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洪晓瑜  Matv.  LI 《天体物理学报》1994,14(4):323-332
1991年3月,我们利用上海25米射电望远镜和欧洲VLBI网联合对几个河外射电源进行了第二历元的327MHz VLBI观测,数据的相关处理先后在上海天文台三台站MK2相关处理机和美国的Caltech/JPL相关处理机进行,以便于比较相关结果,本文给出3C84、3C345和3C380的混合图,与第一历元的观测比较,3C345和3C380的流量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但3C345的结构变化明显,3C84和  相似文献   

2.
天王星卫星的CCD观测与分析解的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处理天王星卫星CCD图象位置资料的新方法,并将我们在1995年取得的重要资料与两种理论模型位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天王星五颗主要卫星CCD观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提出了判断双星自转同步性的一种新方法,把假定双星为同步自转时的拱线进行周期的理论计算值与该双星的观测值之比作为同步自转参量,以判断双星同步自转情况,利用此方法对YCyg和CWCep两对双星系统中子星同步自转情况做了判断。结果其中CWCep为同步自转双星,YCyg为接近同步自转双星,最后将所得结果与其他作用用直接测量自转速速度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对兴隆60cm望远镜主焦CCD系统的测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测定了CCD快门时间函数,讨论了快门延迟效应对短时间曝光观测的可能影响.通过观测大批Landolt标准星,较准确地定出了BVRI宽带测光的星等系统转换关系,结果表明本系统与标准BVRI系统很接近.对CCD系统的天文测光精度作了仔细的检验和分析,并对PSF拟合测光和孔径测光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1991年3月,我们利用上海25m射电望远镜和欧洲VLBI网联合对几个河外射电源进行了第二历元的327MHzVLBI观测.数据的相关处理先后在上海天文台三台站MK2相关处理机和美国的Caltech/JPL相关处理机进行,以便于比较相关结果。本文给出3C84、3C345和3C380的混合图。与第一历元的观测比较,3C345和3C380的流量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但3C345的结构变化明显。3C84和3C345有喷流的迹象.3C454.3的总流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增加了25%,如果这个变化是内禀的话,那么可能意味着一次新的流量爆发。  相似文献   

6.
对兴隆60cm望远镜主焦CCD系统的测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测定了CCD快门时间函数,讨论了快门延迟效应对短时间曝光观测的可能影响,通过观测大批Landolt标准星,较准确地定出了BVRI宽带测光的星等系统转换关系,结果表明本系统与标准BVRI系统很接近,对CCD系统的天文测光精度作了仔细的检验和分析,工对PSF拟合测光和孔径测光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LLMC+CCD仪器系统的误差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文中所涉及的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来自仪器系统本身的误差,其二是来自仪器系统以外的误差。论文的第一章对CCD器件的特性及其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作了扼要介绍;第二章阐述了低纬子午环配备CCD的观测方法,还简述了低纬子午环的结构及观测原理;第三章对十七种不同类型误差的测定或消除方法作了详尽的探讨和分析;第四章推导了星径曲率改正;第五章对小角度天体测量技术和大角度天体测量技术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天王星卫星CCD观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 年8 月在上海天文台利用安装在1 .56 米望远镜上的CCD 探测器对天王星五颗主要卫星进行了定位试观测。将观测所得的位置资料与其理论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CCD观测的位置精度优于照相观测的结果。这些资料对于卫星轨道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LLMC+CCD仪器系统的误差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文中所涉及的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来自仪器系统本身的误差,其二是来自仪器系统以外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使用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该望远镜发现的新的水脉泽源进行CO(J=1-0)的观测。本文给出了其中尚未在文献中报道过CO观测结果的8个源的CO(J=1-0)谱线,并对该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CCD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地面光学观测,简单易用的窗口式操作系统在系统软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天图像采集软件也随之需要更新。针对目前常见的地面光学观测系统-天望远镜和CCD系统,选用DH-VRT-CG100图像采集卡,利用VC++5.0开发了一套基于Windows98年台的图像采集软件。该软件对于地面光学自动观测具有实用意义,并具备继续扩充的特点,以便同行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一系列彗星进行的宽带或带CCD测光得到了许多有趣的结果,为深入地理解彗星的物理性质,结构,起源和演化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利用CCD成像观测在测量彗核的自转,大小,开头,质量和研究彗核的活动以及彗发的形成和演化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大行星位置的测量是天体测量学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高精度测定行星的位置是本文研究方向的最终目标,鉴于太阳系内行星和木星都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观测,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光学手段高精度测量外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提出了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行星卫星和用中天望远镜CCD观测暗恒星相配合的思路,因此,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外行星卫星和中天望远镜CCD相对观测恒星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14.
俞志尧  Nagah.  T 《天体物理学报》1996,16(2):185-188
利用日本名古屋大学天体物理系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CepheusC的C^18O(J=1-0)分子辐射首次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强度分布图。从强度分布图上,我们发现C^18O(J=1-0)分子的分布呈现三个核。通过计算得到了三个核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 13.7 m毫米波望远镜,对 Orion A分子云中的 OMC-3区域,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13CO(J=1-0)和C18O(J=1-0)分子辐射的成图观测.给出了该分子云中13CO和 C18O云核分布的整体结构和平均物理参数.观测发现,该分子云的13CO和 C18O的云核中心分别与最年轻的天体-Class 0类源 MMSI, MMS4,MMS6和MMS7,MMS8;MMS9成协.此外,通过分析OMC-3整个区域的速度场结构,发现沿 C18O和13CO云核方向从南到北有一个~ 1.7km/s的速度场梯度,而分子云的红、蓝移团块则分别趋于云的北部和南部.并对OMC-3区的恒星形成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判断双星自转同步性的一种新方法.把假定双星为同步自转时的拱线进动周期的理论计算值与该双星的观测值之比作为同步自转参量,以判断双星同步自转情况.利用此方法对YCyg和CWCep两对双星系统中子星同步自转情况做了判断.结果表明,其中CWCep为同步自转双星,YCyg为接近同步自转双星.最后将所得结果与其他作者用直接测量自转速度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7.
1996年9月2日至9月6日云南天文台CCD实验室对北京天文台太阳气球望远镜主探测器DALSACA-D7-1024TCCD相机各种主要参数进行了检测,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10个行星状星云给出了新的CO(1-0)谱线观测结果.其中4个行星状星云:NGC6445,M159,M49和M251,已有过CO(21)的观测,本文第一次给出了它们的CO(10)的测量结果;对2个别人曾经观测过但未测到CO的行星状星云:Sh271和M418,本文第一次证认了它们的CO发射;对4个别人从未进行过CO搜寻的行星状星云:VV18,M252,He2459和K331,本文第一次进行了观测,并得到了它们的CO(10)谱.由CO的发射谱征可见,VV18可能是一个误分类的行星状星云  相似文献   

19.
1996年9月2日至9月6日云南天文台CCD实验室对北京天文台太阳气球望远镜主探测器DALSACA-D7-1024T CCD相机各种主要参数进行了检测,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利用碳星星表(GCGCS)、红外天文卫星(IRAS)点源表(PSC)、哈勃望远镜(HST)导星星表(GSC)及美国海军天文台星表(USNO)对现今已知的22个硅酸盐碳星重新进行了交叉证认,给出它们的确切位置,以利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研究,同时也指出其中存在值得怀疑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