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1966年邢台地震及1976年唐山地震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作者介绍了在这2次地震中的亲身经历和所做的工作;通过参与这2次地震工作,总结了一些工作感悟及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邢台地震后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地震工作的极大关注,周恩来总理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对灾区群众亲切慰问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以及灾区群众在全国人民支援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情景,文章从邢台地震后我国地震事业飞速发展的事实出发,论述了邢台地震在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中的开创性意义;并总结了在邢台地震现场监测和预报实践中所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以后,我国陆续建立了大量的地电、地磁观测台和流动观测网。在1966—1976年我国地震活动高潮期间,取得了若干观测与研究结果,本文拟予概述和讨论,为今后工作提供宏观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应特别弘扬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经验,彰显实验基地效应;要加强地震仪器研制、监测(探测)和预报这3条链路的建设;加强大型地震探测预报试验场建设;着手编撰地震探测预报理论书籍。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邢台地震二十周年和唐山地震十周年,河北省地震局决定于今年9月召开邢台地震二十周年和唐山地震十周年纪念会;邢台地区行署和隆尧县政府决定在邢台老震区的隆尧县建立“邢台地震纪念碑”。在唐山地震十周年之际,唐山市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6.
回首邢台地震现场的日日夜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震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人员在地震现场工作的实践活动,总结了现场工作中提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出了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邢台地震启示录——中国地震科技发展战略走向分析之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国家层面总结了邢台地震的历史意义。同时从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政治需要、中国基本国情的需要、国际竞争和国防安全的需要、凸现的巨大市场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邢台地震给中国地震工作者的启示。邢台地震工作在中国地震事业发展历程中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地方地震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地方地震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地方地震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966年邢台地震,揭开了我国地震科学事业新的一页。一支朝气蓬勃、目的明确、多学科密切合作的地震预报大军,以邢台震区为基地,开展实验研究,并很快地从邢台震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值此邢台地震二十年之际,回顾所走过的历程,总结预报中的经验教训,对规划和指导未来的工作,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邢台地震地质背景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发生了邢台6.8级及7.2级地震。震后在该区进行了地面考察、地球物理探测及形变测量工作,对邢台地区的构造有一定了解。近几年因找矿工作的开展,获得大量人工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地震地质背景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地震科技档案管理达标状部,探讨了达标后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观测动物习性异常预报地震是我国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观测与研究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工作,是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发展起来的。邢台地震强余震之前,震区及其外围地区广大群众观测到了动物习性异常,这一结果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监测和预报地震,先在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华北,后在全国相继开展了动物习性异常的观测与研究工作。邢台地震之后,我国进入了地震活动高潮期,大地震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人们强烈要求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由于动物习性异常观测方法简单,种类多,所以很快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一些效果。如1969年7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的唐山地震,至今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地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那么大危害性?能够预测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您可以在国家地震局主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上找到答案.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地震科技展览会,展示了从邢台地震后20年来我国地震工作的科技水平和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很多地震科技知识.展览分为6个部分.①监测部分:展示了我国地震台网建设和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进展;②预报部分:介绍了地震预报意见产生——综合分析——科学评定——政府发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1970年通海地震及震区的人口、交通等情况;地震造成的直接伤亡、破坏和滑坡次生灾害;政府部门在组织救灾机构、救灾布署、救灾急需物资的供应、运送和合理使用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地震部门在震区进行地震考察、建立观测台网、宣传地震知识方面的对策;地震后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对策,其中重点是恢复农业生产和修建房屋;在最后的几点启示中指出,该震推动了我国西南的地震工作,提出如何减轻山区地震滑坡的次生灾害、控制救灾人员去灾区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引发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热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懋苍  高晓清 《地震学报》1997,19(3):303-308
以大范围地温场为背景,结合中小尺度地温场的演变,讨论了1966年邢台地震的发生过程.指出:对邢台地震的4个地热涡的合并及合并后的加强是引发此次地震的基本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对有些地震前兆(如地温),并非距震中愈近愈清楚.强调对时空连续变化要素的长期监测和综合分析是地震预报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基础上划定邢台地震窗的范围并选取地震资料,分析和计算了地震窗地震活动高频次异常对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预测效能.结果表明邢台地震窗高频次异常具有较高预测信度.  相似文献   

17.
地震应急对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地震应急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辽宁省的地震应急是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以前开始的。本文全面介绍了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应急工作,并对这次工作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作了评述。文章认为,海城地震应急工作是一次有成效的地震应急实践。它为辽宁省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经验,也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回顾了当年邢台人民在常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怀支援下,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抗震救灾、恢复家园的豪壮历史,并热情地介绍了30年来邢台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谨以此纪念邢台地震30周年。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编者按今年恰值唐山地震20周年、邢台地震30周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与各级政府联合于7月28日前后,开展一次以“勿忘7·28唐山大震灾,努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为主题的广泛宣传活动。北京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北京曾遭受过1966年邢台地震、196...  相似文献   

20.
邢台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其前兆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梅世蓉 《地震》1999,19(1):1-10
根据人工地震与天然地震测深成果,提出了邢台地震孕育发生的概念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分析了邢台地震前震区应力分布图像与发展过程、结合深部构造特征,探讨了邢台地震的成核过程,进而讨论了邢台地震的直接前震,地形变,地下水位三项主要前兆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