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天气雷达径向数据流传输方式,在保持原有监控终端和产品终端不变的基础上,采用C/S架构研发了天气雷达远程实时显示和监控系统.系统由远程传输服务器软件(RTS)和远程传输客户端软件(RTC)组成,实现了天气雷达跨路由远程控制、监控和回波实时显示功能.实践证明远程用户能在网络的任意节点上监测天气过程和控制雷达运行状态,给...  相似文献   

2.
匡昌武  符樑  王定贵 《气象科技》2011,39(3):360-362
介绍了无人值守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技术,详细论述了雷达硬件系统和相关软件系统的监控方法。该系统可以远程实时在线监控雷达的工作状态,并根据监控信息发送短信报警,通过远程桌面处理相关故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状态监控的自动化,提高了雷达的运行效率和资料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河北省目前新一代天气雷达传输与共享资料的种类及实现方法,并结合近年来河北省雷达资料传输的实际情况对影响雷达数据传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传输质量的因素来自网络和通信线路、传输软件、雷达设备和人为因素等多个环节,并给出了各种影响因素相应的处理措施,为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资料共享、监控和提高雷达资料业务传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全国数字化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上行传输监控软件的设计思路、实现功能及软件开发技巧。  相似文献   

5.
利用UDP组播通信、进程监控、文件监控、网络监控等技术,研发了CC天气雷达数据流传输业务台站级监控报警系统,较早、较好地实现了雷达扫描状态、数据流上行传输、标准格式基数据本地存储、基数据补传、软件运行和网络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短信报警。实践表明,软件运行较稳定,能对数据流传输业务进行有效监控,短信报警准确及时,报警阈值从6min缩短到40s,提升了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效率,提高了天气雷达业务可用性和数据传输质量,减轻了雷达台站业务人员的值守压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SMS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控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通过对雷达运行状态及数据产品的生成与传输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及监视,实现了雷达报警信息自动发送及手机短信实时查询雷达运行状态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雷达远程实时信息提取及显示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介绍基于网络通信技术、Web技术和SQL2000数据库,设计开发的雷达远程实时信息提取及显示系统。该系统将多普勒雷达产生的监控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数据库;并通过W eb服务器将信息发布出去;当雷达设备故障时系统会通过短信发送报警信息。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传输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能实时监控天气雷达资料传输情况,出现传输异常及时报警,并可通过故障诊断定位故障范围,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传输监控自动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应用故障监控软件与短信报警软件建立了基于C#开发的雷达产品生产与传输监控短信报警平台,便于值班人员通过平台在对雷达进行日常巡视和维护时,同时能通过短信及时接收到雷达产品生成不及时和传输不及时的报警信息,为提高业务可用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天气雷达本身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行,具有远程软件重启的功能,但雷达各类开关机环节却需要人工现场手动操作。该文详细论述了CINRAD/SA雷达远程网络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基于远程网络智能控制器,通过继电器模组开关来控制交流接触器,再结合监控软件和监控视频,实现雷达硬件开关机的远程网络智能控制。该系统无需现场干预,可以远程重启设备硬件开关,利用触发指定命令方式,实现了单一开关按键的远程控制功能,并按照逻辑顺序,通过延时处理,开发了智能化的一键开机和关机功能,有效降低了基层台站的维护经费,提高了机务人员工作效益,保障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用性,提高了台站分离、高山站、运行环境艰苦台站的雷达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天气雷达资料传输和故障维修时效,避免双偏振雷达数据量大而造成资料传输异常的情况,利用C#语言开发了适用于雷达台站的监控报警平台。该平台通过监控雷达设备运行情况和资料传输情况,实现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4G无线通信及时告警功能,且相关告警信息可通过log日志查询。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有助于值班员及时发现并处理雷达故障,提高雷达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自动站资料传输自动监控短信报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软件不间断监控数据文件传输情况,通过串口与计算机相连的GSM设备将监控信息即时发送到手机,或以计算机声控报警,以在资料传输不正常的情况下,起到提醒与报警功能。系统具有与手机短信互动功能,可通过手机短信指令远程无线控制软件运行。  相似文献   

