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艳  郭丽娜  郝燕 《海洋科学》2022,46(1):44-55
利用1949—2020年中国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资料,结合青岛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从热带气旋频数、周期、强度以及给青岛地区带来的降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表明:1)1949—2020年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个数整体呈现为减少的特点,热带气旋个数多呈现出了2a~4a的显著变化周期.2)登陆转向和登陆北上类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台风年鉴资料、地面及探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以及NERA-GOOS海温数据,首先分析了1949-2019年在青岛登陆的四个热带气旋特征,然后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山东半岛造成的降水强度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1949年以来有4个台风于8月以登陆北上和登陆转向路径在青岛登陆,其在中...  相似文献   

3.
影响长江口区热带气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79—2002年大戢山和引水船的观测资料,结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热带气旋对长江口区的影响规律,统计结果显示,在近 24 a中,热带气旋年均有 2.0个,通常出现在6— 10月期间,以 月份最多,发生频数为 8 45.8 %;严重影响长江口区的热带气旋年均只有 0.3 个,有60 %集中在 月份,都属海上转向型;影响长江口的热带气旋源区 8 90 % 位于菲律宾和琉球群岛以东洋面,且有超过一半生成于10°N ~ 20°N;影响长江口区热带气旋次数存在 4 ~ 6 a 的小周期波动和 10 a 左右的周期变化,并且在厄尔尼诺年的影响次数较反厄尔尼诺年少。  相似文献   

4.
5.
徐霜芝  黄勤 《海洋预报》1992,9(2):52-57
1988年后期到1989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出现了反埃尔-尼诺现象。随之,1989年中国大陆(特别是东部)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特别是西部)气候出现了一些反常现象。例如:盛夏并无酷暑,气温偏低,而入冬之后到1990年春节,并无严重的寒潮,气温又偏高。1989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的活动亦出现了异于常年的状况。特别是东海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更是如此。认真分析1989年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的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对于认识气候异常和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关系,进而提高热带气旋预报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与多年平均相比,呈现的特征为全年总个数偏少,登陆热带气旋数目偏多,强度偏强,登陆热带气旋初始登陆时间比多年平均初始登陆时间偏早,编号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特征基本与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的气候特征基本一致。从2008年和气候平均的副热带高压和赤道附近降水大值区的对比来看,2008年大气环流和赤道辐合带都对2008年热带气旋个数偏少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热带气旋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冯利华 《海洋通报》1999,18(2):40-43
利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市,自治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风险分析。该方法简单易行,分析结果意义清楚,对防灾抗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国际气候管理最佳路径档案库(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IBTrACS)提供的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路径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9 a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源地和路径特征、活跃区域、频数及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指数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说明其物理成因。结果表明: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多发于10°~25°N,65°~75°E海域,5—6月、9—12月发生频数较高且强度较强,1—4月、7—8月发生频数较低且气旋近中心最大风速均小于35 kn;频数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垂直风切变要素;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和ACE近年有上升趋势,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850 hPa相对湿度要素。  相似文献   

9.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49~1997年,登陆及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共有258个,年均5.06个。其中,台风占总数的70.6%;85.5%源于西太平洋。在89个登陆热带气旋中,登台入闽路径有53个。近60%登陆台湾的热带气旋在福建再次登陆。当前福建处于少热带气旋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有25个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较常年偏少,但登陆我国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文章总结了2007年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特征并论述了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通过与1949~2006年58年平均相比较,得出了2007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具有强度大,路径复杂的结论,并讨论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热带气旋影响福建沿海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1990~2008年气象要素资料、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福建沿海9个验潮站资料,从热带气旋登陆、路径以及福建沿海地理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福建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每年平均约有5.5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福建,风暴潮发生率为81.1%,福建沿海风暴潮主要出现在5~10月,风暴潮过程最多的是8~9月,平均每年有4.53次风暴潮过程。正面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浙南的影响热带气旋,最容易引发福建省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过程,且风暴增水最强,最大增水可达200cm以上,其次是登陆广东的影响热带气旋。由于闽江口的喇叭口地形作用,位于闽江入海处的闽江口岸段在全省4个岸段中风暴增水最强。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1—2016年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 Nino3.4指数以及英国Hadley中心HadISST1海温资料,对影响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与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影响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强台风以及超强台风的强度上升趋势显著,现阶段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正处于研究年限内的一个偏强时期,其强度仅次于20世纪50、60年代.在厄尔尼诺年的8月以及拉尼娜年的10月,热带气旋的强度特征指标较正常年增幅最大,其原因可能与ENSO事件年海水表面温度等海气要素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异常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了近30年(1976-2005)来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特征,对1997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异常活动的成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El Nino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以偏少为主,强度偏强,且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东,热带低压加强成为热带风暴的平均位置也较多年平均位置偏东;副热带高压强度和Nino 3.4区SST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副热带高压强度变化落后SST变化6个月左右.由于El Nino事件多发生于上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Nino 3.4区SST偏高,当年冬季或次年春夏季往往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El Nino发生年的次年,暖水向西回涌,西太平洋海温逐渐恢复正常,副高强度偏强.  相似文献   

