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万年以来西安地区古土壤特征与气候波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安李湾全新世黄土剖面微结构的研究,结合磁化率、TOC、CaCO3方法,发现古土壤S0是由两层土壤S10和S20构成的复合土壤,是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强粘化和淋溶作用的棕壤类型.尽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S0以上部分仍继承了风积黄土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关中地区一万年在6000-5000 aB.P. 出现的第一次干旱事件,3100年以来,是全新世以来又一个相对干旱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干旱气象研究的若干进展徐国昌(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730020)近年来,我国干旱气象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简要介绍如下。1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1.1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严富华等(1983)对罗布泊4 ̄#孢粉组成的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我国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的土壤有机质δ13C分析,讨论了兰州地区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2个时期气候以及地表植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末次间冰期δ13C变化范围为-29.97‰~-25.52‰,平均值为-27.79‰;全新世δ13C变化范围在-20.82~-34.40‰之间,平均值为-28.99‰.从δ13C平均值来看,该地区在以上两个时期地表植被主要为C3植物.末次间冰期九州台剖面δ13C表现出3峰夹2谷的特征与同一时期深海SPECMAP曲线有着良好的对应,表明了该时期兰州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是一致的,全新世土壤有机质δ13C所反映出的3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对应于早、中、晚全新世阶段.结合黄土高原其他剖面相应时期的土壤有机质δ13C的研究结果,我们观察到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剖面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土壤有机质δ13C要大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兰州等地区,气候差异引起的地表植被中C3、C4植物比例不同是造成两地区土壤有机质δ13C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有机质δ13C是揭示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良好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4.2 kaBP 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4.2kaBP事件大约是全新世中期,即大约5kaBP以来最强的一次气候突变,或快速气候变化。其特点是中纬度(45°N)以南到热带(15°N)包括北美洲、北非、地中海到中亚及东亚干旱。  相似文献   

5.
当前沙尘暴活动愈益受到人们关注,或以为其是近期以来人为破坏荒漠植被的结果.分析第四纪黄土生成历史,以及历史时期大量雨土记录可见,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古时活动剧烈程度较今日有过之无不及.黄土堆积乃沙尘暴的直接产物,雨土是其过程和现象.第四纪冰期结束以来的全新世期间,存在2500-3000年的冷暖干湿变化周期.经历了大约2500年的亚大西洋期行将结束,新的灾变时期即将来临.在此总的大自然气候发展背景下,沙尘暴活动加强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活动并非主要因素,只不过加剧其程度而已.  相似文献   

6.
刘兴诗 《四川气象》2007,27(1):11-13
当前沙尘暴活动愈益受到人们关注,或以为其是近期以来人为破坏荒漠植被的结果。分析第四纪黄土生成历史,以及历史时期大量雨土记录可见,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古时活动剧烈程度较今日有过之无不及。黄土堆积乃沙尘暴的直接产物,雨土是其过程和现象。第四纪冰期结束以来的全新世期间,存在2500-3000年的冷暖干湿变化周期。经历了大约2500年的亚大西洋期行将结束,新的灾变时期即将来临。在此总的大自然气候发展背景下,沙尘暴活动加强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活动并非主要因素,只不过加剧其程度而已。  相似文献   

7.
6 kaBP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植被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AVIM)模拟了全新世中期(6 kaBP)及现代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大小与分布特征,计算了以上两个时期我国陆地植被NPP的碳总量。结果表明:全新世中期以来气候的变化是影响我国陆地植被NPP变化的主要原因,6 kaBP时期NPP平均值为409 g/(m2·a), NPP碳总量为3.89 Pg/a,分别比现在高15%和19%。全新世中期至今,我国陆地植被NPP的变化特征与对应时期中国土壤碳储量的变化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表明了利用生态模式模拟长时间尺度下我国陆地植被NPP的变化特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全新世大暖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新世大暖期,简称大暖期,指全新世气候最温暖的时期。这是自11.5 kaBP进入全新世以来的重要气候时期,在20世纪早、中期就有不同学者提出大暖期的概念,但是使用的名称不同,如  相似文献   

9.
利用望谟县气象局1959-01—2010-04逐月降水量及2009-10—2010-03逐月蒸发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0~10 cm土壤相对湿度实况资料,根据R与干旱等级的关系及土壤相对湿度与干旱的关系,对这次干旱天气过程的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判定。结果表明:望谟县2009-10—2010-03的干旱天气过程是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同期特重干旱。其出现频率是:1/51,稀遇程度约为50 a一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沙漠—黄土过渡带杨桥畔全新世风成砂—砂质黄土—砂质古土壤型地层序列的粒度、磁化率、硅铁铝率和全铁含量等多项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光释光(OSL)与14CAMS测年结果资料,探讨了近万年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3.0~11.7ka B.P.,气候干冷,环境恶劣,沙漠处于扩张活化阶段;11.7~10.0 ka B.P.,气候趋于略温干,沙漠处于半固定—半流动状态;10.0~6.4 ka B.P.,气候温和偏湿,为该地区全新世适宜期,沙漠处于(半)固定状态;6.4~1.6 ka B.P.,气候偏冷干,沙漠处于半固定—半流动状态;1.6~0 ka B.P.,气候继续向冷干方向发展,并且存在着气候冷暖频繁交替。  相似文献   

