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永战  王颖 《地理学报》2006,61(4):446-446
海岸海洋科学的兴起源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正式实施。依据公约的有关规定,1.3×108km2的公海(全球陆地面积为1.48×108km2)将以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等形式划归各沿海国家管辖。海洋权益因此改变,国际海洋秩序随之调整,推动沿海国对“海洋领土”的关注。基于主权与资源开发的需要,推动海岸与大陆架浅海成为海洋科学领域的新热点。海岸海洋(CoastalO cean)概念于1994年U N ESCO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国际海岸海洋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使用。会后,出版了国际海洋学系列专著“The Sea”第十卷“G lobalCoastalO ce…  相似文献   

2.
明确各国北极海洋权益现状是我国未来北极活动的基础。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及图集资料,基于地图视角,对环北极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划界、外大陆架申请、海洋保护区建立等方面进行定量化、空间化的分析,以此反映北冰洋海洋权益基本情况。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公约》《大陆架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等相关法律政策,预测北极海洋权益未来发展趋势并探究其对我国未来北极活动的影响,为我国未来北极策略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沿岸国家对北冰洋活动的限制程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经向上,呈现出显著的纬度地带性,即限制程度随着纬度增高而逐渐减弱;在深度方向,对大陆架的控制范围大于对其上覆水域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3.
中日东海问题实质及海域划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有诸多争端,主要包括东海油气田资源、钓鱼岛归属以及东海海域的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之争。两国间就此争端已举行多轮双边磋商,均无实质性进展。本文从两国历史、国际海洋法、地缘政治、军事战略的角度分析中日产生争端的根源,揭示问题的实质,拟定出一套合情的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的东海局势发展与我国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5.
雷州半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巧玲 《热带地理》2003,23(2):149-153
追溯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历史渊源,对其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进行定位,认为传承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发展特色海洋产业是该区域海洋经济成功的关键.为此宜采取以下对策:重塑"南珠故乡"形象,发展海水养殖及加工业;重塑"海上丝路始发港 "形象,发展港口运输贸易业;树"大陆最南端,椰风海韵文化游"形象,发展滨海旅游业.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开发现状进行评价,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技术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提出将传统的猎捕型渔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管理型,以及进行海洋农牧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我国的海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是由沿海具有海岸带、海岛与广阔海域的11个省(市、区)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重大举措,从而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的规划。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既可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又能吸纳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又为我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相关条件,使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得到提升和快速发展。在研究中应用分析区域空间差异的定量方法、对各省(市、区)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等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海洋经济形成的机制与规律,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产业的结构与布局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与主体内容,国内相关文献日益丰富,但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国内研究存在起步晚、发展缓慢,高层次研究成果少且增长慢,以区域实证研究为主、理论创新研究较少等问题,现有研究集中在6方面:①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内涵、规律及其与陆域布局差异探索;②沿海省份或大城市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绩效评价、竞争力与趋势研究;③区域海洋产业布局模式及优化政策支撑体系研究;④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产业承载力评价及海洋功能区划研究;⑤海洋产业集群,尤其是港航集群的初步探索;⑥国外海洋产业发展态势、统计标准与区域海洋产业合作探索。本文初步总结了国内对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研究文献的增长规律,并立足于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研究趋势,指出未来应加强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前沿领域及理论体系探索,并为我国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沉积物的干燥过程及方式对其磁学性质的影响,选取含水率高的南海沉积物样品,对其中685个样品在自然条件下逐步晾干,并每间隔40 d测量1次低频磁化率(κlf)、高频磁化率(κhf)、饱和等温剩磁(SIRM)、S-300和频率磁化率系数(κfd),共测量5次;对另外60个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并在干燥前后测量相同的磁学参数。结果表明:1)自然晾干过程中,除少数异常点(约7%)外,大多数样品的κlf和κhf呈减小趋势,少数样品呈增大趋势,S-300和κfd均呈减小趋势,SIRM先减后增,整体上呈增大趋势;2)冷冻干燥过程中,样品的κlf、κhf、S-300和κfd呈增大趋势,SIRM呈减小趋势;3)2种干燥方法均不影响κlf、κhf、SIRM和S-300的剖面变化趋势,但对κfd的影响较大,这在磁学指标的古环境研究中具有关键的指示意义。磁学参数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失水过程发生的微弱氧化作用、失水导致水的抗磁性“负贡献”降低、细粒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在湿润状态下转变成顺磁性和不完全反铁磁性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建议对同一批次的样品采取相同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耀光  刘锴  王圣云  刘桓  刘桂春  彭飞  王泽宇  高源  高鹏 《地理科学》2016,36(11):1614-1621
