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地形图对比法、精密水准观测法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解译法),研究不同时段盘锦湿地的地面沉降历史和现状。结果表明,盘锦湿地泵站作废和灌渠无法正常引水等是地面沉降所致。1956~1984年,盘锦湿地地面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3.21 mm/a,沉降程度低,处于稳定阶段;1982~1994年,盘锦湿地地面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10.41 mm/a,沉降程度较低;1994年以后,盘锦湿地地面最大平均沉降速率远超过80mm/a,局部地区最大平均沉降速率达到240 mm/a,地面沉降程度很高,破坏了湿地环境。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地貌形变与防汛墙地理工程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地貌学角度分析了上海城市地貌形变的阶段性、致灾性,探讨了防汛墙与地貌形变的相互关系、工程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阶段性地貌形变对市区河流沉积控制的概念模式。同时认为,上海高强度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自然地貌面相对于周边地区的阶段性沉降变形(即地貌形变),并由此造成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应变化;地貌形变发生后很难修复并具有明显的致灾性,使地势本来低平的上海受到来自洪水的更大威胁;作为地貌形变后的防汛墙治理工程其设计标高在近期是有效的,但从长期看存在局限性。上海城市地貌环境问题只有从宏观和长远的城市规划层面上去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及小波变换提取京津高铁北京段沿线的不均匀沉降信息,得到以下结论:1)北京平原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昌平、顺义、朝阳及通州,最大地面沉降速度-30.64mm/a,其中朝阳区和通州区的不均匀沉降最为严重;2)京津高铁北京段存在3个主要的不均匀沉降段,其长度分别为18.84km、11.06km、3.6km,不均匀沉降段占该线路总长度的62.97%。研究表明,PS-InSAR方法可以获取区域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趋势,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去除数据噪声,从而利于铁路沿线不均匀沉降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沙尘暴沉降物的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的沙尘沉降物以粉砂(4~63 μm)为主,占71.18%,砂粒组分(>63 μm)占 21.7%,粘土(<4 μm)组分含量最少,仅占7.13%。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沙尘沉降物的粒度是迄今为止有见报道中最粗的。沉降物粒度为多峰态分布,29.16~34.67μm粒级的粗粉砂组成第一主峰,含量约占7.4%,420.45~500 μm粒级的中砂组分组成第二主峰,含量约占1.29%,而0.69~0.82 μm粒级的细粘土组分形成第三主峰,含量约占0.52%。沉降物的平均粒径Mz为28.4 μm,分选系数为1.81,偏态为0.044,峰态为1.494,粉粘比为7.3。粒度特征显示,哈尔滨沙尘沉降物是不同来源沙尘远距离和近距离搬运的混合体,粗颗粒为低空气流搬运的近源物质。哈尔滨沙尘源区的生物状况和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该地区沙尘暴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哈尔滨周边沙尘源区的治理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面沉降对城市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地面沉降监测成为城市安全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对蚌埠市固镇县域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分析各区域沉降大小及沉降原因。由于监测区域内一等水准点被破坏而无法利用,本次监测选取三等水准点并通过联测的方式对沉降监测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所有水准点地面稳定性良好,县域整体地面沉降变形较小。也说明针对地面沉降问题,该县近年来采取的地下水采集控制等系列保护措施有效,可以防止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6.
