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概括了我国环境水文地质学各个领域,诸如地方病环境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水质模拟试验研究以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等有关基本概况和研究方法,井且也阐明了作者本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 全文共分五个部份:1.地下水质研究及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形成2.地方病环境水文地质的研究3.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研究4.地下水水质模拟试验的研究5.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泰安市城区地下空间开发与环境地质影响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泰安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的深入分析,系统阐述了泰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受到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及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城区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并有可能提高城区岩溶塌陷发生的机率,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同时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源.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水文地质现状,采集了28个点的35组水样.对太原市区域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和初步水质评价,浅析水质污染特征及原因,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值模拟在沂水铁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数值模拟在矿区地下水环境评价中应用较少,通过对山东沂水铁矿矿区进行水文地质详细勘察,建立了尾矿库及矿区地下水水流及水质数学模型,预测和评价了该矿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结论为矿山建设阶段和运行阶段正常情况下,尾矿区水位水质变化对地下水环境没有明显的影响,非正常情况或者事故状态下,预测污染因子在泄漏点附近一定范围出现超标现象;采矿区矿井排水对当地浅层地下水位影响较大。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措施,为沂水铁矿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焦作市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开发模式,按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焦作市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利用该系统查清了焦作市地下水质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铅、铁、锰、镉、六价铬、氟化物、氯化物等15种水质监测因子超标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身边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卫生防疫部门对饮用水中的检测项目的灵敏度和检出限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都很难满足实际要求,由于我国多少城市饮用水多数采用地下水,所以地下水的检测要求也不断的在提高,作为地下水质中的重要污染指标砷、锑、汞的检出限及限量值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传统方法只能通过富集、吸附、蒸发浓缩等手段才能满足要求,但这将使得分析流程变长,准确性变差,试剂使用量过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各种废弃物质的迅速增加,特别是由于废污水的大量排放,并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地下而污染了地下水,使部分地区饮用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这已成为当前的或潜在的公害问题。事实证明,一旦地下水遭受污染以后,再采取改善与恢复措施,即使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其效果亦往往很不理想。为此,采用地下水水质模拟的方法来预测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流是一种运动流体,空间上分布连续且能传递压力,在能量(势)差驱使下发生从水头高处向低处的运动。通常在补给(势源)区,地下水垂向上由上向下运动,而在排泄(势汇)区地下水由下向上运动,即地下水整个生命过程中总是由源到汇、向着能量减小的方向做径流运动,无论是在单个或多个透水岩层中都是如此。地下水分层勘查技术使在垂向上分层监测水头、水温和水质等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对不同及同一含水岩层的上下不同点间地下水流要素的比较,并判断全井或单井不同垂向区段的势源汇条件,为地下水流空间运动方向判定和地下水流系统划定奠定基础。本文以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试验观测研究为基础,论述了地下水分层勘查技术的原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结合张掖盆地实例阐述了分层勘查技术在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区判识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矿区长期疏干条件下,不仅地下水流场发生了重大改变,地下水的温度场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仔细研究这种地下水的
温度变化特征可以深化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的认识。在利用福建马坑铁矿长期监测的地下水温度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
疏干条件下地下水温度场的平面分布以及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平面分布以及动态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矿区地下
水的运动特征决定了矿区地下水温度的平面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整体趋势,以及南侧南西高北东低,北侧北西高南东低的局部趋
势,受地下水循环深度的影响,副井附近出现高温异常;由于矿区接受温度较低的补给水源逐渐增大,近几年来矿区地下水温呈现
整体下降的趋势,且下降速率逐年增大,反映了矿区地下水的补给还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对该区高砷地下水监测场39个地下水样品的分析,揭示了高砷地
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沉积物砷含量分析和高砷地下水的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地下水中砷富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
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pH 值为中性偏弱碱性,Fe、Mn质量浓度很高。25m深度的监测井水中砷质量
浓度最高,对应的沉积物中总砷质量浓度也较高。井水中浓烈的H2S气味,偏负的氧化还原电位,高质量浓度的NH4-N、溶解有
机碳(DOC)、HCO- 3 、S2- 与低质量浓度的NO- 3 、SO24- 均指示该区为典型的富含有机质的还原性地下水环境。该条件下沉积物
