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北方中西部沙尘暴气候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利用1954—2005年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沙尘暴观测资料,分别对沙尘暴的年变化、日变化和持续时间频率分布进行分型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沙尘暴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变化趋势可划分为4大类型,即春季型、冬春夏型、春夏型和冬春型,它们分别占总数的29.7%、29.7%、27.1%和13.5%,除冬春型冬季沙尘暴发生最多外,其他类型均为春季最多;沙尘暴日变化可划分为3种类型,各型高发时段和峰值时间均有明显差异;持续时间分布规律也划分为3种类型,短时型、中间型和持续型。上述类型划分及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的时间变化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一差异是某一时期内强风、沙尘源和不稳定层结三者在不同地区配置情况差异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2.
李明  孙洪泉  苏志诚 《地理研究》2021,40(4):1180-1194
西北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研究分析该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气象(降水、温度、蒸发)、水文(地表水、土壤湿度、陆地水储量)和植被等角度综述了近50年西北地区干湿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西北整体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呈暖湿化.但考虑陆面因素作用的分析表明该地区呈现东西部分化的格局.考虑蒸发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持续性暴雨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1952-2002年广东省持续性暴雨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对持续性暴雨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持续性暴雨的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粤中地区是次多发区.持续性暴雨中心主要在沿山体南侧分布,即迎风向的山前和迎风坡,前汛期主要以沿海的恩平、阳江和斗门为中心;后汛期主要以海丰、南澳为中心.全省各站都以持续2 d的暴雨为主,持续性暴雨在前汛期发生的次数比后汛期多,最多的月份是6月.全省全年及前后汛期持续性暴雨次数的年代际变化相似;但从年际变化看,前汛期与全年发生持续性暴雨次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后汛期与之则呈现一定的反相关关系.持续性暴雨有20~25 a的长周期变化和2~4 a的短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4.
西藏高原降水变化趋势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84,自引:8,他引:76  
杜军  马玉才 《地理学报》2004,59(3):375-382
利用西藏1971~2000年月降水量、降水日数资料,分析了近30年高原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西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变化为正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4~66.6 mm/10a,而阿里地区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年降水日数变化阿里地区、林芝地区东部为负趋势,正趋势以那曲地区中西部、昌都地区北部最为明显。20世纪70年代高原西部为正距平、东部为负距平,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地区为负距平,20世纪90年代高原西部为负距平,东部为正距平。近30年来西藏高原平均年、四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以19.9 mm/10a的速率增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增幅较大,1992年以来春、夏季降水明显增加。阿里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年降水异常偏涝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和90年代。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岱海湖泊岩芯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讨论岱海近1000 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980a B P~730a B P,气候以暖湿为主,岱海为高湖面期;730a B P~480a B P,以冷偏干气候为主;480a B P~270a B P,湖面急剧下降,气候冷偏湿转冷干气候;270a B P~110a B P,湖泊收缩,以温干气候为主;110a B P以来,有效降水略有增加,以凉偏湿气候为主。同时分析近年来气候向温干变化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最近十年新疆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本文利用4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最近10年(1981-1990年)新疆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暖冬突出、年平均气温上升、年降水量增加、寒潮天气减少、最大冻土深度变薄、冬季最低气温偏高与暖冬有关的异常在气现象增多.同时,还对暖冬形成的原因和暖冬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疆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王旭  马禹  陈洪武 《中国沙漠》2003,23(5):539-544
根据地面观测资料,整理出1961-1999年39 a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天气现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新疆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分钟为单位得到沙尘暴的日变化和持续时间。结果表明:①新疆沙尘暴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北疆少南疆多、山区少盆地多,高发区在南北两大沙漠中,沙漠南缘、山脉北麓出现的沙尘暴多于其他周边地区。②沙尘暴的高发年代多在60年代和70年代,90年代沙尘暴的出现日数明显减少。③沙尘暴主要出现在4~8月,10月到次年3月少有沙尘暴发生。多发时段在16~21时,持续时间北疆一般不超过60 min,南疆一般不超过90 min,塔里木盆地南部沙尘暴的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天山冰川与湖泊变化所示的气候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天山山系深居亚洲大陆腹地,受中亚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在变性西风气流的影响下,70年代至今山地冰物质平衡负值,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增大。湖泊则是随着山区降水量的增加,其面积渐增。气温与降水的相互作用,使得整修天山山系的水资源总量趋于正常略偏多。预期这种气候趋势将会延续到下世纪初期。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岱海湖泊岩芯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讨论岱海近1000年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980aB.P-730aB.P.,气候以暖湿为主,岱海为高湖而期;730aB.P.-480aB.P.,以冷偏干气候为主;480aB.P.-270B.P.,湖而急剧下降,气候冷偏湿转冷干气候;270aB.P.-110aB.p.,湖泊收缩,以温干气候为主;110aB.P.以来,有效  相似文献   

16.
