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主要铂族金属供需预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铂族金属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催化剂、首饰、化工催化剂、电气电子等多个领域。分析了中国铂族金属的供需现状,并运用部门消费法对中国2030年之前的铂、钯和铑3种主要金属的需求总量进行长尺度的预测,同时定量分析了未来中国铂族矿山的供应能力,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对首饰及汽车的需求仍会增长,再加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严格,2030年之前中国主要铂族金属的需求仍会增长,但受铂族资源禀赋限制,供应依旧乏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是发展工业的原料和基础。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资源分析和制定有效的资源政策,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更投入了相当可观的人力、物力。由于矿产是一次性的资源,不可能再生,它的开采政策的失误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工业生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对矿产资源分析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就我国的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伊朗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平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08,27(2):265-266
伊朗是中东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世界位居第四位,金属矿产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铬、铁、铜、铅锌等矿产都具有一定规模,并受区域构造控制(图1)。据目前资料统计,伊朗铬铁矿储量为240万吨(据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4),分布在南部扎格罗  相似文献   

5.
云南主要金属矿产开发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金沙江砂金开发最早,始于战国时代;铜的开发居第二位,如东川、澄江始于西汉。至东汉大举开发矿产,如永平岩金,个旧、陆良的银(铅);晋宁、保山的铁矿等。锌为人们认识与开发较晚的矿种,始于明代(华宁水角山)。史料中的10处金产地,6处银(铅)与6处铅锌产地,3处铜产地均具有较好的地质背景,应实地调查。曾进行过评价的马关戛达厂铜矿,史料记载为银矿,确有银的伴生(100×100-6~200×10-6),应重新评价。日本人编著的云南省志(矿产卷,1942)其中“大姚自家湾产锡”一节,系误传,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6.
论主要金属成矿的演化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永和 《矿床地质》1982,1(1):35-42
一、前言在地质工作不断发展,地表矿和浅部矿愈来愈少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指导普查找矿工作,成矿规律的研究引起了广大矿床学者的重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阐明世界的或区域的成矿规律,是当前矿床学发展的主要动向之一。例如,从原子本性和核本能的角度、从成矿系列的角度、从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的角度等,以及从板块构造的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已经完成了大量矿产勘查工作,同时也发现大量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矿产资源。但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中国矿产勘查程度东、西部差异较大。东部矿产勘查程度较高但找矿难度大,西部勘查程度较低,需要大的地勘投入,提高工作程度,发现更多的矿产资源。因此,占中国一多半国土面积、矿产勘查程度较低或极低的西部地区成为目前及今后矿产勘查的主攻区域。本文主要利用20世纪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成果,通过对占据全国金属矿产勘查工作70%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勘查程度的研究,分析全国矿产勘查工作的特征和程度差异,探讨整体提高低勘查程度区的矿产勘查工作部署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黑色、有色、贵金属等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剖析建国50年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在勘查矿种、勘查技术方法、投入实物工作量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分析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的内在联系.参照已有矿产勘查程度,探讨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在金属矿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新技术系统。利用GIS可以对金属矿区现有大量的地学数据资料进行二次开发,进而成矿预测。本文利用GIS(MapVGIS)分析鄂东南地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地质与勘探》2006,42(2):18-18
据中国有色金属报报道,由中国和澳大利亚共同开发的贵州烂泥沟金矿将于2006年9月建成投产,达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金矿。  相似文献   

11.
12.
新疆北部古生代可划分为3大古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3个板块之间存在的大洋分别是准噶尔-北天山大洋和南天山大洋。正是这些板块和已经消失了的大洋壳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控制着大地构造格局和矿产分布。古生代新疆北部构造活动极为活跃。此期间,西伯利亚板块不断向南增生,塔里木板块向北运动。塔城地块属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阿尔泰地块从奥陶纪初就随着萨彦—蒙古洋的闭合成为西伯利亚板块的一部分,准噶尔地块在石炭纪初增生于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当时北天山存在较大…  相似文献   

