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地下水》2016,(4)
以《甘肃省地级行政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及近10年甘肃省发布的《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等相关成果数据为分析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信息熵理论,分析研究了甘肃省近10年用水总量及其结构演变趋势,提出2015、2020、2030年用水结构调整需求。研究结论:近10 a,甘肃省用水总量比较稳定,在120~124亿m3之间小幅振荡波动;各部门用水中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比重较大,且变幅较小;工业、居民生活用水量有所减少;城镇公共、生态用水量有所增加。按照省政府下发的用水总量指标,在未来的水资源供给、管理等工作中,应着重做好增加生活、工业、生态供用水量,减少农业供用水量,从而达到省政府下发的用水总量指标目标,使我省用水分配结构趋于合理,用水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断流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美锷 《第四纪研究》1999,19(2):186-186
黄河下游断流已引起全国上下的严重关注,是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最近5年来,黄河断流天数和断流长度都不断增加,人海水量越来越少,已由50年代的480亿立方米,到1997年只有17亿立方米,利津水文站226天无黄河水人海。造成断流的原因主要是黄河流域近年工衣业及城市用水量大增及水资源管理工作薄弱。黄河流域的耗水量50年代为122亿立方米,90年代增至300亿立方米以上。黄河断流问题比较复杂,也比较严重,除直接影响两岸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人民币百亿元外,还引起了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首先是增加了防洪压力,下游河道淤积严重,多处主槽已经淤积到与河滩一样,一旦大汛期来临,洪水无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的水文水资源特点,从水资源赋存、供水状况、用水状况、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管理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SPA(集对分析法)对贵州省2001-2015年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2001-2007年水资源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8-2015年水资源整体处于安全和较安全等级(除2009干旱年份外)。从影响水资源安全的5大要素类的变化看,水资源赋存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显著,H2值较不稳定;供水状况因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2001-2015年H2值由0.53上升到0.90;用水状况因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提高,H3值由2001年的0.87下降为2015年0.20;水资源利用效率因万元GDP用水量以及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的显著下降,H2值由2001年的0.26增加到2015年的0.88,向安全和较安全等级转变明显;水资源管理受生活污水处理率、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的影响,H2值由2001年的0.09增加到2015年的0.58,由原先的极不安全等级提升到临界安全等级,但在某些方面,如万元GDP污染物减排率等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供水状况、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管理这几个方面均表明人类行为对水资源安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3)
根据秦皇岛市生活用水资料以及国民经济统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对用水结构和生活用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生活用水节水方面,对工程节水措施、水价调节作用和用水需求收入弹性指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秦皇岛市多年平均用水量为8.925 1亿m~3。,其中生活用水量8 105万m~3,占总用水量的9.1%。秦皇岛生活用水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用水量199万m~3。秦皇岛市各县市区城镇生活用水指标为80.02 L/(人·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45.96 L/(人·d)。生活用水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分析,工程节水措施、水价调节作用和用水需求收入弹性指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秦皇岛市居民生活用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掌握其用水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生活用水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1980-2000年国民经济实际用水状况,简要分析了水资源需求的驱动因素,建立了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综合分析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00年全国总用水增加了1 220亿m3,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增长是国民经济用水增长的直接原因;(2)全国而言,排在前四位的正向驱动因素分别是工业增加值、农田灌溉面积、人口以及林牧渔需(补)水面积.负向驱动因素分别是农田灌溉定额的下降,其次是工业用水定额的下降;(3)对生活用水而言,北方省份人口增长对生活需水增长的贡献较突出,南方省份则是生活用水定额的提高对生活需水增长的贡献较突出;(4)对工业用水而言,工业规模的扩大是驱动工业需水增长的主要因素;北方省份工业用水定额下降对抑制工业需水增长的贡献率明显;(5)农田灌溉面积变化对农田灌溉需水变化影响较大.分析结果为把握我国未来水资源需求变化态势,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问题应引起关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要维持占世界人口总数21.5%的人类活动。除人均水资源少外,我国人口、耕地和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长江以北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63.5%的重要农耕地区,仅有水资源的19%。此外,水资源与化石能源呈逆向分布,主要的煤炭、石油产区都在缺水区域。我国的降水在时间上不均衡,降雨量的60%以上集中在6~9月,易形成洪水,不仅无法利用,而且易形成洪涝灾害。 我国目前年用水量约5700亿m3,但北方地下水已严重超采,北方各主要河流的泾流利用率都超过国际上的通行标准,污水排放量增加而污水治理欠帐过多。用水结构中,产值低的农业耗水过大,使我国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据此,全社会应从政治、法律上重视水资源问题,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并在全社会重视节约用水的教育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人口增长,城市需水量由1985年的7.69亿立方米,将猛增至2000年的14.62亿立方米,特枯年将缺水5.30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产生了一些与地下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0,(3)
新疆阿瓦提县属于典型的灌溉农业大县,县域内不产水,无调节性水利工程设施,区域用水主要从阿克苏河限额引入。本文基于2013-2016年供用水资料,对县域供水现状和供水量、用水量、用水水平、用水结构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及落实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可知:阿瓦提县为农业大县,农业灌溉面积较大,加之灌溉水利用率偏低,水资源的98%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发展、居民生活及城镇生态环境用水的增加都受到水资源量的制约,人均用水量逐年减少,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减少,工业用水效率不断提高;用水总量基本在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之内,但是地下水用水量超标,工业用水量在控制指标内,农业灌溉用水超标,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完成规定任务,灌溉水利用系数率高于“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则在控制指标之内。在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继续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建立高效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保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5,(5)
利用廊坊市2001~2012年用水量资料,对廊坊市供水水源结构、用水结构、各行业用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廊坊市多年平均用水量10.45亿m3,其中农业灌溉占总用水量的62.6%;林牧渔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04%;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1.76%;生活用水量总用水量的11.65%;城镇公共用水量总用水量的2.58%;生态用水总用水量的1.38%。通过分析认为,廊坊市多年来总用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农业用水呈递减趋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呈增加趋势,导致总用水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用水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永勤  缪启龙  彭补拙 《水文》2002,22(2):6-9,18
从地表热量平衡、水量平衡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象、水文、土壤等资料建立了区域水资源量估算模型,计算了该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同时建立了用水系统的各个子模型,即根据本区农业生产状况建立了农业耗水的物理模型,由工业和生活用水量的变化,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等情况,建立了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统计模型。利用实际资料进行了模型检验,对本地区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高文山 《地下水》2006,28(3):16-17,45
山西是缺水大省,水资源总量 138.1 亿 m3,居全国倒数第 2 位.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量取水用水,使泉水出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质严重污染.本文从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提出了大规模造林种草、搞好重点水工程的除险加固、加强污水治理、狠抓水资源管理及强化全民节水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管利群 《地下水》2014,(1):77-78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自2012年明确指出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辉南镇地处辉南县中部,目前镇内供、排水设施均不够完善,现有的供水无法满足需要,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辉南镇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环境保护等措施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3.
