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情报网足在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地学部和院图书馆领导大力支持下,于1983年9月20日在成都建立起来的,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河南地理研究所、河北地理研究所、湖南经济地理研究所和云南地理研究所等12个单位组成。他们分布在11个省市,工作遍及全国各地。由于情报网的组织工作尚不够完善,大专院校的地理机构还没有参加地理科学情报网,他们是一支雄厚的科技力量,他们参加情报网将对我们的工作会有更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发挥研究所的学术特长,加强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山地环境研究工作,同时扩大与国外相关研究单位的联系交往,最近,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所正式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中国科学院山地所”。 原成都地理所自1966年成立以来,一直围绕山地环境进行研究。在1979年就确定了“以泥石流、滑波为为主的山地灾害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壤》(第二版)在其第一版的基础上,经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于1985年写成,198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该书的编写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究所主持,并由其组织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西北水土保持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地理研究所、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南京林业大学近百名土壤学家参加,反映了集体合作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穆恩之     
穆恩之,著名地质古生物家.江苏丰县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后即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佐、技士.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发起的2000年来气候与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13日在兰州召开。出席会议的17位专家分另IJ来自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地理研究所和新疆气象局等10个单位。会议首先由发起和组织者施雅风院士讲述了2000年来气候变化在古全球变化(PAGES)中的重要性,并转达我国全球变化研究主持者叶…  相似文献   

6.
晓生 《地质学刊》2009,33(4):381-381
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12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鄞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7.
《地质学报》2006,80(1):52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154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5115同济大学232南京大学101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4715西北大学233北京大学9710中国海洋大学451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1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8411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所4218石油大学205中国地质大学74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4119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206中国科技大学621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307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所5914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自然资源所25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5年度中国主要地质单位被《SCI》收入的论文数总排名表…  相似文献   

8.
由安徽省水文总站淠史杭蒸发实验站研制的APE-500型土壤蒸发器于1991年5月7~8日在合肥通过了厅级技术鉴定。与会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水利部水文司,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淠史杭管理总局,安徽省水利学会,辽宁省水文总站  相似文献   

9.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林业土壤研究所已正式改名为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经过半年调整和改革,全所已经出现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地层学杂志》2011,(4):466-467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以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北平分院新生代研究室为基础组建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同时组建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周恩来总理签发任命书,任命李四光为所长,赵金科、卢衍豪为副所长。1951年5月7日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于1959年4月、1971年3月决定改名...  相似文献   

11.
在辞旧岁迎羊年开泰之际 ,由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汝康和古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星学为主编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和研究员穆西南为副主编撰写的《南京直立人》( H omo erectus from N anjing)专著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学术著作的面世 ,为我国古人类学及相关学科添写浓重的一笔。此书是在南京汤山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综合研究专家组的组织下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9位多学科专家协力合作 ,经过 10年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评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已故研究员文焕然的两部遗稿——《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和《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分别获科学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学术专著基金,并将由两社分别出版。两部专著互为姊妹篇,后者已有北...  相似文献   

13.
正首席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马柱国研究员参加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6年7月,该项目正式立项(实施期限2016年7月-2021年6月)。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针对年代  相似文献   

14.
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沉积学家、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技术顾问、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泊学会常务理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主编、《沉积学报》副主编、《古地理学报》编委、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业治铮教授于 2 0 0 3年 1月 3日在南京逝世 ,享年 85岁。业治铮先生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损失。业治铮先生永垂不朽 !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本刊编委业治铮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15.
《地层学杂志》2007,31(4):I0006-I0006
《生物进化》杂志创刊于2007年3月,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科普刊物。本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辑部设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内。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学》1959,2(1):33-33
比例尺为四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及其邻境大地构造图和作为它的说明书的“中国大地构造纲要”,本年第一季即将出版。它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室全室同志的集体工作的成果。本图及说明书是根据中国地质构造发育的特点并吸取国内外已有的编图经验特别是苏联先进经验编制而成的。在编制大地构造图时,我们是以地史学原则为根据,结合沉积岩相古地理的分析,也就是采用了构造层的方法,同时结合了地质力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1月13~15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办的《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规模大、档次高,老中青三代科学家汇聚一堂,围绕"重大气候转折期的生物与环境演变暨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古地磁学、地  相似文献   

18.
“第一届计算机图形学与空间信息系统应用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 6~ 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自动化学会计算机图形学与辅助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香港城市大学主办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农业应用部、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承办。出席本次会议的注册代表近 2 0 0人 ,分别来自中国大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德国、以色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  相似文献   

19.
1931年生于江苏南京市,1949年至1952年就读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为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 齐康教授50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20.
申佑林 《地球化学》1995,24(C00):200-20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是以近代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为主要学科方向的基础科学研究所。在科学院进行的结构性调整中,以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为基础,从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整建制调人部分研究室、学科和主要学科带头人合并充实而成。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于1994年9月19日起正式改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该所具有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一批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两名院士、56名研究员、8名博士生导师、50余名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