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徐庆安 《江苏地质》2023,47(2):135-142
安徽安庆大龙山岩体位于扬子地台北东缘,发育大量中生代侵入岩浆岩。野外地质勘查发现,大龙山岩体可能为复式岩体,有多期岩浆作用,在其核部的正长岩附近发育一定量的闪长玢岩。对闪长玢岩和正长岩进行年代学研究,其锆石年龄分别为(137.7±1.9)Ma和(128.8±2.1)Ma。其中,在大龙山闪长玢岩中发育一定量的继承锆石,形成年代分别为古元古代(约2.0 Ga)和新元古代(约0.8 Ga),在正长岩中未发现捕获继承锆石。根据获取的继承锆石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资料,推断大龙山岩体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古元古代的褶皱“会聚”到伸展体制转换的“回返”,新元古代的拉张垮塌,中生代的多期次岩浆侵入和多来源、多阶段的结晶分异。  相似文献   

2.
张胜了  郭国林  巫建华  武勇  刘清  严文亚  李昌龙  姜智东  尊珠桑姆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30-2023060030
江山—绍兴断裂带内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理解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了浙西里垄正长岩的SIMS锆石U 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2(平均值为5965%),低的镁铁质含量(FeOT和MgO平均值分别为406%和141%);Na2O/K2O值介于327~534,平均为446;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85~094,具有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正长岩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Th、Ce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Ta、Nb、Zr、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与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岩石基本一致;样品具有轻微Eu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82,指示有少量斜长石的结晶分异。正长岩锆石U Pb定年结果为8407±24 Ma,属于新元古代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基于本次研究结果,里垄正长岩可能形成于古洋壳向西北俯冲后在扬子地块产生的大陆弧后环境,岩浆源区为下地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本文提出840 Ma左右扬子与华夏仍未最终碰撞,新元古代中期浙皖赣相邻区一直处于古华南洋板块持续向扬子东南缘俯冲消减的构造环境,该体系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安徽两条A型花岗岩带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邢凤鸣  徐祥 《岩石学报》1994,10(4):357-369
安徽长江两岸平行对称分布有两条A型花岗岩带。江北为大龙山-城山-黄梅尖岩带;江南为花园巩-茅坦-浮山岩带。它们均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形成年龄约128Ma.这些岩石富碱贫水,全碱含量高达9%~12%,而H2O+只有约0.5%,富含高场强元素,Ga×104/Al比值也高,花岗岩高达2.7~3.8。其形成环境为古裂谷拉张环境。两个岩带的花岗岩是正长岩浆通过AFC(同化混染-分离结晶联合作用)机制演化形成,而正长岩浆则是碱性玄武岩浆通过以分离结晶为主的AFC机制形成.  相似文献   

4.
广西横县马山杂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出露于防城—灵山断裂带的西侧,为一套包括辉长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二长(斑)岩、普通角闪正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在内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浆岩岩系。文中对其中的中性浅成侵入岩进行研究,获得二长闪长玢岩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为(153.8±0.6)Ma,表明岩石形成于晚侏罗世。所研究的岩石样品富K、富碱、w(K2O+Na2O)=5.73%~8.54%、K2O/Na2O=0.87~1.7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和轻稀土元素,无明显的Nb-Ta-Ti负异常,为典型板内钾玄质岩石。其(87Sr/86Sr)i变化范围在0.705 11~0.705 47,εNd(t)变化范围在0.6~1.4,206Pb/204Pb为19.019~19.228,207Pb/204Pb为15.720~15.737,208Pb/204Pb为39.372~39.518,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浆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M)和富集岩石圈地幔(EMⅡ)两个端员的混合。结合前人对南岭西部侏罗纪岩浆岩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山杂岩体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桂东南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是钦杭带西南段燕山期花岗岩和相关矿床形成的重要的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北天山温泉群的地质特征、时代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天山温泉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古元古代的变质岩。最新的野外调查和锆石SHRIMP U-Pb 测年结果表明,温泉群可 以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1)前早新元古代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主要包括斜长角闪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 黑云母片麻岩、大理岩等;(2)早新元古代混合岩和正片麻岩;(3)早古生代未变质变形的辉长岩和闪长岩。上述三种岩 石组合类型均被后期二云母花岗岩(脉)所侵入。温泉县以南的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的SHRIMP U-Pb 年龄分别为 926±12 Ma 和907±11 Ma,与天山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前人对花岗片麻岩Nd 同位素组成 的研究,花岗片麻岩应为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同期的混合岩化作用则是新元古代地壳加厚和部分熔融的直接 地质证据。辉长岩和闪长岩侵入到温泉群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中,其中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 年龄为452±7 Ma, 并含有1.1 Ga 和1.4 Ga 的继承锆石。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本区早古生代辉长岩和闪长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可能与准噶尔-巴尔喀什洋的俯冲作用有关,这一俯冲增生作用最终导致伊犁北部与哈萨克斯坦陆块在志留纪拼贴造山, 并使温泉群前寒武纪变质岩与侵入岩发生变质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6.
