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测定天文大气折射的原理,叙述了利用相应的观测值获得瞬时大气折射测定值和建立大气折射实测模型的途径,并从各种测定值与最后结果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这里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文章介绍了对测定值进行波长改正和建立折射延迟实测模型的处理方法,分析了改正模型对天文大气折射测定值的分布要求,给出了观测数据随天顶距的增大而加密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2.
光学湍流的强弱和分布是描述天文台址优劣的重要参数.介绍了利用大气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计算高美古站周围大气光学湍流参数的方法,这些参数包括C2n(大气光学湍流强度)廓线、大气相干长度、大气相干时间、视宁度、等晕角和闪烁率等.包括模型计算方法的实现过程、模型的设置和模拟结果的验证.计算结果与云南高美古观测站DIMM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性大气的物理属性以及大气折射对射电望远镜指向的影响进行了模型分析和计算,以改进型的"三段式"标准指向改正模型为基础,着重研究了由大气折射造成高阶指向误差的改正方案,目的是不断提高射电望远镜的指向精度,尤其针对大口径、高分辨率的射电望远镜。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南山观测基地的气候特征,给出合理的计算结果。通过分析和评估这些结果与射电望远镜指向精度的要求,为将来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指向修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气分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大气垂直分布情况和高空探测方法,分析了目前只能采用球对称大气分布模型的原因;论证了随观测站、随方位而异的天文大气折射实测模型和折射延迟改正模型,已经包含了观测站上空大气实际分布的非球对称特性,不必再去寻找或建立随地势而异和随季节而变的大气分布模型,避免了大气分布模型选择不当的影响,从一个方面为提高天文大气折射改正精度和电磁波大气折射延迟改正精度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VLBI观测中不同对流层大气时延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采用上海、昆明和乌鲁木齐三个VLBI站各自不同的大气参数分别计算并比较了Chao、Marini和CfA-2.2三个大气时延械琪不同地平高度ε的映射函数所对应的理论大气时延值。结果表明,Marini模型有相对较大的偏差;Chao与CfA-2,.2模型相比较,在ε=10°+20°范围,夏季湿性大气时延偏差的三个站的平均为+47mm- 6mm,而冬季干性大气时延偏差的相应平均为-28mm--9mm;在平均大气条件下,偏差值约为10mm左右。分析表明,Chao与CfA-2.2模型的理论时延之差与季节分布有关,可能的原因来自Chao模型的影响和CfA-2.2模型中湿映函数的误差,有这待于未来VLBI观测结果的进一步试算和对大气时延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当对近地卫星进行定轨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选取大气模型的问题,这些模型包括指数模型(EXPT)、DTM、CIRA86和J77等模型。而J77是较后形成的模型,它在大气阻力的研究中往往备受关注。这里,作者将涉及如何解决在VAX3800计算机上用J77大气模型来处理Ajisai卫星资料时所遇到的计算发散问题,分析计算结果后,发现定轨软件SHORDE中参数的选取不当是造成计算发散的根本原因,同时,我们给出了该参数的建议值为10-12。最后,将J77的结果与其它模型的结果相比较,表明参数的调整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中的母函数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对流层大气折射改正的计算精度,进而提供了在近地平时低高度观测的足够高精度大气折射改正计算方法。作为高精度大气折射模型的进一步考虑,有限距离目标,例如小于几百千米高度,可能对大气延迟和天大气折射都能引入额外的改正。本应用了天大气折射一些新定义,以及详细地讨论了一种有限距离目标的大气折射改正的计算模型,其中包含在映射函数中的角自变量从传统的真天顶距到本征天顶距的改变,对大气延迟和天大气折射的模拟计算表明:本结果对小于向百千米的目标在低于10°的观测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普尔科沃天文台大气折射表第五版并对表列的平均折射结果进行了一些分析。指出:对应于原苏联-73标准大气模型的普尔科沃大气折射表与作者采用美国标准大气的计算结果略有差异,对于Z_o≤80°,最大误差不会超过0.5。但是研究表明,平均天文折射存在着地区性的差异。在同一地区,还存在着周年与周日的变化。其影响可能大于不同大气模型算出的结果。在高精度的观测中,必须注意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对近地卫星进行定轨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选取大气模型的问题,这些模型包括指数模型(EXPT)DTM、CIRA86和J77等模型。而J77是较后形成的模型,它在大气阻力的研究中往往备受关注。这时,作者将涉及如何解决在VAX3800计算机上用J77大气模型来处理Ajisai卫星资料时所遇到的计算发散问题,分析计算结果后,发现定轨软件SHORDE中参数的选取不当是造成计算发散的根本原因,同时,我们给出了  相似文献   

10.
简单评述了现有各种版本的大气折射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编制方法,指出了实测大气折射值、建立随地形而异的实测大气折射模型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分析了长期以来不能直接测定大气折射值的原因后,介绍了一种在不同方向精确测定大气折射值和建立观测点大气折射模型的新方法,以及所依赖的观测仪器具备的特性,最后给出了用实测数据建立的本地大气折射模型。  相似文献   