14.
At present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a much lesser extent than the cyclones themselves. Most frequently, such investigations are restrict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of two TCs on their motion. However, actually,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TCs is much more diverse. For example, each cyclone alters the state of the medium (in particular, decreases the heat store of the upper ocean layer), i.e., affects the subsequent cyclones. Under conditions of a limited energy resource of the medium, cyclones, existing simultaneously, “compete,” to a degree, with each other. These and other similar circumstances have made it practical to consider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 environment as interdependent elements of a complex open system. This study considers two versions of nonlinear models describing the interaction of TCs with the upper ocean layer and with one another similarly to a number of well-known and verified models of synergetics (interaction of populations, dynamics of optical quantum generators).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s reproduce some very important qualitative features of the evolution of TC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5.
We statistically study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maximum wind velocity in tropical cyclones on the basis of vast experimental material. We have found notable oscillations in the acceleration of rotation velocity (rate of variations in the maximum wind velocity), which are most pronounced in the periods of intensification and decay of the cyclones. The diurnal variations can differ notably in phase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beginnings and most intense stages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Pacific Ocean are compared with gravity anomalies (GAs) in the zone of action of cyclones.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GAs on hurricanes that reached land in the Gulf of Mexico region an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China is considered. The relation of the formal feedback betwee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nsity of TCs and spatially averaged GAs is shown. It is suggested that GAs can be regarded as a factor affecting the life cycle of a TC to a certain extent.  相似文献   

17.
热带气旋气候数学模型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使用西太平洋海温格点资料,选取若干个因子,组成多个复合因子,建立权重方程,使得单因子的相关系数信度检验0.05提高到复合因子的信度检验0.01,权重方程的信度检验提高到0.001。用权重方程产生的突变的高阶非线性预报方程,其Y与X的相关系数比1阶线性方程提高5%左右。自1999年至今,热带气旋年、月频数气候预测的模型投入到实际预报应用,其预报准确律达到75%~90%。使用非线性预报模型作了逐日气压、逐日雨量的气候预测。将沿海气压场、雨量场的气候预测结果用于分析、制作热带气旋登陆中国以及广东地区的时段、地段的气候预报,准确率达80%~90%。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49—2019年中国台风网资料,对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了其主要气候特征及灾害成因.结果表明:近71年来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共生成热带气旋2333个,其中登陆我国的有636个,占生成总数的27.3%;平均每年生成热带气旋33个,在我国登陆的有9个,登陆数量的年际差异明显,最多年份达15个,最少的年份仅为4...  相似文献   

19.
利用站点观测、历史天气图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对近40年(1971-2010年)山东近海强南向大风的气候特征和温带气旋造成强南向大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统计山东沿海6个代表站点40年的7级以上南向大风,表明:近40年山东近海强南向大风年日数基本呈逐渐减少的趋势,1991年以后年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强南向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初;统计2000-2010年山东近海强南向大风的个例,发现,温带气旋造成山东近海强南向大风可分为北方气旋(蒙古气旋、黄河气旋)和南方气旋(江淮气旋、黄淮气旋)。分析两类气旋造成强南向大风的因素表明:气压梯度、850 hPa及以下急流和850 hPa暖平流是造成强南向大风的重要因子,3小时变压、500 hPa高空急流和暖平流是次要因子,但气旋在地面气压场配置、3小时变压分布、低空暖平流强弱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