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省夏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文保  杨文峰 《高原气象》1997,16(3):326-330
对榆林、西安、汉中夏季降水量的历年变化进行分析,并用灰色拓扑方法作了趋势预测。分析表明,关中的初夏旱和伏旱突出,半湿润地区的西安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半干旱地区的榆林还少。自1951年以来,陕西省夏季降水量的总趋势是:关中、陕南有下降趋势,而陕北下降趋势不明显。另外,关中、陕南的夏季降水还存在连续几年多雨或连续几年少雨的时段,而陕北则呈现出少雨年和多雨年交替出现的高频振荡。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0,他引:16  
马镜娴  戴彩娣 《高原气象》2000,19(2):166-171
在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具有清楚的年代际变化;90年代以来,干旱区域的面积扩大,强度加强,并向东南方向推移,显示出干旱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利用1961~2002年东北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了东北地区大气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为东多西少分布,东西部区域降水资源差异显著,西部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呈下降趋势,西部半干旱地区在已有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降水量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山区其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这将对整个东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安阳市近58a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安阳站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安阳地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年际及季节变化的一些特征:安阳市年平均气温有增加的趋势,春季气温增幅最大;标准差及变差系数都是冬季较大,冬季气温变化比较剧烈;气温变化存在准20 a的波动周期;安阳市的年降水量有一个由增加到减少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董谢琼  段旭 《气象科学》1998,18(3):239-247
本文利用云,贵,川(包括重庆市)76个基本站1951-1995年降水资源,通过-0系列计算分析,得出西南地区降水的气候学特征和近40多年来的变化趋势特点如下;西南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受地影响较大,空间分布不均,局地差异大,年降水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全区年降水率多在10-20%之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冬季雨量最少,夏季最多,大部分地区秋雨多于春雨,各季降水量的相对变率都比年降水量的大,冬季最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陆上空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戴莹  杨修群 《气象科学》2009,29(2):143-149
利用1958-2001年NCEP/NCAR和ECMWF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由地面积分到300 hPa计算了我国大陆上空整层大气的可降水量,对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我国大陆上空可降水总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部分站点探空资料对大气再分析资料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可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而西北地区和华南沿海呈增加趋势;各个季节平均可降水量趋势变化特征并不相同;去除线性趋势的可降水量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的年代际振荡,在1965年可降水量由偏多向偏少转变,而在1987年前后可降水量又由偏少向偏多转变;我国大陆上空年平均可降水总量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从1960s中期的持续减少和大致从1980s后期的增加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7.
林丹  王维佳 《干旱气象》2013,(3):482-485,504
采用1980~2009年云水量和可降水量的NCEP逐月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30a来西南地区(云南、贵州、讴庆、四川)云水量与可降水量比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年、季17孟水量与可降水比值均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高值区位于川西高原;(2)云水量与可降水比值年内分布不均匀,从2月到8月逐渐减小,9月至1月逐渐增大,同时,季节差异较大,夏季最小,冬季最大;(3)30a来,整个西南地区年、夏季和秋季云水量与可降水量比值呈显著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1960—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燕  王圣杰  王小平 《气象》2018,44(9):1191-1199
采用中国西北地区1960—2015年113个地面气象站及24个探空站气象资料,建立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西北地区各气象站点的大气可降水量,结合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 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北地区近56年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中国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1 mm,大气可降水量的月变化呈明显单峰型;空间分布上,大气可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中部地区;空间变化上,西北大部分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以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西北部、新疆等地增加趋势明显;西北地区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和周期性变化特征,在1983年左右发生突变,主振荡周期为4 a左右;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地面GPS探测大气可降水量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地面全球定位系统(GPS)探测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对地面GPS用于提高预报降水和恶劣天气的准确性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收集了覆盖于全国的23个站和我国周边的6个国际GPS服务(IGS)基准站为期6 d的GPS观测资料,组成了一个GPS气象学的区域性地面实验网,进行了我国首次GPS气象学试验。