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对2007年6月3日宁洱M_S 6.4、M_S 5.1两次地震的强震动台站观测记录的谱分析,估算了两次地震的辐射能量、地震矩、矩震级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虽然对拐角频率、应力降等参数各台站的估算结果离散性较大,效果不甚理想,但利用近场强震动观测记录,可以对地震辐射能量、地震矩、矩震级3个参数作出较好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等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上的EMR法,对1970年以来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观测阶段(1970—2001年9月),ML2.1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2001年10月—2013年4月),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1.6。从时间尺度上看,陕西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还分析研究了陕西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陕西北部地区Mc无法计算(缺震),中部较南部偏低。  相似文献   

3.
山西地区不同时段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宋美琴  李丽  罗勇 《地震》2014,34(2):82-88
对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科学评估, 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 而最小完整性震级MC又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参数。 本文据山西地震观测台网建设时间的阶段性差异, 将其分为4个时段, 以1970—2012年山西地区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 利用震级-序号法、 最大曲率法(MAXC)、 90%和95%的拟合度GFT法, 研究了不同时段山西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变化特征。 1970年以来随着山西测震台网的改造, MC逐步降低, 尤其是“十五”数字化台网改造后, 山西ML≥0.9地震基本完整, 表明山西地震监测能力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陈龙生  陈棋福 《中国地震》1997,13(4):311-320
地震活动性中心Gutenberg-Richter关系(logN=a-bM)在确定地震发生率时起着重要作用,实际分析中存在的对G-R关系的偏离主要是由于地震目录的不完全性引起:即在低震级端因地震的监测能力有限,在高震级端因大震的稀少导致的统计涨落。  相似文献   

5.
--In this comprehensive study of seismicity and seismotectonics of the peninsular Indian shield region, seismic data of regional earthquakes spanning two decades (1978-1997), obtained at Gauribidanur seismic array (India) and integrated where necessary with data from other seism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region,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With a slow rate of stress accumulation, the shield is found to have low to moderate seismicity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a couple of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slightly larger than 6. The frequency-magnitude analysis of the data set gives a b value of 1.18.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occurrences of the earthquakes combined with their magnitude and seismic energy distribu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the peninsular seismicity is low to moderate and episodic in nature. Regions of moderate seismicity and its low-grade counterpart constituted by microearthquakes (magnitude less than 3), appear correlated to the areas traversed by known geologic faults and subfaults, shear zones, and other such tectonic features. Microearthquakes represent about two-thirds of the total regional seismic event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相似文献   

6.
地震目录三维展示在天津地震数据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目录是地震系统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内容之一,以震源深度为主要展示要素的地震目录三维图像,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服务产品,可把地震发生的位置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公众。文章详细阐述了天津地震数据服务系统中震源深度三维图和分布图的设计方法及展示效果,对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进行说明,并提出未来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匹配滤波技术,通过SEPD(Seismic Events and Phase Detection)对2018年11月25日新疆博乐MS4.9地震序列进行检测,检测出遗漏地震32条,84.4%地震为ML0.0—1.0,9.4%地震小于ML0.0,较地震目录中原有15条地震多213%,检测出的遗漏地震事件使地震目录更加完整。检测后的最小完整性震级由检测前的ML1.6减至ML0.8,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的减小有利于地震工作者对区域地震活动性作出更准确全面的结论,并使地震危险性分析更可靠。  相似文献   

8.
震源参数的定标律在震源物理和地震灾害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用地表破裂也可以得到一个总体上的震源参数的定标律,但由此得到的定标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MW 7.6地震在地表几乎看不到原生断层,而2001年中国西藏昆仑山MW 7.8地震在地表的断层总长度可达500多公里。宽频带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尽管在细节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已使地震学家有条件得到地震破裂过程的数字成像结果,这样的成像结果可以给出更为可靠的地震断层参数,比如地震断层长度和平均位错量等。基于这一进展,本文试图利用最近得到的数字地震成像结果,研究地震参数的定标律。为此,选择了3个较为系统的数据集合,分别为D.J.wald收集和编辑的震源成像结果、Y.Yagi所做的震源过程成像结果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RI)的地震震源过程观测报告,共计63次地震。结果表明:如果考虑所有这些地震,则地震矩与断层长度之间近似满足M0∝ L^3的关系;但如果仅考虑较大的地震,则走滑型地震接近满足M0∝ L^2的关系,而非走滑型地震接近近满足M0∝ L^3的关系。对走滑型地震,最大位错量Dmax与L和W这两个量中较小的量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但非走滑型地震不具有这样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employs an empirical-analytical approach in combination with Monte-Carlo method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rthquake moment magnitude and upper limits of tsunami source parameters: double-amplitude of vertical bottom deformation, displaced water volume, and potential energy of initial elevation.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Okada solution for a finite rectangular fault and empirical scaling laws for earthquake sources.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s published previously. Parameters of some recent tsunami sources, those for which USGS provides slip distribution data, are considered in light of the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0.
对北部湾6级地震前后雷琼地区的地震活动阶段及过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由此所得到的区域地震预测思路的启迪,为非理想条件下依据地震孕育发展过程探索分析预报程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用BASIC、FORTRAN直接读取已知dBASEⅡ地震目录数据库文件的几种简便方法,并根据dBASEⅡ全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数据库文件的结构,给出了相应的BASIC、FORTRAN源程序。  相似文献   

