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国烟 《测绘工程》1996,5(3):59-63
应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于1993年在温泉区取得三个周期的观测成果,结合以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并为福州市地下热水开采的控制、预防及减轻因沉降产生的地灾害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海口市区地面沉降的多期重复观测成果,找出了海口市区地面沉降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市区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所获取监测成果数据日益丰富,但监测数据的管理手段与展示方式未能及时跟上的现象,研发了平湖市地面沉降监测信息系统。平湖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将数据库技术、数字地图技术、Web电子地图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科学管理和空间信息化展示。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地面沉降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新斌 《江苏测绘》2002,25(1):23-24,27
本文简要了介绍了南通市地面沉降网组成、沉降网起算法选择、二等水准施测及数据处理方法。以水准点高程数据变化说明地面沉降历史现状。以多年来的地下水开采数据揭示大量超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4月21日期间获取的33景COSMO-SkyMed卫星SAR数据(StripMap模式),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沈阳市城区地面沉降信息。结果表明,沈阳市建成区重点工程建设区域的沉降较大,共提取了267 405个PS点,形变速率的分布规律满足正态分布,均值为-0.121 mm/a,中值为-0.22 mm/a,标准差为3.698 mm/a,选择典型的4个位置绘制多时相形变速率变化图,采用常规等级水准控制点验证解算精度,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适用于城区地面沉降监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周平  吴创奇 《四川测绘》2003,26(4):166-169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资源是深受关注的城市环境问题。借助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对大量的多元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模拟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论述了建立城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分析系统的基本框架、主要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苏州地区多年以来的等级水准点高程数据变化来说明不同年代的地面沉降的历史现状。以多年来的地下水开采数据揭示大量超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和地面沉降对苏州工业园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鹤壁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也是南水北调总干渠所经过的城市,资源的开采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势必会使城市产生地面沉降.本文采用小基线集InSAR技术(SBAS-InSAR)及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共计97景开源免费的Sentinel-1数据对鹤壁市开展地面沉降监测工作,以低成本的手段获取鹤壁市广域的沉降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矿区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是该区域内最主要的沉降成因,LOS向形变最大量级达到了近180 mm/a.同时,我们将对沉降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相关的结果可为后续鹤壁市开展规划及沉降治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面沉降具有时间持续性与空间扩张性的特点,获取长时间序列、覆盖范围广及精度较高的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可以预防地面沉降造成的潜在危害。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结合2017年4月—2021年2月的Sentinel-1A影像对西宁市城市地面进行沉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西宁市地表形变具有城区形变稳定、局部区域沉降明显及存在缓慢隆升区域的趋势;3处明显快速沉降区域(城西区的沉降区Ⅰ、城东区的沉降区Ⅱ和城北区的沉降区Ⅲ)的沉降速率约为20~35 mm/a;沉降的驱动因素为沉降区域的湿陷性黄土地层,其具有土层结构性脆弱承重特点,在覆盖土层的自重应力及建筑物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土质受水浸湿后,土壤的结构性能被迅速破坏,土层会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其强度也迅速降低,从而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1.
地面沉降具有时间持续性与空间扩张性的特点,获取长时间序列、覆盖范围广及精度较高的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可以预防地面沉降造成的潜在危害。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结合2017年4月—2021年2月的Sentinel-1A影像对西宁市城市地面进行沉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西宁市地表形变具有城区形变稳定、局部区域沉降明显及存在缓慢隆升区域的趋势;3处明显快速沉降区域(城西区的沉降区Ⅰ、城东区的沉降区Ⅱ和城北区的沉降区Ⅲ)的沉降速率约为20~35 mm/a;沉降的驱动因素为沉降区域的湿陷性黄土地层,其具有土层结构性脆弱承重特点,在覆盖土层的自重应力及建筑物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土质受水浸湿后,土壤的结构性能被迅速破坏,土层会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其强度也迅速降低,从而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过程中地面沉降观测站、观测线的设计方法,所需观测内容,观测方法以及所使用观测仪器的精度。在观测站、观测线设计时综合考虑老采空区变形的影响,并针对该区两个不同时段开采变形观测站布设方法分别进行了设计。其中所介绍的设计方法对其它地区类似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和GIS集成技术,研发了一套北斗地面沉降监测系统。以武汉后湖地区为应用示范,通过在该区域内合理布设北斗参考站网和监测站网,建设北斗数据处理中心,利用接收到的北斗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解算,对该区域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定位精度实时可达cm级,事后可达mm级。该系统可以针对城市地面沉降进行多级预警和趋势分析,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面沉降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的地质灾害.日前仍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有关地面沉降评估的理论体系.以连云港云台变电所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地面沉降评价指标,建立了地面沉降评估体系.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地面总体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15.
张剑  柯宝贵  刘同木  曹炳强 《测绘科学》2021,46(1):99-107,161
针对兰州市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问题,该文采用PS-SBAS和PS-InSAR技术,利用2016-01-20—2019-02-21时间段内的39景Sentinel-1A/B降轨数据,使用缓冲区分析技术对兰州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和铁路线周边100m区域做了沉降影响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基于Sentinel-1A/B数据和时序InSAR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城市地表的沉降和轨道交通线的沉降时空规律;沉降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南部的方家泉村、和平镇和猪咀岭村;软土地基下地铁的施工会导致沉降现象的发生,兰州轨道交通线和铁路线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城区东南方向;在监测时段内,使用两种时序InSAR技术监测的同名点在沉降趋势和累计沉降量上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和吻合性,但PS-InSAR的时序变化曲线较PS-SBAS更为平缓。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北京东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项目的主要工作,重点阐述了GPS技术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包括监测网布测、数据处理和沉降分析,最后总结了应用GPS监测地面沉降变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建英 《浙江测绘》2000,(4):43-44,47
1引言嘉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嘉湖冲积平原的中心,水网密布,地势低平,平均高程仅在2~3m(黄海高程)之间。且为浙江省地面严重沉降城市之一,曾引起国务院的重视(96年国务院参事王秉忱到嘉兴、宁波调研)。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内在关系,考虑地面沉降受到自身变化规律的影响,建立基于库伊克变换的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地区地面沉降统计数据进行模拟预测,有效实现该地区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以及本身之间的定量模拟,并探讨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库伊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的地面沉降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开展GPS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研究,提高GPS监测精度,在GPS选点埋石过程中采用TEQC对GPS观测环境进行测试,为进一步实施GPS监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层住宅楼沉降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高层住宅楼在建设和使用中进行沉降监测的技术方案设计、监测精度、最弱点误差、监测数据处理,通过对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层住宅楼与实验楼的沉降监测研究,得出了沉降变化规律,并对产生沉降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几何与物理分析,指出了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对建筑物和邻近建筑物的基础稳定产生影响时,都应进行沉降监测,保证其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本文对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具有指导意义,可供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