归算用的软件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GPS分析软件GAMI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海天文台GPS精密定轨定位软件SHAGAP。为了提高对流层天顶延迟的监测精度和分辨率,我们采用了分段的参数估计和随机过程相结合的估算方法来处理对流层延迟,由此获得了分辨率分别为2 h和30 min,精度好于1 cm的天顶延迟量。通过天顶干延迟和天顶湿延迟的分离和天顶湿延迟到可降水量的转换,得到了精度为1~2 mm的可降水量的计算结果。将这些结果与实测探空仪资料计算的结果相比较,两者基本符合。试验的结果初步验证了地面GPS观测为气象服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指出了今后地面GPS在气象上应用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基GPS探测水汽的原理,利用2016年陆态网的站点数据,对北京十三陵、福建武夷山、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黑龙江绥阳、新疆若羌和云南东川6个站点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GPS/PWV)的时间变化以及在典型月(1、4、7、10月)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PS/PWV具有显著的季节分布规律,周期性较强,3—5月为GPS/PWV的快速上升阶段;6—8月达到最大,最大值约80 mm;9—11月为GPS/PWV快速下降阶段;12月—次年1月为全年的最低阶段,基本在30 mm以下。6个站点GPS/PWV的逐小时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最大值出现在20时,最小值出现在06—08时。在典型月,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南、华东地区,其余地区变化幅度较小,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经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供需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及重要制约因素.作者在分析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西北地区气候与水资源变化趋势、西北干旱区不同时期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主要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趋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1,他引:36  
谢金南  周嘉陵 《高原气象》2001,20(4):362-367
利用西北地区 2 2个代表站 195 1— 1998年逐月降水量资料 ,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滑动t检验两种方法 ,研究了该地区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近半个世纪以来 ,西北大部分地区秋季趋旱 ,高原东北侧降水呈减少的趋势 ,近 10a来 ,这种减少趋势更为严重。其中 ,高原东北侧南部比北部干旱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这是近 10a来天水重旱的年代际尺度的背景。 80年代中西北秋季降水突变减少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罗哲贤 《干旱气象》2003,21(4):55-58
文中简要叙述了西北干旱研究背景的变化,西北干旱几类强讯号的研究框架,以及十五期间干旱研究的部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西北干旱区地表辐射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利用2000年5-6月敦煌(戈壁)陆面过程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的地表辐射观测资料以及HEIFE中绿洲(张掖)和沙漠两站1991年同期的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三种不同下垫面晴天地表辐射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地区和沙漠区总辐射略高于敦煌戈壁区;地表反射率沙漠区和敦煌区明显高于绿洲区,地面有效辐射戈壁区最大,张掖绿洲区最小,地表净辐射张掖绿洲区明显大于沙漠和戈壁区。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大气可降水量、水汽输送及收支等方面分析西北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其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979—2008年西北干旱区整层年水汽含量略呈增加趋势,而夏季水汽总收入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区域空中水资源的变化与中纬度西风水汽输送密切相关。尽管区域西风指数的年代际减弱反映了西北干旱区东、西边界西风水汽输送的减弱趋势;但受区域特殊地形的影响,区域东边界水汽收支的减弱趋势远强于西边界,使得大量的水汽滞留于西北干旱区,从而导致该区域夏季水汽总收入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地区水的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孙国武 《干旱气象》2004,22(4):76-81
综述西北地区水的问题.包括水的资源.水的需求,水的使用,水的承载力,水的污染.水的管理,水的政策和水的认识。并讨论了人类有序活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红外太阳透过率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红外波段太阳透过率测量中可以反演大气可降水量#AW#a。我们在近、中红外波段选取了三对波长,用LOWTRAN 7辐射传输模式,主要研究了散射和气溶胶对这三对波长反演#AW#a算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常采用近红外波长对(即0.9422~0.862 μm)反演#AW#a并非最佳选择,因为其反演算式受到大气状态(混浊度)的很大影响;而在稍远段两对波长(1.47~1.55 μm和3.704~3.067 μm)对应的算式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旱涝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西北地区160个台站1950~2000年春季降水量资料,讨论了西北5个区域的旱涝气候特征,发现西北东部和北疆山前地带降水气候变化最为激烈,旱涝事件频繁.整个西北地区春季干旱虽较雨涝多见,但严重雨涝的发生多于严重干旱,且严重旱涝的发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增加的趋势.西北各区的旱涝演变具有阶段性和群发性的特点,存在年代际的变化周期和5~6年的准周期振荡.西北东部春季严重雨涝和严重干旱发生时,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及副热带大气环流特征迥然不同,且分别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海温异常表现出遥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