小资料     
《地下水》1988,(1)
日本全国总用水量已超过900亿立米,其中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占1/3,农业用水占2/3。近年来生活用水逐年递增’农业用水量略有增加,农业和城市用水比例  相似文献   

14.
张沛  龙爱华  海洋  邓晓雅  王浩  刘静  李扬 《冰川冻土》2021,43(1):242-253
农业用水是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扰动因素,科学定量农业用水是合理配置与调控区域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传统的农业用水统计只是记录了可测量的用水量,而水足迹则完整刻画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压力表现。从水足迹理论出发,采用Cropwat软件计算了新疆1988—2015年近20种农作物生产水足迹总量,并利用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的方法,分析了28年间新疆农作物水足迹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农作物水足迹驱动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新疆农作物水足迹在28年间总量增加了256%;水足迹序列在2005年前后增长出现了突变,后一阶段增长率是前一阶段的3倍以上;从农作物水足迹中蓝水足迹与绿水足迹的构成看,农作物绿水足迹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作物水足迹总量中的比例略有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农业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张是新疆农作物水足迹大幅度增加的根本原因,而脱贫致富、扶贫攻坚等经济发展需求下的政策(战略)支持是农业种植规模(灌溉面积)持续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探究农作物水足迹的变化及原因,揭示了新疆农业用水的时空变化,以及农作物水足迹与国家、地方政策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为深入解析新疆农业增长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之间的时空演化关系和相关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卢耀如 《地球学报》2014,35(2):129-130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中,地下水资源量约占8千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有70%的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地下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目前已不足2100 m3/(人·年),距离联合国规定的缺水标准1700 m3/(人·年),为缺水的标准,已是为期不远了。北方干旱区及南北方大都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只有一百多至几百立方米/(人·年),都是缺水的地区与都市。水资源,不只是供给人类生活饮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水资源,人类衣、食、住、行、其他方面的各种物质生产,都需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即:水的质和量。在水的质方面,由于以往我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资源长期需求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现状人口、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与用水量、用水定额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未来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用水效率、节水水平等影响因素变动条件下,建立综合影响因素与需水量指标的关系,确定未来需水量增长率的变化及人均用水量、单位产值用水量等指标的变动幅度。根据预测的各水平年的人口、经济发展等指标,估算相应的水资源需水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疆焉耆县水资源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县域水资源利用SD模型,并对焉耆县主要的水资源利用系统中的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牲畜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焉耆县未来20年中各用水系统的动态趋势。通过仿真模拟可以看出,农业用水是该县的主要用水,用水量高达90%以上。农业用水量决定着总需水量的变化趋势,并极大地影响着水资源的供需关系;  其他方面需水量在未来20年中虽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但所占比例很小,不能对总供需水关系产生明显的影响。从供水角度讲,提高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开发比例,可以较大缓解供水压力。文章旨在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建立SD模型,为认识焉耆县水资源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广东省2012-2021年间的供用水统计数据,分析供用水量和布局变化趋势。十年间全省供水总量年均下降1.1%,供水工程布局日趋完善,用水结构呈现生产用水减少、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稳中有升的新趋势,全省八成以上的工业、服务业和人工生态用水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同时,供水水源结构持续优化,常规水源供水量减少约10%,海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不断增长。地下水利用量由2012年的17.0亿m3下降到2021年的8.6亿m3,压减50%。湛江市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超采范围大幅减小。针对水源结构单一、应急供水能力不足、工业和生活用水保障需求提高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重点抗旱水源建设、地下水战略储备、灌区现代化改造、完善取用水监管及节水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21,(2)
库车市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水资源不足,季节性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影响库车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根据库车市各行业现状用水量、用水效率等指标分析评价各行业用水水平,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状用水问题提出用水保障措施。分析结果认为:库车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渠系防渗率偏低。工业用水水平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69 m~3/万元相比,工业用水水平较高。现状年库车市人均用水量为3 214 m~3/人,低于全疆平均2446 m~3水平,远高于全国437 m~3用水水平,存在较大节水空间。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地表水来水调配力度尚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水资源未得以充分开发利用等问题,应从管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四方面加强保障措施,保证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及可持续用。  相似文献   

20.
人类诞生以来的400多万年,从一个侧面观察,是一部伴随生产发展的人进物退的历史。纪元初年世界约有2亿人口,目前已超过62亿,增长了30倍;同期我国人口也由6000万增加到近13亿,增长20多倍。与此相对应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量动植物物种的灭绝和自然资源的急剧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