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八篇文章是关于美国地震学家博尔特教授的生平简介。博尔特教授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和应用数学方面都深有造诣,迄今已发表约145篇论文和多种专著。本文着重介绍了他在地震科学上的多方面成就;他作为访华的第一位美国地震学者对中美地震学术交流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苏联科学院通报;地球物理类》1965年10月号和1979年11月号的有关材料,对苏联地震学家萨多夫斯基的生平简介如下:米·阿·萨多夫斯基两出身于列宁格勒一个教员的家庭,1921年中学毕业后留校当实验员,次年进入列宁格勒工业学院物理机械系,一边学习,一边继续在中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地震学家果尔什科夫已于1984年11月18日与世长辞。他是苏联莫斯科大学最老的教授、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功勋科学工作者、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动力地质学教研  相似文献   

4.
苏联地震学家、数理学博士科甘在自己创造力鼎盛时期于1983年11月10日逝世。她的毕生劳动和科学活动都是与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联系在一起的。科甘于1924年生于莫斯科,1947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她选择地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并毕生忠于此业。她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80年3~4月第12卷2期刊载美国地质调查局斯波尔(HenrySpall)对哈罗德·杰弗里斯(Harold Jeffreys)爵士的访问记,其中介绍了杰弗里斯的生平及其学术论点,摘译如下:哈罗德·杰弗里斯爵士是一位理论地球物理学方面的世界权威人士。他出生在英格兰东北的诺森伯利亚(Northumbria),毕业于阿姆斯特朗学院(Armstrong College,现为泰因河  相似文献   

6.
80岁高龄的苏联著名地震学家、地震仪器和测震专家、数理学博士基尔诺斯教授1905年8月29日生于基洛夫州斯洛波德斯克城的一个医生世家;1923年在哈尔图林市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列宁格勒大学物理数学系;1926年2月被苏联科学院物理数学研究所录用为实习生,随后又被新成立的苏联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录用为实习生,在该研究所作为科技工作者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在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7.
应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邀请,经国家科委批准,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地球物理所所长,国际地震及地球内部协会地震预报委员会秘书长埃维森(F.F.Evison)教授和夫人,于1980年5月19日至6月10日来我国访问,先后访问了北京、昆明、西安和上海等地。参观考察了白家疃、大灰厂,昆明和余山等专业地震台站,同时还访问了群测点,北京大学和上海虹桥人民公社,并游览了各地的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中国地学界老前辈张文佑教授病逝及其学术生平简况,介绍了他的学术简历、治学态度和他一生的主要科学活动,其中包括他在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及其有关的边缘学科、资源和能源的勘探开发、地震预测和防震抗震、工程建设,以及教育学等许多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重大科研工作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世界著名地震学家纳特利(Otto W.Nutt-li)因患癌症于1988年2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61岁。纳特利1927年生于美国,1953年在圣路易斯大学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尔后一直任教于母校——1956年任助理教授,1959年任副教授,1962年任教授。他在地震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贡献,仅最近15年就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尤其是在研究板内地震方面的杰出成就(包括对著名的新马德里地震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学家甘布尔采夫甘布尔采夫教授是世界闻名的苏联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教育家和天才的科学活动组织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后改为大地物理所)。他对于苏联地球物理学发展的贡献,迄今尚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他是苏联近代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折射波对比法和地震测深法的创始人。苏联地震预报和地质实验场的创  相似文献   

11.
12.
13.
应中国地震局和 IUGG中国委员会的邀请 ,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的地震学家斯坦姆勒博士 ( Dr.Klaus Stammler)和克林格博士 ( Dr.Klaus Klinge)于 2 0 0 1年 1 1月 8~ 1 7日来华进行学术访问。德国专家本次来华访问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地震局和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合作进行的科研项目“中 -德地震科技合作流动台阵近场地震观测和北京地区防震减灾” ( Sino-GermanyCo-operative Project:Near-field SeismicObservation by Mobil Array and SeismicHazard Mitigation in Beijing Area) ,并为中国方面…  相似文献   

14.
据合众国际社马尼拉1979年9月6日电,9月6日此间宣布,来自东南亚的高级地震学家为在地震研究方面更紧密地合作成立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和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学协会。该协会于上星期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正式成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气象管理局(Pagasa)主任金塔纳尔(Romal L.Kintanar)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从事地震专业研究的学者中,很难想象有谁比克劳德(William K.Cloud)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核心所作的贡献更大。他从50年代初起,就在美国主要负责收集强地震运动和构造反应的资料。他认识到,对地震高烈度了解的进展依赖于对基础测量结果的耐心积累,同时他在指导这项工作中发挥了特殊的才能,赢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中国地学界老前辈尹赞勋先生病逝及其生平简介,文章介绍了他的学习简历、治学态度和他一生的主要科学活动,其中包括他在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理学、土壤学、地震学以及天文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古尔维奇教授于1983年4月3日离开了人世,他是苏联地震勘探法领域里优秀的地球物理学家、有才干的教育家、技术科学博士。古尔维奇于1916年9月19日生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一个职员家庭,193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开始在地球物理学界工作,大学毕业后即进入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勘探地球物理教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地震学家的老前辈在1983年2月举行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地球运动专家会议上讲,到现在为止,科学家在预报地震方面不象他们所想的那样好。国家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主席、加州理工学院艾伦(Clarence R.Allen)博士对大约350名专家们讲,科学家们虽然掌握一些有益的预报技术,但在即将发生地震灾害的前几天向人民发出警报的能力则仍有待于未来。艾伦说:“在我们地震学界中,那些使公众认为日常例行的地震预报现在已成为现实或是即将实现的人可能自觉有愧。我充分相信,  相似文献   

19.
据塔斯社报道,“只有通过各国专家的联合努力,才能解决全球性的地震预报问题。在同苏联地震学家的长期合作中,我们也奉行这种主张。”这段话是美国地震、火山及地质服务工程局局长罗伯特·韦松博士向塔斯社记者发表谈话时表示的。他今天(1989年8月17日)抵达地处中亚的塔吉克共和国,目的是商讨今后的共同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20.
别洛乌索夫是当代卓越的大地构造学家之一,是世界知名学者。1907年生于莫斯科,在莫斯科大学接受了地质学专业教育。1941年以前,他在列宁格勒工作,1942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作。别洛乌索夫的科学活动是从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问题开始的,他于1937年发表的《天然气地球化学概论》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此著作中通过广泛综合分析自然现象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学资料,对以前很少研究的这些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