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刚峰 《水文》1989,(3):40-42
随着水文缆道的广泛使用,缆道信号传输方法日益增多。本文试对各种方法的分类、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无线法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一、信号传输方法分类和性能比较 (一)信号传输方法分类缆道信号传输方法应从构成传输回路的特点来区分,  相似文献   

2.
汪敏 《地下水》2019,(3):127-128,214
通用工控技术是工业生产的通用控制技术,以工厂大规模生产、社会普遍应用为主要特点,其无线控制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灵敏度强、误码率低等优秀性能和模块化的部件特征,可通过搭积木式的优化组合,研发出适合水文缆道测量信号的传输系统。针对陕西省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存在问题,对工控技术在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设计方案,经在鹦鸽水文站试点试用,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全自动缆道信号自动化控制的各项要求,在水文测报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简易测流放大器是我站自制的讯号器。把它装在缆道上进行“无线”测流时,通过转换开关可以分别指示流速仪、水面和河底讯号。其主要技术性能和工作原理如下。一、主要技术性能1.输入灵敏度:1)交流(BG_1基流)≤100μA,2)直流(BG_3基流)>1MA;2.电源:直流6伏(一号干电池4节);3.缆道循环索对地电阻>200Ω。二、工作原理放大器线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戴建国 《水文》2001,21(4):22-25
利用缆道回路传递流速,水面、河底、采样等多信号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水文缆道测验技术的发展,根据近期研制的全自动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和近20多年的缆道测验实践,提出了缆道的交流等效概念和多信号的产生与传输以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吴煦廉  范向阳 《水文》1996,(1):40-43
介绍了应用计算机设计水文缆道的方法,编程的基本思路,程序框图,内容及其操作运算特点等。  相似文献   

6.
李渡峰 《水文》2004,24(1):55-56
介绍了一种水文缆道流速仪防水草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水文缆道测流用流速仪前方,既可防止水草缠绕流速仪桨叶、确保流速仪正常工作,又不影响测流精度,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装卸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实用的流量测验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7.
鲁承阳  赵赛生 《水文》1997,(5):60-61
对水文缆道循回绞车设计方法的改进1现行水文缆道循回绞车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水文缆道的水平运行驱动设备———水文缆道循回绞车(以下简称绞车)的设计方法,目前大多沿用《水文缆道》和《水文缆道测验规范》中介绍的方法。即为保证循回牵引索不在驱动轮上“打滑”,而...  相似文献   

8.
水文缆道测深经验交流会,于今年4月27~30日在四川夹江召开。会议由缆道拉偏实验研究协作组牵头单位长办水文局、四川省水文总站主持,除该专题协作组成员派人参加外,还邀请了其他有关省水文总站共30余人与会,水电部水文局也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缆道拉偏的经验,参观了夹江水文实验站缆道拉偏试验的现场操作。四川水文总站详细介绍了他们连续三年来在夹江站进行拉偏与不拉偏测深实验研究的成果;对固定拉偏和可调拉偏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对各种拉偏不改偏的误差情况做了大量分析;发现了铅鱼测深由于到达河底失重引起缆道  相似文献   

9.
我们将原有缆车设备改造为缆道形式。选用开口式的电动、手摇两用缆道可控硅调速。缆车缆道结合方式如图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将原有的缆车闭口式改成开口式,增加几个滑轮组和平衡锤,使缆车行车架与缆道行车架相联,成为缆车缆道结合方式。采用缆车、缆道结合设备的优点是: (一)畅流期以缆道为主,安全可靠。取沙时用  相似文献   

10.
夏建中  祝丽萍  向小平 《水文》2000,20(2):63-64
介绍了一种维护水文缆道的新型擦油器.该擦油器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拆装、便于检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5,(6)
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是提高测流精度、解放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灌区测站及EKL-3A型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的概况,主要探讨了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在实际测水量水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梁国华  章树安 《水文》1997,(5):45-48
自70年代以来,水文缆道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测流设施,但大部分已年久失修,技术落后,亟待更新改造,本文回顾了我国水文缆道发展历程,总结了水文缆道技术经验,根据多年来研究成功的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提出了水文缆道更新改造的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3.
韩雪梅  刘致云 《水文》1998,(6):32-35
@韩雪梅@刘致云¥黄委会中游水文水资源局1前言水文缆道的应用,从起初的吊船缆道发展到今天的自动化缆道,使水文缆道的性质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缆道测验技术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对缆道架设的各项技术指标也将提出更高的...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水文缆道测流发展很快,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则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兴建了电动缆道,如果没有一套控制设备就无法准确定位;水面、河底信号不可靠,就无法测深等等。对此,我们几年来为提高无偏角电动缆道测深和定位的精度,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介绍如下。一、电机控制无偏角缆道水平来回运行与垂直升降是分别由两个电机带动的。我们采用JZ-Ⅱ型绞车和两台电动机功率各为1.5KW。控制线路如  相似文献   

15.
水文缆道是一种常规的水文测验设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前水文缆道设计建设技术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现研究的自重式水文缆道设计,填补了过去水文缆道支柱设计的空白,使水文站的建设设计更加美观现代,品位更高,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李里  范宏 《水文》1995,(5):41-44
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在水文缆道上的应用李里,范宏,夏初旭(辽宁省水文总站)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是航天部502所研制的,它具有小型化、模块化、组合化、标准化的特点。从1990年开始,我们将其用在铁岭水文站作为测流缆道运行的控制主机,实现了缆道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的缆道取沙装置是由横式采样器改装而成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维修方便。一、主要组成部分本装置由横式采样器的机械结构和电磁铁动作的控制开关电路二大部分组成。(一)机械结构用2升锤击横式采样器改成拉式采样器。牵引电磁铁安装在采样器上部适当位置。两边用夹板与采样  相似文献   

18.
水文缆道测流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水文缆道测流资料的质量,不少水文测验工作者为此对信号传输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然而,由于江河水文情况极其复杂,测流信号稳定、可靠的接收技术,特别是不绝缘缆道、低输入阻抗条件下微弱信  相似文献   

19.
水文缆道目前已成为水文站的一项重要技术装备。但是,水文缆道测深因河底信号失误机会较多(目前我省的缆道上测深普遍使用的是托板式河底信号装置,托板附着于铅鱼的下部)而影响水文缆道的发展和测验质量的提高。1984年我们开始利用BLR型拉力传感器作为主要元件进行新的河底信号装置试验,研  相似文献   

20.
张祥其 《水文》2001,21(5):50-51,15
论述了以ANX系列采样器作为缆道测沙主导仪器,采用独特的测沙电源输送方法和在测沙仪器上配置水下信号器等技术措施,彻底解决了缆道测流、测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