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甸纳帕海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受西南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南支多种气候系统的影响,因此该地区是研究西南季风演化、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相互耦合及进行海陆对比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同地区0.8Ma以来植物群及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山西大同地区黑山南四沟剖面、东水头剖面及小北庄剖面的孢粉资料,对该区0.8Ma以来的自然环境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该时期植被经历了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4个发展阶段,与其相对应的气候变化有3个气候旋回,9个亚旋回,各气候旋回都是以冷干开始,温湿结束。   相似文献   

3.
殷勇  方念乔 《地学前缘》2002,9(1):10-10
纳帕海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该地区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西太平洋副高、西风带南支急流和高原季风多种天气环流系统的影响,是研究西南季风演化以及进行海陆气候对比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沉积环境的判别恢复了纳帕海的湖面波动,同时通过与总碳、有机碳同位素等替代性指标的对比,建立了湖面波动和区域气候之间的关系,重建了纳帕海57 000年来的气候演化.和安达曼海、阿拉伯海海洋记录的对比指出了海陆在气候演化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4.
5.
西藏台错古湖沉积物中的硅藻及其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硅藻组成、丰度及其生态特征的研究,可以恢复西藏台错古湖地区的古气候演变:在17.8~16.0kaBP经历了气候严寒期;16.0~13.9ka BP为回暖期;在11.5~10.7ka BP气候发生波动性变化,从较暖湿期到寒冷干旱的新仙女木期;在10.4~9.0ka BP气候略有变化,但总体上仍处于寒冷干旱期;在9.O~8.2ka BP转为为凉干期;6.3~5.4ka BP变为暖湿期;在5.4~4.5ka BP变为温暖、干旱期。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古气候演变除有仟年级的变化周期外,还可能存在有百年的气候期。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台错古湖随着古气候的演变,经历了缓慢扩张,湖水变深,而后又缓慢萎缩,湖水变浅,直至强烈的持续干旱,导致湖泊水位的聚降,使湖泊干枯消失。  相似文献   

6.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家欣  崔海亭 《地质科学》1989,6(4):369-375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地层十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上新世早—中期的代表性植物有:Magnolia Liquidambar, PlatycaryaTsuga等,说明当时的榆社地区为北亚热带森林景观,但已有向干冷方向发展的趋势。上新世晚期,榆社地区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同现在华北南部的植被相似。河湖的广泛分布和植被的特征表明,上新世的榆社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季节性的干湿变化和冷暖变化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从四川剑门关侏罗-白垩系红层中检测出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长链三环萜、霍烷及甾烷等系列分子化石。分析了这些分子化石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利用分子化石的多项参数(如w(C21^-)/w(C22^ ),w(Pr)/w(Ph),w(Pr)/w(nC17),w(Ph)/w(nC18),伽马蜡烷指数、甾烷等)对沉积环境的盐度、氧化-还原条件、陆相标志等方面作了探讨。这些分子化石参数证实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剑门关-带的沉积环境应为低盐度淡水、弱氧化的陆相沉积环境,所研究的陆相样品高碳数正构烷烃均以本植物有关的C27,C29为主峰,未出现草本植物的C21主峰,反映了研究区总体格局是一种以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与红盆发育的气候条件吻合,充分体现了分子化石在恢复古环境、古植被和古气候方面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古海洋Nd同位素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当前在新生代古海洋Nd同位素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简明的阐述,说明在巴拿马海峡于5-3Ma关闭前后,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的变化与其海水Nd同位素的变化相对应。但同期的印度洋Nd同位素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产于龙江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含煤地层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中侏罗世孢粉化石45属73种,蕨类植物孢子15属16种,裸子植物花粉30属57种,自下而上建立了Al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Cyclogran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Piceites-Cyclogranisporites及Cyclogranisporites-Baculatisporites-Protopinus3个孢粉组合。该孢粉植物群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蕨类孢子次之,其中,裸子植物花粉以松柏类植物的双囊花粉和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植物的单沟花粉为主。