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强夯地基效应及加固机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夯地基效应,是指经强夯处理使地基土的结构形式,强度和变形大小,及其作用过程发生的改变。通过对强夯过程中一系列的现象分析,揭示强夯地基效应的形成机制,对强夯地基效应的三个方面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其结论对于强夯处理设计和加固机制的认识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夯砂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砂井法加固粘性土地基的机理, 提出了用强夯砂土桩法加固饱和粉质粘土地基, 对某工程试夯区进行的现场试验表明,不仅砂土桩本身密实性好、强度高, 而且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复合地基承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工程应用结果也证实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强夯对砂类土、填土、一般粘性土等地基的加固处理,国内外已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软土,特别是淤泥、淤泥质粘性土,它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和弱透水性等特点。能否采用强夯法来加固软土地基,这是建筑工程界很关心的问题。我院在结合某工程的设计中,对软土  相似文献   

4.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是重锤表层土夯实法的发展。历来所应用的重锤表层土夯实法,适用于处理离地下水位0.8米以上的稍湿的各种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分层填土和杂填土地基。近年来,有关单位尝试采用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以求提高地基土强度,减小软  相似文献   

5.
强夯地基加固效果检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某加工厂项目场区原地形高差大,需平整场地,回填砾质粘性土采用强夯处理,夯击能为4000kN·m,并用重型动力触探检测强夯地基处理效果。重型动探检测结果显示夯点下地基土存在松弛、硬壳、衰减层等分层现象。夯点下深度与地基土动探击数为三次方函数或幂函数关系,体现了振动波振幅和加速度峰值随着深度衰减的规律,佐证了强夯地基土是通过振动波(主要是纵波)得到加固的观点。夯点间地基土则未显示显著的分层,说明强夯地基土具有复合地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福州长乐机场浅层地基强夯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松 《岩土工程师》1996,8(4):34-42
这是一篇关于福州长乐机场用强夯加固浅层地基土的工程实录。文中详尽地介绍了强夯施工的设计工作,包括夯点布置及夯击流水,机具选用,夯锤及夯击能量的确定,以及在强夯时的地基土中孔隙压力和土体变形等的监测等。  相似文献   

7.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效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灵宝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湿陷性黄土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孔隙和压缩系数降低,干密度提高,湿陷性被消除,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并满足了建筑设计基础底面压力220kPa/m^2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强夯后失效土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灰土短桩复合地基加固失效土地基的方法,并对加固前后地基土的宏观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处理这种类型的失效地基,可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基础上,达到缩短加固工期减少处理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春平 《探矿工程》2011,38(6):59-61
以同煤集团塔山洗煤厂为例,探讨了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中的应用,提出了强夯法处理黄土的适用条件、强夯方案的确定原则、地基土含水量对强夯施工效果的影响等论点,尤其是用复合地基理论确定强夯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内蒙沙漠土进行8 000 kN m、6 000 kN m、4 000 kN m、3 000 kN m能级强夯法地基处理试验,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后的沙漠土进行检测,得出各种能级强夯对沙漠地区填方区、挖方区处理后的有效加固深度和承载力。对强夯法处理沙漠土的一些规律进行总结,给出各种强夯能级能够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夯点间距等设计施工参数,供类似地质条件下强夯地基处理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文县  陈水安 《城市地质》2012,7(2):30-31,48
湛江市区工程建设持力层选择是第四系土层,为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近海地段以淤泥、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与砂层呈互层状分布为主;远离海滨地带以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为主,岩土以粘性土及中粗砂为主。  相似文献   

