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三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km,宽10~200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km,宽20~120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km,宽20~200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km,宽10~100m。矿体一般长100~2560m,厚0.80~10.01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m,厚1.46~32.53m,平均厚约7.60m,最厚28.40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马元地区铅锌矿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具有形成超大型铅锌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河南栾川东鱼库钼(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栾川东鱼库钼(钨)矿床是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新发现双大型矿床.该钼(钨)矿床空间分布受晚侏罗世花岗斑岩体控制,矿体赋存于东鱼库—竹园沟二长花岗岩复式岩体内外接触带——三川组及南泥湖组岩石经接触交代变质形成的矽卡岩和长英质角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分布.长1400m,宽200~800m.钼矿体厚10.30~244.35...  相似文献   

4.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3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 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 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地层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矿化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研究表明,基底岩系可能为成矿元素Pb、Zn的主要来源;原始铅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的造山带;硫同位素富集重硫,可能主要来源海水硫酸盐;矿石中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分异较明显,而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成矿流体推测为热卤水性质;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具有低压浅成成矿特点;矿床形成的初期应始于震旦纪灯影世晚期。结合成矿地质特征,与国外MVT型铅锌矿对比,初步认为区内铅锌矿成因类型类似于MVT型铅锌矿,但有着明显的差异,人们称之为“台缘型”或“扬子型”铅锌矿。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疆金滩金矿床EH4电磁测深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金滩金矿床位处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是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矿山资源储量严重不足,急需寻找接替资源。根据金滩金矿床严格受韧性剪切断裂控制的特点,利用EH4电磁测深技术对其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测量剖面清晰地区分了糜棱岩带和围岩:①糜棱岩带具有低电阻率特征(<300Ω·m);②围岩具有中高电阻率特征(≥300Ω·m)。测量剖面的解译结果显示了矿区东部和西部均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为矿山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杨亮 《湖南地质》1992,11(1):75-75
汉寿县花山口—陏井湾一带褐铁矿为黄铁矿型铁帽带,产于岩坝桥岩体北侧外接触带近东西向断裂中,断裂向北倾60°~77°,破碎带宽数米,其内岩石破碎,遭受不同程度的硅化退色化和黄铁矿化(脉),部分地段具金矿化。赋矿围岩为震旦系上统和下寒武统硅质岩类岩石。铁帽带可分为东、西两段:东矿段位于花山口—清水塘,长2000m,脉宽1~3m;西矿段位于王家湾—陏井湾,长2500m,脉宽1~4m。褐铁矿矿体形态较复杂,有脉状、透  相似文献   

7.
引言加尔彭山(Garpenberg)矿床位于瑞典中部成矿省,以赋存于早元古代长英质变火山岩和变沉积岩(长英麻粒岩建造)的外壳岩层序中的层控氧化铁矿床和硫化物(Zn-Pb-Cu)矿床为特征。该层序被花岗岩类所侵入,并已褶皱,变质成角闪岩相。加尔彭山地区的含矿长英麻粒岩建造呈北东走向延伸的带,长约15km,宽7km,四周被花岗岩类环绕。分布有加尔彭山矿山和加尔彭山北矿山以及达姆斯乔矿体,一起组成4km长的硫化物矿化层。此外,该区还有氧化铁矿床。加尔彭山矿床是瑞典中部最老的矿山之一,早在十三世纪就已开采铜矿,现年产含zn 5%、Pb 4%、Cu 0.4%、Ag 130克/吨、Au 0.9克/吨的矿石约220,000吨。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矿山的未来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笔者选取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资源利用等3个评价指标作为一级变量层,构建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及矿渣占地等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11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了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11个二级评价因子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根据矩阵特征向量值的大小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验证权重是否合理。根据矿区的现状、辽宁省内环境指标平均值及相关国家标准,将矿山环境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建立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抚顺东露天矿优秀区域约6.2×106m2,占总面积的67%;环境良好区约2.86×105m2,占总面积的3%;环境中等区约2.713×106m2,占总面积的30%;总体上矿山地质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震地质解释,根据断裂带发育的位置、产状及构造样式,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坳陷自西向东划分为3个断裂体系:乐东—陵水伸展南倾调节断裂体系、北礁—松南—宝岛伸展北倾调节断裂体系以及宝岛—长昌张扭走滑断裂体系。断裂体系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分布和储集砂体的发育,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提供了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陵水凹陷—北礁凹陷结合部圈闭发育带、宝岛凹陷南部断阶带、长昌凹陷西部圈闭发育带是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
南华北盆地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华北盆地包括周口坳陷和合肥坳陷 ,是横跨在华北地块南部和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之上的具有挤压和伸展双重性质的叠合盆地。受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 ,它在中生代表现为东秦岭—大别山北麓冲断带前沿的前陆盆地 ,到新生代转化为断陷盆地。区域上 ,南华北盆地和东秦岭—大别造山带跨越四大构造单元 ,由南向北依次为扬子板块、南秦岭—大别 (包括南大别碰撞杂岩带和北大别弧杂岩带 )构造带、北秦岭—北淮阳构造带、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和华北板块。其间分布着 5条主要断裂 ,即襄樊—广济断裂、桐柏—磨子潭断裂、方城—舒城断裂、确山—合肥…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东天山地区首次发现自然铜矿化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东天山地区是重要的铜矿产地,已发现有斑岩型、岩浆熔离型、火山岩型和夕卡岩型等铜矿床。近两年新疆地质调查院又在该区发现了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自然铜矿化带。东天山自然铜矿化带位于新疆东天山地区十里坡—长城山一带,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和哈密市管辖,北(直)距哈密市约 14 0km。目前该带内已发现的自然铜矿化主要集中分布于长城山和十里坡两个地区。长城山自然铜矿是 2 0 0 1年新疆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所在对 2 0 0 0年大调查项目喀拉塔格一带 1∶5万化探所圈出的铜异常进行查证时发现的,该矿化带东西断续长约 2 0余千米…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晋宁期岩浆活动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云海  张克信 《地球科学》2000,25(3):231-231
东昆仑造山带岩浆岩出露面积巨大 ,构成规模宏大的东昆仑岩浆弧带 .侵入岩以海西—印支期为主体 ,少量加里东期、燕山期岩浆活动[1~3] .在进行冬给措纳湖幅 1∶2 5万填图过程中 ,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发现晋宁期侵入岩 .晋宁期侵入岩分布于东昆仑造山带北侧的东昆北岩浆弧带内瓦了尕—杀雄一带 ,出露面积约 30km2 ,由两个侵入体组成 ,岩石主要为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 .围岩为古元古代白沙河岩群 ,并被海西—印支期花岗闪长岩超动侵入 .古元古代白沙河岩群主要岩性有条带状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条带状大理岩、云…  相似文献   

