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涠洲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第四纪火山岛,受多期次海进、海退及波浪和构造作用的共同影响,岛上海蚀阶地、海蚀崖、海蚀残丘、海蚀穴、海蚀窗、海蚀桥、海蚀沟、海蚀柱等海蚀地貌发育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海蚀地貌中遗留的海蚀痕迹能表征海平面变化、区域构造运动、地质岩性特征等多种地质意义,亦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2.
石臼湾及其附近海岸地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南部石臼湾及其附近沿岸地带,北起自马吉利——两城河口,南至绣针河口,全长近80公里,是一段较典型的基岩砂砾质海岸(图1)。它的北部为鲁东南基岩港湾式海岸,绣针河口区以南则为苏北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沿海防护林与沙质海岸地貌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半岛基岩沙质海岸北起胶莱河口 ,蜿蜒曲折 ,经烟台、青岛、日照等地 ,南达绣针河口 ,长2713km。这里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 ,经常出现强风天气并伴随大浪。1烟台沿海防护林的发展山东半岛基岩沙质海岸带的森林 ,由于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人类的砍伐和战争的破坏等原因 ,已所剩无几 ,除少数残疏林外 ,大部分为荒山、荒滩、秃岭。建国后 ,人民群众大规模地在泥沙质海岸上栽种海岸防护林 ,主要分布在日照、牟平、胶南、荣成、文登和蓬莱等地 ,主要树种是黑松、赤松、刺槐、紫穗槐和柽柳等 [1],其发展过程有3个。(1)垦殖期 :…  相似文献   

4.
海蚀作用会诱发各种地质灾害,为研究青岛崂山地区的海蚀作用,本研究通过野外踏勘取样、岩石手标本鉴定和偏光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岩石学和构造特征对海蚀作用的影响,并以石老人地区为例分析了海蚀地貌的特征,探讨了崂山地区的海蚀地貌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崂山海岸基岩为I-A型复合花岗岩。抗海蚀能力最强的是白垩系莱阳群砂岩,其次为白垩系青山群火山岩和石英二长岩,再次为碱性花岗岩,黑云二长岩最弱。断裂构造破坏岩石稳定性,促进了海蚀作用;石老人地区以流纹岩为主,在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安山岩的侵入体保留下来,形成了石老人海蚀柱;崂山地区发育多种海蚀地貌,受到海浪作用、气温条件、盐类结晶以及生物作用等外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岩海岸侵蚀数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基岩海岸需要考虑两大要素:波浪和基岩。1976 年Sunamura 应用线性自动控制理论得到Sunamura 方程,奠定了基岩海岸侵蚀数值研究的基础。1996 年Belov 、Davies和Williams 提出BDW 方程,该方程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沿海晚第四纪海洋地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海洋地质科学起步于陆架浅海水域和海岸带,近十多年来逐渐拓展到半深海以及深海大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某些分枝学科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家水平.但是,由于海洋地质工作耗资大,需要某些高技术装备和仪器为依托,往往不是单一部门所能承受.况且,国内在海洋地质研究中,缺乏统筹规划,力量分散,浪费低效,部门界限难以打破等等,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发展.这些决策性问题,至关重要,本文不做讨论.这里仅就我国沿海晚第四纪海洋地质研究中,见诸文献上对某些客观现象的鉴别和某些研究方向问题,提出一点很不成熟的意见,或许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会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不吝教正.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通过海岸海洋地貌调查获得的数据急剧增长。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不同学科、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分析和表达已成为当前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重点。系统介绍了GIS技术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新的方法体系,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达四个部分,重点研究了GIS空间技术、海底地形建模和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解译海洋地学,探索陆海交互作用中隐含信息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沿海城市规划、海港选址、大陆架岛礁地貌环境研究的具体实例中,研究范围从陆到海涵盖整个海陆交互作用带,为海岸海洋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及外交权益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支持。通过上述方法体系与应用研究说明,以GIS为核心建立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使传统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范围、内容及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多源数据信息的精确解译和成功应用必须同时具有空间信息学和地貌学专家知识。  相似文献   

8.
杨文艳  刘宪斌 《海洋信息》2003,(2):24-27,19
2.1.3 重要栖息地和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项优先工作是要为管理者、决策者和民众提供关于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重要栖息地的信息。 2.1.3.1 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里海湾 在加州蒙特里海湾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研究在保护区内,沉积物是如何被侵蚀、堆积并转移的。这些信息会帮助管理者保护海洋保护区内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9.
岬湾相间的琼州海峡南岸在海岸动力条件作用下,岸滩发生侵蚀或堆积,特别是南岸中部的南渡江三角洲沿岸岸滩演变剧烈。该文从海岸动力地貌的角度,对琼州海峡南岸的海岸动力特征、泥沙运动以及岸滩演变进行分析。根据海峡南部三维潮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经验公式初步分析潮流引起的泥沙运移速率和方向,得到岸外水域总的泥沙运移趋势为从西向东。根据波浪动力计算分析沿岸泥沙运移,探讨沙质岸滩的动态与地貌演变之间的关系,得出海峡南岸海岸地貌演变与盛行的NE和NNE向风浪有密切关系,岸滩的演变过程主要受制于这两个方向的风浪及其引起的泥沙沿岸运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地质勘探局海岸与海洋地质研究项目在环境质量与保护、自然危害与公众安全、自然资源、信息和技术以及未来的研究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朱晓华 《海洋通报》2004,23(5):46-50
在跟踪国际、国内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中国基岩海岸为例,对宏观尺度下构造对基岩海岸岸线走向、形状与分维大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本结论为:在宏观尺度下,构造在总体上控制着福建与台湾基岩海岸岸线的基本走向与分维大小,构造分维相对较大则其对该区域海岸线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强,而区域海岸线分维相对较小;当构造分维相对较小则其对该区域海岸线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弱,而区域海岸线分维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福建平潭岛的风沙地貌与海岸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谦  蔡爱智 《台湾海峡》2009,28(2):163-168
在台湾海峡众多的海岛中,平潭岛以风大、沙多著称.风沙作用发生在2400a B.P.左右至今,风沙作用使该岛增加了90km^2的土地.本文论述的海岛东部风沙地貌系列受NNE优势风控制,是泥砂在风和水动力作用下复合搬运与沉积的产物,以堆积型为主,伴生侵蚀-刻蚀型.风沙在七里埔、苍海造就了约14km2的土地,在岛的中部建造了淡水湖泊“岚湖”,在田美沃留下了风蚀刻痕微地貌.此外,风沙活动还影响了海岛东部地区海岸沙滩的冲淤变化.平潭岛风沙地貌系列是台湾海峡一个独特的地质景观,其对海岸带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中国东部极具代表性,在我国沿海风沙地层学和地貌学上均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各国学者A.R.Emy(1831),E.Beaumont(1845),Cialdi(1866),P.Cornag-lia(1891),N.M.Fenneman(1902),B.П.3eнкович(1946,1962),D.L.Inman,A.J.Bowen(1956),W.A.Price(1969),P.D.Komar(1976)等,  相似文献   