13.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峻  蔡剑辉 《矿床地质》1998,17(Z4):737-740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由于含有贵金属而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并,受到国际地质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已经发现的矿点和矿床有一百多处,然而规模比较大的不足20处。相对于锰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在海底产出的部位较浅,矿石中含有Cu、Zn、Ag和Au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据粗略估计,已发现的大型矿床共含有一百万到五百万吨的块状硫化物。世界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海隆、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带、西南太平洋以及大西洋中部的大洋中脊。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属于海底热液烟囱物,它是热液活动的产物,其成因机制涉及构造和岩浆活动与热液活动的关系,海水及水深以及沉积物与热液成矿的关系,岩水反应,热液地球化学,生物活动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典型模型-“反向传播”模型,对鄂乐南地区44个铁帽进行了计算机识别,识别成功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多金属成矿预测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滑坡预测预报的基础及我国主要滑坡岩组特征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滑坡已看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它具有降低环境质量和破坏地表生态平衡的势头。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而使滑坡灾害发生频繁,一些国家的许多学者已在从事滑坡规律及其空、时预测预报的研究,目的在于理想地去阻止或减缓其灾害作用,本文试图就上面问题作一努力。文中强调:工程地质类比法是滑坡预测预报的基础。其原理在于类似的工程地质环境会引起类同的滑坡。为了表示滑坡预测分区的数字制图,藉助于数据统计、概率及信息理论,类比法可从定性过渡到定量分析。据此基础而编制了滑坡过程工程地质预测简表。设1975年研究的滑坡岩性资料代表从全国范围内抽取的样本,则应用地质变量选取方法可得到我国主要滑坡岩组类型,其结果列于表4。  相似文献   

16.
黄富慧 《岩土力学》2006,27(4):590-590
新华社1月15日专电(记者黄富慧):交通部部长李盛霖15日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说,2006将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加强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建设全国公路运输大通道。全年将新建高速公路约5000公里,建成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约700公里。全国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主要包括: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组织实施好一批续建项目:加快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继续支持主要港口集装箱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建设。交通部还将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建力度,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加强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建成精品旅游线路约700公里,提高经典景区出口路等级标准;加强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国边防公路建设。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累计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9505亿元,是上一个5年完成投资的2倍。2005年中国新增公路历程4.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00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达192万公里。  相似文献   

17.
全国褐煤主要分布区煤层气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尚未开展褐煤分布区的煤层气资源及开发潜力评价,为了完善我国煤层气资源量预测成果,运用体积法计算了我国褐煤主要分布区的煤层气原地资源量,计算结果为13 954.65×108m3;运用损失分析方法计算了其技术可采资源量,结合“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可完整地预测出我国陆上煤田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原地资源量(GIP)为32.86×1012m3。  相似文献   

18.
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研究和建立构造控矿模型、矿化分带模型及工业矿体空间定位模型是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实例对以上各种模型的主要内容及一般规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总结,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指出了各种模型在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稀散金属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高、精、尖科技和未来能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稀散金属的储量相对稀少且地域分布高度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存在较高供应风险;另一方面,其"稀"、"伴"、"细"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认识的薄弱,元素超常富集机理的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近20年以来关于稀散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类型和成矿专属性、资源储量评估、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突破了"稀散金属不能形成独立矿床"的认识,初步建立了稀散金属成矿理论体系。稀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往往需要十分苛刻的条件和特殊的地球化学过程:铼的超常富集受制于地幔熔融过程和洋壳沉积物的再循环,以及岩浆氧逸度、去气过程;铟与锡的关系紧密,岩浆中镁铁质矿物结晶过程及挥发组分控制成矿热液中铟的金属量;碱性岩的幔源性、高氧逸度、高挥发性促进碲的迁移和富集,铁锰结壳中δ-Mn O2或Fe OOH可以吸附大量的碲;镉的超常富集行为主要与锌相关,不同类型铅锌矿床中镉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别;锗在铅锌矿床中主要以类质同象替代锌进入闪锌矿中,煤层中倾向于和有机质结合形成锗的络合物及有机化合物。基于已有认识,今后应当重点加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稀散金属富集控制的研究,壳幔相互作用、热液过程、表生风化沉积以及多期多阶段地质事件耦合机制的研究,以及非常规类型稀散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研究。本专辑报道了近年来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13篇文章,主要涉及岩浆热液型矿床、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表生风化-沉积过程中稀散金属的富集成矿,以及稀散金属矿床的探测技术与预测方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