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都昌县程浪坂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及形成时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徐家埠幅1:5万区调工作中,对前人定名的发育于都昌县大港-蜈蚣岭-程浪-乌石尖-怪山-白果树-左里-带的“蛇绿岩剪切带”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是形成于晋宁期的韧性剪切带,定名为程浪坂韧性剪切带。本文对该韧怀切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对生剪切带的形成朝代进行了初步探讨 。  相似文献   

2.
张旭辉  鲁晓兵  崔鹏 《岩土力学》2009,30(Z1):250-254
剪切载荷下的饱和岩石,在初始阶段出现几条细的剪切带,最后均形成一条剪切带。为了分析这个现象,将饱和岩石中剪切带的发展分为多阶段的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几个有限幅值扰动下剪切带的演化进行研究,获得了剪切带从几个小的非均匀扰动演化为最后充分发展的剪切带的详细过程。结果表明,剪切带的发展由两个阶段组成:非均匀剪切过程和实际剪切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桂东南射广嶂伸展滑脱韧性剪切带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覃小锋 《广西地质》2000,13(2):11-16
文章介绍了在桂东南1:5万长山幅、那卜幅区调过程中,首次在广嶂一带识别出4条规模较大的伸展滑脱型韧性剪切和一系列小型顺层韧性剪切带,这是该地区地质研究的重要突破。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分析,详细叙述了这些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岩石组合、显微组构以及韧性变形过程中的岩石转变等,初步探讨了韧性剪切带的应变、形成环境和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4.
西藏冈底斯岩带中段南缘韧性剪切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0万曲水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一条东西向巨大韧性剪切带,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该剪切带属于正剪切带性质,是在始新世晚期印度板块与亚欧大陆发生碰撞时的产物。区内在构造-岩浆作用下,造成地壳不同层次折离滑脱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成,解释了地壳增厚,构造变形弱及地球物理多层结构不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1∶20万曲水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一条东西向巨大韧性剪切带,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该剪切带属于正剪切带性质,是在始新世晚期(40~42Ma)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时的产物。区内在构造—岩浆作用下,造成地壳不同层次拆离滑脱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成,解释了地壳增厚、构造变形弱及地球物理多层结构不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暖水幅1:5万区调时发现江西暖水地区赣东北断裂带中存在外富家坞-枫坡岭、昭林、牛角垄-下石坞三条平行韧性剪切带,为进一步研究暖水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构造形变机制、形成时代特征及与赣东北断裂带的关系,通过地质、岩石矿物、测试分析等综合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主要由千糜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化带、强片理化带及碎裂岩带组成,其形成经历了早期深层次韧性变形到晚期浅层次脆性变形两个阶段,形成深度10-20km,是赣东北断裂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变形时代为中晚元古代,与这一时期的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金沙江喧是三江古特提斯构造域中关键地段之一,其内斜向走滑构造最为夺目。本文以1:5万霞若幅、中甸县幅区域地质调成果,从剪切带的物质组成、变形特征、矿物的应变象和运动学特征方面论述了金沙江结合带中最重要的一条斜向走滑剪切带-吉义独斜向走滑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8.
Hudl.  PJ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1,10(1):113-114
剪切带中的褶皱是很普遍的,它们或者形成于被剪切带所切割的早期层理中,或者是由剪切带本身所产生的叶理所形成。褶皱既可以被动地形成也可以主动地形成(通过纵向弯曲或其它不稳定类型)。剪切带中被动型褶皱的最简单样式是由剪切带中的剪切梯度造成的“S”叶理弯曲。剪切带中的早期层理在剪切作用中是被拉伸成为石香肠还是缩短成纵弯褶皱要取决于该层理与剪切带边界的交角,Ramsay(1980,图3)曾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简单剪切产生的片理化糜棱叶理。如果它反映的是剪切带累积应变的XY面(X≥Y≥Z指定了主应力方面和应力大小),将会与剪切或或剪切带边界成45°夹角,并继续加强、拉伸和向着平行剪切带壁方向旋转。这绝不是流动变形领域里的缩短机制。应力很强时,叶理会变得几乎平行剪切带的边界,而这个边界在简单剪切作用中是一个非常形面。因此,剪切带内的褶皱不可能在由简单剪切所形成的叶理中。  相似文献   

9.
剪切带流体与蚀变和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忠明 《地学前缘》2001,8(4):271-275
剪切带中流体与金矿中交代蚀变作用密切相关。剪切带中往往发育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蚀变及交代蚀变岩 ,第二、三期交代蚀变岩的形成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在含金断裂蚀变带中 ,由于剪切带流体的强烈交代作用 ,交代蚀变岩成为金矿的重要矿石类型。剪切带中的流体往往携带大量成矿物质而成为成矿流体 ,并在金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在剪切带中 ,由于压力迅速降低 ,经常导致成矿流体发生沸腾作用 ,从而导致金矿的形成。成矿主要与脆性变形有关 ,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转变至关重要。从韧性剪切带向脆性剪切带转变的过程中 ,Au ,Ag ,Cu ,Pb发生大规模的活化迁移 ,并在较窄的脆性断裂中明显富集 ,形成矿体或矿化体。岩浆流体是剪切带成矿流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流体 ,许多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10.
毛奕坤 《江西地质》1994,8(3):205-210
作者在进行暖水幅1:5万区调时发现了三条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的组成岩石以糜棱岩、糜棱岩化岩石及强片理化带为主。本文较为详细地对韧性剪切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指出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代为中晚元古代,与这一时期的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桐柏地区新城-应山韧性剪切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斌  邓军 《现代地质》1998,12(2):194-196
研究了桐柏地区新城—应山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动力学成因机制,并根据横切韧性剪切带的3条剖面的变形特征,认为中生代华北、扬子两大板块陆陆碰撞的动力来自扬子板块。  相似文献   