11.
标准大气模型建立映射函数的可靠性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振杰  郭鹏 《天文学报》2004,45(1):68-78
随着新空间技术观测精度的不断提高,大气传播误差的研究已经成为改进观测精度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大气延迟改正映射函数的计算精度,在大气剖面的选取上,近年来已经开始从过去的模型大气,逐渐地向实测大气转变.结合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探空气球站观测资料,比较用标准大气模型建立的映射函数与探空气球资料路径积分的结果,研究用标准大气模型建立映射函数的可靠性,并简单讨论在映射函数中地球物理参数选择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冒蔚  杨磊  铁琼仙 《天文学报》2008,49(2):216-223
通过比较天文大气折射级数表达形式和映射函数表达形式,认为对于一个具体的大气折射模型而言,前者的计算精度不会低于后者,理论推导的级数表达式则因为作了不同的近似,使收敛性较差;经过分析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的母函数方法,认为这种方法不能体现地球物理和大气物理的特性;通过比较指出,采用某地特定的大气分布所建立的大气折射模型,不是各地都适用的,也不能用来评价其他的大气折射模型;为了提高修正精度,关键问题在于采用有效的方法,在不同方位直接测定瞬时大气折射值,建立本地的随方位而异的大气折射实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天文大气折射和电磁波中性大气折射延迟的成因,以及不同观测站、不同方位的折射值存在差异的事实;根据测定瞬时天文大气折射、建立本地实测模型的观测原理和要求,分析了长期以来不能直接测定天文大气折射的几个主要障碍,介绍了现已具备的排除这些障碍的必要条件,为建立天文大气折射实测模型,和随观测站、随方位而异的电磁波折射延迟改正模型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作为实用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中基本研究课题之一的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的进展。介绍了近几年上海天文台发展的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 ,以及由此导出的大气折射解析解。对如今广泛地应用在空间测量技术中的几种映射函数做出评述 ;分析了NMF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介绍了由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引出的大气延迟新连分式映射函数和天文大气折射的映射函数方法。利用VLBI实验中高度截止角与基线长度重复率的关系、探空气球 (radiosonde)观测资料、PRARE资料比较了各种映射函数的结果。特别指出了映射函数方法对天文大气折射和光学波段测距精度的改进。讨论了大气折射计算中的主要误差源。  相似文献   

15.
映射函数对天文大气折射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豪健 《天文学报》1998,39(2):113-121
本文利用大气折射积分母函数方法,分别给出在射电波段和光学波段上天文大气折射改正的映射函数,并完整地考虑了天文学和空间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和地球物理因素引入的改正.本文还利用探空气球的资料分析了新天文大气折射改正公式的实际精度;计算结果证明:它在2°高度角时达到5”左右,而在5°高度角时约为1”.我们认为:限制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是真实地球大气分布与理论大气模型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大气延迟模型中气象参数季节性变化的作用,还根据高空气象探测记录数据进一步建立了上海和乌鲁木齐两个VLBI台站的关于中性大气温度梯度和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性变化模型,并用以改善大气延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经典天体定位测量受天文大气折射的影响和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对中性大气折射延迟改正的要求,分析了这些修正没有达到预期精度要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能直接测定天文大气折射;文章针对这些影响量对大气分布模型的依赖性,改正值应随着不同的观测站和不同方位而异的要求,提出了提高这两种改正精度的有效途径:在各观测站不同方位的各天顶距,测定天文大气折射值,分别建立不同方位的大气折射实测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求解出折射率差和映射函数的参数,建立和采用随着观测站、随着方位而异的折射延迟改正模型。这一新方法的实施,将能在避免采用大气分布模型的情况下,把较低高度角的折射延迟改正精度从现在的米级提高到厘米级,并且把截止高度角压缩到5°以内。文章还论述了在各观测站多方向测定天文大气折射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作为实用天学和大地测量学中基本研究课题之一的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的进展。介绍了近几年上海天台发展的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以及由此导出的大气折射解析解。对如今广泛地应用在空间测量技术中的几种映射函数做出评述;分析了NMF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介绍了由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引出的大气延迟新连分式映射函数和天大气折射的映射函数方法。利用VLBI实验中高度截止角与基线长度重复率的关系、探空气球(radiosonde)观测资料、PRARE资料比较了各种映射函数的结果。特别指出了映射函数方法对天大气折射和光学波段测距精度的改进。讨论了大气折射计算中的主要误差源。  相似文献   

19.
测定瞬时天文大气折射值和建立本地实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文大气折射在空间大地测量中的新用途,并指出,为了满足这一新用途的高要求,必须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直接测定瞬时大气折射值,建立与观测站周围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大气折射模型,再转换成中性大气折射延迟改正模型.文章简述了测定大气折射值必须满足的条件.阐述了云南天文台探讨出的利用低纬子午环的观测原理,在不同方向和不同天顶距直接测定瞬时大气折射值的一套方法,并给出了用实测数据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建立的按恒星光谱型分类的大气折射实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用完全线性化方法计算非局部热动平衡大气模型的计算过程程序设计,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