11.
8.2 ka BP冷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新世11.5 ka BP以来遭受的最强的一次冷事件是8.2 ka BP事件.全新世气候的基调是温暖湿润.但是,大量的古气候资料表明,全新世气候也有不稳定性[1],至今可能已发生过8~9次冷事件,8.2 kaBP事件就是其中的一次[2].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1—2015年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观测站土壤水分和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与各季节0~20、0~50、0~10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探究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在典型草原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并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各站点不同季节土壤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内蒙古典型草原0~20 cm土壤相对湿度均主要受前2个月水分盈亏的影响,而0~50 cm和0~100 cm的土壤相对湿度不同季节受影响的时间尺度不同。其中,春季0~50 cm和0~100 cm的土壤墒情受年尺度降水影响最显著;夏季,0~50 cm土壤墒情与前2个月内大气水分平衡状况相关性最高,而0~100 cm土壤干旱则主要受前2~6个月尺度降水亏缺影响最明显;秋季,0~50 cm土壤相对湿度受前3~6个月尺度降水异常影响最显著,而0~100 cm土壤相对湿度则与前3个月尺度的降水和蒸散间的平衡状况关系最密切,且前6个月以上尺度的气象干旱也存在明显影响。CI、MCI和PDSI因考虑大气水分长期亏缺和近期亏缺的综合效应,与各季节不同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总体高于其他气象干旱指数。基于前期气象干旱指数构建的土壤相对湿度预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典型草原土壤水分的变化,为当地牧草干旱监测和预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东部旱作区土壤水库贮水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甘肃东部旱作区14个测站1989~1992年0~2m土壤水分实测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循环系统出发,探讨了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土壤水库的贮水能力及其运行规律,给出不同农业干旱程度的贮水标准和贮水量亏缺额,为土壤水库潜力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冰芯记录与黄土堆积和深海沉积记录之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庞奖励  黄春长 《高原气象》2000,19(4):504-511
通过对青藏高原冰芯δ^18O、黄土高原土及海洋同位素阶段记录的气候事件进行对比,认为三种不同介质所记录的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大趋势及主要气候事件是基本一致的,均具有40Ka和20Ka变化准周期,并可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冰芯记录揭示出气候由冷变暖是缓慢发生的,从暖向冷是快速发生的,晚更新世最冷在大约23Ka;全新世大约从5Ka开始降温;而海洋同位素阶段,黄土记录揭示出气候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信息建立草原干旱和雪灾监测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以“3S”技术为依托,依据监测区域不同草原类型的土壤相对湿度与热惯量的关系等监测其干旱程度;根据草地积雪覆盖天然牧草程度反演监测区草地积雪深度和范围,以达到监测草原雪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新世以来河南省环境演变研究进行了综述,勾勒了河南省近一万年来环境演变历史的总体轮廓.鉴于本地区相关研究的现状,未来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应加强对全新世气候演变机制的研究,尤其是气候突变事件的控制机制的研究;在研究手段上,应加强代用指标记录气候变化的机理研究和高分辨率、多指标的综合对比研究,以期定量/半定量的...  相似文献   

17.
青岛三面环海,水资源贫乏,近年来青岛干旱已严重地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本文就十九世纪末以来,青岛九十年来旱涝事实及演变规律,展望本纪世末青岛旱涝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考虑气温和降水影响干旱的权重不同基础上,对前人提出的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简称S)进行修正,定义为S_m。通过对比修正前后干旱指数在干旱频率、年干旱强度以及与其他干旱指数的相关性等方面,分析了修正后效果及其在西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_m可以准确地描述旱季和雨季,优于S;修正前后的干旱指数在年干旱强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S_m减弱了S的部分不合理跳跃现象,且11 a平滑得到的结果与统计事实较为一致;对比修正前后指数与相对湿润度指数(M)、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相关性发现,S_m不仅矫正了S与M、CI的负相关,而且与M的相关性非常好,能较好地反映土壤的干湿状况,与各个时间尺度的SPI的相关性均超过了99%显著性检验;运用S_m定义的西南地区旱涝年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典型旱涝年的时空分布与事实一致。因此认为,S_m在西南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干旱灾害监测及预警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太明  陈金华  李龙澍 《气象》2006,32(3):113-117
介绍了利用NOAA/AVHRR卫星资料与土壤水分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干旱灾害监测的方法、指标。详述了安徽省干旱灾害预警服务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土壤干旱预测模型,结合干旱指标确定干旱等级,开展安徽省干旱预警服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热带异常风场多年序列{V′(t)}的一个傅立叶分析方案。对热带(30°S~30°N)1月850 hPa等压面1948—2005年{V′(t)}的试分析表明:1){V′(t)}总模方S′中定常波异常{V′^*(t)}的模方S′^*远大于信风异常{[V′(t)]}的模方[S′],这与气候风场V-模方-S以信风为主的谱结构有显著差异。2){V′(t)}的谱结构具有低维、低阶的特征,|m|=^-0,6的13个低|m|分量共拟合了S′模方的87.2%。3)全域定常波异常的合成波模方S′^*|m|随|m|增大递减,|m|=1、2的V′^*|m|拟合了S′^*的44.4%,是构成{V′^*}的最主要的分量;φ纬定常波异常的累积模方拟合率P′^*|m|(φ)存在纬际差异,赤道至10°S带是主要高值带,20°N及以北是另一个高值带。4)全域和φ纬度上t年定常波异常模方及|m|=1、2的分量模方和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们的强异常与强ENSO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傅立叶分析方法是研究热带异常风场时间序列时空结构的有效和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