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朝准地台原生金矿铅同位素特征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中朝准地台原生金矿床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中朝准地台构造环境的演化趋势是从活动带到稳定克拉通又到活化克拉通;与此同时,由于构造环境的缘故,金的演化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金矿源层的形成(37~20亿年),二是金的活化与成矿作用(1.8~1.0亿年);并初次确立了在准地台上寻找同类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即:太古代变质岩系(金源)—中生代花岗岩浆作用(金的活化、转移、富集)—含金构造裂隙(金的集中、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
朱英 《物探与化探》1986,10(4):247-256
文中根据地质和航空磁测资料,系统地论述了中朝准地台大地构造分区和地壳结构的若干问题。指出中朝准地台应该三分,即华北地块、包银地块和胶辽地块。详细描述了华北地块的地壳结构,指出它的两个边缘壳断裂的性质。第一次指出了平勿断折带是个幔源超深构造,并简述了它的东西两段的特征和它们在大地构造和地壳结构演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横跨中朝准地台北缘及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东部的两个性质不同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分界线是辉发河——古洞河深大断裂带。中朝准地台在吉林南部出现,其二级构造是吉南台隆(简称南部台区),基底由太古界和元古界变质岩组成。地台上的古生界沉积盖层组成具有四级构造特征的柳河样子哨地堑及浑江上游断陷区等。辉发河——古洞河深大断裂带北侧地槽褶皱区(简称北部槽区)发育的二级构造有由南向北出现的吉林加里东褶皱系及华力西褶皱系。前者为中下古生界岩层组成,后者为上古生  相似文献   

4.
秦鼐  林宝钦  母瑞身 《地球学报》1986,8(3):101-114
中朝准地台是我国原生金最重要的分布区和产金区。其地台上有五个金矿化集中区,每个区都有一个原生含金建造,主要为变质的角闪岩相。金矿化均产在这种变质岩内。原生含金建造与含铁建造在空间上有密切关系(通常于铁矿层下面)。根据它特有的岩石组合和层位,易于在野外鉴别和圈定,因而可以作为在中朝准地台普查金矿的区域性标志。 太古界金矿床受到多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控矿断裂一般属区域内次级断裂。 在中朝准地台上划分了三个太古宙火山沉积巨旋回A、B、C,其中巨旋回B、C分布区有利于金矿的矿化,产有许多重要的金矿。  相似文献   

5.
吉林辉南大椅山玄武岩中超镁铁岩包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岗火山群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北缘,距离中朝准地台的北界辉龙河——古洞河断裂带大约20公里,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的产物。大椅山是该火山群的西部成员之一,它西邻柳河一样子哨地堑,由中心式火山喷出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物组成。本文试图通过大椅山基性火山岩中所含超镁铁岩包体的研究来说明本区岩石圈上地幔的特点,上地幔的演化发展及其对浅部地质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它们的形成及空间展布,赋存的层位等多受沉积盆地的控制,同古气候及环境的演化关系密切,或者与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有联系。这些控矿因素、条件均与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及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阶段相吻合,从这点出发概略分析非金属矿产区域成矿规律。吉林省跨越南部中朝准地台、北部吉黑地槽两大构造单元,经过了三个区域构造发展阶  相似文献   

7.
朝鲜地处东亚几个大型构造单元之间,大部分地区属晚元古(早元古的后期)中国地台的东缘,东北部系锡霍特—阿林地向斜的晚古生代褶皱带,东南部为环太平洋褶皱带中生代褶皱带的组成部分。黄汲清(1952,1956)曾将朝鲜视为中朝地块的一部分,1960年他又将中国地台分为四个准地台,其中将中朝地块单元划归中朝准地台。我国1/400万(1959)地质图将朝鲜划为遭受中生代强烈活化作用的前震旦纪褶皱区。  相似文献   

8.
秦岭地区(北纬32℃—35℃)横亘我国中部,地处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两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单元之间,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形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分界。这里所谓扬子准地台应包括摩天岭台隆、若尔盖中间地块,后两者是从前者边缘分离出来的。秦岭地区古褶皱形态即是其本身构造运动的产物,又反映了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两者的相对运动。因此对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以下简称秦岭南带)晚加里东构造运动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其运动性质、波及范围、形态特征及对其褶皱后古地形地貌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克拉通岩金矿床多分布于中朝准地台长期上升的古老活化地盾的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以及地幔或下地壳深部物质上升具有动力变质作用的韧性剪切带中,受构造—岩浆—建造控制的经受多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复合迭生岩金矿  相似文献   

