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南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它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离人类最为遥远、也是人类正在探索的最后一块大陆,再加上其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仍然相对保留了其原初的状态。但矿物资源活动会对南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本质上有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诸如科学研究和旅游等活动如果管理得当,可以同自然环境保持一致,但矿物资源活动最终会将工业引入南极,从而标志着南极荒野状态的结束。正因为如此,南极条约协商国对有关矿物资源活动的环境影响问题十分重视。它们邀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等组织对此进行研究,并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出建议。自1977年以来,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专家小组和其他专  相似文献   

2.
南极人类活动的环境负效应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南极活动包括基地建设、科考、废弃物排放以及物流与交通等.造成南极原始地形地貌的改变、浅表地层土壤理化结构成分的恶化和本土动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损害等环境负效应,严重危及南极作为地球上唯一保留其自然原貌的大陆的特殊价值.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以提高南极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质,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促进人与南极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活动和南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问必答     
《海洋世界》2010,(5):F0003-F0003
<正>1.南极和北极哪个地区更加寒冷?答:南极更寒冷。据统计南极年平均温度要比北极低26℃,冬季平均温差也比北极低44℃,这主要是两极的海陆分布不同所致,南极是海洋包围着大陆,北极是大陆包围着  相似文献   

4.
北极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特有的环境因素,成为地球上最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北极气候环境迅速变化、污染加剧、生态系统日趋恶化,并且日益影响到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发展。我国地处北半球,同时受到北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不仅对我国海洋、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更关乎到我国国家安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北极海洋生态安全,防止其进一步恶化。然而,由于受到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维护北极海洋生态安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诸如地缘政治、权利支撑、机制保障、政策缺乏、合作困境等。在立足北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北极环境变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探讨我国维护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存在的障碍提出相应对策和合理化建议,对于我国维护北极环境和国家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极是一种展望未来的方式在这个以冰为主的地区,温度的微小变化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2021年北极报告卡》显示: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不断上升的气温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北极和南极,涟漪效应将波及全球。  相似文献   

6.
北极是一种展望未来的方式在这个以冰为主的地区,温度的微小变化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2021年北极报告卡》显示: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不断上升的气温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北极和南极,涟漪效应将波及全球。  相似文献   

7.
南极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北极海冰的快速减少,近40年来,南极海冰范围在2014年前是缓慢增加、后是突变减少。单一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因素无法解释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对海冰的耦合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研究。受南极海冰厚度遥感观测和数值模拟能力所限,现有数据仍无法准确量化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极海冰的厚度和体积变化;目前南极海冰变化的气候效应还未充分明确。当前国内外对南极海冰研究的不足迫切要求发展长期可靠的南极海冰厚度数据,以突破南极海冰体积变化研究的难题,同时应综合考虑多气候模态和海气系统耦合的作用,研究南极海冰变化的机制及其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国兴起一股南极风。自1984年首次组建国家南极考察队以来已经9次组队进军南极,先后建起长城站、中山站两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取得了很大成功。相对而言,我们对处于北半球的北极的了解要少得多。极地作为完整的概念影响着全球环境和人类。由于地理的原因,早在850年,诺曼人奥特尔从挪威的北角进入白令海。之后,西方各国的商人、探险家、航海家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竞相率领探险队,从东西  相似文献   

