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重力流水下扇沉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重力流水下扇由四种岩相组成:1.砾岩相,属水下碎屑流沉积;2.砾质泥岩相,是多成因的;3.砂岩相,系高密度浊流沉积;4.粉砂岩泥岩相,为低密度浊流和正常湖泊沉积。细分为十五种亚相。岩相的空间配置关系表明水下扇是由突变性洪水事件(和水下滑坡)-水下碎屑流-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的重力流系列形成。本文对重力流沉积从层序结构、沉积体形态、岩相变化和构造控制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下扬子区系指九江以东长江两岸呈北东向展布的喇叭状地区,包括安徽的中南部、江苏的大部分以及浙江北部(图1)。本区中、下三迭统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比较丰富,并赋存多种重要矿产。1965年以来,笔者先后参加测制苏皖地区一些中、下三迭统剖面,还对有些剖面作了实地观察,搜集和积累了一些地层及古生物资料。对本区中、下三迭统的分界有一些粗浅的认识,草成此文,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下扬子下寒武统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露头采样及已钻井样品进行化验分析评价源岩条件,认为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全部为Ⅰ型,有机质组分主要为腐泥组,以藻类体为主,含少量腐泥无定形体。从层位上来说,目前发现的有机质丰度比较高的层段均在剖面的下部炭质页岩层位,如果从层序的研究角度来说,可能属于海进体系域晚期或者高位体系域早期。从面上来看,有机质成熟度整体偏高,大部分处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北部地区总体上处于高成熟阶段,东南部多为过成熟阶段,即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下扬子东南部地区,往北成熟度Ro值呈降低趋势;样品显示南部有机质丰度较高,北部有机质丰度略低,结合其成熟度及源岩厚度分析认为北部生烃潜力优于南部。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后,福建省煤田地质局随即出台了18条贯彻实施意见,提出要努力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提交煤炭资源储量2.8亿t以上,超额完成提交2.2亿t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提交煤炭资源储量2.5亿t以上;  相似文献   

5.
张杰  童金南 《古地理学报》2010,12(5):535-548
华南下三叠统中上部普遍发育蠕虫状灰岩,宏观上可以分为深色“蠕体” 和浅色“基质”。对于 其成因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的观点有化学凝聚说、生物扰动说和机械成因说等。笔者通过对下扬 子地区5条典型剖面进行野外详细分层描述、采样、薄片观察以及实验分析,并与中上扬子地区进行对比研究, 对蠕虫状灰岩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并将蠕虫状灰岩分为4类:连续成层蠕虫状灰岩、生物爬迹/钻孔蠕虫状灰 岩、呈似层状/杂乱条带状排列的蠕虫状灰岩和混染状蠕虫状灰岩,其在剖面上具有典型的变化规律。蠕虫状灰 岩发育的层段少见宏体化石,遗迹化石、微生物的分布与蠕虫状灰岩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早三叠世缺氧、HS和CO 含量增加、海水呈碱性、喜氧生物匮乏等为蠕虫状灰岩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灰泥在早三叠世特殊的 海洋化学条件下开始沉积分异,后经历了同沉积成岩作用和不同程度的宏体生物、微生物作用,因此形成了不 同类型的蠕虫状灰岩。蠕虫状灰岩发育时为海洋缺氧、有毒气体释放的后期,海水X(Mg)/X(Ca) 值开始降低, 碳同位素值回升,随后生物逐渐活跃起来,环境也逐渐改善。因此蠕虫状灰岩可以被认为是生物复苏、环境改 善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志留统下砂岩段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志留系为一套海相碎屑岩沉积,现今仅保存有下志留统,分布在铁南2井、维马1井以南、阿南1井以北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内。下志留统的下砂岩段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砂岩段储层岩性为岩屑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压实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在下砂岩段储层中,中砂岩的储集性能相对较好,其孔隙度多数在10%以上,是下砂岩段的主要含油气储层。后期的成岩作用改善了局部层段的储层物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后,下砂岩段依然保存有物性条件较好的储层段,可能蕴涵了商业油气储量。  相似文献   

