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其培养模式为技能性知识与地理理论知识并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通过对印度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定位震中""探究印度的位置、人口与领土""走进气象观测站"3个地理实践活动案例的研究发现,印度高中地理对于实践力培养有以下特点:系统培养地理技能性知识、重视计算机技术与地理学科的融合、重视绘图技能与沟通能力。其特点为我国高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湖南降水变化及与印度降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南和印度的降水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6 a来湖南降水变化趋势、湖南与印度降水关系以及湖南年降水的周期。结果表明:(1)湖南年降水微弱增加,存在4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3 a左右、7 a、11 a以及22 a左右。同时发现年降水以22 a左右尺度上的周期振荡为主。(2)湖南冬夏降水显著增加,春秋降水微弱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夏季降水增加而降水日数却在减少,这导致了暴雨发生概率的加大。(3)湖南与印度降水关系较好。如同期,湖南与印度东北区降水关系最为密切,自春到冬,两者相关程度逐渐加大。降水的上述变化趋势致使湖南洪涝、旱灾和暴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贸易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一直牵动着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研究其贸易关系对推进双边关系、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贸易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中印贸易关系发展态势,探讨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及敏感行业,评估中印贸易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期为中印关系演变提供有利支撑。研究发现:(1)2001—2017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但印度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提升较慢;(2)东部沿海省份与印度的贸易联系较紧密,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与印度的贸易联系相对较弱;(3)中、印双方均未能识别出明显的敏感行业,中国从印度进口主要商品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中国出口印度的商品逐渐转为技术密集型商品;(4)机械设备、化学制品业的出口拉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相对较高,而非金属矿物制品、矿物的出口拉动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贡献相对较高;(5)出口印度对东部沿海贸易大省的经济拉动比较明显,对于印度毗邻的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拉动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4.
张红  邓雯  王艺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4):786-799
印度已成为全球十大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作为世界耕地大国和农业大国,印度的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收集了印度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图谱等方法刻画了印度土地利用的规模、组成、形态、格局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印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占比最高,2020年占总面积的62.91%。斑块形态较复杂,其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为1.37。耕地总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与其他用地类型的转入转出整体保持平衡,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比率近年来快速增加,2010—2020年建设用地成为耕地主转出类型,反映了快速城市化与人口增长的影响。②林地为印度第二大用地类型,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林地面积持续而缓慢地减少,2000—2010年主要退化为未利用地(转出比率19.73%),2010—2020年主要与草地相互转换(转入转出比率分别为17.94%、18.17%)。③印度草地分布破碎离散,因转入大于转出,总面积持续小幅度增加,2000—2010年、2010—2020年草地新增面积分别占所有用地新增面积的28.31%、28.64%,新增用地多由林地转入(分别为18.91%、18.17%)。④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首都新德里及印度东部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斑块相对规则。近年来,印度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2010—2020动态度达2.51%,主要由耕地转入。⑤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发现极端温度、高程、人口、GDP与政策是印度耕地与建设用地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创建时间:1924年方向任务:高效水资源管理,灌溉作物生产率和计算机专家控制系统。机构设施:该机构隶属于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拥有现代化的室内与野外研究设施;欢迎访问学者来访,有时还可提供资助和食宿便利;目前正在寻求交换实验室研究人员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印度是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印度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分析印度城市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国内关于印度城市化和城市扩张的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论文选取10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印度城市,获取1990、2000和2014年基于Landsat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人口数据,采用圈层分析法将城市划分为等间距的同心圆圈层后统计各圈层内建设用地密度,选取增长率、密度、强度以及景观指数指标对印度城市扩张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1990—2000、2000—2014年土地年均增长率分别是人口年均增长率的3.27和2.43倍。②建设用地密度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一定距离内快速下降;同圈层内建设用地密度随时间逐渐增加;城市以分散的方式向外扩张,城市形态变得更加松散,特别是在第二阶段(2000—2014年)。③建设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与城市扩张强度的空间变化相吻合。城市扩张最活跃区域与景观破碎度最严重区域都随时间不断向外推进,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产生显著影响。在全球城市扩张背景下,研究结果将为理解城市扩张时空特征而提供印度样本,也将为研究其他地区城市扩张提供分析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灌溉与排水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ICID)通讯地址:Central secretarist, 48 NyayaMarg, Chanakyapuri, New Delhi,11021,India Telephone:3016837,3015679 Telex:65920 ICID IN创建于1950年。研究领域:灌溉与排水,洪水控制,河道治理,土壤改良。主要探索灌溉与排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两方面对印度货物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之后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印度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印度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的货物主要为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和活动物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继而得出,未来短期内印度货物贸易发展趋势有三个显著特点:(1)主要货物贸易伙伴不会有大的变化,中国仍将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主要货物贸易地区变化不大,贸易重心仍为东北亚、东盟和海合会地区;(3)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产品仍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和活动物为主。最后,针对印度货物贸易发展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给中国相关企业提出了两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首府,作为印度的“硅谷”,其兴盛的起源可追溯到50多年前。当时,新成立的印度政府选中它作为武器和航天实验室的所在地。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在班加罗尔落户,如印度太空研究机构、国家航空实验室、国家软件科技中心等等,数以千计的  相似文献   

10.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红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培育试验研究了6种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红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依次为:大豆秆印度豇豆秆烟杆菌棒稻草猪粪,培育末期(第110天),各处理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比对照增加了7.918~30.362 mg·kg-1;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依次为:菌棒猪粪印度豇豆秆大豆秆烟杆稻草,磷素的最大释放率依次为:菌棒烟杆猪粪稻草大豆秆印度豇豆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依次为:烟杆大豆秆印度豇豆秆菌棒猪粪稻草;钾素养分的最大释放率依次为:烟杆稻草大豆秆印度豇豆秆猪粪菌棒。  相似文献   

11.
