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6,(7):46-46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18日宣布,从明年开始国家石油储备量将从目前90天用量的基础上再逐步增加40%,达到120至130天的用量。届时日本的国家石油储备将达到7千万千升。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本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在两次能源危机后,日本建立了的庞大的石油储备。2002年底,石油储备量为8899万千升,仅次于美国,即可以保证国内169天的供应量。因此,在近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莫测、不断攀升期间,日本国内市场油价格变动不大。石油储备对国际石油市场风险、调节日本国内供需、平抑油价、保障经济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日本在石油储备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景哲  吴浙 《地理研究》1986,5(1):106-106
石油供应与需求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问题。西欧的石油资源十分贫乏。本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随着中东石油的开发,西欧大量增加原油进口。结果,石油在共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西欧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地区。在西欧各个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的比重是不相同的。这一差异首先是由当地能源(特别是煤炭)的地理分布特点所决定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英国、比利时、西德等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的比重较低。而当地能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如意大利、葡萄牙、希腊等就主要依靠进口原油。西欧的原油供应主要来自西亚与非洲。在西欧各原油进口国与世界各主要原油出口地区间有着不同的组合关系。如北非原油主要到地中海沿岸各国,西非原油则多去北海沿岸国家,苏联原油则供应地中海沿岸及与东欧相邻的几国。这一组合关系主要与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在“石油危机”后,西欧的石油消费量略有减少,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的比重下降较多。未来的趋势是:由于其他能源利用的扩大,石油的消费量将继续下降。但在本世纪末以前,石油仍将是西欧最主要的能源。在西欧各国之间,由于能源资源与石油消费水平的差异,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土地储备数量是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受到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新增土地储备与城市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SLEUTH元胞自动机模型,用1947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和2005年5个年度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影像图,模拟南京未来城市扩张,并结合历年来南京新增储备土地占城市扩张总量经验值比例,得出了新增储备量的测算结果,为测算南京市区土地储备量提供了借鉴方案。该方法不仅在量上可得出增量储备的结果,而且通过GIS空间分析的方法,与未来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空间叠合,可以初步明确储备的增量分布方案,对土地储备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3-2010年能源数据,探讨了中亚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及各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差异。研究表明:(1)中亚五国的能源产量先降后升,2010年能源总产量达2.61×108t,98%以上产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原油、煤炭总产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天然气总产量变化不大。(2)能源产品消费量随生产量的变化先降后升,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45×108t,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能源消费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远高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3)近年来中亚五国的能源净出口量大幅增加,2010年能源净出口总量为1.16×108t,1998年以后哈萨克斯坦取代土库曼斯坦成为中亚地区的主要能源出口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天然气、原油和煤炭等能源需求则主要依靠进口。(4)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的依赖较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丰富的能矿资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源矿产资源较为缺乏,导致经济总量较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汉英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433-1443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能源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进程。通过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来扩展石油与天然气来源,与传统的海运进口方式相比,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省运费和时间,而且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也可大大提高。本文从地理学和地缘政治角度,在深入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开展能源合作的战略背景、现实需要、资源储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能源合作项目和发展计划,预测了未来至2030 年不同时间点的能源合作潜力与规模。主要结论如下:① 至2015 年,来自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原油在中国原油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将由2010 年的12.3%上升至20%,而天然气由10%上升至50%,两者相加占中国油气综合进口量的26%;② 至2020 年,来自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原油、天然气和油气综合进口量所占比例分别上升至28%、70%和38%;③ 至2030 年,分别占26%、75%和40%。本文筛选并展望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10 项重要能源合作项目。为进一步提升能源合作,本文重点推荐了4 种合作模式,即贷款换石油模式、产量分成模式、联合经营模式和技术服务模式,认为应妥善协调能源合作中的矛盾与问题,加强能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并重视改善能源合作开发区域的民生状况。  相似文献   

7.
