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工作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而建设建设用地全程管理系统则是有效落实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工作的的重要工具。结合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现状及建设用地业务需求,分析了建设用地业务及内容,提出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总体框架、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2.
构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法,建立了完整的规划管理数据库,实现了满足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项目选址、用地结构分析、存量建设用地分析等分析功能,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阐述北京市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系统架构。该平台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的数据整合,建立起北京市建设用地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市建设用地综合信息的及时、动态监管和更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筛选的模型研究和自动筛选程序开发,实现了建设用地资源的综合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建设目标和原则。以山东省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为例,给出了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和实现,并对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2003年以来我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各类型建设用地供应量存在明显差距,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是供应的主要类型,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供应量增速最快,二者连同工矿仓储用地成为建设用地供应规模扩大的重要载体;②建设用地供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2009~2014年间较2003~2008年明显,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的波动性明显大于其他地类;③建设用地供应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4~2008年为波动增长期,2009~2013年为快速增长期,2014年以来则进入调整期;④经济发展、生态、交通及水利建设是影响建设用地供应的重要因素,城镇化的作用被掩盖,居住条件改善的作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武汉市积极利用“九省通衢”的独特地理和区位优势,抓住国企改制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的契机,“以理顺关系拓展建设用地整理铺平道路,以实现市场化经营引导建设用地整理方向,以土地储备制度为依托筹措建设用地整理资金,以公众参与促进建设用地整理健康发展”,积极开展了南湖新城等多个建设用地整理试点,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特点建设用地整理作为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是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对城市一定区域内建设用地进行调…  相似文献   

7.
权威发布     
《今日国土》2008,(8):4-5
国务院批准84个城市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完成今年84个城市申报用地审查工作后,国务院批准其全部用地。批准的84个城市建设用地共28816.97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1642.85公顷,农用地转用20215.28公顷,占用耕地14539.72公顷。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遥感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获取长沙、株洲、湘潭3市(长株潭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陆地卫星图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运用扩张速度指数和强度指数分别对2000—2010年间10 a变化以及2005年为界的前后两个5 a区域建设用地时序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优势度指数分析了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趋向性。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在不同时期都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中前5 a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和强度都要明显高于后5 a。2000—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约3.94万hm2,前后2个时期的扩张面积分别占增加总量的57.30%和42.70%。对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进行时空特征分析,认为建设用地扩张引起区域内耕地和林地在数量和空间格局上的变化,城区周围9~12 km范围内耕地极易转入建设用地;2个时期河流附近耕地流入建设用地随距离变化而呈现不同特征;前5 a城区周围林地转入建设用地强度大,距离交通用地3 km附近的林地易转入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日本为鉴,以浙江省为例,基于情景分析思路,对比日本与浙江省土地资源、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等关键因素,进行浙江省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与集约利用的SWOT分析和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的情景分析,以此判断当前浙江省建设用地利用形势,提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与集约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分析建设用地增长趋势及其变化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采用灰色相关模型, 运用DPS统计软件, 选取影响建设用地的9个因素,对促使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增加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影响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建设用地进行全面全程监管,实现监管过程中跨部门、跨业务的有效协作,全面实时准确的获取建设用地监管所需要的各类数据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省、市、县三级联动建设用地监管体系课题通过研究建设用地三级联动技术,基于ELT等技术实现了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和土地登记数据在省厅数据中心的完全汇聚,为建设用地数字化监管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分布式协同的省域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建设的目标和总体建设思路。以山东省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为例,给出了分布式协同的省域建设用地审批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实现,并对分布式协同的山东省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和系统特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现结合昆山市实际,就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条利国利民利业的好政策,谈一点初步的认识。一、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意义重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及废弃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科学的整理利用,并将由整理所得的新增耕地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建设区使用,以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促进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有序的开发利用,这对于保障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构建基于遥感监测的建设用地自动提取模型可快速获取建设用地现状,及时发现侵占山水资源的违规用地,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以城市化程度较高的东莞市为例,结合传统的谱间阈值指数模型和混合像元分解模型自动提取建设用地。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提取精度为91.36%,可满足生态保护中对建设用地进行快速全面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制定了"先筛选,后评价"的建设用地评价思路和工作流程。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筛选模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研究发现只有保障了空间数据质量,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出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定义后,简要介绍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在研究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业务的基础上,借鉴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方法,建立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无法实现大规模在建中的建设用地动态监测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监测方法。结合多时相遥感影像、规划数据和外业调查数据,能够快速、低成本地提取城市建设用地。选取合适的扩展指数构建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便于对建设用地变化时序特征做出评价。定量分析建设用地变化时序特征与规划用地的对比情况,明确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设进度和符合度。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处于高速扩展阶段,建设现状和规划情况基本相符;该方法是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与演变是城镇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7期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有:①计算1980—2015年中国的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及总建设用地的面积和增长率,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的建设用地变化速率。②运用GIS软件中的联合分析工具,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空间变化格局。③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建设用地整体上表现为持续扩张的态势;东部及沿海地区增长速度较快,青藏高原基本无变化,中部及东北地区增长速度较缓,西北地区有少量增加;增加建设用地以耕地转入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2 a来的建设用地现状及其变化,以2014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为基础,结合2015年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成果,利用GIS技术开展了建设用地现状遥感调查和年度用地变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用地占比高出全省建设用地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1.69个百分点,但主要是村庄和水利设施占比较高,城市用地、铁路用地等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较2014年有所增加,主要以交通建设、建制镇建设和城市建设为主体,体现了城市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 经部领导同意,部耕地保护司、信息中心联合在这里召开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化建设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交流部分省、市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修改《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