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相对论框架中的时间计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原时、坐标时等相对论框架中时间计量的基本概念,讨论了时间尺度的基本定义与实现,如地球时(TT)、国际原子时(TAI)、时钟调整和时间比对等。 相似文献
3.
4.
1996年以来 ,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 (简称CRL)在时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主要包括 :光抽运铯频标的研制 ;亚太地区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网的构造 ;长波授时台的建立。此外还阐述了该所的其他一些时频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GPS时间比对机利用GPS时标为基准 ,对天文图像进行时间定标的设计原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差错和纠正方法、模拟实验和主要误差分析。时间定标精度为 1 .0 85微秒 ,其均方根为 0 .5 4微秒 相似文献
7.
8.
9.
11.
12.
为了能实时了解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时频基准实验室守时系统的运转情况,编制了本软件。本软件的功能是对系统中原子钟最近一个月的比对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后,得到一个纸面的加权平均时间尺度“TA”,用它作为监测UTC(NTSC)、UTC(JATC)和原子钟运转情况的参考,给出TA-UTC(NTSC)、TA-UTC(JATC)、以及每个钟相对于TA的速率曲线。通过选用窗体上设置的各个按钮,能很方便地监测原子钟和测量设备的运行情况。位于陕西蒲城的BPL监控室可以通过远程局域网得到NTSC守时实验室的数据,实时运行本软件,并用TA作为参考,即可监测BPL监控室原子钟运行情况,并且对BPL发播工作钟时间T(PU)进行监测和频率驾驭,以实现T(Pu)同步到扩形(NTSC)。 相似文献
13.
14.
时间频率量的特征及其对时频系统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物理量测量中时间频率量的特点,主要有:时间的流逝性;其基准是自然基准;时间和频率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时间频率具有最高的测量精细度(分辨率)与准确度;其计量标准可通过电磁波发播;其测量精确度与测量时间有关。另外,从基准、守时、授时、时间频率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阐发了这些特点对时间频率系统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时间和频率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最近几年时间和频率技术的最新进展,给出了各种实用的原子频率标准的最新发展以及它们的性能指标的最新结果,介绍了国际原子时的归算方法和所达到的新水平,并对各种原子钟在归算子中的应用概况和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强调了氢原子钟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同时也综述了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和时频计量新技术的进展,特别是对为提高GPS这一国际时间同步辐射技术的应用水平进行的各种实验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作了进行描述,对目前 相似文献
16.
守时工作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近5年时间传递技术(多通道GPS/GLONASS CV、TWSTFT、GPS P3 CV)和原子时算法的发展,国际原子时TAI和各国的守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国内其他时间实验室的工作也不例外。介绍国际权度局(BIPM)时间部有关2000~2003年TAI的研究进展,以及NTSC和国际、国内某些时间实验室守时工作简况。另外,自2000年以来国际上对UTC之未来的争论很激烈,因此就2003年5月28~30日在意大利都灵市举行的“UTC的未来”研讨会的情况也作一些介绍,以便国内天体测量相关学术领域的同行们对这些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地面与卫星时钟或地球上远距离两地时钟的同步,它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一些国家已经成功进行了激光时间传递的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激光进行时钟之间的同步是有效可行的。介绍国内外已有的激光时间传递试验的情况和结果,重点介绍美国地面与机载原子钟之间的激光时间比对,以及法国的LASSO(LAser Synchronization from Stationary Orbit)和T2L2(Time Transfer by Laser Link)计划。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国家授时中心(NTSC)所保持的地方协调世界时UTC(NTSC)和地方原子时TA(NTSC)的准确度和稳定度水平稳步提高,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家授时中心的守时钟组成,地方协调世界时UTC(NTSC)的产生和保持,以及原子时TA(NTSC)算法的研究等。守时工作的进一步改进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