13.
赣东北元古代蛇绿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南古陆东南缘赣东北弋阳—德兴—婺源一线有一条蛇绿岩带,普遍认为它是二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形成于元古代。推断蛇绿混杂岩是元古代古洋壳俯冲时被挤上来的碎片;也有人认为它是中生代二大古陆之间的缝合线。Sm-Nd矿物等时线给出1034±16Ma(MSWD=1.0)的同位素年龄,它符合元古代缝合带的观点,而不利于中生代缝合带。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1964,22(1)
据绝对年龄资料与地质构造特征的对比П.С.Воронов,А.Я.Крылов认为,东南极地台是加里东后期所形成。东南极圈中部韦斯特弗里绿州,是个特殊的中间地块,位于东南极圈海洋沿岸的加里东褶皱带。绿州的岩石是由混合岩化二辉斜长片麻岩和角闪片岩所组成,它的时代最老(1185百万年—  相似文献   

15.
    
<正>青藏高原东缘作为现今地球上最活跃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的东部边界,是由印度—欧亚大陆新生代期间持续汇聚作用所造就的新大地构造边界带。它自北向南被海原活动断裂带、东昆仑活动断裂带、鲜水河—小江活动断裂系、红河断裂带等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分割成多个活动构造区。各区地壳变形特征各异,但又具有内在构造动力联系,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活动构造体系和典型的条—块结构。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东、西部间最显著的地貌梯度带,也是极为醒目的地球物理异常梯度带。同时,它既是现今地壳运动速度急速锐减或转折的  相似文献   

16.
白山钼矿是新疆首次发现的大型斑岩 (石英网脉型 )钼矿床 ,位于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剪切带中康古尔—土屋—赤湖—黄山成矿带的东段南侧 ,产于下石炭统干墩组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带与燕山期花岗斑岩脉内 ,角岩带南邻含炭黑云母微晶片岩 ,北邻强阳起石化细碧岩、含炭黑云母微晶片岩。白山钼矿区系新疆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 1987年检查异常时发现的 ;1992年进行槽探揭露和 1∶2万岩屑测量 ;1998年曾小规模开采 ;2 0 0 0年施工 2个钻孔 ,控制矿体厚度 2 0 0~ 2 5 0m ;2 0 0 2年继续普查评价 ,施工钻孔 4个 ,孔孔见矿 ,其中ZK0_2孔深 6 0 0余米 ,…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矿业报》报道,在河南省桐柏县发现了三处钾长石矿带,每个矿带长约1700—5600m,宽约700—3600m,厚2.8m。总储量8000万吨,属大型钾长石矿床。具品位高,临矿  相似文献   

18.
西格马金矿床位于魁北克北西阿比提比绿岩带南东的瓦尔德奥(Vald'or),是典型的太古宙脉型金矿床,自1937年开采以来,生产黄金11×10~7克以上。Rokert和Bro-wn已详细描述了矿山地质和脉系,这里仅略述其特征。该区以太古宙超镁铁质到长英质火山岩为主,同时有大量长英质岩体侵入。由于区域变形作用,火山岩层现在呈东-西向延伸,向北陡倾斜,岩层顶面一般向南。二维区域构造是走向东-西的垂直构造。  相似文献   

19.
黄镜友 《湖南地质》1992,11(2):134-139
湘乡市东山天然饮用矿泉水,是我省首次发现的大型含锌矿泉。它发育在北东向东台山含水断层带上,该断层长60km以上,倾向北西,斜贯湘乡境内,向西南通过歇马花岗岩体。在泉区,沿断层带发育一条硅化破碎带,最厚处达150m。断层上盘为白垩—第三系红层,下盘为板溪群,均为不透水层,对矿泉起遮挡保护作用。本矿泉水量丰富,每昼夜可取水2000t。泉水中锌和偏硅酸含量,已达到国家天然饮用矿泉水标准,另含10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属少见的优质矿泉。  相似文献   

20.
该矿区位于天山—五阴山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张广才岭隆起带的交接部位。西邻开原幅的金凤岭、红透山东西向巨大复式背斜东延至此倾没,并被华夏式构造截断。东西向构造是该区的主要构造形迹,但燕山运动以后,受到新华夏系各种扭动构造的明显改造。矿区处于柳河地堑西北边缘太古代地层内,柳河地堑长80km,宽9—15km,由侏罗—白垩系陆相火山岩组成,与太古界呈不整合或断层接触。含矿岩石为燕山期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类,与铼罗—白垩纪火山岩是同源岩浆产物。岩体受北东向吉乐—龙头压扭性断裂控制,沿NE70°方向呈椭圆形分布,长约2000m,宽约600m,与太古界鞍山群呈侵入接触关系(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