中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作用和铁锰氧化物、铁锰氢氧化物的还原是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即墨温泉是一种含多种化学元素的高矿化度热水资源,在深部地下热水沿断裂带上涌的过程中可能与浅部冷水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使开采获得的地热水水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即墨温泉地热资源核心开采区2口开采深度不同的地热井进行了为期1个水文年的水质变化监测,地热水水质参数上半年比下半年高,水质参数发生急剧变化的时间相对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有2~3个月的滞后,且氯度、矿化度和电导率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在开采深度较浅的水井中较大,表明开采条件和区域性气候条件的变化共同控制了地热水水质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分析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流场形态变化、地下水排泄途径及水化学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内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引起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动力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与天然补给源的减少.研究表明,局部水位下降甚至产生超采漏斗主要是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引起的,并对区域地下水流场形态影响较大,区内已形成地下水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
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是西安市的环境工程地质的严重问题之一。本文在大量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基础地质环境,确定了不同微地貌单元的地质结构差异,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层。在地下水大量开采情况下,对地下水位、地面沉降、地裂缝在时间、空间和运动方式上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巨厚松散第四系是西安市地面沉降、地裂缝发展的物质基础,大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外因,地质构造作用是地裂缝发生的基础,抽水引起的土层变形对地裂缝的发展起着加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冻土区地下水的形成、补给、径流、排泄方式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冻土分布及其季节性冻融过程的强烈影响。以地处祁连山多年冻土区的大通河谷融区为典型研究区,基于钻探、坑探和地球物理工作查明了区内冻土特征和分布情况;结合水文地质观测及抽水试验,分析了研究区河流融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深入研究了区内冻土冻融过程影响下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特征,认为冻土冻融过程决定了研究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方式,特别是对地下水质有优化作用——冻土区地下水质明显优于非冻土区。冻土区地下水成因和赋存条件研究对于其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地下水调查的水质分析资料为基础,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湘西酉水河地下水质量状况和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为湖南省水质较好区.地下水污染多发生在城镇、工矿企业及周边地区,水污染主要呈现为点状、小块面状分布,超标项目包含NO2-、六氯苯、锰等,各项目超标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分区质量,取决于背景值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本文从商丘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分区的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了环境背景值的确定方法,并用模糊数学评判划分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分区的方法,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以双村岩溶水系统 18个代表性水质监测点的最新成果资料为基础 ,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选取 10项评价因子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 ,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该系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局部地段较差 ;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展布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水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是确定岩溶水污染程度的主要参数。通过2013年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资料与济南地区岩溶水环境地质背景值对比分析及综合评价,反映了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污染变化情况。该文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是根据以往不同年份的水质资料进行对比评价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全面性,但基本能够反映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19.
铁锰氧化物对苯酚氧化降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铁锰氧化物对酚类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能力,采用天然以及合成的铁锰氧化物对苯酚的氧化降解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土壤中铁锰氧化物样品分别为天然针铁矿及氧化锰,合成铁锰氧化物样品分别为合成针铁矿及软锰矿.结果表明:苯酚与铁锰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时,还可能与土壤中杂质发生吸附等作用;铁锰氧化物还原反应强度随着反应介质pH值的...  相似文献   

20.
山东典型岩溶水水源地水质演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山东省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选取水质变化大、监测资料较为齐全的典型岩溶水水源地,采用均值自回归模型,研究水质历时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现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开采条件下,预测2020年、2030年典型水源地水质呈劣向演化趋势,部分水源地主要组分含量将达Ⅳ类或Ⅴ类水,部分单项指标含量将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原本优质饮用地下水供水前景堪忧,加强水源地外部环境保护和调蓄岩溶水系统资源量是防治水质恶化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