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1994年lslike&Benz给出的1-3GHz频带上的微波III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的分类定义,分析北京天文台26-3.8GHz频带上观测到的微波爆发的精细结构.通过分析发现该定义有局限性.本文重新定义了该波段上的微波III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并讨论了这种分类定义与设备时间分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太阳射电精细结构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调研 ,发现由于观测仪器技术指标 (时间、频率、频率覆盖、偏振、灵敏度等 )相对不高 ,有很多的精细结构 ,在时间上、在频率上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开来 ,或是没有被检测到。对FFS的研究 ,还处于发现 -认识 -逐步深化的阶段。观测资料还很单薄。在微波高端 (厘米波段 ) ,精细结构的观测资料更是很少。另外 ,对FFS也只是有一个侧重频谱形态的分类。本文利用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快速频谱仪”的观测资料 ,几年来 ,对微波频段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 :发现了弱偏振微波尖峰辐射中两个偏振分量之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反转现象 ;首次发现了微波 (短分米波段 )高偏振U型爆发并给出解释 ;首次发现了厘米波N型和M型爆发并给出解释 ;首次发现了高偏振微波斑点并给出解释 ;首次利用甚高频率分辨率频谱仪 ,通过对大样本的分米波尖峰辐射的统计 ,给出了更为可靠的、更小的相对带宽的下限 ;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资料 ,对运动Ⅳ型爆发及其伴生的精细结构作了探讨 ;对双向电子束的起源及其加速位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太阳射电精细结构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调研,发现由于观测仪器技术指标(时间、频率、频率覆盖、偏振、灵敏度等)相对不高,有很多的精细结构,在时间上、在频率上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开来,或是没有被检测到。对FFS的研究,还处于发现-认识-逐步深化的阶段。观测资料还很单薄。在微波高端(厘米波段),精细结构的观测资料更是很少。另外,对FFS也只是有一个侧重频谱形态的分类。本文利用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快速频谱仪”的观测资料,几年来,对微波频段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发现了弱偏振微波尖峰辐射中两个偏振分量之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反转现象;首次发现了微波(短分米波段)高偏振U型爆发并给出解释;首次发现了厘米波N型和M型爆发并给出解释;首次发现了高偏振微波斑点并给出解释;首次利用甚高频率分辨率频谱仪,通过对大样本的分米波尖峰辐射的统计,给出了更为可靠的、更小的相对带宽的下限;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对运动Ⅳ型爆发及其伴生的精细结构作了探讨;对双向电子束的起源及其加速位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北京天文台2.6-3.8GHz太阳射电频谱仪在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群微波Ⅲ型爆发。它们具有宽频带(>100MHz)、短时标(<100ms)、高偏振(100%)、短周期脉动(百毫秒)、内向快速频率漂移(高于1GHz/s)等显著特征。讨论了它的观测特征、时间轮廓和脉动现象,认为该群微波Ⅲ型爆发起源于等离子体基波辐射,阐述了在高频范围Ⅲ型爆发起源于等离子体基波辐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国家天文台2.6-3.8 GHz高时间分辨率射电动态频谱仪在23周峰年期间(1998.4—2003.1)观测到的266个III型爆发.对这些事件的频率漂移、持续时间、偏振、带宽、开始和结束频率做了详细分析.开始和结束频率的统计分析表明,开始频率在一个非常大的范围,从小于2.6 GHz到大于3.8 GHz,而结束频率的截止区相对集中,从2.82-3.76 G.Hz.这些现象说明,电子加速的高度相当分散,在观测频率范围内具有正、负漂移率的III型爆发数基本相等,这可能意味着被加速的向上和向下传播的电子束在2.6—3.8 GHz范围有相同的比例.统计结果表明,微波III型爆发的辐射机制主要是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北京天文台 2.6—3.8 GHz频谱仪的观测资料,找到 11个微波尖峰辐射事件.尖峰一般具有数十毫秒的寿命,数百个sfu的流量密度和数十至数百MHz的带宽,这与以前的报道类似.尖峰的偏振度各式各样,有的尖峰还有数千MHz/s的频率漂移.某些尖峰在二个偏振态之间有8毫秒的时间延迟(最大延迟可达16毫秒).另外,还发现了尖峰的偏振度随频率剧烈变化的偏振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7.
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是太阳微波爆发中两个主要的精细结构,由于微波段比长波段的情况更复杂,单从形态上很难区分。1994年Islike & Benz给出1-3GHz频带上的各类爆发分类定义,本文参考了其中有关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的分类,分析北京天文台2.6-3.8GHz频带上观测到的微波尖峰辐射的精细结构,发现该定义有局限性,重新定义了本波段上的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并讨论了这种分类  相似文献   

8.
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是太阳微波爆发中两个主要的精细结构,由于微波段比长波段的情况更复杂,单从形态上很难区分。1994 年Islike & Benz 给出13GHz 频带上的各类爆发分类定义,本文参考了其中关于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的分类,分析北京天文台2 .63 .8GHz 频带上观测到的微波尖峰辐射的精细结构,发现该定义有局限性,重新定义了本波段上的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射,并讨论了这种分类定义与设备时间分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国家天文台2.6~3.8GHz频谱仪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段(1996~1998)记录到的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微波Ⅲ型爆发可能是CME的先兆现象,并讨论了它们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射电动态频谱仪(1.0~2.0GHz和2.6~3.8GHz)在1998年9月23日观测到伴生Ⅲ型爆发群和Ⅰ型噪爆的分米波Ⅳ型爆发,着重讨论在Ⅳ型爆发衰减相产生的Ⅰ型噪爆,这个噪爆由许多Ⅰ型爆发组成,每个Ⅰ型爆的寿命约为100~300ms,总持续时间大于11min。噪爆辐射的圆偏振度大于Ⅳ型连续辐射爆发,平均偏振度约为64%。这个Ⅰ型噪爆可能类似于高偏振的Ⅲ型噪爆,其辐射机制可能归因于基波等离子体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