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以高效率、高精确性等优越性,一经测绘实践,立刻显示出强大的功能和作用,使传统测绘方式黯然失色。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应用的优势、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发展及展望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敬 《西部资源》2013,(3):132-133
测绘单位要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就要编制"质量手册"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质量手册"时,按照"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的要求,"7.3设计与开发"这一节不应删减。究竟怎样进行测绘产品实现的设计与开发,本文论述了"设计和开发"的七个过程及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3.
刘宁 《中国地名》2011,(3):43-43
随着Intemet等公共网络的迅速发展,通过公共网络能够实现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相应的随着测绘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新的测绘技术也将更多的依靠互联网来实现,以达到简化测绘工作的流程,并且能够为测绘数据的使用者提供更多样更便捷的服务。但是测绘数据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对于非授权的人来说测绘数据是严格保密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测绘新技术在测绘行业的应用,测绘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测绘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现状,指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测绘行业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姚路 《西部资源》2022,(1):82-84
本文首先针对低空无人机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低空无人机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低空无人机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一列举,希望能够帮助到相关人士。  相似文献   

6.
刘珺 《西部资源》2008,(4):37-38
房地产测绘是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房地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测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高,要求从事房地产测量及信息管理的各级人员学习新测绘知识、掌握新测绘工具,了解有关房地产测量现代化及应用现代化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7.
陈明 《西部资源》2022,(1):92-94
文章以地质测绘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技术,例如,无人机(UAV)、GNSS系统、遥感RS等;其次阐明了新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涉及管线探测、物化测探采集、地籍测量和地热地质勘探等。  相似文献   

8.
何玲 《中国地名》2010,(7):71-71,73
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种新技术(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9.
厉争艳 《西部资源》2023,(3):166-168
随着当前社会以及行业的发展,测绘工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对于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测绘效率也有了更高要求,在此情况下,各种新型测绘技术应运而生。以建筑工程竣工测绘为例,针对测绘过程中应用的CORS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各种技术应用过程中影响测量结果精度的因素,最后针对不同测绘技术提出保障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0.背景“十二五”期间,我国测绘事业发展的战略调整为“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这表明我国测绘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也将扩大到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各个领域,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数字地理空间支撑条件。基于3S技术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方面的研究业已成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市域开发空间区划方法与应用——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豫玮  顾朝林 《地理研究》2010,29(11):2035-2044
主体功能区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论文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念和原则为指导,将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延伸到市域空间尺度,提出城市区域开发空间分区方法及应用模式,将市域发展区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大类。在相关理论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开发空间区划的理论模型与方法路径进行探讨。通过空间开发约束、空间开发引导和空间开发强度三方面要素的对空间功能区域综合分析,采用两次两维矩阵的判别方法,并将空间开发引导和空间开发约束先构建二维判别矩阵,得出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分类,将空间开发的适宜性结果与现状空间开发强度进行组合判别,从而确定空间开发的功能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确定空间未来的利用。同时选取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对理论模型与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验证,对南京市域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南京开发空间分区方案,并依此引导城市空间战略的调整,力求对南京空间秩序的开发、空间方向的拓展、产业布局的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旅游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应用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问卷调查法是旅游研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应用问卷调查法往往存在规范性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国内四大核心期刊的468篇涉及问卷调查法的旅游研究论文为研究样本,通过对问卷调查研究中的问卷设计、样本代表性、统计分析等方面的梳理分析,发现问卷调查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①问卷设计规范意识不强,缺乏对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和问卷的试测与修正的必要描述;②样本的代表性不明,缺乏对抽样方法、问卷回收率、样本规模确定的必要说明;③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与调查目的不匹配,缺乏对数据信度与效度的检验。本文据此及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提出了旅游研究中问卷调查法的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可重构机床对通信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带电力线通信(PLC,PowerLine Communication)技术的新型通信系统.通过对机床电力线的信道特性和噪声频谱的分析与测量,选定了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和带宽等参数.为了对抗电力线信道的多径效应,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作为调制解调方式.开发了PLC调制解调器,定义了物理层帧结构.最后以机床主轴伺服系统为例对该通信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有效数据传输率10Mbit/s,误比特率(BER,Bit Error Rate)小于10^-8的高效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4.
