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相似文献   

2.
大渡河推介景点:大渡河大峡谷链接长征:1935年5月25日,长征先头部队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蒋介石急调川军增援泸定桥, 29日16时红军四团二连的22名突击队在敌人的炮火下飞夺只剩下铁索的泸定桥。  相似文献   

3.
桐梓叙说着红色的战斗洗马滩飘逸着红色的记忆鸭溪雕刻着红色的遗迹遵义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实施西进挥师贵州战略中的一个重大胜利。在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指导下,红军两夺遵义新城、老城,战胜国民党吴奇伟所部,连克桐梓、遵义城,遵义战役以红军辉煌的胜利带靓了洗马滩、洛江桥、懒板凳(今遵义县城南白镇)、老鸦山、鸭溪等红色地名。1935年2月27日,红军按彭德怀、  相似文献   

4.
水流湍急英勇战士勇敢强渡水面滩多英雄勇士勇猛抢渡水域谷狭英武奇士勇往飞渡乌江,又称黔江,中国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乌江水系呈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2,(11):1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于2005年建成,是为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暨陈云诞辰100周年而修建。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宝兴县县城青衣江畔,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整个纪念馆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栏三部分组成。其中纪念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展厅和陈云出川展厅。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途中的川西北草地是红军吃苦最多,环境最恶劣,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段。由于物资极端匮乏和草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在1935年、1936年的草地行军中,1万多名红军英烈长眠于草地。红军走出草地,谱写了壮丽的凯歌,使得一串地名,在红军过草地壮举的映衬下光耀千秋。1935年8月下旬,万里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分左右两路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草地行军。其中,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红三军团(过草地时曾短暂改称第1  相似文献   

7.
直罗镇位于陕西省富县境内,当时是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小路穿镇而过,地形像一个口袋,是打伏击战的好场所。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于1935年11月20日至24日,毛泽东、彭德怀指挥红军在直罗镇歼灭敌第109师战役。史称直罗镇战役。这次战役使得直罗镇成为红色地名。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2,(7):9-10
红军一渡赤水后,这时蒋介石判断红军仍将北渡长江,企图围歼红军于云南扎西地区。毛泽东指挥红军避实击虚,挥戈东进,于2月18日至21日从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向国民党军队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进攻,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取得中央红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2,(1):7-8
兴国县建县始于三国时期,吴嘉禾五年(236年)置平阳县,北宋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年号"太平兴国"始名"兴国"。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将军县、烈士县,是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0.
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中,都经过哈达铺。哈达铺以其特殊的地位,名耀中国革命史册,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现为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一个建制镇,位于县城以北35千米处,国道212线(兰州——重庆)穿镇而过。全镇幅员面积86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2万多人。哈达铺原名哈塔川,  相似文献   

11.
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朱德军长和毛泽东委员带领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挑粮上山的故事。那是1928年冬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山上除正规红军部队外,还有党政军机关工作人员、800多名伤病员以及2000多名老百姓。山中土地稀少,土壤瘠薄,年产谷不足万担。为了解决军民吃饭问题,必须从百里外的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运粮上山。  相似文献   

12.
《红军颂》是建宁县委、县政府于2006年投入巨资修建的,它全面展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宁苏区领导人民进行反围剿斗争的英雄壮举。《红军颂》以大型雕塑群像作为艺术手段,真实的再现当年反围剿战斗中苏区人民和红  相似文献   

13.
罗辑 《中国地名》2012,(7):13-14
一、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贵州省习水县土城古镇,由四渡赤水纪念馆主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石门)、红军战地医院纪  相似文献   

14.
红军攻占遵义后,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进逼遵义地区,对红军形成铁桶般的重重包围。毛泽东等指挥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始了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千里赤水河,如同一个被拉得弯弯的弓背。40万大军,在这张弓上蓄势待发。拉弓的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传播到全世界,激励着世界人民。长征在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伟大奇迹的同时,也为地名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丰富了地名文化的内涵,使之成为星光璀璨的伟大符号,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事件,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荣与伟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2,(2):6-7
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起第四次"围剿"。当时,毛泽东已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周恩来、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驱两万五千里,甩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后,革命形势仍很严峻,发展方向面临着新的抉择。在此情况下,毛泽东高瞻远瞩,深刻分析了急剧变化的社会矛盾、阶级关系,以及华北、西北各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有利因素,果断作出了红军东征的战略决策,亲率铁军,横扫山西,又敏锐洞悉政治形势的变化,相机回师陕北,既实现了团结东北军、西北军的既定目标,又促进了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在政治上、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包座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辖乡,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若尔盖县的东南部,地处班佑以东,群山环抱,被包座河分成上包座和下包座。"包座"为藏语"务柯"的译音,意为"包座沟笔直像枪膛。"1935年8月29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徐向前、陈昌浩指挥右路军中红四方面军的第三十军全部和第四军一部,进行了宝座战役。为实现中央的北上的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使包座这个地名永载史册,成为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2,(7):8-9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土城。28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土城亲自指挥青杠坡阻击战,红一、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参加战斗,战斗十分惨烈。下午,军委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敌情变化,决定改变行军计划。1月29日拂晓,红军以土城浑溪口为主要渡口,挥师一渡赤水河,揭开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20.
四川古蔺县太平镇有一条长征街。红军四渡赤水,有两次是从太平渡口过河,三次转战此地,留下700余件文物和许多传奇故事。街上建有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陈列馆。长征街对联映日"赤水人民思领袖,太平百姓忆红军"、"神来战史称四海,醒世宣言数长征"……举步太平镇长征街,只见家家户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内容都与红军相关。历经风霜雪雨,街道两旁的老房子有些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