14.
波浪是塑造黄河三角洲河口与海岸地貌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基于Delft3D模型耦合水动力与泥沙输运模块,模拟了黄河不同入海水沙条件下的表层悬沙浓度的分布变化,通过悬沙浓度差异值(Di值)定量研究了黄河清水沟流路现行河口与废弃河口之间的海洋动力差异,进而揭示了潮流与波浪在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地貌演变中的塑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入海泥沙条件下,废弃河口及其近岸区域Di值普遍较高且为正值;但现行河口近岸的Di值分布普遍为负值。在废弃河口波浪使已沉积的粉砂、黏土起动、再悬浮,由潮流将其搬离海岸,从而使海岸发生蚀退;但现行河口由于大量黄河粉砂、黏土快速输入,潮流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全部搬离河口,进而使河口及两侧海岸向海淤进。比较而言,波浪在废弃河口及海岸的地貌作用较强,在现行河口相对较弱。这些研究结果对了解黄河三角洲动力地貌演变机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岸水下大尺度地貌单元的形成机制、迁移与变化过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水下大尺度地貌单元的原型观测分析、动力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的模拟与迁移预报等方面对此类地貌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湾北岸侵蚀/淤积波的沉积环境,提出对大河河口近岸水下大尺度地貌的研究应突出"泥沙"这个关键因素,考虑流域与海...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山东半岛海岸地貌类型与沿岸波浪、潮汐发生学关系的对比分析,引入浪潮作用指数 K,K=2.5×(H/R),H 为平均波高,R 为平均潮差.K>1时,海岸地貌演变的动力以波浪作用为主,海岸极少发育潮汐叉道和落潮三角洲,但连岛坝发育较好;K<1时,海岸地貌演变的水动力以潮汐作用为主,落潮三角洲、潮汐叉道较发育;K 值接近于1时,发育潟湖等过渡海岸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17.
雷州半岛灯楼角海岸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灯楼角岬角位于雷州半岛的西南端,地处热带北缘.过去几次开展的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及制图,均包括本区1),2),[1~2].宋朝景曾做过涉及本区海底的地貌与浅地层调查3),又指导学生研究本段海岸地貌4).近年赵焕庭等[3]开展该区珊瑚礁研究,使用了1960年版航空照片和1964年版1:10000地形图,结合野外调查,进一步研究了本区海岸地貌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对粤西水东弧形海岸长时段重复测量海滩剖面的因子分析说明了各特征岸段剖面的主要地貌状态。频域分析反映了各岸段海滩体积的月周振动峰值和对波能的响应特征。实测海滩剖面波动过程的计算则指示了当前各剖面的蚀积状态。  相似文献   

19.
探索珊瑚礁与海滩地貌之间动力地貌联系是认识珊瑚礁海岸变化的重要一环。本文以雷州半岛徐闻西落港珊瑚礁海岸为研究对象,应用RTK-GPS和无人船开展岸滩剖面和近岸水下地形的测量、结合海滩沉积物分析,基于FUNWAVE-TVD数值模型模拟并分析不同珊瑚礁地形地貌条件下波浪动力传播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珊瑚礁水下地形是影响礁后海滩地貌的主要因素。礁体形态不同,导致其礁后海滩在珊瑚礁地形控制下,短波波能和次重力波波能沿程呈现不同变化规律,最终导致礁后海滩的近岸波能主控频段的差异,在较窄的珊瑚礁海岸,次重力波占比较大。在不同主控频段波浪驱动下,礁后海滩平衡剖面呈现差异性特征,Muñóz-Pérez提出的珊瑚礁后海滩平衡剖面拟合中未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需要在此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表现为水下类似沙坝的堆积体削平、凹处填洼,水下平台发育锯齿或较小的坝--槽,海岸剖面的分维数降低,剖面坡度处于平缓;2)麦莎台风对海床的整体冲淤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大潮讯的增水致使波浪对海床的塑造能力减弱以及码头的遮蔽作用造成;3)台风作用对海岸的冲刷深度约为0.8 m,闭合水深为9.5 m,近岸-1 m邻近区成为海岸响应台风作用最敏感的地带;泥沙主要在0 m到闭合水深区间的海床发生纵、横向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