1.《干早地区纪事》(Annals of Arid Zone) 该杂志由印度乔德普尔的印度干旱区研究学会出版,创刊于1962年,为季刊。主要刊登内容,载有关世界干旱地区(侧重印度次大陆)农业、植物、土壤、农艺、林业、园艺、牧场经营、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及其他有关问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印度凭借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和输出大国。印度软件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地理集聚与扩散现象。借助国内外关于集聚与扩散理论的研究框架,利用印度官方统计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印度软件产业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各阶段软件产业的企业内部的集聚特征。把影响印度软件业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子概括为智力资源,区域环境,供应链环境,政策扶持以及印度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研究近年来印度软件产业的集聚与从工业中心发生扩散的现象及原因,有利于对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和集聚地的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印度古城瓦腊纳西,又名贝拿勒斯,坐落在恒河西岸,素有“圣城中的圣城”之称。这座幽雅别致的城市古名迦尸,意为神光照耀之地,传说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于6000年前所创建。纵观该地风情,人们不难得出那美誉之由来。从前,迦尸城里庙宇林立,就连每户人家也都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北部区域水资源研究分部Water Resources Division Northern Territory Government通讯地址:PO Box 2091, Darwin,NT5794,Australia Phonc:(089)396666,816720 Telex:85473AA创建时间:1955年业务范围:水资源管理和开发研究。机构及人员:下设规划、评价、咨询和管理4个部门。全员40人。专业人员9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国际干旱半干旱区研究中心lnfernational Center for Arid andSemiarid Land Studies. Texas Tech University(ICASALS)。创建于1966年。通讯地址P.O. Box 4620,Lixbbock,TX79409-4620,U.S.A.Phone:(806)742-2218 Telex:9108964398主任Frand B.Conse lman方向任务从事干旱区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综合研究;有关研究任务的协调、人员培训、咨询服务、文献编纂和信息传递。机构设施图书馆拥有多种干旱区研究文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中国超级杂交稻对孟印缅地区的水稻增产潜力,对于保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收集孟印缅地区气候、土壤、田间管理信息和农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籼型杂交稻F优498和丰两优4号的品种信息和区试数据,通过EPIC模型模拟了1996-2005年雨季孟印缅3国在不同情景下的超级稻生产潜力,并分析了孟印缅地区主要胁迫因子对超级稻单产潜力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中国超级杂交稻在孟印缅地区2000年的灌溉和施肥水平下单产潜力为10.22 t/ha,在充分灌溉且合理施肥的水平下单产潜力为11.33 t/ha。② 孟印缅地区雨季稻的增产空间达22771万t,水稻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印度的恒河平原东部、印度半岛东南沿海与缅甸的伊洛瓦底三角洲。③ 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西南部和印度大平原西北部需要进一步完善灌溉设备以满足高产水稻用水,缅甸的中南部平原地区和印度的东北地区则需要增施氮肥以满足高产水稻用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动力反演方法的亚洲季风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董哥洞石笋δ18O值所指示的亚洲季风的驱动机制,用非线性动力反演的方法建立亚洲季风的动力方程。研究发现:董哥洞石笋δ18O值所指示的季风为印度季风,印度季风系统是由南极温度和其他驱动因子共同驱动的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太阳活动、北极温度和青藏高原温度对印度季风起稳定作用,太阳活动越强烈,稳定作用越弱;北极温度和青藏高原温度越高,稳定作用越弱;印度季风背景值对下一刻印度季风起稳定作用,且强度越大,稳定作用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18.
在印度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外资R&D投资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外资在印度的R&D投资特征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规模的持续扩张、产业和空间的不断集聚、跨国公司与本土研究机构的合作日益加强以及R&D产出明显增多等几方面。外资在印度的R&D投资动因主要归因于印度的廉价人力资源、巨大的市场份额、优惠的激励政策以及相对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9.
洪涝是影响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自然灾害。本文基于全球紧急事件数据库(Emergency Events Database,简称EM-DAT),通过识别洪涝事件,利用频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0-2016年印度洪涝灾害事件频次的时空变化,揭示了印度洪涝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异特征和因灾致死人口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印度洪涝灾害呈现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7-9月为高发季节,占总频次的65.704%,峰值出现在7月,占24.549%;1950-2016年洪涝频次总体呈增加趋势。(2)印度北部,特别是东北部,是洪涝灾害的高发区。(3)1950-2016年洪涝灾害致死人口随洪涝频次增加而增加,但单次死亡人口最大值和年最大死亡人口值均明显降低。由此表明,20世纪中叶以来印度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逐渐增强。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印度社会的脆弱性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洪涝灾害风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神农架石笋记录的近200年东亚季风变化及其ENSO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湖北省神农架永兴洞石笋(编号:YX92)230Th年龄和纹层计数年代学研究,建立了1788AD-1956AD时段年际分辨率石笋氧同位素序列。该序列δ18O值变化范围为-9.70‰~-7.87‰,最大振幅约达1.83‰,呈现显著的年代际尺度振荡旋回特征。功率谱分析结果揭示存在显著的60~70年准周期信号。该记录与同区域和尚洞石笋δ18O曲线具有很好的重现性,说明其可能受控于共同的气候因子,指示了东亚夏季风大尺度环流特征。将石笋重建的东亚夏季风指标与全印度夏季降水量指示的印度夏季风指数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年代际旋回特征上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但是呈反相位关系。进一步与ENSO指数对比,发现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尺度变化与ENSO存在密切联系,表现为东亚夏季风增强,对应于ENSO暖期,反之亦然。因此,东亚季风与印度季风在年代际尺度上的反相位关系可能源于两者对ENSO机制的不同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