12.
周俊鹏 《江苏地质》2019,43(2):222-228
辽宁本溪地区为我国重要的鞍山式铁矿富集区,研究该地区含铁建造的显微构造变形机制,对系统研究区内含铁建造的沉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该处岩石经历了2期强烈韧性变形作用改造,依据重结晶作用类型和主要显微结构,变形作用发生在绿片岩岩相条件下。利用古差值应力大小测量,确定该地区含铁建造岩石变形古应力值为27.36~36.88 MPa;剪应变值在11.342~18.555 MPa之间,并具有左旋剪切性质。  相似文献   

13.
王松挺 《地质与勘探》2024,60(2):388-406
剪切破坏区域是岩体结构面上下盘相对运动的主要接触区域,对抗剪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鉴于结构面剪切破坏区域与形貌特征的高度非线性关系,本文在分析结构面表面形貌特征及剪切机制的基础上,以粗糙度参数倾向、倾角、曲率、高差和孔径分布来描述结构面表面形貌特征。对结构面试样开展法向应力为1.0MPa的直剪试验,通过图像分割技术提取剪切破坏区域,利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结构面剪切破坏区域预测模型,建立结构面粗糙度参数与破坏状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采用训练准确率和AUC(Area Under Curve)值等指标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中集成装袋树预测性能最好,其次是K最近邻,其训练准确率最高分别可达98.02%和97.38%,AUC值最高分别可达0.78和0.74。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孔径分布对剪切破坏区域的影响最大。本研究对有效分析结构面的剪切破坏机理和准确评价抗剪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柳河县安口镇一带太古宙地体中发育有一条北东向韧—脆性剪切带,该带由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绿泥糜棱片岩、绢云千糜岩等组成,原岩为深成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带内已知有金矿(点)6处,其成因是深成变质含矿流体沿剪切带上侵而形成的,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因此,加强对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控矿机制的综合研究对本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忠  徐有华 《江西地质》1998,12(3):218-221
本文介绍了宁都黄石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体中的韧性剪切带特征。着重描述了韧性剪切带的分带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并就其定位机制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江西大背坞地区浅变质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柏林  沈庭沅 《现代地质》1998,12(3):311-317,T001
浅变质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不同于长英质岩石中的韧性剪切带。以江西大背坞地区为例,阐述了在浅变质碎屑岩中鉴别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提出这种变形的构造岩的分类方案,同时对大背坞地区韧性剪切带进行应变测量和剪切位移估算,最后在岩石组构特征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这种韧性变形机制是粒间滑动和粒内变形,其形成深度5~8km、温度250~350℃、压力010~020GPa,是一种发育在地壳浅层次的低温低压条件下的韧性变形,其变形变质作用相当于低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7.
桂西天峨—凤山地区碳酸盐岩台地韧性剪切变形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天峨—凤山地区泥盆纪至二叠纪碳酸盐岩台地相地层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过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主要沿石炭系、二叠系的一定层位,形成了一套浅变质强变形、面型展布的钙质韧性剪切变形带,剪切变形带由强、弱变形亚带及两者之间过渡亚带组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强变形带内变质变形岩石具糜棱结构,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发育,属糜棱岩系列。研究表明,区内钙质韧性剪切变形带属浅层次逆冲型,主要是弧—陆碰撞挤压构造环境下变形分解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3D finite strain analyses and kinematic vorticity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Loghon Anticline within the HP‐LT Sanandaj–Sirjan metamorphic belt (Neyriz area, SW Iran). Rƒ/φ and Fry methods were used on the strain markers (e.g. deformed fossils) to interpret geometr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old axis, strain ellipsoid axes and shear zone bounda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predominance of prolate strain in the anticline. Quantitative kinematic analyses show that the Wk parameter is 0. 67 ± 0. 06 (i.e. pure‐shear dominated non‐coaxial flow). 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suppor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xtral transpressive system,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rge‐scale right‐lateral shear zones that strike sub‐parallel to the major folds. Flexural shear combined with regional dextral‐shear is suggested to be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folding in this area.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自钻式原位剪切旁压模型不同固结荷载颗粒流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飞  徐光黎  申艳军 《岩土力学》2014,299(2):591-600
自钻式原位剪切旁压仪具有扰动小,能同时测出不同深度土的变形和强度参数,在精确测定土体参数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受分析手段与研究水平的限制,对SBISP多级加载过程中周围土体的变形响应研究较少,而土体变形参数的确定与其变形机制是密切相关的。基于此,应用PFC3D颗粒流程序对不同固结荷载SBISP模型进行了仿真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剪应力的逐级施加,中间区域颗粒的位移量不断增大,且位移矢量方向性更加显著,在第5级剪应力作用下,影响区域位移矢量形状呈现为倒锥形;而随着上覆固结压力的增大,探头周围试样的受影响范围逐渐变小;在探头作用下球颗粒的运动轨迹呈台阶状,台阶形态随距探杆中心距离增大而趋于平缓,球颗粒的Z向位移量亦随之呈负指数形式衰减;此外,剪应力与探头摩擦系数呈正相关关系,但当摩擦系数达到某一阈值时,剪应力-位移曲线不再变化。其研究成果对于深入开展SBISP试验多级加载过程中影响域内土体变形过程与变形模量之间关系研究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陕西镇安金龙山矿区构造演化及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着重阐析了金龙山矿区变形发展4个阶段的几何学特征及变形机制,指出变形期对应于3个成矿期次。在对先存层状岩石的褶皱剪切带特征及序列进行了分析后,对由韧性剪切变形到脆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产生的金矿床进行了构造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