兴华渡口群等大兴安岭北部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组成和演化对于确定额尔古纳和兴安地块的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是近年大兴安岭北部基础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次工作通过对黑河北部石灰窑—明智山一带的兴华渡口群二云石英片岩和"混合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发现该变质岩系并非前寒武纪变质岩,而是由早古生代碎屑沉积岩(或变质岩)和晚古生代岩浆岩经后期构造岩浆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构造杂岩。其中二云石英片岩中具有岩浆成因特征的碎屑锆石核部年龄主要存在401~427 Ma、442~448 Ma、473~517 Ma、639~714 Ma、757~818Ma、896~933 Ma和1704~1751 Ma 7个年龄组,其中473~517 Ma段碎屑锆石的峰最明显,与早古生代多宝山组岛弧火山岩等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形成时间相一致,其他年龄组亦在区域上其他地区有报道,这表明该变质岩的原岩物源来源较广泛,不仅有元古宙岩浆岩和变质岩系,还有大量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因此其原岩形成时代不应是前寒武纪,而是早古生代。根据碎屑锆石最小峰值年龄,本次工作推断该二云石英片岩原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应不早于416Ma,另外大量的元古宙碎屑锆石表明区域上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对所谓混合岩的调查发现其应为发生动力变质的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其中岩浆锆石(304.5±3.1)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反映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晚期,该期花岗岩为晚古生代兴安地块东缘花岗岩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产思维 《江苏地质》2020,44(3):258-264
对徐淮地区前欧盘和徐楼岩体进行了镜下显微研究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二者均为早白垩世闪长玢岩,前者形成于(126.4±2.1)Ma,后者形成于(127.9±2.0)Ma,与该区其他岩体成岩年龄基本一致。徐淮地区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中,是燕山期中国东部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在岩体中发现了多颗不同时代的继承锆石,其中前欧盘闪长玢岩3颗新元古代继承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2 512±60)Ma;徐楼闪长玢岩1颗新元古代继承锆石年龄为(2 556±57)Ma,3颗古元古代继承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 815±210)Ma。约2.5 Ga和1.8 Ga继承锆石的发现,表明徐淮地区存在古元古—新太古代基底,并且发生过约2.5 Ga和1.8 Ga构造热事件。类比研究表明,徐淮地区具备寻找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金矿和斑岩型金、钼矿床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疆富蕴希力库都克地区岩浆混合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疆北部希力库都克地区为-斑岩型铜钼金矿区,含矿的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发育4种暗色岩微粒包体似隐晶状安山玄武岩、细粒闪长岩、少斑状安山(玢)岩和安山玢岩,矿区还产有安山玢岩、英安斑岩、正长岩等脉岩.花岗闪长岩及其包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其中酸性的花岗闪长质与基性的闪长质岩浆混合,形成了过渡相岩石--安山玢岩质岩浆混合岩.本区矿化与暗色微粒包体有关矿化较好的地段暗色微粒包体较多,有些包体中磁铁矿微粒普遍发育,有时甚至含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研究发现,本区岩浆混合岩--安山玢岩,与蚀变矿化的花岗闪长岩虽然在野外产状和岩石结构上截然有别,但二者的化学成分相当接近在哈克图上二者的投影点靠近;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上,标准化曲线型式相似(或相同),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成因,换言之,岩浆混合作用可能伴随了热液蚀变和矿化的发生.推测本区岩浆混合作用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与陆壳花岗质岩浆的混合,由此产生的中酸性岩浆经过分异和流体作用造就了本区的铜钼金矿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法对云南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斑岩体中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含矿两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 1)的形成年龄为20303±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 2)的年龄分为两组21725±089Ma和2085±10Ma,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表明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岩石富钠(Na2O/K2O=091~291,平均为165),准铝质(A/CNK=0848~1244,平均0996),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N/YbN为944~260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Sr)和不相容元素(U、Th、Pb),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Hf、P、Ti)。地苏嘎成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区域构造演化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格咱岛弧印支期洋壳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基本吻合,但岩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早期,说明云南格咱岛弧也存在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胶南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的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南地区的变质杂岩主要由中、晚元古代的变质深成岩组成,按照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这上结深成岩可划归四个超单元:(1)海阳所超单元,由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炒中元古代幔源深成岩类,形成于洋内裂谷环境,属非造山岩浆岩类;(2)荣成超单元,由二长花岗岩类构成,为晚元古代壳源S型花岗岩类,形成于碰碰撞造山队段,属同造山岩浆岩类;(3)铁山超单元,由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组成,为晚  相似文献   

11.