十五万年来临夏黄土粒度变化的气候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成黄土沉积的粒度变化受控于风力强度及大气环流,具有气候学意义。根据临夏北塬黄土剖面的粒度资料,结合沉积物的年代测定,研究了粒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恃征,表明临夏黄土自150ka以来,粒度参数反映的气候变化经历了8个主要阶段,完全可以与南极东方站冰岩芯温度记录及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对比。但气候阶段的始末在时间上有一些差异。可能反映不同气候区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而粒度参数与全球海面变化却非常一致;海面的升降及温度变化也控制和影响着大陆环流系统。最后,从粒度变化讨论了冰期、间冰期影响中国大陆环流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陈林 《地理教学》2011,(5):22-23
分析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多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考虑。气温考虑温度高低以及温差大小,降水考虑降水总量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特殊地区还要考虑太阳辐射、大风等气候要素。评价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要考虑水热组合状况。影响气候特征形成的因素很多,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详流、气压带和风带等,本文仅从地形这一要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气候驱动格局下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降水、气温和日照作为驱动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的典型气候因子,基于1982-1999年10天合成的NOAA/AVHRR NDVI与同期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数据,按所有年份求平均后,分析旬NDVI与旬降水量、旬平均气温和旬日照时数的年内相关关系,确定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的气候驱动格局,揭示不同气候因子驱动格局下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植被覆盖区NDVI受气候因子驱动作用明显.气候因子驱动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异格局较为明显,大致分为气温显著区,降水显著区,日照显著区,气温和降水显著区,气温和日照显著区,降水和日照显著区,气温、降水和日照显著区,气温、降水和日照弱显著区,气温、降水和日照不显著区等9大类型.受局部地形、大气环流、海拔高度等的影响,在大的基本气候驱动格局内,还会形成其他不同的小气候驱动格局.1982-1999年间,所有气候驱动区的植被活动均表现为增强趋势,其NDVI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或夏季.其中,气温和日照显著区的春季NDVI增幅最大,降水和日照显著区的夏季NDVI增幅最大.从各月变化来看,气温显著区、气温和降水显著区5月份的NDVI增长最为迅速,降水显著区、降水和日照显著区6月份的NDVI增长最迅速,日照显著区、气温和日照显著区3月份的NDVI增长最迅速,气温、降水和日照弱显著区4月份的NDVI增长最迅速,这些月份对全年NDVI变化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19.
黄土的形成与气候旋回划分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根据黄土土壤特征的研究和黄土地层古土壤的识别和划分,结合磁化率测定,研究了黄土剖面冷干与温湿条件下发育的古土壤的分层和代表的气候旋回变化。资料表明,黄土具有土壤的结构和淀积成分,它是在相对冷干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成熟的灰黄色古土壤,能够可靠地作为冷干气候的指示;250万年来的黄土地层至少可分为51层灰黄色古土壤与50层红褐色古土壤,代表了51个生物、气候、土壤旋回和亚旋回的变化。在50万年来的温湿气候阶段中,气候波动更频繁。  相似文献   

20.
近4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及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里木河流域的21个气象站和10个水文站1961~2000年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温度、降水及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1)20世纪6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代递增趋势,源流区的年平均气温增高了0.57℃,上游区增高了0.6℃,中游区增高了0.7℃,下游区增高了0.8℃,越往下游方向变暖趋势越明显,并且气温增高幅度逐步加大.(2)6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也逐年递增,但是与温度的增幅趋势相反,从源流区到下游区,降水增幅逐步减少,源流区平均增加了34.2%,上游区增加了22.0%,中游区增加了15.3%,下游区只增加了6.1%.(3)该流域各源流的出山口径流量除和田河减少外,阿克苏河增加9.04亿m3,叶尔羌河增加5.51亿m3,开都河增加9.27亿m3.(4)该流域源流径流受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双重影响,源流区的气候变暖和变湿是塔里木河源流径流量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