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翠金 《气象》1999,25(10):62-63
7月份,长江以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发展。全国月平均气温呈北方偏高、南方偏低的态势;上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显著偏低,下旬华北等地出现高温酷热天气。光照条件北方较好,南方较差。部分省市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1 江南等地降水偏多,局地发生洪涝本月,长江流域多局地性暴雨,其中7月初长江中下游及8日、15~17日长江上中游地区的暴雨范围较大。另外,华南部分地区也出现大雨、暴雨。江南至南岭以北大部地区及云、贵、川、渝等地的部分地区月降水量有200~3…  相似文献   

2.
周庆亮 《气象》1997,23(10):58-61
北方异常高温南方暴雨频繁—1997年7月—周庆亮(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7月份,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雨偏少,其中华北平原北部、东北平原大部偏少5成以上;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降雨较常年偏多,其中江南东部、华南北部等地偏多1倍以上。就本月气...  相似文献   

3.
1995年7月25—31日东北地区致洪暴雨Tbb场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金锡  冯志娴 《气象》1996,22(8):29-32
该文分析了1995年7月25-31日我国东北地区中南部致洪暴雨时段Tbb场特征,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致洪暴雨Tbb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了热带,副热带系统位置偏北且西伸外,北方致洪暴雨云带的走向,同热带,副热带云系的联系以及各系统之间的配置都和梅雨期致洪暴雨云带非常相似,这是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贾秀娥 《气象》1991,17(10):58-61
月内,江淮及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连降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江南大部地区干旱少雨。月内有4个台风生成,其中3个登陆华南沿海。 天气概况 本月长江中下游及沿淮地区、贵州大部、湖南北部降水量一般有300—500mm,  相似文献   

5.
唐惠芳  王永祥 《气象》1982,8(10):45-47
月内,主要雨带在黄河中下游到长江中下游之间。四川东部及淮河流域连降暴雨,淮河上游出现较大洪水;四川、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出现较大洪涝灾害。国内其他地区降雨少且弱。本月进入150°E以西的台风共有4个,其中2个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  相似文献   

6.
范永祥 《气象》1984,10(1):45-47
本月冷空气弱而路径偏东,副高强而持久,导致冷暖空气频频交绥于黄河下游至长江中下游一带,连降大雨和暴雨。在仲秋时节出现了少见的洪涝灾害和低温连阴雨天气;南海台风活跃,月中8314号台风登陆广东,下旬8316号台风影响海南岛及附近海面。  相似文献   

7.
暴雨频繁全国大部雨量偏多——1998年7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克明 《气象》1998,24(10):58-61
1998年7月,我国多降雨过程,局地暴雨和大暴雨频繁,致使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长江流域降雨强度大、范围广、洪涝灾害严重;仅鲁西南、豫中、湖南等地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全国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1天气概况本月,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西南东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8.
钟玉 《气象》1977,3(8):30-31
今年5月,全国大部地区雨水偏多,气温偏低。北方多雷雨、大风和冰雹,局部地区出现大雪和冰冻。南方雨带反常进退,上旬雨带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中下旬雨带在江南到华南之间摆动,月末苏皖南部、粤东沿海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月中,一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焦佩金 《气象》1986,12(9):44-47
本月,上旬我国西部地区低温多雨,东部地区高温干旱;自中旬起,雨区向东推移,江淮及长江中下游等地连降暴雨;下旬北方也普降喜雨,旱情得以缓解。 月内共有两个台风生成。 天气概况 本月的降水量,江南和华南一般有200—300mm,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关中、内蒙西部和西北地区西部一般不足50mm,其余大部地区月降水量50—200mm。与常年同期比较,东北地区东南部、嫩江平原、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中下游等地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3倍。内蒙西部、甘肃北部、新疆南部、山西中部、河南东部、浙江西部和四川盆地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同期(图1)。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我省主汛期中期环流形势及其演变特征刘铮引言自7月中旬付高迅速北上,于14—15日在我省东南部产生大范围暴雨起;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省又连降暴雨和大暴雨,造成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本文的目的,是从中期预报的角度,对主汛期,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上...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涝华北持续高温天气—1999年6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巧英 《气象》1999,25(9):62-63
6月份,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强降雨过程频繁,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华北、西北大部地区,中旬雨水偏多,旱情进一步缓解;下旬持续少雨,旱情发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下旬,华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9903号台风登陆广东。部分地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1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  本月,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地区多次出现较大范围的大到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苏皖南部、浙赣北部月暴雨、大暴雨日数有6~8天,安徽沿江江南地区多达9天。26~29日,安徽沿江江南28~39站先后出现暴雨,其中有11…  相似文献   

