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台湾岛位于台湾海峡的东侧,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它所控制的台湾海峡,既是欧亚航线必经的孔道,又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之间的航空及海运的中点站,地位极为重要。地理特征台湾岛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盆地的接触带上,与阿留申、千岛、日本、琉球及菲律宾等一连串的岛屿一起,称为东亚岛弧。南北连绵,宛如亚洲大陆外侧与太平洋间的天然防线,是为岛弧锁链。而台湾岛正位于岛弧的中央枢纽位置,显示台湾岛在全球战略上的特殊  相似文献   

2.
陈方 《海洋通报》1994,13(6):60-66
海坛岛频临太平洋边缘活动带,晚三叠纪以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奠定了其地貌发育的基础。以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和以流水、风以及海洋动力为主的外力的相互作用,塑了海坛岛的现代于貌景观。第四纪以来气候一海面的频繁变动对其地貌的发育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海坛岛的地貌可划分为流水、风成和海成地貌三大类共10种地貌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区及邻域立体地貌图既是一幅现代地图,又是一张绘画,构成了一幅"现代地图-地景画"。采取"一图三制"绘制方法,即陆地为地形晕渲法,大陆架使用形象示意法,深海区采用立体构图法。原图比例尺1:200万,垂直比例尺放大20倍。该图制作分两步:先绘制铅笔草图,再进行彩绘,完全手工绘制。该图展现了欧亚大陆板块东南部、大陆板块边缘及菲律宾海板块的地貌特征。区内地貌形成驱动力来自两条板块边界,即喜马拉雅碰撞带与西太平洋俯冲带。中国东部在E—W向老的构造基础上,叠加了新生代的NNE向构造,呈现网格状构造地貌格局。太平洋对大陆俯冲,拉开了日本海盆、冲绳海槽,形成2套沟弧盆体系。南海海盆是在陆缘引张下形成的,菲律宾弧北移并旋转,把南海围成边缘海。菲律宾弧北段与台湾岛碰撞,使中央山脉隆起,洋壳逆冲上陆,形成海岸山脉,台湾纵谷即板块缝合线。菲律宾海板块是太平洋板块一部分,在断裂基础上发生多次洋壳对洋壳俯冲,形成了洋缘沟弧盆地貌。  相似文献   

4.
构造背景台湾造山带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边界处。自早第三纪以来菲律宾海板块即向北至北西向移动,在台湾北部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但台湾南部仰冲于欧亚板块之上,这两个板块之间的会聚产生了台湾北部东南面向的琉球岛弧和台湾南部北西面向的吕宋岛弧,台湾位于这两个相反面向岛弧间的转换带上。中新世时(碰撞之前),吕宋岛弧位于它现在位置的东南方约500km之外,与菲律宾海板块一起沿北至北西向移动。琉球岛弧位于石垣-季马(Jima)岛的北东方向,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的西边缘位于琉球岛弧南部北至北西向直线延伸。这个边界的西…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介于我国闽台两省之间,是连接东海和南海的重要水道。海峡海底位于大陆架上,是亚洲大陆板块和陆缘的延伸部份,东侧与台湾岛相接。台湾岛处于硫球岛弧与菲律宾岛弧聚敛、复合部位,由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峡的地质结构与板块构造运动紧密相关,是一个在地质理论及经济上具有很大意义的重要海区。台湾海峡的研究有着较长的经历,曾经断续地开展过不同程度和内容的调查。但就总的说来,海峡的地质研究程度不高,现有的不少认识还很敷浅。现根据已有资料和工作成果,对海峡的地质特征及矿产预测情况,作一初步综述和简介。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6.
汤加北部的两个地幔羽状体对岛弧熔岩形成的贡献证据I.Wendt等西南太平洋的汤加—克马德克岛弧是一长3000km的活火山链。火山作用与以5~20cm/a的速率俯冲到印澳板块下的向西的太平洋板块有关。正在向汤加岛弧俯冲的、相当于海沟和无震海脊交叉部分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台湾地质工作者与法国和荷兰人合作用最近的地形成果分别描绘了台湾南部及东北部沿马尼拉和琉球海沟的南中国海和菲律宾海俯冲板块。特别是根据地形剖面的近视图加上地震震源的分布讨论了台湾之下的 3 -D板块相互作用。其研究表明 :1东倾的南中国海板块可能向北追踪 ,一直到花莲的纬度 ;2大部分台湾岛之下的欧亚板块都俯冲到 670 km的深度不连续面 ;3在花莲所在经度稍西可勾绘出北倾的菲律宾海板块。因此 ,在台湾北部之下有板块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弧—陆碰撞是爆发性的 ;4可以设想在台湾海岸山脉之下俯冲的欧亚板块北部边沿曾发生板块…  相似文献   

8.
加利福尼亚湾是北美和太平洋板块间的大陆断裂作用和地壳迁移所形成的 ,这一过程可能始于12Ma左右。海湾南部海底扩张始于大约3.6Ma ,通常被认为是半岛向太平洋板块迁移活动的结束。南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向太平洋板块迁移可能经历了3个不同的演化期 :大约12~6Ma,沿着古火山弧扩张 ;大约6~3.5Ma ,转换断层和扩张盆地继续演化 ;此后 ,半岛完全迁移至太平洋板块 ,相对于北美的运动加剧。然而 ,根据此海湾扩张线性构造确定的南下加利福尼亚与北美分离的速率低于根据3.6Ma以来全球板块路线推测的结果 ,表明此时半岛与…  相似文献   