通过对龙江盆地万宝组孢粉植物群的组成分析,其时代应为中侏罗世。结合对该地质时期的植物群生态环境的研究,万宝组孢粉植物群反映了由半湿润到湿润的暖温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并存在一定低矮山地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第四纪硅藻及其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家英 《地质论评》2002,48(5):542-551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硅藻植物群的研究,建立了西太平洋边缘海一个新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硅藻生物地层图式,根据硅藻化石中具有指示意义的硅藻种的分布和生态变化(暖水种和冷水种),划分了8个硅藻组合带,其硅藻组合带分别在不同的高低海面环境下形成的,根据ODP1144站位氧同位素(OIS)测定结果,8个硅藻组合带与OIS 1-8期相对应。1、3、5、7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1、3、5、7期,间冰期是以热带和亚热带硅藻占优势,其中冷期出现大量的沿岸硅藻为特征,反映高海平面温暖的气候条件;2、4、6、8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2、4、6、8期,冰期是以亚热带,热带和出现较多冷水硅藻为特征,反映低海平面较冷气候条件,硅藻丰度值的变化与冰期和间冰期有关,可以证实间冰期时期高的海平面和较低的生物生产力以及冰期时低的海平面和高的生物生产力,而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又与沉积时期沿岸流或上升流的强弱及水团活动有密切关系,进而揭示该区古海洋环境的演化与季风强弱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滇东南浅水湖泊异龙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泊不同位置的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试,结合流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特征,分析了异龙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异龙湖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主要有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以及砂-粉砂-粘土3种,其中以粘土质粉砂类型为主,其次为粉砂质粘土。粉砂(4~63 μm)为异龙湖表层沉积物优势粒径成分,其含量介于57.08%~82.41%,其次为粘土(小于4 μm),介于11.22%~35.58%,砂组分(大于63 μm)含量最低,含量介于0.16%~25.80%。异龙湖表层沉积物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粉砂类似同心圆的空间分布特征,其含量由湖区的中间地带分别向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递增;而粘土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由于受断层影响,异龙湖表层沉积物各粒度组分形成了西北、东南两个相对对称的区域;西北湖区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同时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其中以粘土质粉砂为主;而东南深水湖区由于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弱,可以视为认识自然状态下物质搬运过程、探讨水动力特征以及研究自然湖泊沉积和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2.
云南程海现代沉积物环境记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敬安  万国江 《矿物学报》2000,20(2):112-116
本文通过对程海沉积物C、H、N等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综合分析,辨识了程海沉积物有机质H/C及C/N值的环境指示意义,发现它们增可作为程海水位波动及区域气候干湿变迁的替代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程海的水位和区域气候干湿主为化明显以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整体上程海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反映区域气候整体上向干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泸沽湖矿物学沉积记录及其环境辨识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实  万国江 《矿物学报》1997,17(2):183-193
通过对泸沽湖矿物学沉积记录的精细剖析发现,泸沽湖的物质沉积过程相对稳定,沉积物粒度分布、矿物组成与组合沉积记录在纵向上的变化均具明显的韵律性,矿物结构与化学沉积记录也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特点。在泸沽湖上述矿物学沉积记录的典型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记录的环境标志性特征、环境辨识可适性等的探索性研究,在200,100和50a短时间尺度上,比较准确地重建了泸沽湖区域气候与环境演化的历史谱系,探讨了全球性气候因子对泸沽湖区域气候与环境变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阴家润  张周良 《现代地质》1996,10(4):427-436
宁夏石嘴山石炭系纳缪尔期的砂 泥岩互层中赋存有低分异度的遗迹化石群落,但这套岩系中的砂岩层和泥岩层各具有不同的遗迹种。PlanolitesmontanusRichter仅限于保存在砂岩的下层面,形成表生迹;它们的造迹生物是泥质沉积物中潜穴生存的、营沉积摄食方式的蠕虫类。仅限于砂岩上层面的遗迹化石是Monocraterionningxiaensis(n.ichosp.),系本文新建立的一个遗迹种,均为底生迹。其造迹生物是营悬浮滤食方式的蠕虫类。导致这两种遗迹化石交替出现的因素是半咸水条件和沉积物粒度的变化。这两类造迹生物都属于在高环境压力下所形成的爆发性繁衍的机会种群,并由此指示着具有最低生物分异度的、其含盐度在05%~09%的中盐度域的沉积环境,同时也表明这一时期古气候潮湿温暖并伴之以周期性的大量降水  相似文献   

15.