越南石油生产和出口形势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抗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2):98-103,45
越南石油产量快速上升,在2006年达到峰值后而迅速下降。为改变油品几乎全靠进口的状况,着手大力兴建炼厂。因而石油进出口形势将发生逆转。预计2013年后就可成为原油净进口国(进口量可达3—5千万吨)且将大量出口油品。此前越南是中国的原油进口源国和油品(特别是轻质油)的出口目的地。越南石油形势的重大变化将对中国和东亚石油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原油对外依存度估计达到5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1.6%。专家认为倘若无价格优势,进口煤将失去市场,因此中国煤炭进口依存度上升的现状无须担忧。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石油、天然气进口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原油、天然气、煤炭三大主要能源的进口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油气煤依存度持续提高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口量呈现跳跃式增长。2009年全年原油进口量突破2亿吨关口,2011年突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准备对铜、铀、锰、铝、铬、钾盐等重要矿产资源进行全面储备。目前发改委、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已经组织了一个23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联合工作组,简称联合工作组,正就国内大量稀有金属流失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准备着手建立一套稀有金属保护机制。据悉,联合工作组调研工作已经开始。战略矿产资源储备涉及品种包括铜、铀、锰、铝、铬、钾盐等。我国拟全面储备重要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9,(9):47-48
韩国政府储备战略资源的主要方法是高价收购,限制使用。韩国石油公社成立于1979年,专门负责引导韩国企业开发海外石油项目、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以及储备石油的管理和运营。现在,韩国石油公社在韩国国内建有9个石油储备基地,其中丽水和巨济两地的石油储备基地都堪称世界级规模,截至2008年底,韩国国内石油储备达1.38亿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石油消费慢下脚步,但对清洁资源的渴求推动了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对外依存度与上年持平根据报告,2013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4.98亿吨和4.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7%和2.8%,增速较2012年分别下降2.8和1.7个百分点,创新世纪以来新低。石油对外依存度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三角区域旅游的现状与优势 统计苏浙沪三地旅游市场,可见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以下特征: (1)规模大。据2004年统计,苏浙沪三地接待入境游客968万,占全国22%,国际旅游收入61.0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23,7%。按全国排名,沪浙苏分别是第3、4、5位和第2、4、5位。2004年三地接待国内旅游3.38亿,占全国总量的30.7%,国内旅游收入3408.6亿人民币,占全国总量的72.4%,此外,苏浙沪三地每年还有超过1亿人次的居民出游量。因此,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旅游接待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客源输出地,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探明储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文章对1980年以来不同区域尺度,包括全球、各大区以及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变化、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自1980年以来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增长的态势,基本每十年出现一次储量跃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平稳。储采比一直稳定在40年以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大区尺度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不均衡,且探明储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中东一直是石油探明储量最大的地区,其次为中南美洲地区。中东、北美占世界比重先升后降。非洲和中南美洲稳步提升,亚太地区持续下滑。(3)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储量前4的国家占世界储量的53.75%,储量超过10亿吨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世界石油开发的基本格局。从各国演变来看,世界石油储量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从中东、北美向中亚、俄罗斯和中南美洲等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耕地数量下降之剖析:1986~1995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不同的数据来源对比和分析了1986至1995年之间中国耕地资源数量下降的状况,并对其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指出农业结构调整(指耕地改为园地、林地、牧地、鱼塘)占地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达到总量的62%;其次是三项建设(国家建设、集体建设和农村建房),占总量的21%;第三是灾害毁地,占总量的17%。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10,(11):60-60
富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水资源稀缺,说水贵如油一点都不夸张。沙特阿拉伯《中东报》日前报道,阿拉伯国家的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9%,水资源却只占全球水资源的0.7%,加上沙漠气候降雨稀少,其中大部分地区常年为干旱所困。另据中东媒体报道,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3万吨,阿拉伯国家人均只有1750吨,预计25年后阿拉伯国家人13达到6亿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降为不足700吨。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03年日本石油消费约2.5亿吨,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占世界6.8%。但日本却是一个石油资源的小国,国内几乎没有具有经济意义的能源资源可言,因此,所需的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中对外依赖最严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石油自给率、流动比率等方法,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对1995—2014年各国石油资源流动类型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4年石油净补给型国家数量较为稳定,无产型或低产型国家的石油贸易倾向变化相对较小;基本自给型国家数量占比最大,1995年占比1/2,其余四个年份占比稳定在1/3;净支出型国家数量显著增加,至2014年其中有5个国家保持不变,表明这些国家的石油产量具有较大的优势。2)1995年和2014年汇地国家均为39个国家,其中有34个国家一直保持汇地职能,空间分布上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西分化以西亚、中亚、东欧为界;有14个国家一直保持源地职能,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汇地相应,西多东少,南多北少,主要分布于西亚、东欧及中亚;交流地数量较少,呈分散分布,且分布地不稳定。3)从数量变化来看,研究期内汇地略有增加,源地略有减少,交流地略有增加;“一带一路”源地总出口量与汇地总进口量的比呈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毫米,多年平均人海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7%。长江水资源量居我国首位,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落差达5400米。因此,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共约2.7亿千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国一地区的石油生产,首先着眼的是它的储产比.即每年的石油储量和产量之比。我国1996年底的原油剩余探明储量为32.7亿吨.占世界第9位。该年产量为1.57亿吨,占世界第5位,储产比约为21:1。当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亦达1.5亿吨以上.实现了当年资源平衡。随着今后石抽勘探技术的提高和投入资金的增多.我国未来石油生产的前景必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部资源》2013,(3):42-42
中国铁矿石需求量占全球总需求量连续6年在50%以上。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63%,进口铁矿石现货交易的比例越来越高。中国国产铁矿石在市场上几乎全部为现货交易,因此中国不但是全球最大、也是世界唯一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