7.
新疆天山下古生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天山下古生界的研究始于1928—1930年.当时,“中(国)瑞(典)考察团”E.诺林等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发现了奥陶纪笔石化石,建立了“Charchag”(却尔却克建造),这就是新疆天山下古生界的第一个地层名称.大量的地层工作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的,特别是由于展开了大面积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工作,从而为研究天山早古生代地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1975,(5):75-75
在水文地质钻孔施工中,经常要向孔内下入大量套管作为临时性观测管或抽水管。过去经常因为缩径或泥浆沉淀造成起拔套管困难。现试用了套管外涂黄油缠塑料布的方法,基本解决了起拔套管的问题。具体作法见下图。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探明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约在950~1000Gbbl之间,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能源基础。按现在的消耗速度,这些能源可用45年,这个数字比1970年和1980年两次预测的使用年限30~35年,长了不少。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对油田的勘探有了很大的突破,而且前景也比较乐观。然而,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困难也很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隔绝松散破碎地层,保护孔壁,我队采用下局部套管的方法,连续在三个孔都取得了成效。具体步骤是这样的:1.准备飞管:其长度必须超过松散破碎坍塌的地层,飞管上部有一个喇叭形接头(用飞管同级的旧钢砂钻头将水口一端撑开,内径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1959,19(12):547-553
中国是下古生代地层发育最全、分布最广、生物群类型最多、矿产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在70年以前,寒武和奥陶纪动物群的研究已经开始,但是最初的工作都很粗略。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自己着手研究以后,才逐步走上比较系统的道路。但是在反动政权统治下,和其他科学一样,不可能得到大规模的发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下更新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作者在江汉平原第四纪地质系统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位于平原边缘地带的下更新统“卢演冲组”和“阳逻组”。卢演冲组和阳逻组分布另星,组成长江在本区内的第Ⅴ级或第Ⅳ级阶地。根据其岩性特征、地貌表现、成因组合、生物组合、成岩程度和构造关系,可以和新第三纪“拾回桥组”和“掇刀石组”区分,也能从广泛分布在湖北省内的多层砾石层中加以辨别。为恢复江汉平原早更新世古地理、尤其是长江的发育史以及解决第四纪下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徽南部下石岩统—下二叠统有孔虫化石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安徽南部贵池-东至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中首次发现丰富的有孔虫化石,经系统研究在上石炭统建立了两个组合,下二叠统建立了三个组合,并与国内相应地层有孔虫组合进行了对比。从而填补了该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有孔虫生物群的空白,丰富了生物群的内容,并讨论了林阶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偏心荷载作用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均布荷载作用下软弱下卧层竖向附加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为基础,导出了偏心荷载作用下软弱下卧层竖向附加应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并提出偏心荷载作用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缝合线构造是古代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沉积构造现象,属原生微构造类型。它在剖面中一般呈锯齿状曲线,状如动物头盖骨中的接合缝,平面上呈一个起伏不平的面。通常认为缝合线为压溶作用所形成,即在上覆岩层的静压力下,碳酸盐岩层产生不均匀的溶解而成。它的形成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环境有关。根据本区缝合线的发育特征,可将缝合线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成因类型:(1)原生  相似文献   

16.
高向群  黄茂桓 《冰川冻土》1994,16(3):259-264
应用人造多晶冰开展了正弦振动荷载和恒荷载压缩蠕变实验。振动应力的最大值为0.50MPa,最小值为0.34MPa,对时间的平均值为0.42MPa,实验频率在10^-2-5Hz范围内变动。恒荷载实验的初始应力为0.42MPa,实验温度一律为-1℃。当应变很小时(低于~0.14%)样品在一个振动周期内发生的可恢复应变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一个振动周期内可恢复应变的量级为10^-4。振动荷载下样品最小平均应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人造多晶冰开展了正弦振动荷载和恒荷载压缩蠕变实验。振动应力的最大值为0.50MPa,最小值为0.34MPa,对时间的平均值为0.42MPa,实验频率在10 ̄(-2)—5Hz范围内变动。恒荷载实验的初始应力为0.42MPa,实验温度一律为-1℃。当应变很小时(低于~0.14%)样品在一个振动周期内发生的可恢复应变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一个振动周期内可恢复应变的量级为10 ̄(-4)。振动荷载下样品最小平均应变率为恒荷载实验结果的1.4倍。为获得最小平均应变率所需的应变与恒荷载实验所得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8.
田雯 《矿物学报》2019,39(1):108-116
模拟表生条件下(22℃、1.0 MPa)岩石溶蚀过程,采用0.2%的盐酸溶液分别对桩海地区下古生界6种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进行溶蚀实验,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与离子浓度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表生条件下大气淡水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的溶蚀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组构和矿物成分都存在选择性溶蚀,白云石多溶蚀成蜂窝状,方解石则可经溶蚀呈晶锥状;溶蚀率排序为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鲕粒灰岩>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灰岩类Ca2+、Mg2+释放合量6.35~7.08 mmol/L,明显高于白云岩类Ca2+、Mg2+的释放合量6.005~6.368 mmol/L,整体上灰岩类溶蚀率大于白云岩类,溶蚀率最高的白云质灰岩由于有少量白云石的加入促进了方解石的溶解,改善储层溶蚀效果。实际地质条件下,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钻录井数据显示,灰岩类地层溶蚀孔洞发育,其溶蚀的规模与强度都大于白云岩类。总体看来,实际地质条件下的碳酸盐岩溶蚀特征与本次水-岩实验结果一致,表生大气水条件下灰岩类比白云岩类易溶,其中,白云质灰岩最易溶。  相似文献   

19.
竹山下铀矿床是粤北下庄铀矿田内大型铀矿床之一,铀矿化类型为"交点"型和硅化带型。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竹山下铀矿床4种不同类型黄铁矿进行元素含量分析及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交点"型矿石中黄铁矿相对富集Pb、 Cu、 Co、 As、 Ni、 Se、 Bi、 U、 Sb、 Zn等微量元素;"交点"型铀矿化形成于中深部高温环境,成矿热液具有地幔流体特征,成矿过程硫来源与该区花岗岩中黄铁矿的硫来源一致或者相似,花岗岩中的黄铁矿可能为该期成矿事件的产物;竹山下矿床在垂向上表现出越往深部硫逸度越低的特征;"交点"型和硅化带型中黄铁矿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成矿热液来源,且与辉绿岩中黄铁矿配分曲线相似,表明该区成矿热液具有深源性。  相似文献   

20.
下寒武统荷塘组是下扬子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之一,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以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实钻井宣页1井、皖宁2井等分析了下寒武统页岩特征,探讨了其有利勘探方向,认为黄桥—无锡低褶带是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的较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