13.
毛飞  李建明  金龙  敬颖 《气象科技》2017,45(1):64-67
针对目前天气雷达保障业务需求,开发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视频监控保障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雷达设备的视频监控、远程协助、数据采集、状态监测及报警等主要功能。通过该系统可实现雷达故障的快速发现,同时利用远程协助功能,相关专家可根据故障报警、现场可视图像以及雷达关键部位参数进行故障诊断,制定维修方案,提高雷达保障时效。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全省4个雷达站,满足了远程故障可视化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站历史气候资料的均一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实时监测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功能,通过TCP/IP通信协议的论述、天气雷达信息量和占用信道带宽的估算,证明基于宽带网络系统通信设计的可行性.同时详细分析了CINRAD/SA天气雷达实时监测信息的结构和存放特点,系统地描述天气雷达监测信息获取、传送和入库的方法,并重点介绍如何编制传输和入库软件,利用TCP/IP两种基本协议(TCP和UDP)以及ADO数据库编程技术,在现有的宽带网络基础上,对天气雷达运行状况实现远程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5.
钟艳雯  郭海峰  夏正龙  朱亮 《气象科技》2015,43(6):1065-1069
介绍如何利用Mono for Android、ASP.NET、C#开发一套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上行气象信息传输实时监控软件,以保障上行气象信息的时效性。从软件的需求分析、软件架构、软件实现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技术上安全、及时、准确的实现对气象信息传输情况的实时监控,并对主要功能的实现与优化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Web Service技术获取、发布传输监控信息、进行用户权限控制,优化Web Service性能,以保障监控信息安全、高效的传输;利用后台服务、隐式线程、定时警报实现快速响应、节约系统开销的手机客户端;构建兼容性、独立于分辨率的UI。  相似文献   

16.
潘新民  吴富山 《气象》1999,25(4):35-38
介绍了郑州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远程光缆三遥控及远程无实时数据传输、同步处理显示系统的技术方案。详细叙述了各功能电路的作用及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技术方案为单部多普勒雷达信息可以被多用衫时共享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胡兴炜  赵剑  王芬  张辉 《贵州气象》2004,28(6):23-24,31
针对地州级气象业务中的设备运行状态、气象资料传输、自动站业务运行情况等开发了此监控软件,介绍软件的工作流程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远程诊断控制管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孟昭林 《气象科技》2006,34(Z1):94-98
随着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大规模快速建设和发展,传统的维护和技术支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探索经济、实用、高效的远程维护手段和方法日趋必要。鉴于雷达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只能在现场进行,文章探讨雷达软件系统的远程维护诊断的可行性,分析雷达软件系统远程实时诊断监控管理方案。雷达软件系统远程实时诊断监控可为雷达系统维护人员,特别是为雷达软件系统技术人员直接提供远程诊断和控制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C/S软件结构,使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C#编程语言等技术,实现对雷达运行状态和资料传输的监控与报警。软件主要由监测模块和报警模块组成,监测模块通过读取二进制状态文件实现对雷达状态的监控,通过判断文件生成时间和计算机系统时间的差值实现对资料生成和传输的监测,同时保存故障状态用于分析故障原因。报警模块主要实现语音、短信、微信、电话等多种报警方式。自2015年3月投入业务运行以来,软件运行稳定可靠,故障提醒及时准确,极大地缩短值班人员的故障响应时间。同时,软件监测生成的故障状态信息有助于快速判断雷达故障原因,有效提高雷达故障维修效率。  相似文献   

20.
蒲晓勇  蔡宏  唐俊  秦建峰 《湖北气象》2007,26(2):179-183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实时监控系统运用了现代计算机网络、工业控制、数据远程传输、远程控制等多项技术,充分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自身系统监控、重要参数定标、检测等功能进行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实现了站网内雷达运行状态、定标及报警等相关信息的实时监控,对全面掌握分中心责任范围内各雷达站的运行状况,提高技术保障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全面、快速、有效地进行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设备的技术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概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实时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