焦建 《地理教学》2013,(12):4-6
正地裂缝和地面沉降是一种地质灾害,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显现,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产生一方面是受到如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抽吸地下水也是导致地面沉降、加大地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对于砖石材料的建筑危害较大,需加以警惕。砖石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火性,材料便宜,取材便利,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获取北京市地铁一号线传媒大学-八里桥站的沉降速率及演化特征,并采用云模型实现了地面沉降定量信息与定性概念的自然转换,以此评价地面沉降的不均匀性和稳定性,得到以下结论:1)地面沉降在地铁线南北两侧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且沿地铁线的地面沉降也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整个实验区的沉降速率在0.67~60.91mm/a之间;2)对2010-2012年研究区PS点沉降量的数字特征(Ex,En,He)进行分析表明,三年沉降量、平均沉降水平均较低;沉降量值离散程度较小但在空间分布上仍呈现一定不均匀性;该研究区沉降虽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稳定性在减弱,沉降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黄浦江极端风暴洪水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杰  尹占娥  于大鹏  许世远 《地理研究》2013,32(12):2215-2221
黄浦江流域是典型的风暴洪水脆弱区。随着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未来该区域可能遭受更为严重的灾害影响。从海平面绝对上升、构造沉降和压实沉降三个方面预测了2030 年和2050 年该区域海平面相对上升值为170 mm和390 mm。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大天文潮位值和最大风暴增水值,估算了2030 年和2050 年极端风暴洪水位将分别达到7.17 m和7.39 m。基于高精度洪水数值模型开展了2030 和2050 年两种极端风暴洪水情景模拟,结果显示黄浦江两岸地区均可能被淹没,上游地区较中下游地区受淹将更为严重。进而提出未来研究中需重点关注不确定性分析、防汛墙溃堤淹没情景分析和风暴频率—强度变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为了预防和治理地面沉降,在对地面沉降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ArcGIS为研究平台,不仅对地面沉降进行了平面显示,而且对其进行了三维可视化模拟,为沉降监测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分析方法.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结合三维模拟结果,研究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找出了沉降点的区域沉降量及特征点沉降量的变化,进而分析沉降变化的原因,给出防治地面沉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表移动盆地的动态发展规律分析矿区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改进基于版本—增量的时空数据模型,建立了沉降要素表、几何表和属性表,实现矿区地面沉降时空信息的集成表达,并分析该方式的主要优势。其中,特征属性在内容上包括矿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信息,以辅助沉降时空分析、表达时空语义;鉴于不同属性变化的时间粒度及与几何变化的同步性存在差异,将属性字段分别放置在属性表和几何表中,以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减小数据冗余。最后,通过试验集成管理山东省济北煤矿西北部地面沉降的时空数据,分析研究区地面沉降的动态发展规律,发现了该区沉降与采矿活动的相关性,验证了本文沉降时空数据组织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皮里青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小时降水、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DEM)、实测淹没深度等数据,基于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2010年5月2日、2012年6月3日、2016年5月9日、2016年6月17日洪水过程进行再现模拟,通过精度验证并建立了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4个淹没等级对应的致灾临界雨量。相关分析得出喀拉亚尕奇乡累计8 h降雨量与模拟洪水淹没深度的相关性最好,达到了0.96,潘津乡降雨累计5 h的相关性最好,为0.99;通过实测数据对模拟淹没深度进行精度检验得出,喀拉亚尕奇乡和潘津乡两个考察点相对误差分别为0.47 m和0.1 m,误差率分别为31.33%和7.69%,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洪水过程模拟的效果较好,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洪水淹没情况,能为无水文资料的山区流域的山洪过程进行较为精准的模拟;按照山洪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和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得出,预警点累计5 h降水得到对应4个等级的致灾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四级17.84 mm、三级32.39 mm、二级54.21 mm、一级76.04 mm。  相似文献   

12.
长江南京段历史洪水位追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何华春  王颖  李书恒 《地理学报》2004,59(6):938-947
沿长江南岸幕府山、燕子矶岸段的石灰岩崖壁上,保留着数道受江水浸淹形成的色深且具有溶蚀孔隙的水平印痕,沿江一线分布。在采石矶岸段的岩壁上也存在着高程大致相当的水位痕迹,反映出是保存在长江南岸岩壁上的区域性洪水位遗迹。经查阅现代水文记录与历史文献,分析对比区域地貌与沉积地层,初步论定:高出长江江面5~6 m,高程分别为8.5 m和9.5 m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水位遗迹是与现代长江洪水位相当的古洪水位遗迹,目前虽然已脱离长江江面,但现代长江洪水仍可达到此高度,其重现期为10~50年;高程为10.5 m的第三道水位遗迹较南京有文字记载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位仍高出0.3 m,相当于南京地区100~200年一遇的大洪水水位,由此印证长江南京段防洪堤高度合适;而最高的一道古水位遗迹高程为12.8 m,可能相当于全新世高海面时的洪水位。  相似文献   

13.