9.
源区黑潮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潮(Kuroshio)作为太平洋上一支强大的西边界流,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经吕宋海峡,从台湾以东进入东海,穿越吐噶喇海峽进入日本以南海域、最后汇入北太平洋环流。 本文作者所指源区是从菲律宾的吕宋岛以东至我国台湾岛以东之间,在此区域黑潮流经吕宋海峽,流态发生显著变化,是近几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关于菲律宾以东黑潮的研究较少,作者重点阐述吕宋海峡处和台湾以东黑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完成台湾岛及其邻区的二维重力建模和构成此处岩石圈密度剖面。依据密度参数将岩石圈划分为大陆型和大洋型。大陆岩石圈比大洋岩石圈轻,因而在其所有岩层中显出微弱的密度分界。大洋岩石圈的地壳、地幔都具有大的密度反差。在陆洋岩石圈块体的接触区内,确定了台湾岛复杂构成的叠置的密度结构——台湾密度构造。该构造划分出反差的密度边界和具有增高的高密度,形成不均一性。台湾密度体的形成同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碰撞区的,时常发生在台湾带内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触带。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因而影响和控制着上述地区构造的形成和发展。构成我国东部地区构造格架的北北东向隆起带和沉降带,是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结果。中、新生代以来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岩浆活动具水平分带性及水平迁移性;在时间上具多旋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南海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它东邻台湾、菲律宾群岛,西界中南半岛,北靠华南大陆,南至加里曼丹岛,面积约350x104km2,约为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经济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海与台湾、菲律宾岛弧-海沟构成酉太平洋边缘最完整的沟-弧-盆构造体系,既具有西太平洋边缘沟-弧-盆构造体系的同一性,又具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因此,研究台湾-菲律宾及南海沟-弧-盆构造体系,对深入了解和认识西太平洋边缘沟-弧-盆构造体系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海岛省份,除台湾本岛之外,在其周围有224个岛屿。这些岛屿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在太平洋上,它是祖国母亲的儿女,也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基地,它风光秀丽,姿态神奇,故事多多。澎湖列岛澎湖群岛位于台湾本岛西南方,在台湾海峡的中央,北回归线正好通过这里。从空中鸟瞰澎湖诸岛,翡翠色的岛屿星罗棋布于蔚蓝的海洋中,彷佛散落在蓝丝绒上的绿宝石。澎湖列岛有名称的属岛共  相似文献   

14.
黑潮(Kuroshio)作为太平洋上一支强大的西边界流,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经吕宋海峡,从台湾以东进入东海,穿越吐噶喇海峡进入日本以南海域,最后汇入北太平洋环流。本文作者所指源区是从菲律宾的吕宋岛以东至我国台湾岛以东之间,在此区域黑潮流经吕宋海峡,流态发生显著变化,是近几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关于菲律宾以东黑潮的研究较少,作者重点阐述吕宋海峡处和台湾以东黑潮的研究进展。一、吕宋海峡处黑潮吕宋海峡由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三个海峡组成。该区属于副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点。吕宋海峡靠近台湾一侧的…  相似文献   

15.
在菲律宾和我国台湾岛之间的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是南海与西北太平洋进行水交换的主要通道。对海峡两端的海洋水文状况进行实地考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从沉积学和年代学入手,分析了灵山岛的沉积地层特征和锆石年龄。针对灵山岛所属关键地质构造位置,从地球动力学角度,探讨了早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结合以及后期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影响的远程效应。指出灵山岛成因于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岩浆喷出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的多重动力学过程及其作用,将其划归复合海岛成因的类型。研究灵山岛的成因特征与类型,对于分析周缘盆地的形成、沉积与油气成烃—成藏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14例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入侵台湾岛及邻近地区移向突然发生右折的规律。结果表明,右折路径的形成是由于环境流场和特殊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形的影响,经常可导致热带气旋流场结构变化,伴生台湾地形槽或低压,而它们一旦获得发展,即使在不利于右折环境流场条件下,仍可产生移向上的突然右折。  相似文献   

18.
台湾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活跃的造山带之一,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海岸山脉位于台湾岛的最东侧,由残留的弧前盆地和火山岛弧组成,前者为北吕宋海槽弧前盆地经两期强烈的挤压剪切构造演化而来。利用FLAC6.0软件模拟了台湾弧前盆地逆冲构造反转的演化过程。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台湾弧前盆地中逆冲构造的反转是由东向西逐渐发育而来,由局部向西倾斜的次级褶皱构造最终演化为整体向西的逆冲构造。地层厚度和岛弧基底的坡角对于褶皱的形成演化方式都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海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它西部有广阔的大陆架,东面以九州岛、琉球群岛(由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组成)和台湾岛连线为界,具有较深的海槽。黑潮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流速的西边界流,它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向东北向流动,穿越吐噶喇海峡返回太平洋。通常的把自台湾东北端起至吐噶喇海峡一段称为东海黑潮。此外,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域也常年存在一支稳定的西边界流,称为琉球海流。对于东海黑潮和琉球海流的研究,主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进行中日联合调查研究、中日副热带环流调查研究等,取…  相似文献   

20.
文中参照各家关于台湾海峡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和演化的观点,依据作者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成果,列举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和困难,以澄清海峡两岸的构造联系和差异,肯定了浙闽结晶基底属于古亚洲大陆并发育为加里东地槽,而台湾结晶基底与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上覆岩系反映了地壳运动所导致的海侵、海退旋回,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和板块碰撞。该区的北东向断裂愈临近太平洋板块活动强度愈大,时代较新的北西向断裂在海峡两岸均有走滑压性特征。文中详述了在基底构造、上覆岩系、断裂系统方面需要深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