12.
覃政教 《中国岩溶》2005,24(4):338-343
岩溶地区工程建筑地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存在土洞、软土等工程隐患。常规工程勘察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一一查清这些隐患的分布特征。地面物探是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工程辅助勘探方法。但物探方法有多种,在选用时,必须根据场地条件、探测目标、方法性能及工作成本等来综合考虑,选择适用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探测效果。桂林某花园综合楼地基主要以红粘土为主,软土、土洞发育,红粘土之下,桂林组灰岩表面起伏强烈,溶洞发育。根据场地地质特征及基坑开挖特点,本勘察采取浅层地震折射、反射波法,并配合高密度电阻率测量,较好地查明了场地软土和土洞的分布位置,为综合楼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平  张天航  孟芳芳 《岩土力学》2016,37(Z2):769-774
河南某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5.8 m,场地以饱和淤泥质粉质黏土为主,与周边既有建筑最近距离为1.2 m,采用工字钢水泥土搅拌墙和预应力扩大头锚杆进行支护。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该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工况的土体位移、工字钢水泥土搅拌墙轴力和弯矩、预应力锚杆的锚固力和各开挖阶段的总乘子 ,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的土体水平位移与实际监测数据比较吻合,验证了工字钢水泥土搅拌墙建模的合理性;PLAXIS软件能较好地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及结构的变形特点,验证了PLAXIS有限元软件在基坑工程的适用性;数值计算的土体水平位移、锚杆轴力、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各开挖阶段的总乘子 均满足基坑设计要求,验证了工字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基坑支护的可行性,为类似基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离心机振动台,分别针对典型软基尾黏土尾矿库及加高扩容后的尾矿库开展了动力离心模型试验,重点探究了加速度分布规律、软土及尾矿内部孔压变化规律以及“软基?库内尾矿?尾矿坝”系统的变形规律等内容。试验结果表明:软基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较为微弱,而坝体加速度沿高程逐渐放大,高层子坝加速度响应最为强烈,加高扩容后的现坝顶加速度响应可达原坝顶的2.2倍;地震作用下软土与库内尾矿内部均会产生一定的孔压增量,但未达到液化状态。地震动强度、软基及库内尾矿的固结状态对尾矿库的变形模式影响较大。当固结不充分时,在强震作用下易发生尾矿的水平滑移,进而造成坝顶及下游软土隆起。在固结较为充分且地震动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变形模式以震陷为主。该试验成果将为此类尾矿库的动力稳定分析及抗震加固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孟庆山  汪稔  王吉利 《岩土力学》2004,25(Z2):482-486
介绍了利用重锤夯实法加固表层填土与排水固结法加固深层软土联合处理库内层状软土地基的方法,在填土静荷载和塑料排水板作用下淤泥质软土很快完成主固结沉降,重锤夯实法使表层填土受到动力压密,软土和填土强度得以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排水固结过程中填土层的单位沉降量远小于淤泥质软土,重锤夯实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可以达到地表下3.5 m,影响深度可达6.0 m.联合采用两种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层状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蛋山大型堆山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市蛋山大型堆山工程地基由强风化三叠系泥质灰岩和燕山期闪长玢岩及粉质粘土、软土等岩土层组成,其地基岩土层力学性质相差较大。本文对该堆山工程填土的力学性质和人工山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填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优干密度分别为18.2%和1.68g/cm3,其强度比原状土低,具有中等压缩性。采用分段进行堆土施工可以较好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土层为地基的西侧和南侧其山体边坡稳定性较差,在特殊不利工况下接近临界状态。这一研究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废弃物处理和堆山景观工程均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开展对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试样的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共振柱试验,研究不同剪应变、围压、水泥土置换率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 变化趋势与软黏土一致,在小应变范围内围压和置换率对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的影响显著,随着剪应变? 增大,围压和置换率的影响减弱;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max与围压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围压越大,提高水泥土的置换率对土体最大动剪切模量Gmax增强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动力参数的取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湛江强结构性原状土与相应重塑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强度特性及其与结构性的关联性,开展了在不同固结条件下的主动压缩、被动压缩、主动伸长3种应力路径试验,分析了该强结构性黏土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力学性状与强度特性。结果表明,湛江黏土的剪切破坏形态主要是单一型、双交叉剪切带与“腰鼓”型3类,应力-应变特性主要为轻度应变软化、强烈应变软化、轻度应变硬化、强烈应变硬化4类;偏压固结下试样破坏应变小于等压固结相应值,破坏强度及初始弹性模量比后者大;不同应力路径下土的强度差异主要反映在结构屈服前有效黏聚力的不同,结构屈服前,原状土的黏聚力高于重塑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小于后者;结构屈服后,黏聚力逐渐减小,内摩擦角略有增大。原状土到重塑土的转变过程是黏聚力与内摩擦力在土体内部相互消长的过程,强结构性黏土在结构屈服前的强度指标具有较强应力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天津滨海吹填场区典型的“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具有复杂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其在不同荷载作用模式下的变形特性有所不同,在工程实践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修建于其上的建筑物出现诸多工程问题。现阶段对于不同荷载作用下吹填场区形成的“上软下硬”双层软黏土地基的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甚少,导致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制约了吹填场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对此类地基的变形特性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吹填场区“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开展了反复荷载和恒定荷载作用下的一维固结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SEM),得到了不同荷载模式作用下的压缩特性及其微观机理,为吹填场区双层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双层软黏土地基的压缩系数和固结系数在反复荷载作用初期明显减小,而后缓慢减小直至趋于稳定; 与反复荷载相比,恒定荷载作用下试样的压缩系数初期值增加,固结系数初期值减小,其变化量均在40% ~50%的范围内; 当荷载等级一定时,反复荷载作用引起双层软黏土地基产生的沉降量相比于恒定荷载作用多30% ~45%; 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土样内部大孔隙受到挤压而减少,孔隙的圆度和定向性加强,土体结构更密实,均一化程度提高; 相比于恒定荷载模式,反复荷载作用下土样内部孔隙形状更接近于圆形,孔隙定向性更好,土体内部结构强化程度大,但有序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Loess occurs widely in Northwestern China, covering Neogene clay and other sedimentary units that overlie the bedrock. The Neogene clays of the Baoji Region of Shaanxi Province, north China, including the eolian Hipparion and paleo-Sanmen Lake fluvial deposits, are typical clays of the south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These clays are also sensitive key strata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landslides along the slope of the loess tableland surrounding the Guanzhong Basin. To investigate the Neogene clay types and landslides in the region, soil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the macro-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lay strata we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the pipette method and fine X-ray diffraction, were appli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ample composition and determine the clay mineral types. The Neogene clay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illite and montmorillonite mixed-layer minerals. On the Williams’ discrimination diagram of swelling potential, both types of clay are medium to strongly expansive soil. Two case studies illustrate that rainfall reduces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Neogene clay and raises the groundwater level. Rainfall has gradually destroyed the structure of the Neogene clay, transforming it to sliding belt soil. The sliding belt lies mainly within the Neogene clay layers,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s in Baoji. The rise in groundwater level and weakening of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Neogene clay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The long-term strength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ess landslides along the loess tableland in Baoj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