10.
赵宗溥等新著《中朝准地台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一书将于1993年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朝准地台太古宙岩石分布广袤,出露完整,类型齐全,特别是在其北缘出露的一条长逾2000公里的巨型麻粒岩带作了论述。中朝准地台的许多地质特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华北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已有多本专著问世。本书成书虽然较晚,但资料翔实,内容广博,独有特色。本书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地台几个石油地质构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工作发展很快,为了更好地开拓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笔者对塔里木地台性质及其演化、一个古老的裂谷构造带、沙雅隆起的形成及其地质构造特征、边缘拗陷逆掩推覆构造带在找油气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意见,错误之处,敬望批评指正.一、塔里木地台的性质及其演化塔里木地台是中国古陆的一部分,相似于杨子地台,为杨子褶皱基底性质.地台具有三元结构——太古界和元古界组成结晶基底,震旦系和古生界构成地台盖层,中新生界为新地台型迭加构造层.陆壳厚度不均一,莫氏面深约42—44公里,最深达50公里.沉积盖层从数千米至20000米不等.  相似文献   

12.
新书介绍     
《岩石学报》1994,10(3)
新书介绍ISBN7-03-003522-4/P.680中朝准地台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由赵宗博等著,1993年1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44页,定价28.80元。本书是近来作者对中朝准地台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成果。从地层学、区域构造、岩石学、地球化学、成...  相似文献   

13.
<正> 湘、桂、赣的雪峰-九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铀矿产地之一,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准地台外缘的上震旦-下寒武地层中,本文参照薄壳板块、威尔逊旋回及地洼构造理论,根据地层构造演化及沉积建造、生物群落存在的明显差异,结合地球物理与同位素资料,将本区地壳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及相应的四个铀成矿期:早晋宁期,华夏古陆与江南古陆碰  相似文献   

14.
论罗河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成矿地质背景庐枞地区火山岩地处中朝准地台淮阳地盾和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坳陷褶皱带的毗邻部位,北函西向桐柏—磨子潭深断裂和北北东向郯庐深断裂的交会处。后者又将该火山岩区断开,使其西侧沉陷并为下白垩统红色沉积覆盖;东侧相对抬升,保留着北宽南窄的向斜构造盆地。罗河铁矿床即位于该盆地的中部偏西、郯庐断裂与大包庄北西向断裂的交叉处(图1)。  相似文献   

15.
华北三重构造层的沉积演变和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华北地区的构造层可划分为地槽构造层,地台构造层和地洼构造层。本文研究了这三个构造层在沉积环境,岩石类型、沉积速率和岩石化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并指出自中元古代以来的各系地层的沉积速率和岩石化学成分的演化规律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早期长城纪演化阶段,燕山中晚元古代裂谷盆地构造拉张活动明显,它控制了整体沉积相带的展布,并在强烈活动期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沉积。长城纪时期的古构造活动主要以四种方式影响盆地的充填,其中同沉积断裂活动在长城纪盆地演化过程中具有突发性或脉动活动的特点,记录了古地震、碳酸盐滑塌沉积、碎屑浊流沉积,并诱发火山活动形成火山碎屑重力流等地质事件。盆地的古水流、地层格架及特征沉积相带等分析显示,盆地主体展布为NE向;燕山元古代裂谷向外海出口的位置应处于中朝准地台的北部;现今所赤城-北票EW向断裂在长城纪大部分时期对盆地的沉积充填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构造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地跨几个洲际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在地质历史上,它经历了多次构造变革逐步演化为目前这种复杂的构造格局。北部的准噶尔—兴安构造带属中亚—中蒙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中部为塔里木—中朝地台;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属巨型古地中海构造带中段,喜马拉雅地区属印度地台北缘;东部则隶属于中新生代的环太平洋构造带。  相似文献   

18.
洞庭地洼西缘非金属矿产的产出特征与地槽、地台及地洼构造的演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地洼构造对区内大部分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和保存是极为有利的。在地洼盆地内常形成火山沉积蚀变矿床、盐类沉积矿床及生物沉积(能源和非能源)矿床等地洼沉积型非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北缘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东南缘,横跨性质迥然不同的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以赤峰——开原——和龙近东西向深大断裂为界,其南为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台隆;其北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华力西晚期褶皱系。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末,南、北两区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质发展史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华力西晚期(早二迭世末)北区大面积区域性隆起运动之后,结束了地槽的历史,经过晚二迭世——早三迭世过渡阶段,到晚三迭世南、北两区便形成一个整体,并沦为  相似文献   

20.
抚顺浑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抚顺浑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和地质事件分析,确定本区地壳具有多旋回演化的特点,经历了中朝准地台结晶基底形成阶段(太古代—早元古代)、地台稳定盖层发展阶段(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和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新生代)三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依据区内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产类型、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研究,对各成矿时代的成矿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探讨,确定区内有3个主要成矿期,这一新的认识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