查孜正长岩体是拉萨地块中段新发现的中新世钾质-超钾质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石英角闪正长岩和斑状石英正长岩,有暗色包体发育.对两种正长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37±0.24 Ma、11.06±0.39 Ma,代表它们形成于中新世,是拉萨地块后碰撞岩浆作用的产物.查孜正长岩具有相对高钾(K2O=6.75%~7.39%)、低镁(MgO=1.44%~2.97%)的特征,K2O/Na2O>1,属钾质岩;具有与超钾质岩石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强烈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Nb、Ta、Zr、Hf、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但Cr(22.7×10-6~64.6×10-6)、Ni(18.9×10-6~46.6×10-6)含量明显偏低.其中,斑状石英正长岩的SiO2含量相对较高,但MgO、K2O、Cr、Ni、REE和Y等元素含量比石英角闪正长岩的低.综合分析认为,查孜正长岩主要形成于岩浆混合作用,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超钾质岩浆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的结果,两种岩石的地球化学差异主要是岩浆混合的程度和比例不同导致的;它的形成可能与岩石圈地幔的减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The igneous rocks of the Kialineq centre on the coast of East Greenland at 67°N include a number of quartz syenite and granite plutons intruded 35my BP. These are subvolcanic bodies emplaced by cauldron subsidence and with ring-dike and bell-jar form. Associated with the major intrusions is an extensive acid-basic mixed magma complex. Two-liquid structures, chilling of basic against acid magma, pillows of basic in acid, and net-veining of basic by acid magma, are superbly displayed. The basic magma was of a transitional or alkaline type and underwent varying degrees of fractionation in a regime of repeated intrusions and diverse chambers. Heterogeneous hybrid rocks intermediate between basalt and quartz syenite are strongly developed and were formed by repeated mechanical mixing of contrasting magmas. The energy for this mixing probably came in the main from cauldron-block subsidence. The quartz syenite magma, which itself fractionated towards granite, has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the same as the basic magma and is itself believed to be a fractionation product of alkali basalt magma.  相似文献   

13.
RELATIONSHIP BETWEEN HIMALAYAN TECTONO-MAGNETIC MOVEMENT AND MINERALIZATION IN LANPING BASIN, YUN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4.
后石湖山杂岩体是与垮塌破火山口有关的碱性环状杂岩体, 主要由呈环形分布的碱性火山岩、环状岩墙(斑状石英正长岩)、嵌套的中心复式岩株(晶洞碱长花岗岩和斑状碱长花岗岩)和锥状岩席(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 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锥状岩席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19±3Ma、121±2Ma和121±2Ma.该环状杂岩体火山岩与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 体现了它作为火山-侵入杂岩体的特征.斑状石英正长岩富碱(Na2O+K2O=10.0%~10.5%), K2O含量较高(5.21%~5.42%), 具正的Eu异常(Eu/Eu*=1.05~1.40).碱长花岗岩和斑岩均具有富碱、高FeOtot/MgO、Ga/Al、Zr、Nb和REE值(Eu除外), 以及低Al2O3、CaO、MgO、Ba、Sr和Eu含量的特征, 都属于A型花岗岩质岩石.其中斑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 具有高的初始岩浆温度(880~901℃).所有A型花岗质岩石均具有较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 εNd(t)值变化于-13.9~-12.2之间.斑状石英正长岩是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后又发生单斜辉石分离结晶的产物; 碱长花岗岩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随后经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成; 斑岩是受幔源岩浆底侵加热的上地壳长英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 并经历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产生.该环状杂岩体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1)火山爆炸性喷发形成大量的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2)地下岩浆房空虚导致压力下降, 其顶板围岩失稳而沿火山口周围近直立的环状断裂垮塌, 形成塌陷的破火山口.与此同时, 下覆岩浆房的岩浆被动挤入环状断裂而形成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 (3)浅部地壳的长英质岩浆房过压, 促使其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了中心的斑状碱长花岗岩岩株, 这些岩浆的上涌导致上覆围岩产生倾角中-陡的、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石英正长斑岩锥状岩席侵位提供了空间; (4)浅部岩浆房复活, 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再度上升侵位形成被嵌套的晶洞碱长花岗岩岩株.同样, 这种岩浆的再度上侵导致上覆围岩产生了倾角较陡而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花岗斑岩锥状岩席提供了侵位空间.