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吸引着大量来自中国各地乃至国外的人员、资金、信息的汇集,这种汇集在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处于北部湾经济区中心的钦州市旅游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利用SWOT分析法全面地分析了钦州在北部湾经济区背景之下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地方小吃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是饮食文化空间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现。论文以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2大中国知名地方小吃为研究案例,以小吃门店兴趣点(POI)大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密度、距离与加权平均中心方法分析地方小吃空间集聚与扩散格局,然后采用空间自相关、聚类和异常值分析以及热点分析方法研究地方小吃的空间集聚关联特征以及空间扩散模式和路径。结果表明:① 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门店呈现非均衡的凝聚型空间分布特征,兰州拉面空间扩散范围和距离均大于沙县小吃;② 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的空间扩散主要依赖于人口的跨区流动,从民族饮食和在地小吃逐渐演化为外出人口的生存手段,形成品牌效应以后进一步在全国扩张;③ 沙县小吃空间扩散的集聚性特征强于兰州拉面,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的空间扩张具有邻域扩散和等级扩散相融合的特征,跳跃式扩散是小吃从业者在信息时代市场竞争下的新选择。地方小吃空间扩散格局反映出中国饮食习惯的空间分异,小吃的空间扩散与中国流动人口的分异格局具有空间匹配性。  相似文献   

3.
朱邦耀  吴媛媛 《地理科学》2021,41(12):2179-2185
以中国四大知名地方小吃门店兴趣点(POI)大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密度、距离与加权平均中心方法分析地方小吃空间集聚与扩散格局,采用空间自相关、聚类和异常值分析以及热点分析方法研究地方小吃空间集聚关联特征以及空间扩散模式。结果表明:① 地方小吃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扩散格局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和中西部省会城市是地方小吃的主要集聚地;② 地方小吃的空间集聚表现出自相关特征,邻域扩散、等级扩散和跳跃式扩散等扩散模式相互融合;③ 地方小吃空间扩散的冷热点集聚区分异明显,反映出不同小吃认可群体范围的差异以及中国各地饮食习惯的空间分异;④ 饮食文化扩散与人口迁移扩散具有空间重合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净流入地区对不同饮食文化的包容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世界跨国银行网络与我国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世界跨国银行集中网络(即国际资金汇集和融通的中心)的形成条件和我国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分布-包括我国银行的活外分布和我国境内外次银行机构的分布,旨在通过对发达国家对比,强调要吸引国际资金就必须重视银行机构的国际分布。  相似文献   

5.
何萍 《地理教学》2005,(10):6-7
在云南,人与大自然永远是一种默契的交流,柔情的倾诉,深深的依恋。云南其灿烂的化,众多的名胜古迹,各异的民族风情,千差万别的立体气候,以及举世闻名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地下宝藏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通往印度、东南亚各国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它独特而神秘的魅力,成为中外游客旅游的好地方。云南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游客,其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位于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南门里路西,长不足百米,宽不到2米的小巷,却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的观光。慕名而来,以身临其境感受在两千二百多年前,发生于此的赵国“上卿”蔺相如和大将廉颇上朝相遇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山东西部京杭大运河畔的聊城市故城中央,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遐迩闻名的胜迹——光岳楼。因地处鲁西辽阔平原,旧城较少高层建筑,光岳楼显得格外高耸、壮观,给人以巍峨、凌空之感!它不仅是鲁西北吸引中外游客的一大名迹胜地,而且也是古往今来陕、晋、冀、鲁四省的繁荣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8.
士林夜市是台北颇具规模且相当知名的夜市,也是台湾最著名的旅游观光夜市。夜市分两大部分,一是慈诚宫对面的市场小吃;一是以阳明戏院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东路、文林路围成的区域。南北小吃、流行服饰、杂货、如织的人潮,士林夜市溢散热闹滚滚的气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士林夜市即演绎起它的繁华。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尔泰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阿尔泰山,蒙语意为“金山”,因有金矿得名。这里资源丰富,地貌发育独具一格,吸引着中外学者的注目,不少地质地理学家曾到此作过调查。1980年夏季,笔者参加自治区荒地资源考察队,往阿尔泰地区进行考察,并在山区作了两条横剖面勘测,收集到许多资料。本  相似文献   

