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确定初夏适宜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过程日入手,对少雨或多雨时段的500hPa候平均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类,并简要阐述了少雨候向多雨候转换的几种型式,对制作初夏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期的天气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兴芳  晁淑懿 《气象》1987,13(2):15-21
本文以初夏印度高压撤离印度地区的早迟,来反映冬夏季节转换的早晚,并讨论这种季节转换的突变现象与北半球环流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初夏印度高压季节转换的早、晚,反映在印度地区500hPa高度距平符号是完全相反的,这种距平场的扰动,以波动形式沿一定的通道向东亚中高纬度地区传播,然后通过极区传向西半球。当印度高压季节转换早时,夏季西太平洋副高易北上,东亚中高纬度距平场往往出现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相应我国汛期降水偏多,反之亦然。同时,5月印度地区高度场变化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入梅日期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近几年的实际应用中,这种正相关关系保持着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热带海温变化对云南初夏干湿转换季节雨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通过相关分析、诊断分析以及数值模拟试验来研究热带海温异常对云南初夏干温转换季节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前期热带海温异常对云南初夏干湿转换季节雨量有明显的影响,海温与雨量的显著关相关区与Walker环流的上升下沉支相对应。提前的时间尺度越长,海温所提供的可预报信息越少;时间尺度越短,提供的可预报信息越大。诊断分析及 数值模拟研究还表明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位相期,孟加拉湾地区的季风低压和初夏索马里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及印度洋西南季风减弱,反之则加强。海温变化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季风活动,从而对云南初夏干湿转换季节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今年初夏几次大--暴雨过程分析,得出了造成我县初夏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大--暴雨天气的前期水汽条件,湿有效位能及本站要素的反映等,以期对初夏大--暴雨预报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1997年初夏云南严重干旱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刘瑜  解明恩 《气象》1998,24(8):50-56
对1997年初夏云南发生的严重干旱灾害从大气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详细的诊断研究,提出了一个考虑物理诊断与统计预测相结合的云南初夏降水综合预测方案,对作好该地区的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改进的CCM1(R15L12)气候模式,模拟研究了1991年热带印度洋持续暖海温对东亚初夏季节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有利于初夏高原上空大气增温,从而有利于热带东风急流的发展北移和东亚南支西风急流的北跳,并引起5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北抬。印度洋暖海温还引起初夏东亚大陆温度场回升。对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发展和南海夏季风的加强起到积极作用。上述特征加速了东亚初夏季节转换过程,有利于江淮梅雨较早发生。  相似文献   

7.
北太平洋持续SSTA影响东亚初夏大气环流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一个在NCARCCM3(T42L18)气候模式基础上发展的CCM3(R15L9)长期预报模式,模拟研究了北太平洋海区持续暖海温对东亚初夏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区海温持续偏暖引起亚洲—太平洋地区(20~40°N)对流层出现明显的增温带,有利于初夏东亚南支西风急流的减弱、北跳,东风急流加强北移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还有利于亚洲夏季风发展和东亚大陆近地面平均温度回升。上述环流特征,加速了东亚初夏季节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8.
