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西市是农业大市,人均耕地0.087 hm2(1.3亩),土地后备资源比较丰富。近几年来,该市抓住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机遇,以项目为龙头,向管理要效益,积极、扎实、深入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1找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突破口2001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该市编制并完善了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整理的方向和布局,为争取大项目立项、实施规模开发创造了条件。5年来共立项实施国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5个,省级项目4个,立项土地面积达到4 528 hm2,取得显…  相似文献   

2.
枣庄市山亭区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立足山区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入的机遇,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节约集约用地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全区共投资7000万元,完成国家、省、市、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个,开发整理土地3800hm^2,新增耕地800hm^2。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淄博市已经争取和落实国家、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6000万元,并规范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4个,分别是沂源大张庄乡土地整理项目、淄川太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高青县木李镇木李片土地整理项目、张店四宝山土地整理项目。目前,沂源大张庄乡土地整理项目、淄川太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和张店四宝山土地整理项目已完成工作总量的80%,高青县木李镇木李片土地整理项目完成60%。  相似文献   

4.
德国土地整理给我们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既是精细化、集约化、节约化利用土地资源,也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土地整理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国土整治和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途径。德国是开展土地整理比较早,土地整理制度建设较完备,土地整理理论与技术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土地整理在改善农林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景观、促进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地新政为土地整理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改变了我国现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收缴、管理和分配方式,这对土地整理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创土地整理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桂林市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迭起,土地资源供求矛盾和利益冲突凸显,保护耕地红线和保障经济增长的"双保"压力日益加大.农村土地整治,日益成为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纵观桂林市近几年的土地整理工作,建设力度一年比一年大,质量和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土地整理成为促进"双保"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特别是自2008年下半年来,国家和广西自治区分别提出"万村整治"和"千村整治"的全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模式,桂林开展整村推进土地整治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历史记载中,德国的土地整理开始于1250年,而我国的土地整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66年西周时期。当时人们只是以归整田块、兴修水利、建设道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我国开展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时间较晚,而不同的学者对土地整理定义的表述也不一样,但是内涵基本一致。土地整理分为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在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  相似文献   

8.
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在世界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土地整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德、法、俄等国开展土地整理的时间较早,其它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也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土地整理工作,其中以德、俄和荷的土地整理最具代表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介绍了德、俄和荷等国家土地整理的基本做法和特点,旨在推动我国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运行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由于政策鼓励和国家投资土地整理资金力度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土地整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同时,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铺开和深入,在资金运作、使用和项目管理中也存在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1.编制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主要依据。过去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尽管多数市县编制了土地  相似文献   

10.
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的调整与治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整理一般是指农地整理,农地整理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田、水、路、林等的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条件。主要工作内容是:平整土地、调整农业结构、归并零星地块、修建道路和沟渠及改善环境。2000年我国有62个由国家全额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2001年又有42个。笔者有幸参与其中5个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实践活动,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规范的地方,现对此进行探讨。 一 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21~22日,由广西区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主持的2005年国家和自治区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任务布置会在来宾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布置国家、自治区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任务,下达项目实施任务为78个,项目涉及全区14个市、34个县.由于项目多,工期短,要求严,因此曹国生副厅长要求,确保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相似文献   

12.
一、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选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各地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积极性很高,每年都有大量的项目申报。受投资来源限制,国家能够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有限。为实现在资金受限的情况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和排序的客观决策,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综合效益好、社会需求度高的项目上来,科学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向,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耕地保护制度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越来越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管理越发显得重要。张家界市近年来每年安排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达5000万元左右(包括国家和省投资项目资金)。为切实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视,如何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进度,全面提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项目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土地新政为土地整理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以来,淄博市争取国家、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3个,安排市投资项目16个,国家投资3.5亿元,目前到位资金1.8亿元,其余资金将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逐渐投入。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整理土地150.75平方千米,增加耕地2543公顷。近年来,淄博市国土资源局积极申报国家、省投资项目,编制全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并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整理工程项目备选片。同时还确定了开发地块的土地利用方向和实施措施。明确了土地整理后备资源鼓励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类型,切实落实科学开发整理土地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湖南省安乡县实施的2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安裕乡、安全乡土地整理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这2个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投资规模达2000万元,新增耕地1630亩。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家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收缴情况,用于"反哺"的土地资金也越来越多。根据《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将落实在重点区域的基本农田整理方面,既保证补充耕地任务的完成,又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山西省一直十分注重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现阶段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土地资源的状况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用很大。土地综合有效利用的主要措施——土地整理也已成为深化土地管理的一项新课题,因土地整理涉及环境和资源诸多问题,也是贯彻国家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组成内容,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在这里就目前我国法律关于土地整理方面的规定以及如何依法做好土地整理工作,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立法部门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调研的不断深入,土地综合有效利用的主要措施——土地整理也已成为深化土地管理的一项新课题,因土地整理涉及环境和资源诸多问题,也是贯彻国家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