云南洱海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环境意义辨识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陈敬安  万国江 《矿物学报》1999,19(2):175-182
高原封闭,半封闭湖泊是气候和环境演化的敏感指示器,其沉积物记录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辩率的特点,在恢复和重塑各种短时间凡度的气候和环境演化序列上,具有其它自然历史记录无法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云南腾冲青海湖泊沉积钻孔样品的粒度特征、总有机碳、碳酸盐、磁化率及年代学分析测试, 探讨了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指出了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化指标的特殊性及其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 重建了云南腾冲地区末次冰消期(15830a B.P.)以来沉积环境与气候干湿变化历史。通过青海沉积物年代序列的重建和综合各物化参数分析得出, 云南腾冲地区自15830a B.P.以来总体呈现冷湿-温湿-暖干-温和偏干的气候演变过程, 并可分为4个阶段, 即15830~12790a B.P.气候温凉偏湿; 12790~4680a B.P.为温暖湿润期, 湖泊水位高, 气候湿暖, 降水多; 4680~312a B.P.气候特征呈现出从温湿到暖干气候逐渐演化, 降水减少, 湖泊水位下降; 312a B.P.以来气候特征为前期温和湿润, 后期具有暖干化特征, 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叠加了研究区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中甸五村-移山晚三叠世沉积及盆地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村-移山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发育齐全,并在中咱地块边缘至甘孜-理塘结合带之间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沉积盆地。中甸、格咱和弥里淌三条平行控制性断裂将盆地由西向东依次横向分割成中咱微大陆五村台地边缘三角洲、哈工弧后断陷盆地、属都火山复理石盆地和尼汝弧前斜坡(盆地)。在上述4种构造-相区中沉积了各具特色的沉积物,具有不同基本层序结构、不同生物组合及沉积相特征。显示盆地经历下降-抬升-下降-抬升两个周期性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云龙天池湖泊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不同深度表层硅藻样品的生物多样性以及100年来硅藻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探讨硅藻生物多样性与水深变化之间的关系。虽然硅藻组合随水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浅水区底栖硅藻占优势, 深水区浮游硅藻占优势, 但是不同深度表层样品中硅藻的属种数(简单分异度)基本相同, 硅藻种群的生物多样性也没有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硅藻各属种在不同深度的权重互补, 导致云龙天池硅藻的多样性在湖泊的不同深度变化不大。近百年来的湖泊沉积速率显示, 自1960年前后, 湖泊水位在波动中逐步升高, 但是硅藻种群的生物多样性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上研究结果说明, 云龙天池硅藻种群的生物多样性, 不管是在时间上, 还是空间上, 与水深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魏启荣  王江海 《矿物学报》2004,24(3):278-284
摘要:依据云南马关地区8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中X个单斜辉石.斜方辉石矿物对的电子探针成分。采用T0哪、T8Im二辉石温度计和了TBK90Ga、TWS91cn、TZ93Ca单辉石温度计估算了其平衡温度,用PMSOen、PMSodi压力计估算了其平衡压力。温压估算表明,马关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压分别为900—1150℃和1.29—2.20GPa(相当于地下深度45—71km)。由TMSOen与PMSOen、TMSOdi与PMSOdi的估算结果所分别构筑的马关地区上地幔地温曲线与大洋地温曲线非常吻合,显示马关地区上地幔具有很高的热流值,暗示青藏东缘及邻区于0—16Ma期间有热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地幔上涌在构造上的响应即是青藏东缘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区域性岩石圈的东.西向伸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泸沽湖沉积物样品的年代学、穆斯堡尔谱学和有机分子地球化学分析, 研究了泸沽湖三万年以来的铁元素与正构烷烃记录, 及其古气候/环境变化特征。泸沽湖沉积速率稳定, 平均沉积速率为0.28mm/a。沉积物中Fe2+相对含量低于Fe3+, Pr/Ph 为0.54~1.48, 平均为1.04, 表明泸沽湖总体属于弱氧化环境。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在C11~C33之间, 呈双峰分布形式, ΣC21-/ΣC22+为0.12~2.66、CPIh为1.20~4.37、ACLh为25.68~27.97以及Paq为0.25~0.63, 指示泸沽湖沉积有机质母质既有高等植物也有水生生物。泸沽湖沉积物中总铁相对含量(Tot-area)、Fe2+/Fe3+比值与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Pr/Ph、ΣC21-/ΣC21+、CPIh、ACLh和Paq)相关性较强, 均是指示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有用指标: 沉积物中总铁相对含量(Tot-area)与湖区降水量成负相关; Fe2+/Fe3+不仅能指示湖泊沉积环境特征, 而且与古气温成负相关。利用上述指标重建了三万年以来泸沽湖湖区的古气候/环境, 将泸沽湖湖区古气候分为3个阶段:30~20cal.ka B.P. 寒冷干燥期、20~5cal.ka B.P. 温暖潮湿期和5~0cal.ka B.P. 寒冷干燥期。其中在12cal.ka B.P. 左右出现气候突变为干冷, 应为新仙女木冷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