华北一次双低涡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初夏一次罕见暴雨过程。指出,这次暴雨过程是西北涡和西南涡在同一经度上连接并相互作用造成的;重力惯性波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对这次过程在华北平原北部降水骤增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热带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对东亚初夏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佳双  郑庆林 《气象》2005,31(12):10-17
利用NCEP/NCAR月平均海表温度及北半球大气环流分析资料,系统研究了热带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状况下东亚初夏(5、6月份)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研究发现,暖海温年,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冷海温年明显偏弱;暖海温年,欧亚大陆南支西风急流明显减弱北移,东亚大陆对流层低层温度偏高或接近常年,青藏高原近地面温度偏高,而冷海温年,东亚大陆对流层低层温度偏低,5月份青藏高原近地面温度偏低.研究表明,海表温度的持续异常对东亚初夏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El Nino对云南初夏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云南初夏5-6月的降水资料,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及热带OLR资料,研究了云南初夏5-6月降水对海气相互作用特别是El Nino的响应,发现云南初夏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以及南海对流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的垂直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北半球100,500,700和1000hPa四层高度距平资料,应用相关分析,EOF分解和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过程中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特征向量在对流层中具有明显的相当正压性结构,并且在环流异常中占有最大权重,它和半球性的天气异常有明显关系。谐波分析表明大气环流异常的正压性主要和超长波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ower spectrum combined with band-pass filtering with May—September1982 grid data from ECMWF,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tentatively examinedof the SH (Southern Hemisphere) mid-latitude quasi-40-day (ranging from 30—60 days) periodic oscilla-tion (QPO) together with the relation to NH (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monsoon,with the result thatthere exists similar periodic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roclinicity and activities of cold air at the same latitudes,and in response to this the zonal wind shows profound QPO with a nearly vertical axis of disturbance and thatthe air activities can act as periodic external forcing for the monsoon,which intensifies the west wind on thesouth side of the Mascarene or Australian high,and then the system itself,leading to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SE trade wind on the north side,followed by the strengthening of cross-equatorial flow that,in turn,causesactive monsoon with its northward march over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The process is responsible for the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propagated in a meridional direction,which confirms the speculation of theauthor.  相似文献   

13.
ENSO事件与北半球中高纬低频振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诊断方法研究了E1 Nino和La Nina事件与北半球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用1950—2003年北半球中高纬逐日500hPa高度场资料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出:(1)ENSO事件对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有调频作用,即夏季低频振荡较弱,冬季低频振荡较强。(2)E1 Nino(La Nina)事件有使低频振荡周期缩短(延长)的趋势。(3)ENSO事件对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比中低纬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北半球陆面降水资料的插补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EOFs展开方法插补延长了一个北半球陆面月降水资料,并讨论了该资料插补工作的合理性。利用该资料初步分析了近百年北半球陆面降水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Using multi-resolution theory of wavelet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s the multi-scale structure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China during the last onehundred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imatic variations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an bedescribed as 3 hierarch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larger-scale changes.They are the cold period be-fore 1919,the warm period from 1920 to 1978 and the warmer period after 1979.The larger-scalehierarchical changes obviously show qualities of climate jump.The years 1920 and 1979 are thejump points of climate change.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China are not entirelyanalogous to the Northern Hemisphere,and the main contrasts are that China is in the cold periodafter 1955 and the jump point of warming is 1987.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theNorthern Hemisphere and China during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obviously show the hierarchicalstructure of multi-scale changes and the qualities of climate jump.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梅雨与春季南半球年际模态(SAM)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1951~2000年中国160站梅汛期(6~7月)月平均降水资料和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对全国梅汛期降水与其前期春季(4~5月)南半球年际模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梅雨与春季SAM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东亚梅汛期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同样与春季SAM指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强SAM春季对应着后期弱东亚夏季风,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垂直上升速度的增加,这些为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增加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而弱SAM春季情况则正好相反。春季南半球年际模态的异常为长江中下游梅雨的预测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7.
北半球冬季风暴轴维持的一种可能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每日客观分析资料所作的观测分析及T42L9大气环流模式(GCM)所作的数值试验结果,提出了外热源强迫是北半球冬季风暴轴维持的一种可能机制,并试图给了影响过程的物理图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严格的统计方法和较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对北半球月平均环流相似性的演变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不同年份的月平均距平场在某个起始月相似后相似性随之变差,但过了约半年左右变得又相似。这就是所谓的长期天气异常演变过程中半年左右的相似韵律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作者发现,在0—70°N 地区北半球500mb 气候平均位势高度沿纬圈的平均值,不论冬夏,都可以很准确地用四参数来表示,其误差小于10位势米.对用三参数和二参数表示的情况也作了此较.最后还用三参数计算了逐月的气候平均情况和个别月份逐日的情况,并指出了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100多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长期变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北半球气温变化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范围气温距平与北半球平均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的温度距平值平均为北半球平均气温距平的1.4-1.6倍。还表明,我国降水距平分布与北半球气温变化也有一定的联系。在北半球平均气温偏高和偏低年份,欧亚地区500hPa环流特征的差异是显著的。这表明,我国大范围气候距平与北半球平均气温距平的统计相关是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