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6月22日至25日在西安召开了1992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翁文波教授的委托,郭增建、王涌泉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震、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科研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26人参加了会议,其中20人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交流了各学科对天灾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郭增建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411-419
回顾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0年来推进开展天灾预测工作的历程.天灾主要包括气象灾害、水灾、地震等,简述了进行天灾预测的10种推理思维和方法以及取得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1997年4月26日至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与广东省中山市水利电力局、三防办公室在广东省中山市联合召开了1997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来自全国地震、气象、水利、天文等方面的专家学者71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1997年全国自然灾害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认真的预测性讨论,阐述了所用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检验事实,并对2000年前的某些重大灾害进行了初步预测.有关专家个人的预测意见,编印了《1997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简称黄皮书),其中包括1997年全国地震、暴雨、台风、洪水和干旱等方面的预测意见40多条,供有关…  相似文献   

4.
1996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1996年4月10-1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湖南省科委、文波预测研究所,在韶山市联合召开了1996年度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来自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系统、有关院校、湖南省有关单位等部门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福建省自然灾害防御研究委员会、台友经济发展公司(厦门)、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市地震局,于1993年3月22日至24日在福州联合召开了1993年天灾预测研讨会。来自全国地震、气象、水利、地质、地理、环保、天文等部门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44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翁文波主持了会议,福建省副省长王良溥、省科  相似文献   

6.
引言 寺田寅彦(Torahiko Terada)是20世纪初日本的一名物理学家、散文家和著名学者,也是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他提出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是“天灾总是在人们将其淡忘时来临”。这句话虽然一点也不包含引发灾难现象的科学信息,但它在20世纪初无论对公众还是对负责公共安全的政府官员都是一个有效的警示。  相似文献   

7.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6):837-838
1992-1993年《黄皮书》年终检查总结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1992年天灾预测意见汇集》(简称《黄皮书》),于1992年5月7日在北京内部发行,并上报中国科协.1992年11月11日在昆明检查总结,部分内容已在《地球物理学报》第3...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与支持下,于1992年5月7日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组织预测家对1992年天灾进行了预测,并汇编成《1992年天灾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9.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征集并汇编的《1993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九三黄皮书》)中辑录了全国许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20,(5)
正汉语中常把自然灾害叫做"天灾"。其实,"天灾"有一些的确是来自天上,像龙卷风、大暴雨,导致白垩纪末恐龙大灭绝的陨石冲击等等;而另外一些"天灾"则是来自地下,如地震,海啸和火山活动等。还有一些"天灾"虽然源自地下,却是"祸从天降",这就是火山灰喷发。什么是火山灰?火山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液体、气体和固体喷发物。液体喷发物就是喷出地面的岩浆,称为熔岩。气体喷发物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还会混有二氧化碳、二氧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17-2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委员会与翁文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在京联合举行了“翁文波预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1999年天灾预测总结会议”.会议代表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减灾10年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京港学术交流中心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72人。会议由王明太、郭增建、王涌泉等主持.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纪念文章和预测总结66篇. 与会代表认为翁文波院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又把中…  相似文献   

12.
陈静 《地球》2011,(4):152-154
3月11日发生的9级强烈地震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并产生了大面积的核泄漏,人员和财产损失惊人,再次给人类敲响了抵御重大地质灾难的警钟。天灾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作为全球地质灾害最严重国家之一的中国,多年来十分重视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预防,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和相关措施,构建了一条抵御地质灾害的立体防线。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国际减灾十年的第三年,也是我国地球物理科学奠基人之一,天灾预测的带领者翁文波教授八十寿诞之年。国内外晚辈地球物理工作者和天灾预测工作者以崇敬和祝愿的心情,向翁老致意。1934年,翁老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作毕业论文时,就选题为地震预报。这是他为民减灾志  相似文献   

14.
对1994—2008年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挂靠兰州地震研究所14年中他的重点预测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代表团赴日本观摩大规模防灾演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9月1日,日本各地都举行大规模防灾演练。80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东京及其附近10万-14万人死亡。1979年,日本政府将此日定为“全国防灾纪念日”。由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刘怡率领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7人,赴日本观摩了在琦玉县人间市举行的“第24届八都市联合防灾训练”。琦玉县的演练是这个防灾纪念日中日本全国各地演练的主会场,琦玉县等八都市以及中央防灾会议共同参与。小泉首相率有关内阁大臣参加演练。约3小时的集中演练以及小泉首相等有关官员的讲话,给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98南方大水预测总结及'99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于1999年4月25日至28日在福州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福建省科协学会工作部、福建省水利学会、福建省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同时首届福建科技论坛(主题是预测屿减灾)相并举行.与会代表107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前副理事长曾融生院士、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郭增建、副了主任王涌泉教授以及福建省人大、政协、科阶、地震局、水利厅、气象局、地矿厅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福建省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陈振健致开幕词.曾融生"大陆碰撞与大陆地震"、王涌泉…  相似文献   

17.
湖南有活火山吗徐好民,王振海(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北京图书馆报刊部,北京100081)在地质文献中从未见到过湖南省有活火山的报道,近查1915年《大公报》,在9月4日第三张一版上刊登的湖南消息中有“天灾迭降之湘江”一则,列举了当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天灾预测总结会议于12月!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22篇.来自水利、地震、气象和有关院校的30名学者、专家到会交流.会议自始至终充满着热烈争鸣的气氛.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1997年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以各种形式提出的预测意见的效果和经验教训.与会代表认为1997年的天灾预测效果是可喜的.(l)预测1997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大陆特别是105”以西地区,面临发生7.5级以上强震的危险.实际情况是:1997年11月8日旧时02分(北京时间),在中国大陆东经105”E以西地区的昆仑山区(35.2”N,87.3”E),发生了一次7…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旱灾害的有序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有序性和可公度性是自然界的一种秩序,具有广泛的普适意义.历史资料表明,中国水旱灾害具有显著的有序性. 基于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理论,本文详细分析讨论了中国天灾时间序列的可公度信息系的特性,同时相应构建了长江、黄河历史大洪水以及全国大旱灾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并据此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长江流域大洪灾其可公度信息系的网状结构由基本周期60a、22a、38a、53a、82a所组成, 其中干支60a周期最具重要意义,它是天灾时序的主链.太阳活动的22a、11a等周期,也对长江洪涝灾害的节律产生重要影响.略去太久远的预测,未来长江大洪灾可能发生在2007~2008、2013、2020-2021年前后.(2)黄河大洪水也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50a、22a~23a为其主要周期.未来黄河大洪水可能发生在2004、2014、2021、2027年前后.(3)未来我国大旱年份可能发生在2010、2016和2021~2022年前后.(4)宇宙是统一的整体. 日、地、月运行与天灾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影响. 天灾的发生可视为地球内部因素和外部天文因素非线性作用的结果.巨洪、大旱更是多因强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重大天灾时间序列所呈现的网络结构特性可能是其形成的一种机制. 因此,把巨灾放在天地生大系统范围内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5)利用天灾时序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和中长期预测,它避免了传统数学分析的繁琐和数量的不可识别性,为我国防灾减灾提供了一种直观、便捷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行星地球地震预警系统(测试版)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4):1066-1069
2006年3月,采用国家天文台自主研发的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测试版),曾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天灾年度预测报告简表”.该表给出了2008年8月奥运会期间,在北纬20°~70°、东经70°~140°区域内,计算得到的27个模拟地震指数最大的地点,表明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高.本文介绍了该项工作,同时指明其可能的应用前景——发布全球的模拟地震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