12.
汶川8.0级地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震级大、震源浅、强震动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面广、破坏惨重、次生灾害剧烈.沿发震断层附近的一些大型桥梁,如庙子坪大桥、百花大桥、小渔洞大桥、石蓑衣大桥等破坏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3.
汶川8.0级地震中几座近断层桥梁失效模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座大型桥梁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垮塌。本文以庙子坪特大桥、百花大桥、小渔洞大桥、石蓑衣大桥、回澜立交桥为例,介绍了结构形式不同的这几座桥梁的破坏模式,初步分析了震害机理。地震动强度过大、强震持续时间过长、近断层特性以及地质灾害等是造成这些桥梁破坏的客观原因;桥梁结构的某些初始缺陷和特殊结构形式导致的受力复杂性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观因素。针对震害特点和破坏机理,本文还探讨了强震区防御桥梁地震破坏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眭怡  吴庆举  张瑞青 《地震学报》2018,40(5):537-546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中国青海和缅甸弧发生的两次浅源地震的区域波形资料,在以Crust2.0改进AK135模型所构建的参考模型C2AK的基础上,通过三重震相波形拟合的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下方从莫霍面至上地幔顶部180 km深度范围内的P波和S波最佳拟合模型。最佳模型显示:松潘—甘孜地块(A和B剖面)下方的P波速度比C2AK模型高5%,而川滇地块(C剖面)下方上地幔顶部的P波速度要比参考模型低5%,且随深度逐渐增加,直至120 km处与C2AK模型值相同;松潘—甘孜地块下方的S波速度较C2AK模型要高3%。上述区域性速度结构差异表明,相对于松潘—甘孜地块,川滇地区的岩石圈地幔存在着更明显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魏柏林 《华南地震》2021,41(4):145-150
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度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导致地震预报是仍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通过广东及邻区震情处理事件的回顾,以及我国大震的预报成功与失误的例子分析,简述我国地震预报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地震预报目前或相当长的时间都无法做到精确的三要素的预报.然而,不太精确的地震预报应是地震工作者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的需要,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道路.  相似文献   

17.
张海洋 《中国地震》2024,40(2):426-435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8年4月—2020年9月连续6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获得5期岩石圈磁场半年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再结合2019年12月5日丰南4.5级地震对震中附近岩石圈水平矢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①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过程中,丰南地震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异常出现在震前一年时期,且随着时间推移,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区在空间上具有由东向西发展的演变过程。②丰南地震震中区域水平矢量模值在地震前后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反向变化,震前半年水平矢量模值最小,丰南地震发生于水平矢量模值反向增大的过程中。③根据亚失稳理论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变化关系,在多期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存在方向变化和弱变的区域寻找潜在的异常区,再结合异常区水平矢量模值的动态演化,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识别震前震磁前兆异常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1614年平遥6?级地震的各版本地震目录的参数、记录此次地震的历史史料、关于该地震的研究文献,对比了山西断陷盆地的12次5.2级至6?级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破坏情况及有感范围,得出了此次地震的震级偏大,定为5?级更为合适的结论。同时,在前人对该地震震中参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震参数校订的新方法,重点定量分析了平遥一带仪器记录的小震空间分布、震群分布和地震密集值分布特征,并结合平遥一带断裂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讨论了平遥地震的震中参数。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康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马尔康台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计算了马尔康地震序列93次ML2.5~5.0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马尔康地震序列的地震距(M0)与震级(ML)有较好的相关性,关系式为log10M0=0.92ML+10.24,相关系数R为0.86;地震应力降与震级的关系不明显,二者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