广州与曼谷都是沿海城市,历来受水灾侵扰,2011曼谷水灾损失严重,给亚洲城市敲响防洪警钟。文中通过对曼谷地理条件、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地面下沉等因素的分析,对比2011曼谷洪灾与广州重大水灾的成灾机制,认为广州不会重蹈曼谷数月浸淹式水灾的覆辙;但今后的防洪规划需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充分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建议广州排水管网规划考虑城市化对微观地貌的改变,提高城市集水区排水容量和标准;顺应广州自然地势,合理利用湿地排水功能,将湿地纳入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严维枢 《热带地理》1997,17(2):173-178
潮汐站资料分析表明香港地区海平面每年以1mm的速度上升。然而,在沿海填海地区,由于受长期地面沉陷的影响,下沉速度超过上升速度,导致海平面明显相对上升。受大规模地面沉陷的影响。填海区在台风暴潮期间极易受海水浸淹。为了有助于未来海岸的开发,建议利用现有技术水平的测量方法,包括卫星测高和激光测距方法等,对填海区进行长期连续的地面沉陷监测。对下沉问题提出预警,以便采取措施,如修筑海提,建抽水站等,以抵御海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区县级暴雨洪涝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其中以暴雨洪涝灾害表现最为明显。文章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及风险评估原理,利用基础地理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历史灾情数据等,分别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建立基于评价因子的暴雨洪涝风险评估模型,并指出区县级暴雨洪涝风险评估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包括数据空间化、气象数据的序列延长、参数的确定等。最后以暴雨洪涝多发地区福建省石狮市(县级市)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生成100 m×100 m分辨率的致灾因子危险性空间分布图、孕灾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承灾体易损性空间分布图、防灾减灾能力空间分布图、暴雨洪涝风险评估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风险最高地区主要位于湖滨街道和凤里街道;其次是祥芝镇东部和西部,灵秀镇大部份地区、蚶江镇中南部、宝盖镇中南部和锦尚镇大部分地区;风险较低的地区主要是蚶江镇北部、宝盖镇北部和永宁镇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long-term data of the geodetic sea level measurements undertaken in the Dongting Basin and the recent sediment data of Dongting Lake, we analyze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of the Dongting Basin and the sedimentary rate of Dongting Lak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omorphology and hydrogeology, we distinguish the two different spatial concepts between “the basin of Dongting Lake“ and “the Dongting Basin“. Then,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the siltation on the levees and the space of storing flood. The better quality of levees is required due to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the silt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preventing flood disasters are increasing.The space of storing floo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but by the siltation. At present,the sedimentary rate of Dongting Lake is higher than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of the Dongting Basin.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capacity of the Dongting Basin counteracts a part of sedimentary capacity, and the shrinking tendency of Dongting Lake is restr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is harmful to the situation of preventing flood disaster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相似文献   

17.
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对洞庭湖区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来红州  莫多闻 《地理学报》2004,59(4):574-580
作者利用洞庭盆地多年水准测量资料和洞庭湖近年的泥沙资料,对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和泥沙淤积速率进行了分析,从地貌学和水利学角度,对“洞庭湖盆”和“洞庭盆地”这两个不同的空间概念进行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对洞庭湖蓄洪空间和防洪大堤的影响。在目前洞庭湖盆被大堤围限的情况下,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运动使洞庭湖的蓄洪空间不断减小;洞庭盆地的构造沉降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洞庭湖不断萎缩的趋势,但构造沉降对洞庭湖区的防洪形势却是不利的。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均对防洪大堤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了洞庭湖区防洪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long-term data of the geodetic sea level measurements undertaken in the Dongting Basin and the recent sediment data of Dongting Lake, we analyze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of the Dongting Basin and the sedimentary rate of Dongting Lak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omorphology and hydrogeology, we distinguish the two different spatial concepts between "the basin of Dongting Lake" and "the Dongting Basin". Then,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the siltation on the levees and the space of storing flood. The better quality of levees is required due to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the silt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preventing flood disasters are increasing. The space of storing floo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but by the siltation. At present, the sedimentary rate of Dongting Lake is higher than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of the Dongting Basin.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capacity of the Dongting Basin counteracts a part of sedimentary capacity, and the shrinking tendency of Dongting Lake is restr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is harmful to the situation of preventing flood disaster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相似文献   

19.
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地资源规避洪水风险的安全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ArcGIS与ERDAS遥感影像制图软件,利用2007年SPOT2.5m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详细编绘了开封市段黄河河道边界、开封段黄河滩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采用1992~2007年最大洪峰时期的TM影像与沿河水文站点的观测资料,提取1992~2007年7个典型日期的河道行洪边缘线,与本底数据叠加,编制了开封段不同常遇洪水流量下滩区淹没范围。按照黄河下游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2004年汛后河道大断面资料,计算生成不同流量级大洪水在滩区的可能淹没范围图(淹没区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与河道行洪安全性的要求,总结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利用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制订土地安全利用规避洪险的原则,规划土地安全利用分区,分为临河风险缓冲带、近河宜耕地带、相对稳定利用带(中风险带)和稳定利用带。提出了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合理安全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