿产标本、古生物化石收藏展示中心——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地球科学、恐龙知识、生物演化、资源环境、矿物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古生物地质博物馆。近年来,该馆持续推进以古生物科学知识普及为核心的地学科普传播,发挥了科普传播的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开放近10年来,以不足5000平方米的展馆,接待观众420万人次,日最高接待观众8000人次,累计接待观众团体5860个,为古生物科学知识的普及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省地质博物馆作为集科研、科普为一体的全省围土资源工作成果和各类地质矿产标本收藏展示中心,同时肩负着全省地质资料的接收、管理、利用和省地质资料二库及西部岩心库的管理工作职能。在“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整体功能,努力将省地质博物馆建成标本收集中心、资源展示平台、科学研究阵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对外服务的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亲爱的宝贝,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密集式科普,你们在地质博物馆收获了哪些?地质、古生物、天文的科普,是否让你得到了许多启迪?长大了是否也想去探索与弄清这些神奇的奥秘?新学期又开始了,配合"新"这个主题,我们地小博俱乐部在秋季的周末,特为大家精心设计了新的进阶级课程——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地学亲子沙龙系列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前身为建于1916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矿产陈列室,1935年随同中央地质调查所从北京迁至南京市珠江路700号,它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级地质类博物馆。博物馆积近百年地质学发展之底蕴,馆藏标本十分丰富,这些都是地质博物馆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在普及地学知识、进行学科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南京地质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特别是在科普教育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地质出版社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举行。几代地质出版社人齐聚一堂,共话60年出版史。60年间,地质出版社共出版1.4万余种地学理论、地质成果、地质工程技术、地学科普、地学教育、基础教育、专题地图,以及地学文化图书,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推广地质科技成果和地质找矿经验,促进国内外地质学术交流,积累地质科学资料和普及地学知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60年来,共有140余种图书分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魅力地质——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专题展览在山西地质博物馆开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出席开幕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周建春出席并致辞,副厅长袁同锁主持开幕式。此次专题科普展,由中国地质博物馆、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主办,展出时间为6月1日至8月31日。展览主要通过展板形式,全面展示我国37家世界地质公园的珍品  相似文献   

8.
4月19日至20日,北京山水宾馆汇聚了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从事一线国土资源科普工作的单位负责人及国内地学科普专家。大家对申报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单位进行了认真咨询评议。这意味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指能独立开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基础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测绘科技等国土资源领域国情教育和科学普及活动的科技场馆、科研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2年4月22日新馆开馆以来,在湖南省国上资源厅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致力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矿物晶体展示中心,连续四年投入巨资购置大批精美矿物晶体,涵盖自然元素、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五大类。截止2014年底,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拥有各类精美矿物标本755块;其中国外标本111块,产地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五人洲29个国家;国内标本644块,涵盖江西、广东、云南、湖南等21个省,其中湖南224块。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8日,汇集山西省地质宝藏的山西地质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近万件陈列品在开馆当天向公众展示。同时,5月18日也是国际博物馆日,山西地质博物馆选择在这一天开馆也象征着山西省的文化产业逐渐在向世界接轨。山西地质博物馆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省级文化基础设施建筑项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汾河西畔,北临太原市图书馆,南临山西博物院,总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布展建设工作已进入展品征集阶段,沂水局对标本和展品征集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的要求,挑选出能突出表现沂水特色的标本,为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布展建设增石添玉。一是充分认识征集工作的重要意义。标本和展品是地质博物馆展示的重要基础,是公众认知自然、学习地学知识的载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月,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自今年3月开始,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通过认真组织申报,经省国土资源厅推荐、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通过,在厅党组的关怀以及全馆职工的不懈努力下,省地质博物馆以国土资源部创建科普教育基地为契机,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为指导,全面加强各项建设。按照全国科普基地的标准,建立健全各项服务制度,对社会观众实行全天免费讲解。  相似文献   

13.
自然元素矿物,独特而稀有,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若大的地球,目前已知的也只有大约40种,只占地壳质量的0.1%,因此非常稀有。自然元素矿物,不同于其它矿物,是纯自己的矿物,哪怕是最活跃的氧、最易结合的硫,它也不与结合,故被称为"自然元素"矿物。此类矿物分为两类:金属自然元素矿物和非金属自然元素矿物;下面图片中的矿物为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藏的自然元素矿物,黄灿灿的金。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4):F0002-F0002
戴塔根教授男,1952年8月出生,湖南涟源人,197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82年获中南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89年在澳大利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教育部地矿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会委员。他还兼任《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质与勘探》、《中国地质教育》和《Geoscience ofChina》等期刊编委。…  相似文献   

15.
<正>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完整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精华。嵩山地质博物馆浓缩着中岳嵩山的地质精华,被誉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走进这座"地学宫殿",你将融入无穷的地质知识海洋。无  相似文献   

16.
正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于2005年6月经济源市政府批准成立,属济源市国土资源局下设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具体负责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管理、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科学知识普及和日常管理。管理局下设综合办公室、规划建设科、地质遗迹保护科、档案室、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博物馆、王屋山科普教育基地等,现有工作人员32人(含地质博物馆和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3月19日上午,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地质博物馆门前广场隆重举行。省人大教科文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学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在大数据时代该如何发展,是当下这一领域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从现代三维地学建模的重要方法——隐式建模的角度,对三维地学建模方法与地质大数据系统的有机集成、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地学建模的效率和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一套基于地质科学大数据的三维地学建模方法和流程,包括:地质大数据的搜集、主题大数据系统的搭建、地质特征要素的深度挖掘和三维地学模型的动态构建。同时,也指出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质效三维地学建模的关键在于:研究实现充分顾及地质对象和地质科学大数据特点的地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空间推断方法。通过一个典型矿体建模的应用实例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河南是农业和矿业大省,农业地质可以为我省农业发展做出新贡献,且已取得了明显实效,如钾镁肥开发等。发挥地勘行业的技术优势,可以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开展农业地质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评价,为农业生产布局服务;2.开展农用矿物肥料开发研究,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3.加大天然矿物饲料开发力度,提高畜产品的品质;4.开展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在我省农业地质刚起步的现阶段,应重点培育该学科并提倡多学科联合攻关,营建适应科技创新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遗产的角度,提出地质遗产体系的概念,认为地质遗产体系由矿产资源型遗产、旅游资源型遗产和科教资源型遗产系列组合构成,包括11个地质遗产系列和若干个亚系列。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的地质遗产,包括众多优势的矿产资源、奇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及罕见的地学科研和科普教育资源,探讨了遗产保护4个最紧迫的任务及其长期需要开展的工作。综合分析表明,中国是具有诸多特色的地质遗产大国,地质遗产是不可再生稀缺资源,中国的地质遗产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