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知不觉中,《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已经创刊28周年。在这春末夏初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第200期的发行。1995年12月,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的奠基人陈述彭院士高瞻远瞩地倡议建立“地球信息科学”博士学位点,同时提出筹办以“地球信息科学”作为主题的学术刊物,以推动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1期《地球信息科学》创刊10年——编辑部的承诺和期望…(1)·地球信息科学论坛地球信息科学的新天地……………………………陈述彭(3)多云多雨环境遥感研究与应用分析………………………………林珲,邵芸,杨立民(7)中国数字海洋构建基准与关键技术………………………苏奋振,杜  相似文献   

3.
陈述彭院士是我国卓越的地理学与地图学家、遥感应用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是我国现代地图学的倡导者与开拓者,是遥感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开创者。他为我国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杰出贡献。陈述彭院士1920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1942年他从浙江大学史地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并于1947年史地研究所在职研究生毕业,1950年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至今,已从事教学、科研60载。  相似文献   

4.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I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  相似文献   

5.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F0003-F0003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窒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1):F0003-F0003
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2010年实验室被评估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徐冠华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周成虎院士。  相似文献   

8.
地球信息科学——香山科学会议第88次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17日至20日,香山科学会议第88次学术讨论会在香山举行,会议以“地球信息科学”为主题,由陈述彭、潘云鹤院士和钱祥麟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陈芳允、李德仁、马宗晋、马俊如、承继成和来自地理学、地质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等领域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一次学科跨度大、涉及领域多的探讨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的讨论会。三天半会议,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主题集中,意见丰富;赞同是对应用前景看好,批评是为条件担忧。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促进地球信息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过3年的试出版,《地球信息》(科学·技术·产业)杂志,现正式改名为《地球信息科学》(ISSN 1560—8999,Geo Information Science),在香港出版发行。改版后的《地球信息科学》在继承原杂志的风格基础上,着重于发表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地球信息科学》由陈述彭院士任主编,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主办,每年四期,分别于3、6、9、12月出版,并在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正>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第100期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如约而至,在晶莹洁白的世界里绽放了。100期,凝结了老一辈创刊人多少心血,多少叮咛与重托;100期,又蕴含着中青年编辑们多少辛勤,多少期待与梦想。在这特别的一期里,我们特邀自创刊以来,一直参与陈述彭院士主持创办、经营《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11.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2):F0002-F0002
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2010年实验室被评估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徐冠华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周成虎院士。实验室研究方向与目标:(1)建立融空间思维、计算、知识推理于一体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形成时空数据统计、挖掘、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分析的方法体系,发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本校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新里程,而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是这个新里程的一座重要碑记,是在路甬祥院长、杨振宁院士、陈述彭院士的鼓励促进下,在各位科学家的积极投入和参与下联合建成的。今天在座的各位是这项事业的见证者。我深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会取得更卓越的成就。 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在本校成立,除了香港回归所赋予的特殊意义外,这项建树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地球信息科学》自1996年创刊以来,得到了院、所和各界有关部门、领导及广大读者的诚挚支持、关心和帮助,2008年《地球信息科学》中国科技信息所的影响因子,全国排名,学科排名均稳步上升,借此机会深表感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主编陈述彭院士开放办刊的宗  相似文献   

14.
陈述彭先生一生笔耕不缀,为我国地理学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学术论著。本文就研读陈述彭先生早期地理论述,试从地理区域研究、综合自然区划、景观综合制图、制图综合指标、地学多维图解五个方面,对先生早期地理学术思想进行了分析,并对先生早期地理思想的现代地理学,以及地球信息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6,8(1):F0002-F0002
参加揭幕仪式的嘉宾有: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博士、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国家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杨文昌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李刚副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兼亚太区代表何昌垂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院士、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顾问余安正教授、中国科学院陈述彭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林珲教授。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球信息科学一代宗师、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现代地图学的开创者、当代地学界的翘楚!敬爱的陈述彭院士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个年头了!他那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术思想;他那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他那不畏困难、敢担风险的开拓精神;他那诲人不倦、培植新生的高尚情操,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的科学思维和辉煌历程,标志着新中国60年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史,为我国创建地学强国作出系统的贡献!半个世纪的师徒情谊,时刻缭绕在我的脑海里,我是在1956年师从述彭师的,当时我被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南京),开始安排我担任所业务秘书,我觉得年轻人到科学院还是多学点专业为好。  相似文献   

17.
地球信息科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信息科学和80年代兴起的地球系统科学基础上,由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制图与电子地图、以及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虚拟技术等综合集成的新兴科学技术体系,是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  相似文献   

18.
学苑动态     
《地球信息科学导论》简介本书是一部专题而又较系统地介绍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性教科书,分为上、下篇,共18章。上篇12章为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分别论述地球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作为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球信息空间数据库技术、空间信息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时间与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了真正的“地球村”,更好地认知地球家园,积极地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新纪元经济腾飞,振兴中华的宏图。这正是陈述彭教授探索地学的宿愿。对于地球信息的技术系统,陈述彭教授认为,它是以数字集成(整合)为核心技术,涉及卫星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电脑制图、互联网络……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系统工程[1]。科学实践表明,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为地球信息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上述学科的发展与其融合集成正是推进地球信息科学崛起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豁然开朗100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地球信息科学是进入全球化、网络化与知识经济的21世纪之新兴学科。它是一门融合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信息科学、全球信息网络,乃至多维可视化等的应用基础科学,是综合研究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新学科、新领域。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融合与高新技术交叉发展的产物,是面向太空以地球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各种对地观测系统,需要"上天、入地、下海"采集数据进行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