陈诚 《地理研究》2016,35(12):2273-2282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耕地面临日益严重的质量和数量安全问题,改进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并探索其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中的应用研究,对于耕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多规合一”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融合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重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集成方法,结合耕地质量与规划城镇用地的耦合分析,探索可占用耕地与城市开发边界识别路径,并以南通为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沿江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沿海地区土壤肥力较差,西部和北部地区土壤肥沃,耕地质量较好。沿江地区规划城镇用地和耕地质量空间匹配较好,可占耕地和开发边界范围较大,北部地区相反。耕地质量评价—耕地与规划城镇用地耦合—可占用耕地选择与边界框定的方法,可以为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提供指引,但城市用地需求和耕地可占用规模确定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草地理论载畜量调查数据空间化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顺宝  秦耀辰 《地理研究》2014,33(1):179-190
以20世纪80年代全国草地资源调查的理论载畜量数据和同时期的全国1:25 万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按省区构建理论载畜量与不同草地类型面积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属性数据空间化思路,利用模型计算与残差修正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将80年代的全国草地理论载畜量调查数据从市县单元转换到公里网格尺度上,同时计算2005年全国公里网格尺度的草地理论载畜量。在此基础上,从公里网格和省级行政区划两个尺度上分析全国草地理论载畜量在近30年间(20世纪80年代-2005年)的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正在退化、萎缩,草地总生产力下降。为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良性发展和草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均衡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是发展地理学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历程,总结了各时期区域均衡发展的特征,研究指出,中国区域间发展呈现出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演替的状态,每次演进使得社会的发展质量迈进新的台阶,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均衡发展的状态.其次,本文探讨了当前...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区域发展规划的全新审视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方创琳 《地理研究》1999,18(1):7-16
从100年来国外区域发展规划总体演变历程入手,提出了国家“高度指令+强制干预”体制下、“统一领导+总体协调”体制下和“不统不控+政策当先”体制下区域发展规划的三大生成模式,认为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主宰着规划的命运,作为特定时期政府一项重要职能的规划的局限性在所难免。中国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必须重视计划与市场的适度结合,公众参与与政治参与的有机协调,建立健全规划中的立法管理体系,并注重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Larg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are fundamental challenges for China.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geography. This study reviews the course of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summarizes its characteristics in each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undergone successive periods of balanced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Each period has enhance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d to a mor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nvok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o argue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in resource endowments among regions, and solves the imbalance among the economy, humans, and nature to promote the spatial 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green development for better coordination between economy and ecology. The balanced promotion of the well-being of people in each region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We then use concepts from development geography to examine China’s path of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society, the economy, and ecology.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vided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9.
In the last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necessary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expansion of urban centre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leads to modification and changes in are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The lack of adequat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hibits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performance.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stability (from 1970 to 1990), important roads that increased the connectedness of the Kolubara District (Western Serbia)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were built, but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oad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attitude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regard to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closed questions. This topic is one that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examined.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nd showed that local people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and toward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oads.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ttitudes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municipalities. The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offer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guidelines which can influence traffic development in these and similar areas.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发展规划风险生成与经营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创琳  杨洁 《地理研究》2002,21(2):219-227
风险型区域发展规划 (简称风险规划 )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根治规划编制与实施病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规划编制与实施质量以及实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而推行的新兴规划生成与经营形式。本文从风险规划的概念界定与兴起缘由入手 ,尝试探讨了风险规划的竞标、契约、盲审、决策、保险、营销、保值和增值等生成与经营模式 ,为确保风险规划顺利运行 ,建议建立风险规划立法保障制度、风险规划投资基金制度、风险规划公众征询与听证制度和风险规划执业制度。最后以珠江源头第一县沾益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例 ,分析了沾益县风险规划生成与经营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