10.
雁荡山山美、水美、景也美,而它独特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味更美。难怪众多游客畅游雁荡后说:"观山景、尝小吃、品海鲜,其乐融融。"雁荡风味小吃讲究色、香。味,只要观其色、闻其香,顿使胃口大开。香螺雁荡小吃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香螺",这是一种贝壳类动物,形状与田螺相似,颜色多为深褐色。一般放在水里煮熟了就可以了。它的吃法和田螺不同,不能用嘴去吮,只能用一根牙签,揭开上面的紫色的薄薄的一片盖,然后,把牙签插进肉里连向带膏一起挑出来,再放在醋酱味俱全的调料里浸一下,便可以吃了,味道鲜美,滑而不腻,吃后口内一股香味…  相似文献   

11.
泰山是我国世界级的文化自然遗产,以其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非凡的磅礴气势和瑰丽的自然风景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然而,人们最神往的莫过于在泰山极顶观海上日出了。这种奇观也并不是每一个登山者所能领略到的,这需要游客选择好登山观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们乘坐的面包车,飞也似的离开了古城西安,来到了九朝古都“牡丹城”洛阳。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司马光《观花》)。“又是一年芳草绿,十年花事不寻常”。洛阳的四月,春意盎然,牡丹飘香,中外赏花游客从四面八方汇集洛阳,形成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佳句来描述洛阳牡丹盛开时节,倾城观花的盛况。  相似文献   

13.
正凡是稍有点历史的城镇,都有条老街,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区文化的缩影。我去过很多地方的老街,比如杭州的清和坊、嘉兴的月河街、绍兴的仓桥直街、无锡的南长街、镇江的西津渡、温州的南塘街、黄山的屯溪街、北京的南锣鼓巷……虽然这些老街标志性的东西都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店铺、茶楼、埠头、庙宇等等,散布在一条街上,尤其是各种地方小吃形成了一道风景线,成为旅游者的必去之地。因此我每到一地,热衷于寻找老街,我觉得正是这些  相似文献   

14.
潍坊名胜揽     
潍坊不仅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张布机”的手工业名城而久负盛誉,不仅有与天津的杨柳青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并称为我国三大民间年画的潍县杨家埠年画而名闻遐迩,也不仅有令人神往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潍坊风筝和富有民间气息及生活情趣的潍坊布玩具、潍坊嵌银漆器而风靡海内外。然而,那历代保存下来的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更是遍布全市,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  相似文献   

15.
孙继虎 《地理教学》2014,(15):61-63
从专业的角度讲,盐湖皆产生于内陆盆地,四周的降水或冰雪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溶解了土壤或者地壳中的盐分以及可溶性矿物元素,最后汇集到盆地中央,形成盐分和各种矿物元素含量很高的湖水。由于湖水所含矿物元素不同,湖水的颜色会不一样。有时候,在天气状况和光线不同的情况下,湖水的颜色也会不一样。各种颜色的盐湖,好似镶嵌在大地上的彩色眼睛,静谧而美丽!  相似文献   

16.
蓬莱,位于胶东半岛北岸中央,负山面海,北与旅顺老铁山岬遥相对应,形同蟹鳌,构成渤海海峡。扼渤海之咽喉,司津沽之锁钥。因汉武帝于此地筑城求仙,望海中蓬莱山得名。又因蓬莱古为登州府附郭县,故亦称登州。蓬莱素有“仙境”之称。以蓬莱阁和水城为主体的民族建筑和奇妙的“海市蜃楼”,使之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并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相似文献   

17.
士林夜市是台北颇具规模且相当知名的夜市,也是台湾最著名的旅游观光夜市。夜市分两大部分,一是慈诫宫对面的市场小吃;一是以阳明戏院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东路、文林路围成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天山为亚洲中部的臣大山系,从苏联进入我国,成纬向横贯新疆中部,长约1700公里。山地高度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的托木尔峰7435.3米。天山为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山体和介于其间的盆地及谷地组成,平均宽度在200公里以上。(图1)。山地东部单一,宽30—70公里,向西变得复杂,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三例,山地宽度可达400公里。天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都很发育,冰川遗迹非常丰富,很早以前就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  相似文献   

19.
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央,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沙漠之一。该沙漠早已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先后有不少探险家,地理、地质学家到过这里进行考察;但是,关于沙漠和各种沙丘形态的成因,迄今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搞清楚。  相似文献   

20.
湘西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规模巨大、纯天然型的风景胜地。除气候宜人、天然观赏植物丰富、水景旖旎、土家风情诱人外,主体景观则是山地地貌,以其千嶂万峰、磅礴浩然的奇峰景观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被列为国家级的旅游胜地。紧依张家界的慈利县索溪峪风景区和桑植县天子山风景区,也均有类似张家界的地貌产出,三地面积共约20万亩。本文拟从地质、地貌的角度对张家界地貌的形成、地貌命名的由来及其有关争论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