12.
喻长建 《气象》1992,18(2):47-49
一、引言 湘阴位于洞庭湖南部,是湘、资、沅水的必经之地,每年汛期,湘、资、沅、理4水流入洞庭湖,使得湖区水位上涨。如果湖南连降暴雨,洞庭湖区将出现高洪水位,尤其是在7月份,长江进入主汛期,若长江流域和湖南连降暴雨,洞庭湖区将会出现洪  相似文献   

13.
南方高温酷热台风活动频繁——2001年7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震坤 《气象》2001,27(10):58-61
7月份,全国大部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月内有6个热带气旋活动,5个在华南沿海登陆.全国大部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中、下旬,北方旱区出现较明显降雨,大部旱情得到缓解;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重庆等地降水偏少,部分地区伏旱严重,华南大部及西南南部降水明显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袁慧敏  王秀荣  范广洲  李泽椿 《气象》2012,38(10):1189-1195
选取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87个站点,利用1957—2007年中国高密度台站地面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暴雨过程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模型。首先选取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4个指标,并对每个指标进行了正态化转化或Г分布拟合,然后利用相应的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反函数确定数年一遇的概率等级作为等级标准,将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的暴雨过程划分为5个等级,最终运用权重分析法建立了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模型。应用此模型对1999年6—8月的5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估效果较好,可以在实际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的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钢  张铭 《气象科学》2004,24(3):294-302
本文对1998年6月12~13日的一次长江中下游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并使用一个η坐标细网格暴雨数值模式对其作了数值试验。结果发现,与该暴雨过程相联系的β中尺度系统主要表现在低层的切变线及地面的β中尺度气旋,气旋的东移和发展引起长江中下游大范围强降水,在启动该场暴雨过程中,位势不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深厚的β中尺度“涡柱”是该暴雨雨团的明显特征;地形对暴雨的强度和范围均有重要影响,该切变线强度对暴雨过程的降水量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陆均天 《气象》1992,18(5):62-63
2月,北方大部地区雨雪稀少,旱情发展,河南、陕西、甘肃旱情严重。上中旬南方大部阴雨寡照、冬作物生长一度受到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持续暖冬天气,冬小麦提前返青生长。 一、北方大部雨雪稀少,冬麦区旱情发展 2月,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月降水量有15—20mm,东北大部及西北部分地区有2—5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均天 《气象》2003,29(4):32-36
2002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降水量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早春和伏秋少雨,受旱范围广,华南沿海地区别冬春夏初少雨连旱;汛期内无大范围或持续的强降水过程发生,但长江中下游一带春汛明显,北方雨季偏早,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洪涝及局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较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但起伏变化较大。沙尘天气时段集中,影响范围广,强度偏强。登陆我国的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个数接近常年;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偏多。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菏泽地区93.8.4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菏泽地区93.8.4特大暴雨过程分析魏秀兰(菏泽地区气象局.274000)1前言1993年进入7月份以来,菏泽地区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农田绝产,成千上万的群众被大水围困,人员、牲畜遭到严重损伤,洪涝十分严重。8月4日至5日特大暴雨再次袭击菏泽,三个县...  相似文献   

20.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半年东部降水的主要角色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内的大范围暴雨和副高的活动就更为密切。众所周知,大气运动受到下垫面的影响,特别是下垫面的加热效应对大尺度天气运动的影响更为重要。海洋作为大气的“贮热机”来讲,它的加热场状况必然对副高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又影响梅雨期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这里仅对1969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一场区域性暴雨(7月11~12日,其暴雨区主要是沿着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区和江北部分地区)成因进行分析。这场暴雨过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西伸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