9.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南、北极地区,极地气温升高对于极地生物链的基础部分产生巨大影响.南极生物链中的关键初级生产力是微藻,南极冰藻是极好的生态指示种.南极冰藻在高于生长适宜温度下生长受到抑制,抵抗高温胁迫的机制和能力制约着南极冰藻的生存,南极冰藻生存威胁到极地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和极地生物链的完整性.持续低温环境进化过程对极端适冷微藻热适应机理的影响是理解极地气候变化对南极冰藻生态影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耦合了平板海洋模型的全球气候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格林函数实验,以探究两极地区对于施加在中低纬度海域的热强迫的气候响应。结果表明,北极地区的气候不仅受到距离较近的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的影响,远离北极的热带太平洋以及南太平洋也对其气候有显著的影响,南极地区的气候则主要是受到邻近的南大洋的影响。通过经验正交函数法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北极响应最显著的区域包括波弗特海(Beaufort Sea)、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以及北极中心区附近;南极地区的响应主要集中在别林斯高晋海(Bellinsgauzen Sea)区域。另外,利用温度归因法对辐射反馈过程和大气能量输运分解发现,北极地区表面温度的响应主要是受到了反照率反馈以及垂直递减率反馈的影响,而南极地区的响应则主要是反照率反馈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极大气的成份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氟氯碳(chlorofluoro-carbons)引起的南极“臭氧洞”(见图9)是最显著、最富戏剧性的全球变化之一。南极在全球大气成份与全球变化中起着很独特的作用,如臭氧洞在极地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北冰洋中脊海底热水活动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底热水活动是当前海洋地质研究的热点,北极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理想地区,发生在北极地区的海底热水活动不仅对大洋矿产资源研究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全球变化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在介绍北冰洋中脊的地质背景和北冰洋Gakkel海岭的海底热水活动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球物理、海洋矿产、海洋化学、海洋热结构、海洋生物研究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研究展望,认为北极地区热水活动的发现和研究必将提升对海底热水活动研究的认识,而且对北冰洋乃至全球的热结构、气候变化以及极端环境下的生命活动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沈婷婷 《海洋世界》2014,(12):16-21
<正>人物简介:解思梅中国第一位既到过南极又参加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女科学家,日本筑波大学理学博士,曾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承担南极和北极科学考察航线气象预报和冰区导航,研究极冰与全球气候变化,主持研制了船载气象极轨卫星的接收和应用系统并长期应用于南北极科考的气象和冰区导航,建立了南极海冰立体监测和预报应用系统。获国家级、部委级、司局级科技进步奖15次,其中9次是项目主持人。获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纪中心授予  相似文献   

14.
两极地区是指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尽管两极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拥有大量的冰雪,也离人类最为遥远。但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北极地区主要由海洋构成,称为北冰洋,约112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一些岛屿存在,而南极地区主要由大陆构成,称为南极洲,约14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有大量的土著居民居住,而南极地区除了科研人员之外则基本无常住人口;北极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已经为沿海各国大规模开发,而南极的矿物资源则仍隐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最值得骄傲的海鸟应该属于北极燕鸥。盛夏,她振动起神奇的双翅,来到北极抚育儿女;隆冬,她又南飞13000公里安家南极大陆,去躲避北极那可怕的严寒。年复一年,北极燕鸥往返两极,从不改变。有人估算,燕鸥一生30余年,旅程达到80万公里以上。人类似乎对此无法相信,这不大的鸟,会居然有如此持久的耐力?但,这是真的。北京仲夏夜,董利的家。桌上堆满首次北极考察、首次南极考察时的照片以及各种书籍和报刊。常听人说北极考察是如何如何神秘莫测,南极之行又是如何如何惊心动魄,可是从董利的神情中却看不到一丝的兴奋  相似文献   

16.
’95北极——北极不再沉寂公元1909年,探险家罗伯特·皮瑞第一次抵达北极点,从此翻开了人类探索北极地区的历史篇章。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却再没有其它探险队涉足此地。北极依然是科学探索史上的一页空白。直至近些年来,随着各国科学家们对南极大陆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证实两极地区在宇宙探测、环境保护、生命起源、气候变迁以及大陆漂移等问题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学术价值。北极地区才又一次成为了  相似文献   

17.
南极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特征——平均海拔最高、风速最大、降水量极少且极端低温,形成了严酷纯洁而又极为敏感、脆弱和极易受到破坏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南极环境整体上表现为不均一性和不平衡特性,在南极大陆边缘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冰川和许多露岩区,成为本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带.自南极发现以来,南极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淡水等自然资源以及其内在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先后吸引着各国前往南极开展海洋捕捞与加工、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诸如废气、废水,人类足迹与交通工具压迹,造访者和车辆对野生动植物的扰动与破坏,以及物种引入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尤其是南极条约协商国逐步认识到保护南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国加强了南极考察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许可证制度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全球水资源总量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只有2.8%为淡水,且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之中,极难开发利用。人类真正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4%。我国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为247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是  相似文献   

19.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9,(7):10-10
2008年,我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了首个“全国海洋宣传日”的部分活动,这一系列旨在显著提高全民海洋意识的活动,是国家海洋局作为我国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为了让海洋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为了让民众重视我国大片的海洋国土;为了使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和权益真正深入人心而做出的几乎不惜代价的努力(以南极、北极之旅作为奖励的用心可谓良苦)。  相似文献   

20.
正英国南极考察处日前发布的研究显示,他们的南极科考站6月份监测到南极地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百万分之400(400PPM),意味着人类活动带来的碳排放上升已逐步影响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据南极考察处介绍,北半球人口相对密集,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不断推高碳排放量。相对来说,南半球人类活动较少,而南极洲更是人烟稀少,科学家此前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