后石湖山碱性环状杂岩体的形成是华北东部早白垩世与克拉通破坏相关的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 这种构造体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六合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以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岩石包体而闻名,其中包括了同期的花岗岩包体;主岩和包体所蕴含的深部地质过程对于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约束作用。本文以六合正长斑岩和其中花岗岩包体的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研究重点,结合主岩主量元素、锆石U-Pb年龄、Ti温度、锆石氧逸度的对比研究,分析和探讨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锆石U-Pb年龄所限定的六合富碱岩浆活动时限为(37.89±0.96)~(35.87±0.58) Ma;而花岗岩包体代表的同期富硅酸性岩浆活动时限为(38.21±0.44)~(36.21±0.36) Ma;两者几乎同步活动。锆石微量元素成因判别图显示主岩锆石主要位于钾镁煌斑岩范围,暗示富碱岩浆源区具地幔属性;花岗岩包体锆石大多位于花岗岩范围,两者在花岗岩范围有部分重叠,证实了主岩锆石和花岗岩包体锆石结晶时存在共同的生长环境。Ce(Ⅳ)/Ce(Ⅲ)比值估算和Ti温度计算显示,在36.42~36.41 Ma范围内富碱岩浆氧逸度和锆石结晶温度发生突变,指示在该时限内富碱岩浆及所裹挟的花岗质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氧逸度的振荡降低反映了后期幔源岩浆的补充。综合研究认为,六合地区来自富集地幔的喜山期富碱岩浆底侵熔化上覆深部地壳长英质岩石形成花岗质岩浆,随即以富碱岩浆为主与少量花岗质岩浆不均一混合并同步结晶成岩形成含有花岗岩包体的正长斑岩。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广泛发育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岩体,岩体类型主要有钙碱性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其中以第一类最为发育;岩体中的暗色包体类型以闪长质为主,成分可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过渡到花岗闪长岩,部分地区可发育辉长质、安山玄武质、安山玢岩质包体;有些地区还发育有岩浆混合岩.该区岩浆混合作用主要形成于四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即D3-C1交界的洋-陆俯冲期、C1末-C2初的碰撞期、C2-P的后碰撞期和T1的板内期.岩浆混合作用的判别标志有岩体宏观标志(近等轴状)、野外宏观标志(暗色微粒包体发育,有时可见岩浆混合岩)、显微标志(淬冷和矿物不平衡结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线性过渡特征)、年龄(一致)标志等.该区的岩浆混合作用是多级次的,其深部岩浆源区的混合表现为壳幔相互混合作用;混合作用表现出多阶段性,以基性岩浆注入到酸性岩浆为主要方式,由物理混合到化学混合渐变过渡.该区岩浆混合作用与斑岩铜钼金矿床密切相关,其成矿关系模式可概括为: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混合产生混合岩浆,经过进一步分异演化形成了含矿岩浆;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的斑岩铜钼矿的找矿标志为:岩浆混合作用强烈的大岩体内或附近晚期补充侵入的小型斑岩体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姚安金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西缘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结合部位,其成矿与新生代富碱岩浆-岩浆热液密切相关.野外调查发现矿化仅存在于黑云母正长斑岩体内,而与黑云母正长斑岩空间关系密切的石英正长斑岩却未发现矿化.为探讨黑云母正长斑岩与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含矿性差异,运用电子探针、LA-ICP...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钼生产国和资源国,同时也是铅、锌的重要资源国。中国东部燕山期斑岩型钼矿床及热液脉型、夕卡岩型铅锌(银)矿床是中国钼、铅、锌的主要来源。前人基于斑岩钼和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燕山期斑岩型钼-热液型铅锌(银)成矿系统的新认识,但对该成矿系统的岩浆起源、成矿物质来源等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斑岩钼矿的成矿可能与幔源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斑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也显示有幔源物质的贡献。碳酸岩作为典型的幔源岩浆岩,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探针岩石,源自俯冲交代富集地幔的碳酸岩是已知Mo含量最高的岩浆岩,同时其Pb、Zn、Ag含量也很高,并具有富水、富F、富S、富CO2的特征。中国东部与斑岩钼矿同期的碳酸岩、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地幔为经历了俯冲交代的富集地幔,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可能为斑岩钼-热液型铅锌(银)成矿系统提供了成矿岩浆、成矿金属,同时还可能提供了S、F和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9.
高永宝  李文渊  李侃  钱兵 《矿床地质》2017,36(2):463-482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为典型的大陆边缘增生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古生代—早中生代增生造山过程,其中以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最为发育。文章系统总结了区内早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及成因,对与其相关矿床地质、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祁漫塔格地区早中生代大陆地壳增生过程中的壳幔混合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联。研究结果认为,中二叠世—早三叠世以俯冲阶段的侧向增生为主,中-晚三叠世以碰撞-后碰撞阶段的垂向增生为主,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以I型、A型花岗岩为主,且多见暗色包体,Sr-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源于古陆壳物质的重熔,有地幔物质的参与,由地幔底侵古老陆壳,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作用而形成。与该时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的主要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稀有金属矿化等。成矿时代集中于248~210 Ma,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区内中-晚三叠世大陆垂向增生过程中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为区域大规模金属成矿提供大量热能、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