对比中美两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发现, 2011年开始,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2 849.73×108美元),已超过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2 779.02×108美元)(实际GDP)。重点分析2005~2012年,中国海洋产业超过美国的演进过程,并以两国共同的6个海洋产业部门为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为了体现中美两国海洋经差异的特征与规律性,应用标准差、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在海洋经济总值(海洋经济增加值)、海洋产业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与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徐连经济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徐连经济带在全省,淮海经济区中经济地位的分析,与省内宁镇扬,苏锡常两区的比较,找出本带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快其经济发展所拥有的优势区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重要意义,并就点轴开理论本带建设布局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陆架在国家可管辖海域划界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陆架是地质地理学研究的内容,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大陆架已成为国家在海洋权益维护方面重要的内容。该文阐述了大陆架制度的形成以及在可管辖海域划界中的作用,并对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以及大陆架在我国可管辖海域划界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重庆经济区划及分区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重庆经济区划的分析评价,提出经济区划的原则及标准,对重庆经济区划体系提出了新观点,并对经济区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世博经济圈形成基础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展旅游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归因于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以及带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技术等无形利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对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世博经济特征和效应.其次,探讨了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基础,认为世博经济圈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多层面(区域、城市和公司)相互联系的城市网络,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必须拥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最后对世博经济圈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是世博经济圈形成的重要动力,经由制度创新、文化协调、区域管治,推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利益主体的融合实现区域共生;通过核心城市的进一步中心化和节点城市的专业化实现更加分散和互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宁青段经济带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富集了全带大部分的能源与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观。文章首先确定了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指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资源产地与交通枢纽,黄河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屏障和国防安全重镇,然后分析了它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是我国引进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举措,由于其多处于市郊,因而使原本均质的农业地域迅速转变为异质的城市地域,从而导致周边人口结构趋于复杂,同时也削弱了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归属感,这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是潜在的挑战。本文主要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案例,重点通过对居民空间行为和空间感知的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和判断开发区周边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状况。研究表明,无论本地城市人口、乡村人口或外来流动人口的总体归属感都不强,居民与社区以及居民之间的联系都相对薄弱,这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是潜在的挑战,理应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和城市功能的转移扩散。通过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带动城市空间扩展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对城市空间的规模扩张和功能扩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1)地域空间上,再造城市空间形态、形成金州城市新区和布局十大产业功能园区;(2)经济空间上,加快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进出口贸易,引领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3)社会空间上,增加就业比重,建设人才强区,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加快原有社会空间的分异和新社会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热带琼雷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区克服了传统经济区生态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瓶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目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都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琼雷生态经济区是在充分考虑了湛江市(雷州半岛)和海南省(海南岛)地区热带资源禀赋、生态环境脆弱性及经济空间紧密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战略构想。琼雷地区生态本底较好;热带作物资源、海洋资源及港口资源十分丰富,热带特色显著;经济结构以一、三产业为主,生态恢复与维护成本较小;存在地缘一致性和经济紧密性,有一定区域联系基础。但同时本区域存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因素较多,因此必须坚持生态主导下的经济发展原则。为此,建立中国热带琼雷生态经济区是必要的和及时的。本文从宏观的角度,详细分析了琼雷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期在中国的典型热带区域打造生态经济区发展平台,构筑中国热带生态经济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